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軍梅
(山西省交通信息通信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6)
近年來,山西省高速公路建設規(guī)模發(fā)生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當前信息化及網絡化技術日新月異,隨著山西省高速公路里程數的逐年增長,車流量及網絡數據流量也成倍增長,對網絡帶寬與數據存儲、處理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山西省收費中心機房是全省收費數據轉發(fā)、處理及存儲的中心,其核心地位要求所有設備及配置具有高可靠性、可擴展性、先進性的架構設計,所以應配置較高端、可靈活擴展的核心處理存儲設備。而目前收費中心服務器及存儲設備是2007年建設并運行的,隨著長時間的運行,收費結算中心的設備面臨著老化,系統(tǒng)設計瓶頸、性能基本飽和、業(yè)務需求增加等現實問題,升級改造迫在眉睫,為此,本文主要研究收費中心數據處理及存儲改造時架構設計問題。
數據處理存儲系統(tǒng)是收費中心網絡系統(tǒng)的核心,由4臺小型機、一臺磁盤陣列、兩臺光纖通道交換機及備份軟件組成,小型機采用N+1熱備運行方式,利用集群軟件組成一個3節(jié)點的cluster,其中兩臺小型機sever195sever196運行兩個數據庫實例,分別對全省收費數據進行處理及存儲,另外一臺sever197做為備份服務器,平時3臺主機同時工作,兩臺承載生產業(yè)務,當其中一臺出現故障,應用業(yè)務自動切換到備用主機上,故障修復后,應用業(yè)務切換回原主機運行,sever194做為應用測試及備份數據恢復測試使用,結構網絡圖如圖1、圖2。
圖1 收費中心數據處理存儲系統(tǒng)現狀結構網絡圖
圖2 收費中心數據處理存儲系統(tǒng)現狀架構圖
4臺小型機、光纖交換機及磁盤陣列是2007年更換的設備,24 h不停機已運行8年之久,一般根據電子設備工作壽命及更新換代5~8年來計算,該批設備已停產,配件已無法在市場上采購到,而且在運行當中多次出現主板、電源、光纖模塊老化等故障。
根據2007年收費存儲系統(tǒng)更換方案的設計,當時山西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約為2000 km,而2016年通車里程達5265 km,約是當時的2.6倍,當時全省通車運營的收費站有160個,目前通車運營的收費站為307個,是原來的1.9倍?,F金及非現金的磁盤陣列存儲量及每天數據增長量如表1所示。
表1 數據量增長表
隨著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的增長,收費站數量逐年增加,隨之帶來的是網絡邊界與設備的不斷擴容,以上數據表明2011年以后數據量呈現猛增的趨勢,因此對數據處理系統(tǒ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查看服務器設備CPU使用率與內存占用率,發(fā)現CPU使用率已達90%,內存占用率已達95%以上,磁陣硬盤剩余空間只有1.5 T左右,因此數據處理服務器處于高負荷運行狀態(tài),升級更換核心存儲設備迫在眉睫。
在信息化蓬勃發(fā)展的今天,應用業(yè)務及新技術應用增長異常迅猛,高速公路產生的收費數據業(yè)務不僅內容多,結構也會發(fā)生較大的變化,尤其是在2015年全國29省市ETC聯網以后,新業(yè)務形式會在收費系統(tǒng)中大量地應用,根據山西省高速公路管理局2017年的計劃,本年度內將在全省所有車道增加全車牌高清識別系統(tǒng),收費數據中不僅有各類報表、還增加了圖片,以后還可能有視頻、音頻等,另外管理者對數據的專項校核、數據的查詢頻率也相應增大,全國聯網前收費中心要求數據進行月報,聯網后交通部路網監(jiān)測及應急處置中心要求數據進行旬報,數據的查詢、統(tǒng)計消耗大量的系統(tǒng)資源,對小型機處理能力提出了極大的挑戰(zhàn)。因此,不僅需要提升網絡設備性能,增加網絡的接入帶寬,更主要的是提升核心服務器的數據處理及存儲的性能和容量。
2.1.1 可用性
分為用、可用兩個方面,滿足需求,考慮應用增速,預留富余能力。
a)用 系統(tǒng)能力要符合應用需求。
b)可用 要有足夠的冗余度,考慮今后5~8年應用需求,保證應用持續(xù)可使用。
2.1.2 成本
分為構建成本、運維成本兩個方面,滿足第一原則的前提下,越低越好。
a)構建成本 系統(tǒng)構建需要的硬件、軟件、實施費用等。
b)運維成本 系統(tǒng)上線后,維保、升級、擴容的費用。
2.1.3 可擴展性
每一個方案在設計時不能只針對當前需求去設計,在設計之初就要考慮好擴展的問題,擴展性從兩個方向考慮。
a)技術的發(fā)展方向。在目前技術的基礎上,要考慮未來5年之內技術的發(fā)展方向及業(yè)務需求。
b)選擇的自由度。
2.1.4 日常運維
應考慮有效監(jiān)控、維護簡單、便捷與可視化。主要有以下4點:
a)易檢查;
b)易管理;
c)維護簡單;
d)能耗低。
根據以上數據處理服務器、存儲系統(tǒng)現狀及問題本文提出3種改造架構。
2.2.1 傳統(tǒng)UNIX小型機架構
圖3 傳統(tǒng)UNIX小型機架構圖
傳統(tǒng)UNIX架構,3臺小型機+SAN網絡+FC存儲+SF+Oracle+NBU,將目前oracle9i升級到11g或12c。
a)采用2+1集群配置,搭建oracle集群,一備二有效利用硬件資源。
b)通過SF軟件強大的snap功能,每日進行數據庫快照容災,有效保障數據安全,將數據恢復時間從天縮短至分鐘級,規(guī)避人為誤操作。
c)通過SF軟件專有的ODM功能,大幅提升oracle運行速度。
d)當前7.1版的NBU不支持oracle11g,需升級NBU到最新7.7.2。
優(yōu)點 技術成熟,穩(wěn)定性高。
缺點 硬件成本高,后期維護費用大。小型機技術處于淘汰階段,發(fā)展不明朗。
2.2.2 X86超融合架構
圖4 X86超融合架構圖
全新X86 VSAN架構,X86服務器+IB網絡+SF+Oracle+NBU,將目前oracle9i升級到11g或12c。
采用4節(jié)點集群配置,搭建FSS集群,2U機架式X86服務器,本地高性能SSD盤+大容量SAS盤混用。
a)FSS軟件搭建VSAN架構,利用本地盤替代傳統(tǒng)存儲,在節(jié)省成本的同時,大幅提高IO性能。
b)通過SF軟件專有的ODM功能,大幅提升oracle運行速度。
c)當前 7.1版 NBU不支持oracle11g,需升級NBU到最新7.7.2。為提高備份速度建議采購專用的X86服務器用于備份,配合未來機房的萬兆網環(huán)境,實現數據庫快速備份。
優(yōu)點 IT技術發(fā)展方向,價格低廉、高性能、低維護成本。
缺點 X86架構穩(wěn)定性差,日常故障較小型機多。
2.2.3 X86高可用架構
圖5 X86高可用架構圖
傳統(tǒng)架構X86化,X86服務器+萬兆網絡+混合式存儲+SF+NBU,將目前oracle9i升級到11g或12c。
采用2+1集群配置,搭建X86集群,一備二有效利用硬件資源。
a)采用混合式存儲,充分利用閃存盤的高性能和SAS盤的高容量特性,配合先進的消重技術,用最小的空間,獲取最大的容量,最高的性能。
b)通過SF軟件強大的snap功能,每日進行數據庫快照容災,將數據恢復時間從天縮短至分鐘級,有效保障數據安全,規(guī)避人為誤操作。
c)通過SF軟件專有的ODM功能,大幅提升oracle運行速度。
d)當前7.1版 NBU不支持oracle11g,需升級NBU到最新7.7.2。為提高備份速度建議采購專用的X86服務器用于備份,配合機房的萬兆網環(huán)境,實現數據庫快速備份。
e)利用混合式存儲大容量特性,結合NBU7.7.2新特性將日常備份任務從物理帶庫遷移至磁盤空間,大幅提高備份速度。
優(yōu)點 IT技術發(fā)展方向,價格低廉、高性能、高容量、低維護成本。
缺點 穩(wěn)定性介于1、2方案之間,成本介于1、2方案之間。
2.3.1 技術發(fā)展方向,X86替代小型機為大勢所趨
目前整個電子行業(yè)增速最快的兩個行業(yè)就是手機和服務器。服務器每年有6%以上的增速,而這些年Intel X86架構的服務器已經占據了90%以上的份額,隨著英特爾至強處理器的性能不斷提升,業(yè)內有種說法是X86服務器有搶占小型機市場的趨勢。
圖62016 年——2018年全球服務器出貨量(單位:千臺)
2.3.2 數據處理能力
新的X86架構CPU突破了主頻,核數的瓶頸,計算能力有質的突破。
表2 服務器與小型機數據處理能力比較
2.3.3 經濟性、穩(wěn)定性、可擴展性
表3 各種服務器成本費用、性能值比較表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X86服務器在穩(wěn)定性方面不及小型機,但是硬件成本、軟件成本、后期的維護成本要遠低于小型機。中國移動設計院根據河南移動實際情況進行的對比分析,小型機、X86服務器5年的成本TCO分別為702萬及47.3萬元,按照相同可靠性組建小型機及X86服務器集群,X86服務器的投資效率比小型機高58%[1]。
在可擴展性能上,X86平臺橫向的向外擴展功能能滿足大多數企業(yè)關鍵應用環(huán)境的負載需求,包括對內存和CPU要求都較高的數據庫、商業(yè)應用和虛擬化。
X86經過20多年的發(fā)展,通用性和標準化相當成熟,更加適合于企業(yè)長遠應用和需求擴展,更加容易維護與更新。
通過以上的分析,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結合收費中心數據存儲系統(tǒng)現狀及未來發(fā)展方向,推薦采用X86高可用架構,進行系統(tǒng)有計劃、有重點、有步驟地設計及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