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實,李智堯
(遼寧省三北防護林工作總站,遼寧 沈陽 110036)
遼寧省三北工程退化防護林修復項目建設成效與建議
趙實,李智堯
(遼寧省三北防護林工作總站,遼寧 沈陽 110036)
文章結合遼寧省2015年和2016年開展的三北工程退化防護林修復項目建設成果,從生態(tài)效益和社會效益兩方面總結退化防護林修復項目的建設成效和開展退化防護林修復項目相關建議。
退化防護林;建設成效
遼寧省三北防護林建設工程從1978年正式啟動,據統(tǒng)計,1978—2016年共完成三北工程造林223.966 7萬hm2,其中第一階段(一、二、三期)完成123.9萬hm2。第二階段的四期工程完成工程造林60.216 7萬hm2,其中:人工造林33.908 7萬hm2,封山(沙)育林24.706 6萬hm2,飛播造林1.601 4萬hm2)。五期工程的前6年(2011—2016年)完成工程造林39.85萬hm2,其中:人工造林19.53萬hm2;封山(沙)育林20.32萬hm2。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為改善遼寧三北工程建設區(qū)域內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在提高當地的生產、生活條件,促進農牧業(yè)的增產增收和構建和諧社會等方面都發(fā)揮了積極作用。
2015年,財政部和國家林業(yè)局在全國9個省區(qū)三北工程建設區(qū),選擇了50個縣開展退化林分改造試點工作。遼寧省的康平縣、彰武縣、昌圖縣、北票市、喀左縣、凌源市和建平縣等7個縣(市)被確定為2015年度的退化林分改造的試點縣,2016年朝陽市的朝陽縣被國家林業(yè)局三北局納入試點縣范圍,目前,遼寧省三北工程退化防護林修復試點單位擴展到8個。
2015和2016年,國家三北局下達給我省三北工程退化防護林修復項目建設總任務17 100 hm2。
3.1 生態(tài)效益
3.1.1 固碳功能 按照森林固碳的蓄積量估算法,是以森林蓄積量數據為基礎的碳估算方法。其原理是根據對森林主要樹種抽樣實測,計算出森林中主要樹種的平均材積(t·m-3),根據森林的總蓄積量求出生物量,再根據生物量與碳量的轉換系數求森林的固碳量。從木材體積到碳噸數的換算因子為:
1 m3木材固碳0.28 t(針葉樹和楊樹);
1 m3木材固碳0.30 t(除楊樹外的闊葉樹)。
經測算,2015和2016兩年間修復的退化防護林到成熟期,按1 hm2出材72.3 m3計算,將出材123.633萬m3,其中針葉樹和楊樹的出材量為73.715萬m3,固碳量為20.64萬t,除楊樹外的闊葉樹出材量49.918萬m3,固碳量為14.98萬t。按中國碳交易市場2017年6月7日北京與天津碳交易市場平均成交價31.055元·t-1計算,2015和2016兩年間修復的退化防護林到成熟期以后的固碳效益將達到1 106.18萬元。
對于其他木質生物量中的碳,是以立木數據為基礎,應用推算因子來估計的。對于闊葉樹,根樁和根部的碳假定為根樁以上碳量的0.18份,針葉樹則為0.22份。樹葉、地被植物和森林土壤中的碳含量是根據森林面積估計的,使用了來自Dupoucy等(1991)的換算因子。所用的因子為:
闊葉樹和楊樹的樹葉:3.4 t·hm-2;
針葉樹的樹葉:9.6 t·hm-2;
經測算,2015和2016兩年間修復的退化防護林到成熟期,按闊葉樹和楊樹的樹葉面積的固碳量為3.18萬t,針葉樹的樹葉面積的固碳量為7.45萬t。按中國碳交易市場2017年6月7日北京與天津碳交易市場平均成交價31.055元·t-1計算,2015和2016兩年間修復的退化防護林到成熟期以后的固碳效益將達到330.11萬元。
2015和2016兩年,退化防護林修復后所產生的固碳效益將達到1 436.29萬元,占兩年退化防護林修復總投資的28%。
3.1.2 涵養(yǎng)水源功能 涵養(yǎng)水源是森林對降水的截留、吸收和貯存,將地表水轉為地表徑流或地下水的作用,其主要功能表現在調節(jié)水量方面。
據測算,退化防護林修復后的有林地與無林地相比,平均可多蓄水300~450 m3·hm-2·a-1。2015和2016兩年僅森林面積增加17 100 hm2,可使區(qū)域森林增加水源涵養(yǎng)能力735.3萬m3·a-1,按照水庫建設單位庫容投資6.110 7元·m-3計算,得出每年將增加的森林涵養(yǎng)水源功能價值4 493.19萬元。
3.1.3 保育土壤功能 在保持水土方面:無林地土壤侵蝕模數平均為500 t·km-2·a-1,而有林地的保土率平均在95%以上,據此計算森林防止水土流失量為4.5 t·hm-2·a-1。每年可防止7.7萬t水土流失,折算效益3 080萬元。
3.2 社會效益
三北工程退化防護林修復項目實施后,一個以防護林為主體的多樹種結合,喬灌木并存,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高效能綜合防護林體系將建成。對自然面貌有很大改觀,不僅能為人類提供木材和涵養(yǎng)水源、保持水土,而且森林在光合作用過程中,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釋放大量氧氣,提高空氣中的氧氣含量,林木還具有吸收懸浮粒子、二氧化硫和分泌植物體殺菌素作用,凈化空氣,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
三北工程退化防護林修復項目的實施,不僅可以創(chuàng)造就業(yè)機會,還能長期提供各種工作崗位,帶動周邊地區(qū)勞動力從事營造林撫育、栽植、管護、林產品加工等勞動密集型產業(yè),從而擴大了就業(yè)途徑,帶動了相關產業(yè)的發(fā)展,增加了林農收入。
退化防護林修復項目的實施可顯著提高當地林農的科技意識和營林技能,增加林地產出,改善人民生活,促進當地林業(yè)的大力發(fā)展,社會效益顯著。
3.3 效益綜合評價
三北工程退化防護林修復項目的生態(tài)和社會效益顯著。兩年投入5 130萬元,產出9 009.48萬元,投入產出比為1:1.76。修復森林面積17 100 hm2,對于改變三北地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控制水土流失,防風固沙,減緩各種自然災害,促進農、牧業(yè)穩(wěn)產高產,對于振興地方經濟,改善人民群眾生活,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4.1 擴大三北工程退化防護林修復試點范圍
根據2010年《遼寧省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五期工程規(guī)劃(2011-2020)》成果,遼寧省三北工程退化防護林修復規(guī)劃建設任務單位共涉及全省7個市、24個縣(市、區(qū)),規(guī)劃期10年完成退化防護林修復任務總面積212 091 hm2,見表1。
表1 三北防護林五期工程退化防護林修復規(guī)劃任務
目前,開展退化防護林修復的試點單位為8個,占規(guī)劃建設任務單位的33%,共完成退化防護林修復17 100 hm2,占規(guī)劃任務的40.31%。僅2015年和2016年就有59.69%修復任務的缺口,因此,擴大三北工程退化防護林修復試點范圍刻不容緩。
4.2增加三北工程退化防護林修復投資標準
從近兩年遼寧省開展的三北工程退化防護林修復工作來看,各試點單位工作以修補疏林地等林間空地及采伐枯(瀕)死木為主。采用補植補造修復方式更是占到兩年總修復任務量的93.22%。目前,三北五期工程(人工造林)中央預算內每667 m2投資標準為500元,而退化防護林修復中央財政補助標準是200元,現行的退化防護林修復補助標準遠遠不能滿足各試點單位的實際工作需要。增加三北工程退化防護林修復投資標準,即可以提高各試點單位對三北工程退化防護林修復工作的重視程度,提升基層務林人對三北工程退化防護林修復的工作熱情,又可以提高退化防護林的修復質量,對整體提升遼寧省森林健康指數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4.3 建立示范帶動機制
三北工程退化防護林修復工作,時間緊、任務重、投資有限,因此在退化防護林修復過程中應注重先急后緩,著力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對修復效果明顯的試點單位在資金和任務分配上給予傾斜,并建設一批有示范帶動作用的退化防護林修復示范點,整體提升三北工程退化防護林修復項目層次和建設水平。
[1] 何英.森林固碳估算方法綜述[J].世界林業(yè)研究,2005,18(1):22-27
F307.2
A
10.13601/j.issn.1005-5215.2017.09.038
1005-5215(2017)09-0109-02
2017-08-01
趙實(1986-),男,遼寧撫順人,大學,工程師,主要從事三北防護林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