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西
恰到好處的自卑
◎羅 西
在張牙舞爪的世界里,保持一點自卑就像保持一點羞澀一樣,是一種自我潔凈,以抵御滾滾紅塵。
她的左臉天生帶一塊胎記,所以有些躲閃,喜歡低頭走路,不愛笑,喜歡黑夜和月亮,喜歡在無人的曠野看天上的云,11歲的她就覺得:云從不理她,是一種知心的善意。她不喜歡與人對視。
平時考試,她是班級里的第一名,但期末考,她必定空下最后一題,明明會做,為什么留白割愛?面對老師的疑問,她低頭說:“我不考第一名,不要上臺領(lǐng)獎!”
原來,期末考第一名的,要在全校的表彰大會上登臺接受嘉獎,而她寧愿不要,只因為怕被眾人注視,怕被人同情,怕其他孩子沒心沒肺的嘲笑。
極度自尊,讓她懂得收斂自我,不露鋒芒,這種令人心疼的自我保護智慧,似乎可以減少傷害、緩沖困境。站在她的位置想象她頭頂?shù)脑贫?,確實是一朵朵美好的忽略。后來,我回信告訴她:你不是真的自卑,只能算是“恰到好處的自卑”,一個人不肯正視自己的短板和缺點,才是真的自卑、真的沒有安全感,而你不是。20年后,她在微博里找到我,只是為了告訴我她現(xiàn)在很幸福,因為我曾經(jīng)一句話的點撥讓她慢慢開朗……
“恰到好處的自卑”是一種有分寸感的自我認知,這個時候,自卑就可能進化為謙卑了。其實,小時候我也有過這樣的自卑,逃避人群,喜歡稀疏的花,因為更清靜。不喜歡熱鬧與艷麗,喜歡木質(zhì)的東西,這有點兒病態(tài),是天生的,倒也無害,自帶“大隱”模式,就好像自帶半彎月亮,隨時可以與世無爭甚至與世隔絕一會兒。
月亮仿佛就是偷來的光陰,我的光陰都是月給的。曾寫過這樣一句話:看電影要么一個人去要么與相愛的人去,就像看星星,有些美事,就像孤獨與偷竊。也許自卑而敏感的人特別能領(lǐng)會這句話帶來的安慰效果與美學(xué)。
每次看到籠子里不吃不喝的鳥,就覺得很像我的心。小時候看過一部譯制片,故事忘記了,里面有句臺詞卻記憶猶新:“所有的好事都是被禁止的?!庇袝r自卑很像自閉,自閉則像與生俱來的孤獨。
隨著年齡的增大,內(nèi)心漸漸強大了,步伐大了,頭也仰起來了……最好的醫(yī)生是自己。曾經(jīng)的“自卑”慢慢越過“自信”成了一種修為,即“謙卑”。其實就是還保留著“恰到好處的自卑”,這時它已經(jīng)升格為一種美德,也是一種主動的智慧。
一般情況是:自信了,才可以謙卑,這是一種主動的選擇;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我這樣天生自卑的,后來把它修剪成“恰到好處的自卑”,然后加以修飾就成了謙卑,倒是水到渠成,種瓜得豆。
有人說,這是個制造自卑感的時代,網(wǎng)紅直播幾個鐘頭就賺幾百萬,而你一輩子也賺不了那么多……這個時候,比較健康的態(tài)度是,不卑不亢,對熱鬧保持一定距離,而留給自我一點“恰到好處的自卑”。人格獨立而不生硬,你會因此很自在,更舒服。
沒有完美,但可以取長補短,截彎取直,每個人“命”里的好壞比例都差不多,可以驕傲,也可以自卑,如果能認識到這一點,就可以活得更自在,就不會太在意別人的態(tài)度。自卑是天性,“恰到好處自卑”則是人為。這“恰到好處的自卑”就是謙卑,這時內(nèi)心是圓潤的,平和的,智慧的,慈悲的,與這個世界真正實現(xiàn)“和解”……
清醒地保留“恰到好處的自卑”是利他的,就好像照相時,你站在第一排,自動地彎下腰或半蹲著,這是一種修養(yǎng);如同有人犯錯了,很自責,這時你最好的安慰是這么說:“我也常常這樣?!?/p>
能放低自我,是因為你夠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