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
芒果,對我而言并不陌生,似乎在我的成長道路上,總與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我出生在一個偏遠的鄉(xiāng)村,除了一眼望不到盡頭的蔗海,鮮少有奇花異果的映襯。老三叔的后園是個例外,他總會在那半畝地上開辟出另一番詩情畫意。那年,三叔家的芒果樹上擠滿了月牙般的果實。征得老人同意后,我靠近一株芒果樹,就在我將鼻頭湊到月牙般的果實的一瞬間,一只蜜蜂在我臉頰上蟄了一口,即刻鼓起核桃般大的腫塊。我暗暗發(fā)誓,從此絕不招惹這群“怪物”。只是誓言并未延續(xù)多久,就被三叔送來的金色芒果拋到了九霄云外。我“背信棄義”地接過饋贈,狼吞虎咽,連皮帶肉一掃而光。衣服上、臉上、脖子上淌滿了黃色的汁液。一旁的三叔,捋著花白胡子,正慈祥地對著我笑。第一次吃芒果的經(jīng)歷可謂是狼狽至極,然而關于三叔以及那股濃郁香甜的芒果味兒卻成了我兒時無法抹去的美好回憶。
我的大學是在美麗的嶺南——玉林。從校門到食堂,再從食堂到宿舍區(qū)的過道,是蔥蔥郁郁的芒果樹。我就在這樹下晨讀,多少個日子里,感受著它們在霧靄中沉睡的容顏,沉醉在飄來蕩去的花香中,再去重拾每一個七月里揮灑過的點點滴滴。偶爾也會被那些淘氣的“生靈”捉弄,在頭上、肩上留下深淺淡濃的痕跡。畢業(yè)那年,我同一家公司簽下了合同,當我身披黑色的學士服穿梭在林陰道上時,一個金色的芒果重重地打在我肩上,伴著絲絲的疼痛。我拾起嘗了一口,苦澀中帶著一絲酸甜,那是一種春風得意的味道。
畢業(yè)前夕,我邂逅了鄰班的一個男孩子,他來自芒果之鄉(xiāng)的田東縣。很多時候,他會給我講訴關于芒果的種種傳說和故事。在火紅的七月,我時常收到他送來的“金色禮物”,的確是細嫩醇香、甜而不膩。我看著他麻利地拿著水果刀,在緊貼芒果核的地方輕輕切開兩瓣厚重的芒果肉,隨后縱橫交錯的劃上幾刀,再輕輕翻折,金黃色的芒果花瞬間綻放,我看著竟有些出神,嘗出了別樣的味道,這或許就是所謂的酸酸甜甜的初戀味道吧。
后來,我離開公司,到田陽縣當了一名大學生村官。工作的地方依舊是到處芒果飄香。閑暇的日子里,我也會同村民一起采摘,一齊歡慶并一同品味這道獨特的芒果大餐,那是一種共同分享勞動果實的甜蜜滋味。
如今,因工作需要,我又輾轉(zhuǎn)到田東縣,似乎所有的緣分又在此地生根、沉淀。在這里,無論是學校、機關大院,還是農(nóng)家院落,都種著芒果樹。田東人開門見芒果樹,與芒果樹為伴的情結(jié)躍然于此。對我而言,印象最深的莫過于享譽世界的芒果文化以及深沉厚重的紅色文化。
當我穿過廣場,看著這座沉浸在風雨中的城市,不知不覺已來到經(jīng)正書院門前。那是右江蘇維埃政府舊址所在地,這里曾經(jīng)寫下過光輝燦爛的革命征程。我走向芒果大道,一路聽聞關于發(fā)展芒果產(chǎn)業(yè)而走向致富的種種話題,感受著市民們因芒果盛宴而帶來的激情與歡樂,也對這個城市有了更深的體會:田東芒果的魅力不僅僅在于它的色、香、味、形,更在于它獨具一格的文化內(nèi)涵,它象征著田東人民勤勞勇敢、淳樸善良的優(yōu)秀品質(zhì)。芒果文化與紅色文化相得益彰、密不可分。
(摘自《右江日報》2017年8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