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昊
作為重慶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的云陽陶器,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對研究云陽乃至渝東地區(qū)的歷史文化以及商貿經(jīng)濟等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而對于陶器制作手藝人李家元來說,這門他從小就開始學習的技藝,伴著他走過了半百時光,如今也面臨著傳承難題。
李家元今年63歲,他精神抖擻,好似有使不完的勁。說到陶器的事,李家元娓娓道出:“陶器的發(fā)展史是中華文明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云陽的先民就開始生產(chǎn)黑陶、紅陶等生活用具。不過,現(xiàn)在能做陶器的人已經(jīng)不多了。”
“我家五代都是做陶器的,我從12歲就跟父親學做陶器,至今已有50年了?!崩罴以f,“那時年幼,看到父親經(jīng)常用一些泥土,做出一些形狀各異的東西,非常好奇。”李家元12歲時,他的父親李世木就開始引導他制作陶器?!皠傞_始跟父親學做陶器時,我是很認真的,后來,我覺得做陶器這門手藝枯燥,沒有多大興趣了。”說到這里,李家元不好意思地笑了。
小時候的李家元很貪玩,跟父親學了一段時間之后,就沒了興趣。父親李世木發(fā)現(xiàn)李家元對陶器制作產(chǎn)生了厭倦,借晚上吃飯的時機,教導李家元:“學手藝要下定決心,持之以恒,東想西想,那樣終是一事無成。陶器制作這門手藝是祖輩傳下來的,不能丟掉!”父親的話,讓李家元明白了做事的道理。之后,他定下心來,一心一意跟父親學陶器制作技藝。
“現(xiàn)在我可以做一百多種陶器,如缸、缽、碗等。”李家元笑著說。1980年,李家元開了一個陶器廠廠內有20個員工。第二年,員工平均工資近萬元,李家元也被評為“云陽縣勞動模范”。
“當時陶器用的地方很多,我們做的產(chǎn)品也很暢銷,生意非常的好?!崩罴以f??珊镁安婚L,到2005年,陶瓷市場低迷,陶器廠開始衰退。“除了市場上的需求量變小外,手工制作的陶器成本遠遠高過機器生產(chǎn),而且人工制造陶器要耗費大量的時間。所以,從成本和時間兩方面考慮,我便思考是放棄還是堅持?!崩罴以獓@了一口氣,又說,“后來確實是沒辦法了,家里還有幾口人需要我養(yǎng)活,便只好另尋出路。只是可惜了這門手藝?!?/p>
現(xiàn)在,李家元在一家粉條廠從事管理工作,但他每天都要到他以前制作陶器的地方去看看。
在李家元制作陶器的地方,屋里安放著一個手動旋轉滑輪裝置,桌上擺放著包裝好的泥土、碾錕、刮刀、修形刀等工具,有時,李家元還做一兩件陶器,練一練手藝。
當問到云陽陶器傳統(tǒng)制作手工藝人選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李家元有什么感想時,他低著頭,沒有說話,繼續(xù)做著手中的陶器。良久,才放下手中的刮刀,說:“我希望有人能夠繼續(xù)將這門手藝傳承下去?!眅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