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群嚴+程晨
有人曾疑問
人生應該是怎麼樣的
有人回答,應該是勤奮的、拼博的、向上的
鄒燦林先生將其歸納為
不圖虛名,不度虛生
做事嚴謹務實而不圖虛名
做人堅持本真而不度虛生
這便是一個人做人做事該堅持的凖則
【寫在前面】
鄒燦林先生,香港資深專業(yè)人士,中華企業(yè)家協(xié)會主席(2013-2014年度)。此次訪問,他坦率地講述了他對許多事物的看法,令人印象十分深刻,在社會上,許多人已不想或不敢去面對自己的本真和初心,這或許也就是他的可貴和可愛之處。鄒燦林先生,真不愧是一位有個性、有堅持的香港人。
發(fā)展不是閉門造車,而是持包容開放的態(tài)度
2017年7月1日,迎來了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紀念日。中國人素來講究節(jié)點,一般逢五逢十是個重要的日子。在這個特殊的年份,引發(fā)了社會各界對回歸這件大事的熱議,鄒燦林先生亦發(fā)表了看法。
比較,是指研究事物之間的共同點與不同點,或者高與低。通常,有人的地方就有比較,城市與城市之間也難免會碰上這樣的尷尬。就拿上海與香港來說,經常被人們比較,哪一座城市的發(fā)展程度更高、更具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等。然而,比較是根據(jù)一定的標凖,辨別兩種事物間的高下異同,並非攀比。這是鄒燦林先生十分看重的問題。
“香港與上海從來不是一個競爭者的關係,而是一個合作互助的關係。就當前看來,香港還沒有打破地域性的局限,沒有抬頭看世界。如果要想成為一個被世界矚目的中心,應該持包容、開放的態(tài)度,與周邊的地區(qū)攜手合作發(fā)展,將自己的影響力輻射出去,只要你做得好,自然會受到萬眾矚目,成為世界聚焦之地。無論是香港,還是上海、廣州、深圳,任何一個城市都不應以攀比的心態(tài),而是合作的姿態(tài),取長補短。這才是中國與習近平主席所宣揚的最重要的精神之一?!?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7/10/17/jrhr201709jrhr20170901-1-l.jpg" style=""/>
誠然,點燃全球經濟熱點的“一帶一路”倡議中,習近平主席再三強調:“(‘一帶一路)這條路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而是大家攜手前進的陽光大道。”“‘一帶一路建設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包容的;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從中所透露出來的,是共享、共建、共榮,是開放包容。
本著如此的姿態(tài),再配以香港原有的優(yōu)勢和專長,融入祖國的大發(fā)展當中,那時的香港,前途不可估量。而到那時,香港的一馬當先變成了萬馬奔騰,東方之珠不再孤獨,整個中國都將燦爛起來。
香港年輕人問題歸根到底是教育的問題
“回頭看香港過往的20周年,持續(xù)了一定的繁榮穩(wěn)定,但仍在一些方面固守陳念、抱殘守缺,這一點是需要盡快改善的?!编u燦林先生認為,做事情不能看表面,而應踏踏實實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說到此,鄒燦林先生對現(xiàn)在香港年輕人的問題十分擔憂,特別是伴隨著香港回歸成長起來的一代年輕人,極少部分年輕人非法“佔中”、鼓吹“反水客”“港獨”等等,在雙眼被蒙閉的同時,令得香港出現(xiàn)了一些擾亂了社會秩序的局面。
歸根到底,這是教育的問題?!八自捳f,二十年是一代人,當前的年輕人中所出現(xiàn)的問題,實質上是對國家的歷史了解不夠?!编u燦林先生表示,由於香港的部分人早年經歷過文革,喪親失友,對國家存在怨恨,導致他們有心無心地抹去了家國的概念,導致他們下一代缺失了中國文化的熏陶和滋養(yǎng),沒有民族自豪感和國家歸屬感。他想到了自己的童年:“那時,家里很窮,沒有錢買玩具。所幸,媽媽是教書的,她有一柜子的書,這些書也就成為了我消遣的對象,不管看不看得懂,都抱著啃。而且,我的舅舅是培僑的,也對我有一些潛移默化的影響。”
就這樣,兒時的鄒燦林先生捧著書看,從書中了解到中國的大好河山、燦爛輝煌的歷史,對中國的歷史有了一定的了解,“雖說不全面,但讓我有了正確的認知,懂得明辨是非,但現(xiàn)在的問題是,年輕人無法從學校學得相關歷史,並且拒絕主動去了解中國近現(xiàn)代史?!?/p>
如今,一些十幾歲的年輕人懷念英治時代,這種想法令人震驚。但是他們英國管治時期是怎樣的嗎?在英國統(tǒng)治香港的150年,從來沒有任何關於普選的提議,而去到外國時又何嘗一定得到尊重呢?鄒燦林先生表示,自己曾留學海外,也親身體驗過不被外國人尊重的事實,這一切,他都希望當前的年輕人以承傳香港老一輩曾經的《獅子山下》的精神——“既是同舟,在獅子山下,且共濟。拋棄區(qū)分,求共對,放開彼此心中矛盾,理想一起去追!”做一位有為的香港人。
教女有方,雙雙成才
“我的夢想是,再過幾年可以退休,做自己喜歡的事。”平日里,鄒燦林先生是一位資深的會計專業(yè)人士,他與拍檔成立有民信會計事務所並擔任多個社團的職務,而另一個重要的身份就是粵劇愛好者,以及中國歷史文化的愛好者。
熟知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名粵劇發(fā)燒友,對各部粵劇經典耳熟能詳,當年,為了能讓兩位久居海外的女兒熟悉中國文化,他特意買了大批粵劇錄音和錄像,一有空時就陪兩個女兒,遇到不解的典故就一一為其詳細解說。
說起女兒們的教育,他可謂是費煞苦心。不過,與大多父母不同的是,當女兒們懂事以後,他就放下自己當父親的架子,傾聽女兒們的想法,從而建立起尊重與互信。他的兩個女兒都十分優(yōu)秀,都曾獲澳大利亞教育部以每年四萬多澳元的補貼邀請進入天才教育班學習,獨立編寫課程……如今,兩個女兒雙雙成才,一個拿到香港大學的建筑管理博士學位,在英國知名大學做講師,一個取得英國劍橋大學的神經生物學博士學位,現(xiàn)從事腦細胞研究工程?!芭囵B(yǎng)了兩位優(yōu)秀的女兒,第一大功勞要歸功於我的太太。她以前是一位教師,遷往澳大利亞後專心陪伴女兒們學習。那時,女兒在外面講英語,但回到家,太太要求她們一定要講中文,通過種種不同的訓練,讓她們不脫離中國文化。因為,展望未來的發(fā)展趨勢,她們以後或許終歸還是要回到中國的?!?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7/10/17/jrhr201709jrhr20170901-6-l.jpg" style=""/>
對於女兒們的婚姻,鄒燦林先生不束於陳規(guī),只在乎對方是否真心對女兒好。他曾語重心長地跟女兒們說:“至於你們的另一半是誰,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懂你、疼你、寵你,與此同時,無論何時,你要經濟獨立,才能真正好好地追求愛情;即使不結婚也不打緊,我們不求抱孫,不求虛名,只要你們快樂?!痹谂c女兒的相處中,鄒燦林先生扮演著父親、朋友、人生導師的角色,護佑著她們盡情地追求想要的生活,獨立、被尊重、被疼愛。在一句句發(fā)自肺腑的話語中,飽含著鄒燦林先生對女兒深沉的愛。
在與鄒燦林先生的交談中,他反復強調一點,事情不要看重美麗的外表,浮夸的數(shù)據(jù),而應踏實做事,探究內裏,認真做人??v觀他從學生到會計事務所合夥人的成長,他就如今年李嘉誠先生在汕頭大學畢業(yè)典禮上所說的:“在高增長機遇巨浪中,愚人見石,智者見泉?!蓖瑫r,他對人生還有更深刻的理解——不圖虛名,不度虛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