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倫
1956年,在英國達特茅斯召開學院派會議的幾位教授肯定預想不到,半個多世紀后,一個名為AlphaGo的機器程序會在戰(zhàn)勝人類頂級九段圍棋手后成為舉世矚目的焦點。而當時,他們首次將“人工智能”概念作為主題引入學術探討范疇,也由此開啟了此后人工智能介入人類文明的進程。
“我們現在正身處人工智能爆發(fā)的前夜。”在近日舉行的2017中國智能終端技術大會上,作為亞太地區(qū)最大的智能語音和人工智能上市公司之一,同時也是中國智能語音與人工智能產業(yè)知名公司科大訊飛,其智能汽車BU首席技術官謝信珍向《通信產業(yè)報》(網)記者袒露了他的樂觀。
信心來自清晰的產業(yè)認知。過去60年,在經歷了從計算機、互聯(lián)網再到物聯(lián)網這三大時代的更迭后,人工智能也進入到“感知智能”階段,謝信珍表示,這是業(yè)界公認的“計算智能、感知智能、認知智能”三大人工智能發(fā)展階段中的第二個,在這個階段里,最顯著的特征是機器能聽懂人類的語言、看懂世界萬物。由此,語音和視覺識別自然也成為人工智能產業(yè)內最受關注的技術議題。
信心其來有自
目前,科大訊飛占有中文語音技術市場70%以上的市場份額,并在語音合成、語音識別、口語評測、自然語言處理等多項技術上擁有研究成果。不過,在一家公司的成長要素中,絕不能只有技術基礎,與市場結合,提供有商業(yè)需求的應用和產品才是更為重要的事,而訊飛也正是這么做的,切入智能汽車領域,就是一個明確的信號。
數據顯示,2016年國內汽車銷售量達2350萬輛,預估裝載訊飛語音系統(tǒng)的汽車數量約有200萬輛。謝信珍指出,這意味著訊飛車載智能語音系統(tǒng)占有量還不到1/10,市場空間巨大。同時,目前市面上車載語音產品種類繁多,但因車內噪聲與回聲消除兩大技術難點,用戶體驗都不是很好?;诖耍嶏w開發(fā)了“小飛魚”車載語音助手。
據謝信珍介紹,小飛魚使用了雙麥降噪,可以規(guī)避車內噪聲,同時采用了高混響環(huán)境下的回聲消除技術,能在車內播放音樂時保證語音得到良好識別。
但是,“小飛魚”并非訊飛在智能汽車領域的初試啼聲,而更像是隱身幕后多年后的前臺亮相。據悉,訊飛智能汽車團隊目前已達400多人,從早期車內的SDK開始就活躍于國內汽車市場,目前,國內所有自主品牌汽車的語音產品皆出自訊飛之手。而在汽車前裝領域,訊飛不僅與包括吉利、長安、廣汽、奇瑞、江淮在內的國內品牌進行合作,也與馬自達阿特茲、豐田雷克薩斯等國際品牌和自主品牌合作推出了產品。
兩大路徑演進
在謝信珍看來,人工智能與汽車的融合將朝兩條路徑演進:一種是車理解環(huán)境,比如能自動判別環(huán)境的自動駕駛技術;另一種則是車理解駕駛者,從基礎的語音識別,再到為駕駛者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務與推薦,都是人工智能技術未來在汽車領域的應用方向,也是訊飛智能汽車團隊努力的方向。
因此,謝信珍也更多地將“小飛魚”視作訊飛連接用戶的一個基礎通道。作為一個連接點,小飛魚能將大數據、人工智能與用戶現實層面的需求實現連接。隨著更多用戶的使用,訊飛在后臺就能獲得更多數據進行分析,從而為用戶提供智能推薦與服務。目前,在提供信源服務的訊飛開放平臺上,已有40萬開發(fā)者,推出了約幾十萬個應用,在信源服務基礎上,訊飛就能統(tǒng)一后臺服務,并進一步完成整個智能車載生態(tài)的構建。
如果說AlphaGo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震驚了整個世界對人工智能的認知,那他們肯定也未意識到,從未有過一種技術,在今天如此廣泛而深入地滲透到人們的衣食住行中。而作為當今“泛智能世界”的一部分,智能汽車將如何改變的人們的生活,也成為人工智能應用層面最大的看點。而訊飛走出的這一步有何意義,無疑也讓人對國內智能汽車的前景更加期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