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銳波
省電視臺記者丁力接到報料電話:他們鄉(xiāng)下有個“聚寶盆”。聚寶盆之說本是無稽之談,但報料者說得有鼻子有眼的,丁力只好帶攝影組走一趟。
聚寶盆的主人是個瘋瘋癲癲的古稀老人。舊社會時老人是個少爺,土改運動那會兒,他們家被沒收了家產(chǎn),只留下一口喂豬的石槽。
老太爺臨終時對少爺說:“石槽是我們家的傳家寶,祖輩就是靠它養(yǎng)豬發(fā)家的,你以后好好養(yǎng)豬,就不怕沒飯吃了……”老太爺死后,少爺和夫人成了農(nóng)民,他們勤儉持家,艱難生活。說來也怪,那石槽里倒進泔水食料后,就再也不用添加,會自動“長”出來。少爺把石槽洗干凈了放進米,同樣米漫槽沿……不過少爺每次只取所需,從不貪心,并且小心保守著秘密。
歲月流轉(zhuǎn),世事變遷,夫人逝世了,少爺沒有子嗣,成了孤寡老人。不過老人秉性孤傲,拒絕別人接濟,每天從聚寶盆取他所需,也不與人來往,越老越顯得瘋癲。
丁力在村里轉(zhuǎn)了一圈隨機采訪一下,村民都證實了確有此事,又偷偷跟蹤拍攝了兩天,每晚老人放進一點米菜后,第二天果然就“長”出東西來!丁力暗暗稱奇,和同事蹲伏了一個晚上,鏡頭對著石槽,直到凌晨時才拍出事情的真相。
無可奈何接受采訪的是被丁力“揪”出的菜農(nóng)楊伯,他說,我只是看他一個瘋老頭,一直活在聚寶盆的夢里怪可憐的……至于這么多年,還有誰給他送米送菜我就不知道了。
采訪組要撤出村里的時候,有人說老人安詳逝世了,丁力轉(zhuǎn)回去看。老人的瓦棚前已經(jīng)聚了不少村民,都目瞪口呆地看著石槽,一夜之間,里面居然“長”滿了金燦燦的金條。金條上壓著一張墨筆小楷:老夫雖癲,明眼察世,素受淳樸鄉(xiāng)鄰善施,不勝感激。聚寶盆之金條,請各取所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