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 希
回答21了次
◎ 劉 希
老公發(fā)給我一個視頻,我饒有興趣地打開來看,播放的是年紀(jì)大了的父親和兒子一起坐在花園里,這時候飛來一只麻雀。面對停在不同地方的麻雀,父親連問了3次“那是什么”,兒子極不耐煩地回答“麻雀”。
當(dāng)父親第4次問兒子的時候,兒子發(fā)怒了,對父親爆吼了一頓。父親沒有說話,默默地從屋里拿出一個小本子,讓兒子讀其中一段:“兒子3歲了,今天和我在公園玩時,我們面前有只麻雀,他問了我21次那是什么,我回答了21次。他每次問同樣的問題的時候,我都擁抱了他,一次又一次?!?/p>
看到最后,我眼睛濡濕,想起小時候,母親何嘗不是這樣一次又一次不厭其煩地教我說話,可是現(xiàn)在她老了,我卻沒有耐心來回答她的任何一個問題。
想到這兒,我后悔極了,走到母親身邊,對她說:“媽,你不是想知道寫作沖動嗎?它是一種內(nèi)在的激情,大有一種不吐不快之感。簡單一點(diǎn)說,就是你本來是睡著的,突然就醒了,想寫點(diǎn)兒什么出來?!?/p>
母親聽我解釋后恍然大悟:“哦,明白了。”
歲月流逝,父母老了,他們漸漸跟不上時代,有很多東西都不明白,別跟他們說“說了你也不懂”,也別用不耐煩的語氣跟他們說話。耐心地、充滿熱情地回答他們的問題,就像當(dāng)年他們對我們一樣。(摘自《伴侶》2017年第7期 圖/筱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