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陽杰
他曾是親友眼中的不孝子:連父親去世那年在內(nèi),30年都不回家。父母不知道他在做什么,兄弟姐妹們也都罵他“忘恩負義”。人們不知道的是,他竟是離國家機密最近的人。他就是我國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和戰(zhàn)略導(dǎo)彈核潛艇的總設(shè)計師——黃旭華院士。
30年后,已經(jīng)93歲的老母親得知兒子不回家的真相后,把兒孫們叫到身邊說:“你們要理解和原諒老三(黃旭華),在我心里他是個大孝子,因為對國家的忠就是最大的孝……”
那個小島只有編號
2016年10月22日,一位看上去普普通通的老人,被請上央視“青年電視公開課”《開講啦》節(jié)目。老人娓娓地敘述自己的經(jīng)歷,就像在說別人的故事。在他演講過程中,觀眾們除了報以熱烈的掌聲外,還幾次抹起了眼淚。
著名主持人撒貝寧感慨地說:“我也不怕得罪之前的嘉賓了,做這個節(jié)目四年了,這是我聽過的最震撼人心、最讓人心情無法平復(fù)的一場演講……”
這位老人就是黃旭華。他1926年生于廣東省海豐縣玉湖鎮(zhèn),1945年,黃旭華被保送至南京中央航空學院。但他的志向是造船,遂以全系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上海交通大學造船系,畢業(yè)后在上海某研究所工作。1954年,他在外國專家的指導(dǎo)下,設(shè)計制造出新中國第一艘掃雷艇和第一艘獵潛艇,引起軍方重視。
“1958年春的一天,研究所通知我到北京開會,我什么都沒帶就去了。到了北京才知道,我們不回原單位了?!焙忘S旭華一樣到北京“開會”的29人,都是艦船方面的專門人才,他們成立了一個代號為“19”的研究所。直到幾天后,聶榮臻元帥親自給大家開會,黃旭華才明白自己的任務(wù)是什么——研制核潛艇。會上,黃旭華被任命為核潛艇研制總工程師。
研究核潛艇當然不能在北京,得去海上,而且這項工程特別機密和危險,必須遠離人煙?!霸诤I媳疾藥讉€月后,我們在黃海和東海的中國海域分別選擇了一個荒涼的小島,小島都沒有名字,只有編號,在地圖上也查不到。為了保密,不通郵,不通電話,只有偽裝的民船靠岸送給養(yǎng)和信件?!秉S旭華告別了新婚的妻子,帶著團隊到島上扎下了根。
聯(lián)系父母只有信箱
出于方便工作和保密的需要,研究所很快將黃旭華的妻子李世英也從上海港務(wù)局調(diào)到北京。李世英也知道什么都不能說,所以,黃旭華一家從此就在父母面前“消失”了,唯一的聯(lián)系方法就是一個編號為145的內(nèi)部信箱。
讓黃旭華為難的是,還得對父母“撒謊”。1957年他帶著老婆孩子回老家過春節(jié),臨回上海時,母親拉著他的手說:“不管怎么說,現(xiàn)在社會安定了,我和你爸也老了,你們要經(jīng)?;貋砜纯础秉S旭華點頭答應(yīng)。之后他卻食言了,每每父母問起,他都以“出差”為由搪塞。
由于不能回到父母身邊盡孝,黃旭華每逢年節(jié)都會給老人寄錢,以此表達孝心。但有一次父親發(fā)火了,把黃旭華匯的錢退了回去,姐姐也寫信罵他“越大越不懂事”。面對那張退回來的匯款單,黃旭華心中五味雜陳,欲哭無淚,還不能多解釋。
經(jīng)過黃旭華及其團隊的努力,1964年,我國第一艘攻擊型核潛艇終于下水了,1970年正式服役,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但是,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未來戰(zhàn)爭對核潛艇的精度和下潛深度要求越來越高。1988年,黃旭華決定做下潛300米深海實驗:“核潛艇有幾十萬個零部件,幾百公里長的管道和電線,更有無數(shù)條焊縫和核反應(yīng)堆,而下潛300米深海,水下壓力是水面的幾十倍,任何一個地方出問題都會艇毀人亡?!?/p>
大家難免有些擔心,有人甚至留下了遺書?!拔乙豢?,這樣不行,做什么事都要有必勝的信心?!币呀?jīng)62歲的黃旭華當即表示,自己會和大家一起下潛至300米深海。見總設(shè)計師如此態(tài)度,所有人的精神才慢慢放松下來。
“話雖這么說,但任何人也不敢保證不出現(xiàn)萬一,所以我也悄悄地留下了遺言。我對老伴交代:假如我回不來了,一定要告訴我的父母,他們的兒子雖然沒能對他們盡孝,但沒有辜負他們,更沒有辜負國家?!?/p>
核潛艇在不停地下沉……距離下潛的目標越近,下潛的速度越慢。終于,指針指示在-300米上,潛艇經(jīng)受住了考驗。直至潛艇上浮到-100米的安全區(qū)域內(nèi),艇內(nèi)才歡呼起來。
“畢竟年歲不饒人,不能跟那些年輕的艇員比,我發(fā)現(xiàn)我的眼底、耳朵和牙齦都因承受壓力過大而滲出了血……”事后經(jīng)證實,黃旭華是世界上核潛艇總設(shè)計師親自下水做深潛試驗的第一人。
家祭無忘告乃翁
從1958年到1988年,整整30年,為了保密,黃旭華沒有回過一次老家探望父母。父母也不知道他的具體工作單位、辦公地址、家庭地址和電話。
1988年,黃旭華父親因為腦梗死到北京看病,想讓兒子幫忙找知名專家看看。誰知家人除了那個內(nèi)部信箱外,沒有黃旭華其他任何聯(lián)系方式。母親只好讓女兒寫信聯(lián)系黃旭華。寄給他的信中轉(zhuǎn)了好幾次,等半年后他收到信時,父親已經(jīng)去世多日……
“就算父親沒有去世,我也沒有時間陪他,更不可能回去,因為當時正在準備下潛300米深海實驗,國家那么需要我,我根本走不開?!币股钊遂o時,黃旭華只能帶著妻女,在父親的照片前流著淚,給父親磕幾個頭……
然而,老家的親人和鄉(xiāng)鄰們并不知道這些,他們只知道:連父親去世都不回家,是做兒子的大不孝。
就在這時,有人在上海《文匯月刊》上看到一篇報告文學《赫赫而無名的人生》,覺得上面寫的“黃總設(shè)計師”有些像黃旭華,就把雜志拿給黃旭華的老母親看。93歲的老母親把那篇報告文學看了一遍又一遍,滿臉都是淚水。文章中雖然并沒寫黃旭華的名字,也沒有照片,但文中有一句“黃總設(shè)計師的夫人李世英默默支持著丈夫的工作”。母親認定那篇文章寫的就是兒子黃旭華,也終于明白了兒子為什么30年都不回來看望父母的原因。
當年年底,組織上明確表示黃旭華的工作可以逐漸公開了,他便第一時間帶著老伴和3個女兒趕回老家海豐。面對曾經(jīng)非常精干,如今腰身彎曲、滿頭銀發(fā)的老母親,黃旭華不由自主地跪了下去:“媽,兒子不孝,到現(xiàn)在才回來看您……”老人也哭了,她一遍又一遍地撫摸著30年沒見的兒子說:“自古忠孝難兩全,這個道理媽懂,媽不怪你……”
母親親自陪著黃旭華給父親上墳:“陸游在一首詩里說‘家祭無忘告乃翁,我相信你爸一定也原諒了你?!秉S旭華跪在父親的墳前,忍不住失聲痛哭:“都說養(yǎng)兒防老,我不僅30年沒來看你,甚至沒給您送終。爸,你能原諒我嗎……”
黃旭華說:“自從選擇了這一行,我就做好了被人誤解的思想準備,只是沒想到連父母都無法關(guān)照。雖然我對不起父母和兄弟姐妹,但我為祖國盡了力;雖然一路走來沒有鮮花和掌聲,但我驕傲于在祖國江海中馳騁的核潛艇,我無怨無悔,這一生值了!”
(摘自《家庭》2017年第11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