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頤
在肯尼亞旅行期間,杰姆士作為我們游獵車的司機,一起相處了9天。他是馬賽人,最大特色:黑。從膚色看,東非黑人是“黑人中的黑人”,馬賽人更是黑得出奇,我們幾次與之合影,即使光線充足,也很難清晰展現(xiàn)黑人的臉部輪廓。有一天夜間,我在酒店室外走廊遇見一套白衣白褲迎面走來,怎么努力也看 不見衣領(lǐng)上的臉面,以為出現(xiàn)異兆現(xiàn)象,直到擦肩而過,才發(fā)現(xiàn)是一位黑人服務(wù)員。
剛認識杰姆士,為我們擔任翻譯的小李女士就介紹他有3個妻子,在肯尼亞,法律允許一夫多妻。我們發(fā)現(xiàn),杰姆士很得意他們國家這種優(yōu)越的法律,很樂意聊一夫多妻的話題。他說3個妻子各給他生了一個孩子,2男1女,他最喜歡女兒,13歲了,書讀得特好,準備培養(yǎng)她到中國上大學,學中醫(yī)。并告訴我們,他還準備娶第4個妻子,非常希望是中國女子。我們?yōu)樗挠哪_懷大笑,一致表示支持,卻又打擊他,說娶中國女子,10只牛的聘禮肯定不夠,估計需要100只,等于在肯尼亞能娶10個妻子,這樣很不劃算。但杰姆士表示他可以努力攢錢,因為太喜歡中國女子了。我們又與小李導(dǎo)游開玩笑,說杰姆士挺狡猾的,當著大家的面一再說喜歡中國女子,實際上是向你獻殷勤的。小李聽罷哈哈大笑,連聲夸杰姆士可愛極了。
馬賽人是東非現(xiàn)在依然活躍的一個游牧民族,人口將近100萬,主要分布在肯尼亞南部和坦桑尼亞北部的草原地帶。我們從內(nèi)羅畢驅(qū)車往馬賽馬拉,經(jīng)過著名的“非洲大裂谷”,大裂谷底部的寬闊草原一直連接到馬賽馬拉,沿途不時看見身披大紅大紫布塊、手持長棍的馬賽人,在藍天白云之下,放牧著一群群牛羊,那高高瘦瘦的身影就是一道靚麗的風景。
“穿衣兩塊布,吃飯要上樹?!边@兩句順口溜是戲說馬賽人的。馬賽人的裝束男人叫“束卡”,實際上是紅底黑條鮮艷的兩塊布,一塊遮羞,一塊披在肩上,遠遠望去像一團火,估計野獸見了也不敢靠近。女人的裝束叫“坎噶”,頸上套一個大圓披肩,頭頂戴一圈白色的珠飾,也是絢麗多彩。馬賽女人無不大耳垂肩,因為她們一生下來就扎耳朵眼,之后不斷地加大飾物的重量,使耳洞越來越大,大得可以塞進一個奧運會的金牌,可謂今古奇觀?!俺燥堃蠘洹?,指的是放牧中為防患野獸,攀爬上樹專心吃飯。
馬賽人生活在草原和叢林中,與野獸為伍,生性驍勇善戰(zhàn),古時,馬賽男子舉行成人禮,前提必須單獨殺死一頭獅子。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馬賽人崇拜自然,相信萬物有靈,不狩獵、不事農(nóng)耕,從來不吃包括魚類在內(nèi)的野生動物,也正因為此,才使這片土地成為野生動物的樂園。他們認為牛群是神的賜予,特別愛惜,專注放牧。馬賽人有個特別習俗:口干了就拔出腰刀,到牛群里找一只健壯的牛,對準牛脖子一扎,拿根小草管吸血,就像我們喝飲料。吸夠了,抓把泥土給牛止血。我問杰姆士,那生牛血好喝嗎?答:比可口可樂好喝多了,而且特別有益于男人。
馬賽人至今仍生活在嚴格的部落制度之下,由部落首領(lǐng)和長老會議負責管理,成年男子按年齡劃分等級,牧場為公共所有,牲畜屬于家族,按父系繼承。隨著現(xiàn)代文明的入侵,政府的引導(dǎo),現(xiàn)在許多馬賽人定居下來,從事半耕半牧,有的也進城接受高等教育和工作。杰姆士就成了中國人開辦的旅游公司的一名司機。在馬賽馬拉等幾個國家公園門口,皆是馬賽婦女在兜售各種手工藝品,她們著裝艷麗,頭飾耳環(huán)閃亮耀眼,成群結(jié)隊地擠到你的車窗前,雙手高舉手工藝品,口中嚷嚷有詞,形成一個獨特風景。
我們乘坐杰姆士游獵車9日,平均每天行車二三百公里,對他的評價一句話:藝高人膽大。比如,他駕車于車水馬龍鬧市中,左沖右突,如入無人之境,猛地剎車,往往與前車相距僅10厘米,讓你驚出一身冷汗。又如,在塵土飛揚的泥結(jié)路中行車,他見一輛車追一輛車,迎著漫天塵土能見度為零的情勢下超上去,把塵土留給他車。再如,那天遇到好路和爛路可選擇,杰姆士說明走好路需要5個小時,走爛路可節(jié)省一個半小時,讓我們選擇,當我們決定還是節(jié)省時間時,他喜形于色,一路行車得心應(yīng)手。途中經(jīng)過一個水毀路段,一邊是大坑,一邊是路溝,中間的道路顯然太窄,我們都認為開不過去了,但他竟然讓左右車輪各懸空一半,穩(wěn)穩(wěn)駛過。
那天,杰姆士帶領(lǐng)我們走進一個馬賽部落,這個部落顯然是為旅游準備的,走到城堡門口,杰姆士一聲招呼,城堡內(nèi)即刻魚貫而出十多位勇士,皆乃高瘦身材,黑如墨漆,披著兩塊布,手持長圓棍,圍著游客,又舞又唱,實際上是又跳又叫。因為我發(fā)現(xiàn)馬賽人的舞蹈就是跟著節(jié)拍不斷地跳躍,看誰蹦得高;而唱歌更像喊叫。這種技藝技術(shù)含量不高,一學便會,游客們極容易參與。馬賽人終日手持圓棍,不離不棄,似乎成了身體的一部分,也成了他們獨特的標志。我想到上世紀初,歐美一些國家流行紳士手持一根文明杖,這時髦習慣也流傳到中華民國好一段時間,莫非就是效仿于馬賽人。馬賽人有一個古老說法:“我們右手持長矛,左手持圓棍,就不能再拿書本了?!边@種習慣也得到政府的認可,特許馬賽人在城市大街小巷可以持棍而行。
馬賽人的部落是用枯樹枝圍起一個藍球場大的城墻,牛糞和泥巴拌勻后抹墻,居住的小屋也是同樣材料建造。每座房屋又矮又小,其中一半藏在地窖中,我好奇地推門入內(nèi),需低頭彎腰側(cè)身而入。屋內(nèi)幽暗,床鋪如我國北方的坑,廚房的灶酷似當年我國南方燒柴火的灶,還有一間客房,不過是在地窖挖出一塊二尺寬的土臺。讓我驚奇的是,屋內(nèi)清清爽爽,毫無異味,涼風習習,天然空調(diào)。
馬賽的女人一律光頭,不允許蓄發(fā)和戴假發(fā)。馬賽人幾乎都長得高挑精瘦,女人也不像其他非洲女人翹臀豐乳,所以讓你很難分出男人和女人。到了非洲才知道,黑人頭發(fā)天生長不長,只能螺旋式地點點圈圈于頭上,還不如刮個精光透亮,這于男人,倒是不錯的選擇,盡顯帥氣與精干,但對于女人,大概只有馬賽女人能坦然接受,除此外,我們所見黑妹或長發(fā)飄飄,或精致得幾百根小辮子,或紅色、或黑色、或棕色……無一例外,全是假發(fā)。真是“世界真奇妙,不看不知道?!?/p>
回國那天,小李偶然看到杰姆士的身份證,發(fā)現(xiàn)他的年齡比自報的42歲大12歲,我們攻擊他為了騙婚假報年齡,杰姆士慌了,再三說明是因為自己少年時為早點工作虛報了年齡,他實際年齡千真萬確今年42歲。
在機場門口握別時,杰姆士不忘叮囑我們:別忘了,幫我在中國挑一個漂亮妻子。我們再一次認真端詳杰姆士——應(yīng)該就是40來歲的黑帥哥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