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東(大港油田石油工程研究院,天津300280)
致密油儲層多次加砂縫網體積壓裂技術研究
趙玉東(大港油田石油工程研究院,天津300280)
致密油儲層必須大大提高儲層的泄油面積、并提高原油流動能力,才能達到增產目的。儲層壓裂裂縫體積要求形成較復雜的、以主干為主的網狀裂縫。本文通過研究不同加砂方式、不同的壓裂規(guī)模,優(yōu)化網絡裂縫參數,提高支撐裂縫的導流能力,經過G108的現場應用表明該項技術可有效提高致密油儲層的開發(fā)效果。
致密油;數值模擬;排量;裂縫形態(tài)
油氣對體積改造要求:形成密集網狀裂縫,縫面極大。主、干裂縫要求:一定密度的主裂縫及1、2級支干裂縫(毫米級),需要加砂保證裂縫的導流能力。分支裂縫要求:與支干裂縫相連的密集裂縫網絡,尺寸為微米級(1-1000μm),不可能,也沒必要加砂填充裂縫。
根據達西定律,在不考慮啟動壓力的條件下,天然氣的滲流速度是油的約900~3300倍。因此對于致密油而言,微米級裂縫網絡對改善泥頁巖儲層的滲流能力作用有限,同時對主、干支撐裂縫的導流能力要求遠遠高于頁巖氣。
致密油儲層必須大大提高儲層的泄油面積、并提高原油流動能力,才能達到增產目的。儲層壓裂縫體積要求:形成較復雜的、以主干為主的網狀裂縫(。主、干縫要求:一定密度的主裂縫及1、2級支干裂縫(毫米級),需要較高濃度的支撐劑保證裂縫的導流能力;分支縫要求:與支干裂縫相連的密集裂縫網絡,尺寸為微米級(1-1000μm),不刻意追求其數量。
G108井位于王官屯油田,Ek2以泥質粉細砂巖為主,分選差,物性差,粗砂~礫成斑狀分布,具半深湖區(qū)重力流沉積的典型特征。儲集空間主要有粒間殘余孔、溶蝕擴大孔(致密砂巖);鑄模孔、層間縫(泥頁巖);晶間孔(碳酸鹽巖)與微裂縫,縫洞含油普遍。措施102、103、104#層,射孔厚度26.1m/3層,總體符合致密油儲集層的物性指標。本次壓裂目的層礦物組成為:石英9%~46%,平均48.4%;粘土礦物含量2%~21%,平均8.5%;鐵白云石0%~63%,平均10%;利用泥頁巖儲層可壓裂性軟件計算的礦物脆性指數為52.7。根據XAMC測井數據計算官108-8井的地應力參數,計算出地應力差異系數0.1~0.31之間。
根據加砂方式的不同,可分為一次連續(xù)加砂及多級加砂方式。儲層原油粘度較高,壓裂時在獲得較大改造體積的同時,還需要考慮縫網帶導流能力對原油流動能力的影響。國內某區(qū)塊進行了不同液量、不同砂量、不同排量下的單次注入及多次注入縫網壓裂先導試驗;典型單級注入液量2660m3,排量10m3/min,分2-3級注入。從結果上看:液量直接影響改造體積,砂量直接影響改造體積內的裂縫導流能力,多次注入改造體積及縫網導流能力均有增加。
以G108地質參數建立壓裂地質模型,儲層段滲透率為2.3mD。一次加砂施工累計液量814m3,累計砂量56m3,施工排量9m3/min。在相同砂量、相同液量下模擬了兩級間歇停泵加砂,級間停泵60分鐘。
通過對比模擬相同砂量、相同液量下模擬結果得到如下認識:一次連續(xù)注入雖然較二次停泵加砂方式的改造體積大,但其導流能力較二次加砂低。二次加砂明顯改善了支撐劑在儲層中的鋪置狀況,鋪砂濃度增加,裂縫導流能力增加,整個高滲帶內的等效滲透率得到明顯增加。針對油儲層,要求在獲得一定改造體積的同時獲得與儲層巖性、物性相匹配的導流能力,因此推薦采用二次停泵加砂方式。
表1 間歇停泵與1次連續(xù)注入加砂模擬結果對比
通過軟件模擬分析,計算不同加砂強度下單井的裂縫增產倍數,從而優(yōu)選合適的加砂強度。看出隨著加砂強度的增大,裂縫半長也增加,但是增產倍數幅度越來越小,最優(yōu)裂縫長度為160m左右,對應加砂強度為2.7m3/m,能起到改造和認識儲層的目的。
采用二次加砂工藝,通過前次壓裂形成裂縫對地應力的干擾,降低水平地應力差異系數,提高形成縫網的程度。在地面施工壓力允許條件下,盡可能大排量施工,設計排量為7.0~8.0m3/min。
壓裂過程第一次泵注結束后,停泵60min,共泵入液體1181m3,兩次共加入陶粒93m3。壓前恢復液面,折日產液7.45L,壓后日出水23.46m3,出油9.42m3。
[1] 翁定為,雷群等.縫網壓裂技術及其現場應用[J].石油學報,2011,32(2):280-284.
[2] 周祥,張士誠,鄒雨時等.致密油藏水平井體積壓裂裂縫擴展及產能模擬[J].西南石油大學學報,2015,30(4):53-58.
趙玉東,男,碩士,2011年畢業(yè)于東北石油大學油氣田開發(fā)工程專業(yè),現在大港油田石油工程研究院工作,工程師,主要從事儲層改造技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