◇鳳凰
1966年人民大會堂槍擊案始末
◇鳳凰
1966年2月2日,上午10點,在人民大會堂的二樓會客廳正在進行重要國事活動。10點10分,伴隨一聲異常的碎響,人民大會堂北側的一塊玻璃破了。聞訊而來的北京市公安局民警發(fā)現(xiàn),一顆子彈打在了二樓的玻璃上,擊穿了兩層玻璃,彈頭掉在兩層玻璃之間。
這是人民大會堂建成以來的第一次槍擊案件。當天,公安部就在人民大會堂成立了一個精干的專案小組進行現(xiàn)場布置。據(jù)專案組專家介紹,現(xiàn)場找到的子彈是一顆5.6毫米的小口徑步槍子彈。在上個世紀,有許多步槍都采用這一口徑,它的口徑雖然小,但有效殺傷距離達上千米,就是說,如果有人在1公里以內被這種子彈擊中,那可是非死即傷的。人民大會堂周圍戒備森嚴,一般不對外開放,那么這顆子彈究竟是從哪里打過來的呢?
槍手可能藏匿于車中,當車經過人民大會堂時開槍射擊
現(xiàn)場惟一的破案線索就是殘留在玻璃上的那個彈孔。專家勘驗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彈孔不足一厘米,并且很圓。有的專家推斷這顆子彈實際射擊距離很可能只有50米到60米,這個槍手的射擊位置離人民大會堂非常近。那么槍手究竟在哪里開的槍呢?
一顆子彈的擊發(fā)都需要有一個三點一線的瞄準動作,就是槍支上的準星、標尺和射手的眼睛三點在一條線上,這條瞄準線也就是子彈的彈道軌跡。專家們分析子彈在人民大會堂玻璃遺留的彈孔,把兩個彈孔進行連線,它的延長線正好指向長安街的快車道,也就是說那個槍手的射擊位置在長安街的快車道上。但據(jù)當時執(zhí)行警戒任務的保衛(wèi)反映,槍擊發(fā)生的當時,長安街上并無異常,因此,辦案人員又推測,槍手很可能藏匿在車輛中,當車經過人民大會堂時,從車里向人民大會堂開槍射擊。專案組決定先從查找那輛嫌疑車輛入手。
槍是10點左右開的,從上午9點半到10點半這一個小時內,路過天安門的所有的機動車都要排查。三天后,辦案民警發(fā)現(xiàn)共有一千多輛汽車在這一小時內經過人民大會堂。通過對槍擊發(fā)生時經過人民大會堂的車輛的排查,民警們并沒有從這些車和駕駛者中發(fā)現(xiàn)任何異常,這起槍擊案件一時陷入僵局。
根據(jù)現(xiàn)場子彈痕跡,專家再次推斷,子彈可能來自北面居民區(qū)
專案組民警反復梳理槍擊現(xiàn)場的每個細節(jié),但仍然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有價值的線索,槍手的射擊位置始終無法確定,更別說找到槍手本人了。在這個節(jié)骨眼兒上,專案組的成員之一陳建華在反復觀看玻璃痕跡以后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推測,他發(fā)現(xiàn)人民大會堂被擊碎的玻璃破碎不均,根據(jù)他以前做過的槍彈擊碎玻璃的試驗,更像是遠距離射擊造成的。
子彈遺留的痕跡就是子彈在物體上所形成彈孔的大小、深淺以及破碎的程度等,這些痕跡可以推斷出子彈飛行的彈道軌跡是直線還是拋物線,而直線或者拋物線可以推斷出槍手射擊的位置。
陳建華認為子彈在擊穿第一層玻璃后,力量減弱的彈頭其彈道會發(fā)生改變,不走直線,如果還按兩個玻璃彈孔的延長線來判斷槍手的射擊位置是錯誤的,子彈可能來自北面更遠的居民區(qū)。
專家們再次查看了現(xiàn)場,根據(jù)子彈擊打玻璃的剝落程度以及力度,覺得陳建華的觀點確實值得重視,射穿人民大會堂玻璃的這顆子彈很可能不是在長安街上近距離射擊的,而有可能來自一個遠距離的地點。
但仍然有專家對5.6毫米口徑子彈在如此遠距離上的射擊效果充滿懷疑,于是辦案人員決定選擇一枝與那顆子彈同口徑的步槍,在北京的西山靶場進行射擊試驗,以驗證這一假設。辦案民警按照人民大會堂窗戶的樣子,做了一塊卡車大小的玻璃靶子,射擊距離從100米到500米,看在不同的距離上子彈對玻璃的擊穿效果究竟怎樣?
射擊試驗發(fā)現(xiàn),子彈是從長安街以北400米以上的距離打的
射擊試驗進行了一天,射擊隊員從100米到500米的距離上,向玻璃靶打了一百多發(fā)子彈,才有十幾發(fā)子彈打中玻璃。最后在驗靶的時候,民警發(fā)現(xiàn),其中兩發(fā)從400米左右射擊的子彈所形成的玻璃彈孔跟人民大會堂窗戶上的彈孔很相近。
專案組根據(jù)試驗結果判斷,子彈應該是遠距離打的,也就是從長安街以北400米以上的距離打的,根據(jù)這個結果,專案組立即確定了一個排查范圍,人民大會堂西北方向400米左右范圍的扇形區(qū)域要逐一排查,其中南長街以西的范圍是重中之重。
秘密排查開始了,當查到南長街44號大院時,一個情況出現(xiàn)了?!爱敃r調查發(fā)現(xiàn)一個人有槍,而且在那個時候打過槍,所以我們就把這個槍收繳了?!标惤ㄈA回憶說。收繳到的這枝捷克造的小口徑運動步槍生產于1898年,重2.8千克,共有6條膛線,所用的子彈是5.6毫米,與人民大會堂現(xiàn)場遺留的子彈是同口徑同樣型號的,在對槍支膛線的痕跡檢驗后,專家們判斷射穿人民大會堂玻璃的那顆子彈就是從這枝槍里發(fā)射出去的,因為彈頭痕跡與槍支膛線的痕跡完全吻合。
槍找到了,而且專案組發(fā)現(xiàn)持槍人所處的位置,南長街44號院距離人民大會堂大約有427米,這個距離與事先進行的射擊試驗得出的數(shù)據(jù)非常接近。但持槍人為什么在總理接見外賓的時候開槍呢?原來這是一個意外。
原來事發(fā)當天,有個小孩看見院子里的鳥總是叫個不停,于是就拿起家里的那枝5.6毫米捷克步槍進行射擊,沒想到鳥沒打到,這顆子彈卻飛到人民大會堂,并擊穿了兩層玻璃。轟動一時的人民大會堂槍擊案完全是個意外。
【鳳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