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都不時會遇到一些使我們感到緊張的情況,例如,也許你害怕在酒會上說出傻話,擔心在向上司匯報工作時結(jié)結(jié)巴巴,或者憂慮考試時腦子里一片空白?!辈魉菇淌谡f,“特別是我們當中有一些人,動不動就會非常焦慮,不知所措,而差不多每個人都會在社交場合中感到過或多或少的焦慮。”那么,你有焦慮癥嗎?
焦慮癥可以說是人群中最常見的情緒障礙了,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研究表明,人群中焦慮癥的終身患病率為13.6%~28.8%,90%的焦慮癥患者在35歲以前發(fā)病,女性往往多于男性??偛吭O(shè)于舊金山的美國焦慮癥協(xié)會給予焦慮癥的定義是:焦慮是一種不愉快的、痛苦的情緒狀態(tài),同時伴有軀體方面的不舒服體驗。而焦慮癥就是一組以焦慮癥狀為主要臨床相的情緒障礙,往往包含兩組癥狀:
一是情緒癥狀:患者感覺自己處于一種緊張不安、提心吊膽、恐懼、害怕、憂慮的內(nèi)心體驗中。緊張害怕什么呢?有些人可能會明確說出害怕的對象,也有些人可能說不清楚害怕什么,但就是覺得害怕。
二是軀體癥狀:患者緊張的同時往往會伴有自主神經(jīng)功能亢進的表現(xiàn),像心慌、氣短、口干、出汗、顫抖、面色潮紅等,有時還會有瀕死感,心里面難受極了,覺得自己就要死掉了,嚴重時還會有失控感。
但是在美國的DSM-5診斷與分類標準中,焦慮癥的障礙癥狀包括:廣泛性焦慮、急性焦慮發(fā)作、恐怖癥、創(chuàng)傷后應(yīng)激障礙、急性應(yīng)激障礙、強迫障礙。因為這些疾病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焦慮癥狀突出。
關(guān)于焦慮癥的六大誤解
在生活節(jié)奏加快的今天,很多人其實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焦慮或抑郁情緒。然而,很多人并沒有察覺到自身的焦慮情緒,或是對焦慮癥存在許多誤解。
1、焦慮癥就是精神病
真相:人們口中的精神病往往指的是精神分裂癥。焦慮癥是情緒困擾的一種,病因之一是腦部化學遞質(zhì)分泌不足,但這與精神分裂癥的腦部化學遞質(zhì)有所不同,因此,焦慮癥絕不等同于精神分裂癥,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也不會有幻聽、妄想等情況。
2、焦慮癥主要是個人性格問題,通常都較為內(nèi)向。必須將性格完全扭轉(zhuǎn)過來,才可能克服焦慮癥。
真相:部分患焦慮癥的人在性格上可能真的比較內(nèi)向,但這只是一種可能的成因,除此之外還有更多先天或后天的因素,如家族遺傳、腦內(nèi)化學遞質(zhì)分泌因素、長期處于沉重壓力之下、個人的思維模式和生活習慣。因此,無需刻意扭轉(zhuǎn)性格,“有的放矢”才是關(guān)鍵。
3、無論焦慮癥有多嚴重,靠個人意志都可以完全克服。
真相:如果用堅強的意志去面對目前的情緒困擾,確實對緩解有積極作用,但單靠個人意志并不能克服焦慮癥,還需要專業(yè)、系統(tǒng)的方法才能成功,如專業(yè)自助書籍、心理咨詢,較嚴重的更需藥物幫助。
4、只要定時按量服用精神科藥物,就可以治愈焦慮癥。
真相:藥物確實對焦慮癥有一定幫助,但焦慮癥的成因并非純粹生理因素引起的,個人適應(yīng)不良的思維模式和處理壓力的錯誤方法也是關(guān)鍵所在,因此藥物治療和心理咨詢是相輔相成的。
5、患上焦慮癥的人是因為生活太緊張,只要學會放松心情、去旅游散心,或到養(yǎng)生館做個“水療按摩”就好了。
真相:沒錯,很多患焦慮癥的人平時都不懂得放松自己,所以放松心情、過均衡的生活,對緩解焦慮幫助不小。但是,焦慮癥并非單純是生活過度緊張的問題,焦慮情緒背后的負面思維方式和與之相關(guān)的負面行為才是關(guān)鍵。況且減輕眼前生活壓力,如散心游玩等方法,很多時候只能治標,我們總不可能天天旅游或做水療按摩吧。要有效地治本,必須針對焦慮癥發(fā)生和維持的核心問題。
6、生活上不時會出現(xiàn)焦慮的感覺,這些感覺出現(xiàn)就代表患上了焦慮癥。
真相:日常生活中有焦慮的感覺是人之常情,沒有誰可以做到真正的無憂無慮。首先,我們分辨自己的焦慮是否“過多”、“長期”、“不必要”;其次,我們也要留意這種焦慮情緒是否對自己的日常生活造成負面影響,如導致不能上班、上學等。只有滿足以上兩條的焦慮才需要我們重視及處理。
當人們長期處于重壓下,定會容易產(chǎn)生焦慮、抑郁等情緒。而以上介紹的就是“對焦慮癥的誤解”相關(guān)內(nèi)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焦慮癥雖然不等同于精神病,但是我們也不能輕視它的危害。它在嚴重情況下會影響心理健康,對日常生活也會造成極大的影響。
消除焦慮癥的“伯恩斯法則”
“多年來,我為數(shù)百名自認為有焦慮癥的人做過心理咨詢?!辈魉菇淌谥赋?,“根據(jù)我的工作經(jīng)驗,我知道任何人即使身處精神壓力極大的環(huán)境中,也能建立自己的社交信心?!弊鳛閰f(xié)會首席醫(yī)學博士,美國焦慮癥協(xié)會將伯恩斯教授消除焦慮癥的方法總結(jié)為一套“伯恩斯法則”,以下是幾個簡單而有效的“伯恩斯法則”:
坦誠交流是一個能把我們和別人間的距離拉近的有效方法。然后,把恐懼感逐步排除。黛安娜在第一次參加法律學院期終考試前三天說,“我很惶恐,書里的東西我好像一句都看不明白了,”她對我說,“我知道一定會不及格,心想不如算了?!苯箲]會制造出假象,使我們誤以為自己不能勝任某項工作。黛安娜必須知道,即使在壓力下,她仍可以把工作做好。大多數(shù)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注意,精神科醫(yī)生或心理學家之所以能收入豐厚,完全在于他們懂得向前來咨詢的人士表示理解和提出相關(guān)的問題。他們能夠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捷徑,你當然也能。
也可以化焦慮為動力。在一個訪談節(jié)目中,制片人安排了一位心理咨詢師和我辯論。在節(jié)目初段,我的對手誤以為我只是個“作者”,而不是個搞心理學研究的人。我對此感到有點不悅,便決定不再擔心自己的禮儀和風度,只集中全副心思,有力地把自己的意見表達出來。剎那間,我感覺到自己渾身是勁,并且愛上這個節(jié)目的每一分鐘。也收到了芭芭拉激情中給我的飛吻——因為我的這次節(jié)目獲得了本年度最高最熱烈的收視率。
心理治療師稱這個概念為“積極性重構(gòu)”,意即以不同觀點來看問題—當然是從好處看。你對自己有信心,又具有表達自己感受的勇氣,你就把自己的焦慮減輕了。我把自己的緊張心情—額外分泌出的腎上腺素—化成力量之后,我便能堅強起來,“狠狠地給他們一擊”。
擔心自己比不上別人,是妨礙我們社交生活的一大障礙。也許你會覺得別人不會重視你,原因是他們比你更有自信、更有成就、更加聰明、更具有吸引力。這種想法是錯誤的。要跟別人相處愉快,秘訣是要接受自己。
不論你是個怎樣的人—是富有還是貧窮,勇敢還是懦弱,已獲成功還是暫遇挫折,美麗動人還是相貌一般……總有一些人會喜歡你,也總有一些人不大理解你。沒有哪個人是人人喜愛的。然而,要是你能接受自己,欣賞自己,相信自己,你便會受到更多人的歡迎。
——譯自美國《生活細節(jié)》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