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留一線
風(fēng)趣幽默的判決書
●文/天留一線
北宋大書法家米芾當(dāng)縣令時鬧了蝗災(zāi),米芾令縣衙小吏帶領(lǐng)百姓全力以赴捕打。結(jié)果,蝗蟲飛走了。米芾正在高興之際,鄰縣送來了一紙公文,譴責(zé)米芾將蝗蟲趕往鄰縣,并威脅要向上司告狀。米芾看完公文后哈哈大笑,在來文背面寫道:
蝗蟲本是天災(zāi),豈由小官派遣?倘說鄙人派遣,速請閣下押來。
詩中包含這般推理過程:
如果你縣蝗蟲,是我縣趕過去的,那么你縣蝗蟲,就給我縣發(fā)回來吧。既然你縣蝗蟲,無法發(fā)送給我縣,那么你縣的蝗蟲,就不是我縣趕過去的。
米芾運(yùn)用歸謬推理,反駁得鄰縣昏官無言以對,自討沒趣。
明朝時,寧王宸壕在南昌橫行鄉(xiāng)里,無惡不作。一次,他帶鶴上街,卻不料一只躥出來的狗把鶴咬傷了。王爺回府后寫了一張紙條,令家丁前去府衙,要知府速將狗主人以死罪問斬。理由是:鶴系皇上所賜,身帶金牌,狗犯了欺君大罪。
知府看罷紙條,冷靜思考后寫了十六字判詞:鶴系金牌,狗不識字,禽獸相傷,不關(guān)人事。
清朝康熙年間,福建泉州城外的“風(fēng)月庵”有位年輕美貌的女子,因家貧削發(fā)為尼。一次外出化緣,因避雨與一名姓孫的書生相遇,兩人一見鐘情,尼姑遂起還俗出嫁之心。后多次與書生會面,商議上州府公堂呈狀請判。
州府老爺聽罷兩人陳述后,起了惻隱之心,遂提筆判道:準(zhǔn)、準(zhǔn)、準(zhǔn)!準(zhǔn)你嫁夫君,去禪心,起凡心,脫袈裟,換羅裙,免得孫(僧)敲月下門。
哈哈,你看這像判決書嗎,這簡直就是一首詩??!
(摘自《中華傳統(tǒng)趣味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