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民間非正式金融借貸風險:傳染、嬗變與控制

      2017-10-21 06:32:37
      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 2017年4期
      關鍵詞:孤島傳染金融風險

      石 濤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 經(jīng)濟研究所,鄭州 450002)

      民間非正式金融借貸風險:傳染、嬗變與控制

      石 濤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 經(jīng)濟研究所,鄭州 450002)

      利益和欲望、不對稱信息、“互聯(lián)網(wǎng)+”是借貸風險傳染的核心要件,利率、信息是借貸風險傳染的關鍵渠道,個體風險聚集和風險的社會滲透是民間非正式金融借貸風險傳染的路徑;借貸風險嬗變形式由封閉式借貸風險點式“孤島”發(fā)展為面級串聯(lián)式“孤島”,最終升級為球式借貸風險“孤島”群。為此,需強化對以社會道德、集體懲罰等為主的點式“孤島”內部控制,同時,逐步實現(xiàn)民間非正式金融借貸關系陽光化,建立以民間非正式金融借貸信用體系、借貸風險預警體系在內的區(qū)域民間非正式金融借貸風險控制體系,加大對球形“孤島”風險的控制能力。

      民間非正式金融;借貸風險;傳染機理

      一、引言

      民間非正式金融風險內生于金融體系,卻又游離于金融監(jiān)管體系之外,化解難度高,交叉?zhèn)魅拘詮?。借貸風險作為民間非正式金融風險的典型形式,在近期國內民間金融風險爆發(fā)案例中凸顯出來。從借貸風險產(chǎn)生的原因來看,合約執(zhí)行機制人格化和資金使用者的活動完全處于有效監(jiān)管范圍之外是民間借貸危機的根源,國內緊縮性的融資政策[1]以及中小企業(yè)借貸成本上升[2]助推了民間借貸危機的爆發(fā)。除此之外,導致民間借貸危機產(chǎn)生的因素還包括借貸行為不規(guī)范[3]、監(jiān)管不當及缺乏信用風險控制[4]等,相應地,借貸風險的存在類型有信用風險[5]、監(jiān)管缺失風險[6]、擔保風險[7]等。

      民間非正式金融借貸行為的特點決定了其風險傳播的獨特性?,F(xiàn)有研究成果中關于民間非正式金融風險傳染性的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民間非正式金融風險的傳播途徑和傳播范圍。通過民間金融借貸關系網(wǎng)絡系統(tǒng)中各相關利益者或各個運行環(huán)節(jié)的相互作用,金融風險在其相關鏈條中快速傳導,最終演化成系統(tǒng)性風險[8]。二是民間非正式金融風險的傳染效力。民間非正式金融初段風險危害性較小,波及范圍窄,后段傳播速度快、范圍廣,社會破壞性較大[9]。三是民間非正式金融風險傳染控制。現(xiàn)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民間借貸風險的識別及處理上,民間借貸風險的識別及預警方式包括FR概率模型[10]及KLR模型等,民間借貸風險的處理方式包括擔保、信貸風險監(jiān)測、信用體系建設、金融法制規(guī)范等[11]??傮w而言,學者們對民間金融風險進行了較為廣泛的研究,但成果過多地集中在民間金融風險的成因以及處理上,缺乏對民間非正式金融借貸風險傳染、嬗變機理的系統(tǒng)性分析[12]?;诖?,本文在現(xiàn)有學者對民間金融風險研究的基礎上,梳理民間非正式金融借貸風險的傳染機理、嬗變形式,探索民間非正式金融借貸風險的控制機制,為控制民間非正式金融借貸風險和規(guī)范民間金融市場提供有益參考。

      二、民間非正式金融借貸風險的傳染機理

      借貸風險傳染是金融市場中一種較為復雜的社會現(xiàn)象,由于民間非正式金融組織有很強的內生性,民間非正式金融借貸風險也就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作為一種典型的社會群體性行為,民間非正式金融借貸風險持有者作為一個引力磁場,一旦發(fā)生違約行為,將更多地基于血源、地緣、業(yè)緣等要素通過信用磁場傳染,并通過多米諾效應加速事件風險的傳播與升級,最終導致借貸危機。

      (一)傳染要素

      1.借貸風險的源頭:利益與欲望

      利益是借貸風險持有者關注的核心[13]。在利益平衡的狀態(tài)下,借貸風險持有者不會發(fā)生借貸風險,但在欲望的驅使下,借貸風險持有者會突破道德、法律的約束而獲取超過預期收益的利益,最終導致個體風險。由于個體風險影響力較弱,個體風險持有者并不會擴大借貸市場風險的邊界。如果欲望驅使導致的是群體性“逐利事件”,那么借貸風險邊界將會由點升級成面,再逐漸升級為片,最后波及整個借貸市場。一旦風險邊界超過了市場預期,將會導致借貸市場產(chǎn)生基于利益損失的恐懼心理,進而導致個體產(chǎn)生非理性行為,加速片狀風險邊界的擴大。

      2.借貸風險傳染的加速素:不對稱信息

      不對稱信息是借貸風險傳染的加速素。信息作為借貸市場穩(wěn)健性發(fā)展的關鍵要素,是借貸風險傳染的核心。在信息對稱的情況下,我們可以有效地挖掘、預警、控制借貸風險,避免市場損失。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借貸行為人很難甄別信息的準確性、可靠性、真實性?;诠餐骊P系,大部分利益相關者會有偏好地規(guī)避借貸風險信息,而選擇相信利益群體的信息,在群體利益依賴下,借貸風險信息被有偏好地傳播。這一信息傳播導致信息本身發(fā)生扭曲,即信息本身的真實性受到損害。同時,基于情感的認同,非利益群體者也會有偏好地選擇接受借貸風險信息,如個別微博大“V”們會不加甄別地進行信息傳播,進一步加大信息甄別的難度。正是借貸行為人之間以及“局外人”之間不對稱信息的傳播,扭曲了信息本身的真實性,加快了風險傳染的速度,增加了借貸風險破壞力的強度。

      3.借貸風險傳染的新媒介:“互聯(lián)網(wǎng)+”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借貸風險傳染的速度倍增。由于民間非正式金融組織自身具有封閉性,因此血緣、地緣、業(yè)緣成為借貸風險傳染的傳統(tǒng)載體。但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民間非正式金融借貸風險的傳染不再是封閉環(huán)路,而是以微信、微博等新興媒介為載體,這一方面加速地緣、血緣、業(yè)緣之間借貸風險傳播的速度;另一方面,在社會道德等情感因素的干擾下,微信、微博等自媒體傳播借貸風險行為成為“局外人”一種內生性的自發(fā)行為,拓展了風險傳播的邊界,外溢成以網(wǎng)絡大V等為代表的“局外人”加入的社會性傳染。此外,當前網(wǎng)絡輿論輿情治理機制的不健全也加速了借貸風險傳染的速度。

      (二)傳染渠道

      如果說利益與欲望是民間非正式金融借貸風險產(chǎn)生的核心要素,那么利率波動就是借貸風險傳染的起點。作為資產(chǎn)定價的重要參考標準,利率是民間非正式金融借貸行為成本與收益的重要參考,利率的波動導致投資者決定投資不同產(chǎn)品,并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等新興媒介來進行投資回報率信息的傳播,最終資金、借貸行為人作為風險傳染的載體,將風險進一步擴散到借貸市場。

      1.利率渠道

      鑒于正規(guī)金融的信貸錯配以及民間非正式金融的低門檻、高收益,資金的逐利性一定會使其流向利率更高的民間非正式金融借貸市場,使得民間非正式金融風險傳染至正規(guī)金融風險系統(tǒng)。由此可見,利差是民間非正式金融借貸風險在利率渠道傳導的關鍵要素。目前我國正規(guī)金融組織的融資門檻較高、速度慢,這導致中小企業(yè)基本上被排斥在外,而民間非正式金融組織融資門檻低、審批速度快,正好滿足了經(jīng)濟轉型下中小企業(yè)對資金需求量大、需求時效性強的現(xiàn)實。但是,中小企業(yè)自身信用、資信較差,風險顯著高于大企業(yè),因此民間非正式金融借貸行為蘊藏了較大的借貸風險。對于民間非正式金融資金供給者而言,借貸行為產(chǎn)生了相對于正規(guī)金融借貸多倍的收益,吸引部分投資者通過如房產(chǎn)抵押到正規(guī)金融組織獲得授信等方式來進行民間非正式金融借貸行為,這就使得民間非正式金融借貸風險通過利率渠道感染到正規(guī)金融市場。2013年溫州民間借貸危機以及2015年河南省安陽等地借貸風險的爆發(fā)都很好地證明了利率差異渠道的投資風險。

      隨著以P2P為代表的互聯(lián)網(wǎng)金融理財產(chǎn)品的出現(xiàn),較高的投資回報率和較低的投資門檻使得互聯(lián)網(wǎng)金融市場也吸入了一部分正規(guī)金融市場的資金。但是,由于目前P2P項目的監(jiān)管體系尚不完善,以及部分P2P企業(yè)違規(guī)、跨范圍經(jīng)營,導致了以“升付貸”、“投資無憂貸”等為代表的國內P2P公司倒閉,片面追求高額投資回報率的借貸行為人最終難以收回本金??梢?,互聯(lián)網(wǎng)金融平臺也是通過以利率為基準的投資回報率這一紐帶,將互聯(lián)網(wǎng)金融風險傳染至正規(guī)金融市場。

      2.信息渠道

      資金具有敏銳的嗅覺,能夠明顯感知到獲利信息。合理的信息傳導機制能夠有效地傳遞獲利信息,降低借貸風險發(fā)生的概率及危害程度。在互聯(lián)網(wǎng)金融尚未盛行之前,民間非正式金融借貸行為主要發(fā)生在以合會為代表的小微型金融組織之間,此類金融組織的信息透明,懲罰機制明確,能夠通過成員之間的信息來相對準確地判斷金融借貸風險。而以P2P為代表的互聯(lián)網(wǎng)金融的出現(xiàn)不僅拉低了投資門檻,拓寬了投資渠道,最為關鍵的是相對提高了借貸市場的信息透明度,從而使得投資者能夠有效辨別投資產(chǎn)品存在的風險后再決定是否投資,例如國內的“宜人貸”就很好地提高了相應產(chǎn)品的信息透明度,并于2015年12月19日在美國紐約交易所上市,成為在該所上市的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金融第一股。

      不合理的信息傳導機制是民間非正式金融借貸行為面臨的更為突出的現(xiàn)實問題。從當前國內民間非正式金融借貸風險較為典型的“非法集資”案例來看,大多數(shù)資金需求者一方面拋出較高的投資回報率來吸引投資者,另一方面通過“綁架”政府、社會名流和虛構資產(chǎn)等諸多方式拔高自身資信,從而吸引投資者投資??梢哉J為,虛假信息是產(chǎn)生借貸風險的重要源頭,這一方面是因為國內民間借貸市場的監(jiān)管體制機制不完善,使得民間非正式金融借貸行為不夠規(guī)范,缺乏嚴格的信息審查,難以保證借貸行為人擔保等資料的真實性;另一方面也由于民間非正式金融借貸行為人缺少金融風險意識宣傳和教育,缺乏金融風險辨別及防范能力,造成了虛假信息盛行。

      (三)傳染路徑

      作為一種聚集性較強的社會行為,借貸行為本身就是一群社會人的交易行為。因而,借貸風險傳染的路徑主要包含兩個層面:一是個人和企業(yè)等個體;二是社會層面,表現(xiàn)為以個人和企業(yè)為代表的借貸行為人個體借貸風險的集聚與爆發(fā),并由經(jīng)濟體引發(fā)較大規(guī)模的社會群體性風險,最終導致區(qū)域金融危機的爆發(fā)。

      1.個體風險的聚集

      民間非正式金融借貸行為的行為主體多為個人和小微企業(yè)。在企業(yè)跑路、投資項目破產(chǎn)等各種干擾因素的影響下,個體行為人難以償付貸款導致借貸風險,借貸行為鏈出現(xiàn)缺口,突出表現(xiàn)為資金鏈斷裂。為了彌補風險的損失,大多數(shù)借貸人會采取延長收益期限或提高收益利率等方式強制性留住投資人,同時,通過高收益引誘“新進”投資人。在信息不對稱情況下,政府金融監(jiān)管機構難以有效察覺,因此這種以舊債還新債滾雪球的方式暗藏于民間非正式金融借貸市場,并最終導致個體借貸風險聚集。近些年來,國內以“吳英非法集資案”為典型代表的借貸風險的爆發(fā)多為個體風險的瘋狂聚集,最終導致借貸風險越來越高,造成了極大的社會負面影響。

      2.風險的社會滲透

      風險的社會滲透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居民個人以家庭為主要傳導形式的社會風險滲透,波及面及破壞力相對較小。居民個人投資失利、失業(yè)等導致的借貸風險會通過血緣、地緣等方式向社會擴散。另一種是以企業(yè)為代表的借貸風險對社會的滲透,波及面及破壞力相對較大。企業(yè)被視為社會經(jīng)濟的細胞,每一個感染了借貸風險的企業(yè)就如壞死的癌細胞,通過企業(yè)之間的關聯(lián)性交易而相互感染,導致實體經(jīng)濟的部分功能難以發(fā)揮作用,如果不強制治理將導致整個實體經(jīng)濟感染借貸風險直至癱瘓。此外,實體經(jīng)濟與正規(guī)金融機構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實體經(jīng)濟走弱將不利于正規(guī)金融機構的發(fā)展。

      三、民間非正式金融借貸風險的嬗變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金融的快速發(fā)展以及非對稱借貸信息的傳播,民間非正式金融借貸風險的形式越來越多樣化,由最初以合會為代表的封閉式、小型性的借貸風險嬗變成以P2P為代表的隱藏深、傳染性強、形式多樣的借貸風險,非法集資風險則成為當前民間非正式金融組織借貸風險中最具代表性、影響力最強的風險。媒介傳播成為民間非正式金融借貸風險嬗變的核心要素,由于媒介傳播的形式及力度不同,民間非正式金融借貸風險嬗變的形式也呈現(xiàn)不同的變化。

      (一)封閉式要素下的金融借貸風險

      從古至今,維系民間借貸關系最為普遍而又持久的媒介要素包括血緣、地緣、商緣、業(yè)緣等,這些媒介要素有效地加速了民間借貸關系的形成。封閉性是血緣、地緣等媒介要素的突出特點,在這類封閉式要素撮合下,借貸人之間的借貸關系是基于小型社交圈而形成的,借貸風險也同樣具有區(qū)域封閉性。封閉性的借貸風險一方面通過合理的治理機制能夠有效化解,比如“合會”風險控制機制,另一方面,即使出現(xiàn)違約風險也不會外溢出社交圈,而是形成一個獨立的封閉式借貸風險“孤島”。封閉式“孤島”違約風險除了內部消化之外,由于難以得到外部要素的支持,不易借助外部要素化解,對“孤島”內部人權益損害較大,對外界的影響較小??梢?,封閉式媒介要素下借貸行為風險主要表現(xiàn)為借貸“孤島”風險,這類風險破壞性僅出現(xiàn)在基于血緣等封閉式媒介要素的社交圈層內,對外部的沖擊力度較小,風險化解更多地依靠“島”內以社會傳統(tǒng)道德、親情為主的內部約束機制。

      (二)傳統(tǒng)媒介下的金融借貸風險

      基于血緣等熟人關系基礎上的借貸“孤島”在電視機、報紙等傳統(tǒng)媒介的串聯(lián)下,嬗變?yōu)槊婕墶肮聧u”群。在“孤島”群內各借貸關系利益體保持著相對獨立的特性,但是“島”內風險化解及風險傳染的渠道不再封閉。在風險化解上,“孤島”內利益群體一方面會繼續(xù)利用自身的風險控制來化解風險,另一方面會借助傳統(tǒng)媒介的手段來減弱風險,比如說通過報紙公告降低抵賴者的聲譽等。更為重要的是,在傳統(tǒng)媒介的影響下,“孤島”內控機制難以處置的風險會外溢,即經(jīng)過傳統(tǒng)媒介串聯(lián)的“孤島”風險逐漸由點轉向面,從而形成面級的區(qū)域金融風險,最終造成區(qū)域金融危機。

      (三)新媒體下的金融借貸風險

      自媒體最為重要的特征在于聯(lián)系的自發(fā)性,這一特點導致信息點之間的鏈接具有很強的內生性。以微信、微博等自媒體為載體的現(xiàn)代傳播方式加速了金融借貸風險的嬗變。在風險形式上,由傳統(tǒng)的面級“孤島”群逐步擴散為交叉性密度高、聯(lián)系性強的多維、立體式“孤島”球。換言之,自媒體使得金融借貸風險由面級借貸風險演變?yōu)榍蚣壗栀J風險。在“孤島”球體內,金融借貸風險控制方式更加多元化,金融風險的外溢性顯著增強。球形“孤島”的風險通過自媒體平臺逐漸立體式傳染,不僅傳染到民間金融市場,甚至還傳染到實體經(jīng)濟以及國家金融體系,并逐步演變?yōu)榫植拷鹑谖C。至于最終是否引發(fā)區(qū)域金融危機,則取決于民間金融市場的風險承受能力、自媒體平臺的數(shù)量、風險擴散的速度,以及國家對民間金融風險的監(jiān)控力度。當前,我國民間借貸危機在自媒體的影響下,曝光率高,風險傳播速度快,正加速形成球形“孤島”風險。

      四、民間非正式金融風險的控制機制

      當前,國內以“E租寶”為代表的民間非正式金融借貸風險案例層出不窮,涉案金額巨大,對民間金融市場的健康發(fā)展產(chǎn)生了一定沖擊。要控制民間非正式金融風險,需要將非正式金融借貸行為逐步陽光化,使之轉為正式金融借貸行為。同時,強化對以社會道德、集體懲罰等為主的點式“孤島”內部控制,建立區(qū)域民間非正式金融借貸風險控制體系,加大對球形“孤島”風險的控制能力。詳見圖1所示。

      圖1 民間非正式金融風險的控制機制

      (一)信息形成機制

      信息是民間非正式金融借貸關系成立的前提,信息形成是民間非正式金融借貸風險控制的前提要件。以信息為核心的風險控制機制包含三個要素。一是民間借貸風險教育。政府應加強對借貸行為人進行契約、投資風險等相關金融知識的普及教育,加大對民間借貸風險的宣傳力度,提示民間非正式金融借貸關系中存在風險,使得借貸行為人能夠更好地控制內心欲望,更加理性地確立借貸行為關系。二是社會關系網(wǎng)絡。以血緣、地緣等為基礎的社會關系網(wǎng)絡是加速借貸關系形成的關鍵要素。因此,要通過社會關系網(wǎng)絡使得借貸行為的社交信息更加真實、可靠,便于借貸行為人識別,并利用社交網(wǎng)絡的內在監(jiān)督機制對可能產(chǎn)生的借貸風險進行信息確認、監(jiān)督以及風險提示。三是新媒體信息??梢猿浞掷眯旅襟w信息快速傳播的優(yōu)勢,在國家法律范圍內及時地將借貸行為信息反饋在社交網(wǎng)絡中,發(fā)揮新媒介的信息披露和信息監(jiān)督功能。

      (二)違約懲罰機制

      違約懲罰是控制民間非正式金融借貸風險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違約懲罰機制能夠較好地約束借貸行為,抑制違約行為的發(fā)生。違約懲罰機制包含三個方面的要件。一是基于社會道德層面的懲罰機制。在社會道德約束下,民間借貸行為人的失信行為將會受到社交圈內輿論的強烈譴責,并被排斥在當?shù)厣缃蝗χ猓瑫r,行為人的聲譽會受到極大地損害以至于難以繼續(xù)維持其在當?shù)厣缃蝗χ械慕?jīng)濟關系。這種道德的譴責會影響到下一代的借貸行為。因而,基于社會道德的懲罰會讓失信者承受社會道德譴責、心理壓力、自身及后代聲譽壓力等,是一種內在的自發(fā)性的風險控制措施。二是基于借貸管理機制的集體或聯(lián)合處罰。如果借貸“孤島”內借貸行為人發(fā)生違約行為,這一懲罰機制將發(fā)揮作用,將構建近似“連坐”的方式對“孤島”內部利益群體進行集體懲罰,以防止借貸違約行為的發(fā)生。三是基于國家政策及法律層面的懲罰。繼續(xù)完善國家民間借貸關系法規(guī)的行為條例,以凍結銀行賬戶、社?;稹⑨t(yī)療保險等多種方式加大借貸違約等失信行為的社會成本,同時加大對“老賴”的處罰力度。

      (三)區(qū)域風險控制體系

      球形“孤島”具有極強的風險傳染性,需要構建區(qū)域民間非正式金融借貸風險控制體系。該體系包含兩個要件。一是民間非正式金融借貸信用體系。將現(xiàn)行符合民間非正式金融借貸關系的借貸行為人納入信用征信體系中,構建包含征信人個人基本信息、信用等級、信用污點、授信次數(shù)、信用歷史等信息在內的符合民間借貸實際需要的個人征信體系,并將端口向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民間借貸機構開放。二是民間非正式金融借貸風險預警體系。建立包含民間借貸市場調查分析機制、預警信號及等級預測管理機制、風險預警提示及解除機制、區(qū)域借貸風險處理方案動態(tài)機制等以地方政府自建為主的民間非正式金融借貸風險預警體系。同時,建立民間借貸風險事件數(shù)據(jù)庫,強化以云端大數(shù)據(jù)分析等多種方式對風險模擬預演,提高風險預測及控制能力,防止球形“孤島”風險的產(chǎn)生及蔓延。

      [1]范建軍.我國民間借貸危機形成的原因和對策[J].經(jīng)濟縱橫,2012,(4):26-29.

      [2]趙新軍.中小企業(yè)融資與民間借貸協(xié)同化研究——以溫州地區(qū)為例[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5):146-150.

      [3]周紅巖,曾立平,李文政.民間借貸的風險隱患新特點與應對措施[J].金融縱橫,2008,(1):50-52.

      [4]趙勇.中國民間借貸風險研究——風險表現(xiàn)、成因剖析與對策建議[J].南方金融,2012,(2):9-14.

      [5]石濤.影響返鄉(xiāng)農(nóng)民工創(chuàng)業(yè)融資渠道選擇的金融供給因素分析——基于中部地區(qū)782戶返鄉(xiāng)農(nóng)民工的調查數(shù)據(jù)[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6,(3):75-79.

      [6]李愛君.民間借貸網(wǎng)絡平臺的風險防范法律制度研究[J].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2,(5):24-36.

      [7]李智,程娟娟.民間借貸風險的法律防范[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32-37.

      [8]盧斌,沈俊,姜祥林.不對稱信息條件下民間金融風險傳導效應分析[J].當代經(jīng)濟,2013,(17):106-108.

      [9]吳炳輝,何建敏.中國利率市場化下的金融風險理論[J].財經(jīng)科學,2014,(3):1-10.

      [10]Frankel J A,Rose A K.Currency Crashes in Emerging Mar?kets:An Empirical Treatment[J].International Finance Dis?cussion Papers,1996,(3-4):351-366.

      [11]張洪軍.建立防范民間借貸風險的長效機制[J].中國金融,2012,(6):80-81.

      [12]Inoue K.Behavioral Foundations of Microcredit:Experi?mental and Survey Evidence from Rural India[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2,(2):1118-1139.

      [13]陳庭強,何建敏.基于復雜網(wǎng)絡的信用風險傳染模型研究[J].中國管理科學,2014,(11):1-10.

      Folk Informal Financial Lending Risk:Infection,Evolution and Control

      SHI Tao
      (Institution of Economics,Hen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Zhengzhou 450002,China)

      The benefits and desires,the asymmetric information,the“Internet plus”are core elements of lending risk infection,and the interests,the information are key infection channel of lending risk,the individual risk aggregation and the risk social penetra?tion are infection path of lending risk.The closed lending risk“isolated island”,transform into the series“isolated island”,and to the globular“isolated island”group finally.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internal control of the closed lending risk“isolated island”by the social moral and collective punishment,and transform the folk informal lending relationship into formal.Construct the re?gional folk lending risk control system,which core have the folk informal lending credit system and the lending risk warning system,and enhance the control ability to the globular“isolated island”risk.

      folk informal finance;lending risk;infection mechanism

      F832.4

      A

      1672-626X(2017)04-0047-06

      10.3969/j.issn.1672-626x.2017.04.006

      2017-04-25

      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15CSH040);河南省政府決策招標課題(2016B122);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基本科研費課題(17E51)

      石濤(1986-),男,湖北黃梅人,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經(jīng)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金融行為及風險、區(qū)域經(jīng)濟研究。

      (責任編輯:劉同清)

      猜你喜歡
      孤島傳染金融風險
      Our Mood Can Affect Others
      不再是孤島
      金融風險防范宣傳教育
      大社會(2020年3期)2020-07-14 08:44:16
      聽說,笑容是會“傳染”的
      構建防控金融風險“防火墻”
      當代陜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2:08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大力增強憂患意識 進一步防范金融風險
      傳染
      孤島求生記
      一類具有非線性傳染率的SVEIR模型的定性分析
      孝感市| 镇平县| 东兴市| 云阳县| 大化| 镇平县| 六枝特区| 巴楚县| 宾阳县| 霍山县| 平邑县| 吉林省| 桑日县| 鹤壁市| 平定县| 蒙自县| 宁国市| 涿州市| 西峡县| 金平| 大田县| 巴林左旗| 阿城市| 建宁县| 都匀市| 灯塔市| 保亭| 武平县| 彩票| 绍兴县| 平远县| 盐津县| 屏边| 安国市| 团风县| 临沂市| 黄山市| 澎湖县| 东乡族自治县| 伊春市| 保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