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合理運用品德學科課程資源的策略

      2017-09-27 16:42江艷芳
      新課程研究·教師教育 2017年8期
      關鍵詞:花都品德資源

      江艷芳

      【摘 要】充分開發(fā)、有效利用課程資源,對于豐富品德與社會課程內(nèi)容,增強課程的開放性、生成性和教學活力具有重要意義。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多角度、多層面地運用各種課程資源,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真切體驗中逐漸認識世界,并促進其人格、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的發(fā)展。

      【關鍵詞】品德學科;課程資源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7)24-0124-02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小學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學生生活為基礎,以學生良好品德形成為核心,促進學生社會性發(fā)展的綜合課程。充分開發(fā)、有效利用課程資源,對于豐富品德與社會課程內(nèi)容,增強課程的開放性、生成性和教學活力具有重要意義。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立足于學生的思想和生活相結合的同時,增強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多角度、多層面地運用各種課程資源,使學生在潛移默化地真切體驗中逐漸認識世界,并促進其人格、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的發(fā)展。

      一、運用課程資源,讓品德教學生活化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即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教育才能產(chǎn)生真正的作用,并成為真正的教育。21世紀的品德課堂應該讓學生敞開胸襟,把生活擁入自己的懷抱,去想象、去體驗,并用從課堂上獲得的品德知識去指導現(xiàn)實的生活,在具體的生活實踐中去感悟、升華學到的品德知識,使品德課教學更生動、更有效、更具生活化!

      “北師大版”《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水的危機”一課,主要是讓學生了解世界和我國水資源的嚴峻現(xiàn)狀以及對人們生活所產(chǎn)生的嚴重后果,從而培養(yǎng)學生保護環(huán)境、珍惜水資源的意識,養(yǎng)成節(jié)約用水的好習慣。老師可以充分發(fā)掘和利用課程資源,讓學生通過課前收集資料,了解世界的水資源現(xiàn)狀,讓學生感受水的危機。在教學中,老師要充實教材內(nèi)容,出示有關圖片、視頻等,增進學生對世界水資源危機的現(xiàn)實感。進而教師再讓學生了解中國水資源的現(xiàn)狀,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了解我國水資源嚴重緊缺的現(xiàn)狀。最后通過視頻讓學生感受到水污染造成的嚴重危害,激發(fā)他們保護水源和節(jié)約用水的意識,使品德課程生活化。

      二、運用課程資源,讓品德教學體驗化

      教育學家魯潔在解讀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時談到,無論是標準或教材,我們強調(diào)的都是兒童自身的生活經(jīng)歷、生活經(jīng)驗。教師要有效運用課程資源,讓品德教學體驗化。

      “認一認祖國政區(qū)”是《品德與社會》五年級第二單元的內(nèi)容。本課的教學目標是了解我國的行政區(qū)劃,知道臺灣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認識地圖的能力;通過觀察、調(diào)查、操作、欣賞等活動,讓學生體驗操作、發(fā)現(xiàn)、探索的樂趣。教師要充分運用課程資源,將教學內(nèi)容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及時豐富、充實課程內(nèi)容,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fā)展提供充分的空間,引導學生自己去觀察、體驗、感悟、探究,從而獲得最真實的感受。下課時,一個孩子興奮地對老師說:“老師,課本中的《祖國行政區(qū)歌》編得真好,讓我準確地記住了全國的34個政區(qū)。我不僅愛讀,我還會唱呢!”老師很驚訝,只聽她哼著《學習雷鋒好榜樣》的曲調(diào)輕輕地唱起來了:“直轄市,有四處,京津滬渝記清楚……”在一旁的同學情不自禁地也跟著唱起來,快樂的歌聲傳遍了整間課室。

      人的某種品德的形成是通過對生活的認識和實踐逐步形成的,品德的形成與發(fā)展需要學生的獨立思考和生活體驗,社會規(guī)范也只有通過學生自身的實踐才能真正內(nèi)化。注重體驗,增強學生自主參與,才能使品德課堂精彩紛呈。

      “走進民族大家庭”是《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我們同有一個家”中的第一個主題。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知道我國是一個擁有56個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都擁有獨特、絢麗的民族文化,共同組成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寶庫;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情感,形成各民族間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團結友愛的情感和態(tài)度;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合作能力。課前老師布置學生帶著調(diào)查表查找資料,學生通過查閱書刊、上網(wǎng)找資料、請教家長等途徑,了解到我國56個民族的概況,收集到自己感興趣的民族的歷史文化和風俗特點。老師還鼓勵學生收集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照片和紀念品與大家分享。這種前置性的體驗活動,學生的參與非常重要,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在課堂上,當學生介紹各個民族的特色時,老師都相應地展示這個民族的圖片和文字資料。這樣一種突破時空的呈現(xiàn)方式,拉近了學生與不同民族文化的距離。一個學生說她的媽媽曾經(jīng)到云南傣族地區(qū)旅游,她通過媽媽的介紹,較詳細地了解了傣族的特點,且?guī)险掌c同學們分享自己的收獲。授課老師也接上話題說道:“幾年前我也曾去過四川旅游,到藏民家中感受了藏族的特色。我們一到藏民家門口,他們就獻上哈達,熱情地說‘扎西德勒,還請我們進屋去喝青稞酒、酥油茶,吃烤全羊。同學們,你們猜猜‘扎西德勒是什么意思?”學生回答:“我認為是表示祝福的話。”老師說:“答對了,這是表示吉祥如意的意思,讓我們一起學說這句藏語:扎西德勒。”執(zhí)教的老師親身講述四川旅游的經(jīng)歷并教同學們學說藏語,使課堂氣氛變得輕松愉悅。教師還邀請滿族的陳老師教大家行請安禮,陳老師介紹道:“大家好,我是滿族鑲黃旗瓜爾佳氏的后人,現(xiàn)在教大家行一個滿族的請安禮吧!上身挺直,兩腿并攏,兩膝前屈,呈半蹲姿勢,同時左手在下、右手在上相疊搭在兩膝蓋上。這個請安禮表示對長輩的尊敬。”同學們有板有樣、恭恭敬敬地學著,在體驗中增長了知識。

      三、運用課程資源,讓品德教學本土化

      教師要立足于教學目標,適當補充本土的“活”材料和學生身邊的“真”事,拉近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的距離,讓品德教學不再是隔靴搔癢,而是走入孩子的心靈深處,撥動孩子的情弦,讓品德教學更具實效。

      例如,四年級《品德與社會》“我的家鄉(xiāng)”一課,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尋找家鄉(xiāng)的變化,為家鄉(xiāng)的建設出金點子,培養(yǎng)學生作為一名花都人的自豪感和榮譽感,激發(fā)學生立志為家鄉(xiāng)建設貢獻力量的熱情。endprint

      教學中,老師先讓學生觀看花都的一些老照片:新華路、花城路、秀全公園等圖片,談談自己的感受。接著出示現(xiàn)在的圖片:花都廣場、花果山公園、人民廣場、馬鞍山公園、石頭記礦物園、獅嶺皮具城等圖片。在觀看圖片的同時,引導學生說說:“你可以在這里干什么?感覺怎么樣?”讓學生感受花都的美麗、繁榮,進而為自己是花都人感到驕傲、自豪。接著讓學生找找家鄉(xiāng)變化大的原因,他們總結是因為:黨的政策好、家鄉(xiāng)人民的勤勞和智慧。最后大家展望花都美好的明天:美麗的花都需要每個花都人的關心與愛護,長輩們運用他們的勤勞與智慧把花都建設得如此漂亮,我們只有努力學習,長大后才能把花都建設得更加美麗、繁榮、富強!在教學中,老師充分發(fā)掘本土課程資源,讓品德教學走進每個學生的心田。

      又如,教學三年級下冊“多姿多彩的地圖世界”一課時,在學生了解了地圖的種類、學習使用地圖時,老師讓學生分小組練習使用不同種類的地圖,自選解答如下問題:

      問題A:“步行,從棠澍小學→→花都區(qū)政府”。走出棠澍小學西門,往( )走到迎賓大道;順著迎賓大道往( )走,經(jīng)過( ) 路;繼續(xù)往( )走,經(jīng)過( )路;仍然往( )走,來到( )路口,往 ( )拐彎,向前走大約200米,就到達了花都區(qū)政府。

      問題B:“乘地鐵,從人和地鐵站→→公園前地鐵站”。 從地鐵( )號線人和站搭乘地鐵,地鐵往( )方開去,下一站是( ),再下一站是( ),換乘( )號線,然后分別經(jīng)過 ( )、( )、 ( )等10個站 ,最后到達公園前站。

      問題C:“乘飛機,從廣州飛往→→烏魯木齊”飛機從白云國際機場出發(fā),往( )方向飛去,在空中飛過的省、直轄市有( )、( )、( )等。飛機在空中飛行了約5.5個小時,飛機每小時飛行700千米左右,從廣州飛往烏魯木齊距離大約有( )千米。

      學生小組合作,通過查找相應的地圖,自主解決了從花都區(qū)去附近的越秀區(qū)再到遙遠的烏魯木齊遇到的交通問題。因此,教師力求為學生構建一個現(xiàn)實化、本土化的資源環(huán)境,為學生認識社會提供有價值的資源,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四、運用課程資源,讓品德教學校本化

      進行品德學科課程資源發(fā)掘、研究、利用,還可以探究“校本化課程資源對學生品德形成的影響”的指導策略,探究實踐過程中的發(fā)展性評價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學校內(nèi)部的校本化課程資源,讓學校的品德教學別具一格。

      例如,花都區(qū)新華街棠澍小學開發(fā)了一本由廣東教育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德育校本教材《不老的勇士——徐亨》。這本書以棠澍小學建校名人徐亨為榜樣,通過組織學生系統(tǒng)學習校本教材,讓學生了解徐亨傳奇的一生,是對學生進行愛校教育、愛家鄉(xiāng)教育、愛國教材的生動載體。學校希望通過徐亨先生榜樣的引領,使棠澍的學生做到愛國愛校愛身體、知書知禮知情趣、勤奮勤勉勤學習、健心健美健體藝,從而踐行徐亨先生題寫的“勤勉、誠實、自強、進取”的諄諄校訓。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課程理念下的思想品德課越來越受到重視。教師要充分挖掘課程資源的潛力,使課程資源更好地為課程教學服務,更有效地提高品德課教學實效,為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康和多樣化發(fā)展服務。

      參考文獻:

      [1] 梅桃源,馮長運.全日制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教師讀本(修訂本)[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編輯:楊 迪)endprint

      猜你喜歡
      花都品德資源
      從樂陶之地始,讓孝善之花開遍花都大地
      立德立言,為何重要
      花都春行
      我給資源分分類
      好學者賢
      挖掘文本資源 有效落實語言實踐
      游樂
      資源回收
      春天就在站在家門口
      激活村莊內(nèi)部治理資源
      宣威市| 简阳市| 特克斯县| 高淳县| 新乡县| 临高县| 习水县| 碌曲县| 扎赉特旗| 嵊州市| 梓潼县| 连江县| 梁平县| 玉田县| 天峻县| 耒阳市| 巴东县| 禄丰县| 延长县| 泽州县| 夏津县| 辽阳县| 龙川县| 正宁县| 历史| 宁城县| 岐山县| 广宗县| 论坛| 册亨县| 乐东| 宁乡县| 仪征市| 安西县| 平乐县| 安多县| 德安县| 阳曲县| 静乐县| 石林| 紫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