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淺談科技館的非正規(guī)教育特性及其實現途徑

      2017-11-01 21:30:43
      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 2017年3期
      關鍵詞:科技館展品輔導員

      廖 紅

      展示與教育

      淺談科技館的非正規(guī)教育特性及其實現途徑

      廖 紅①

      目前科技館事業(yè)突飛猛進,亟需深入思考其教育特性及實現途徑。本文梳理了科技館教育特征及教育目標;從培養(yǎng)人的角度探討了科技館的教育途徑;提出科技館教育應由教育策劃者負責,指出目前我國科技館行業(yè)還沒有真正意義的教育策劃者;科技館依然要提倡自主學習,也要鼓勵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分析了輔導員與講解員、老師的異同,提出其應當在教育中融入科技新進展,指明其職業(yè)發(fā)展的兩個方向:教育策劃者及金牌輔導員。

      科技館;教育;輔導員;教育策劃者;自主學習

      從1937年法國發(fā)現宮創(chuàng)立至今80年來,科技館事業(yè)突飛猛進,同時社會環(huán)境、科技及其影響、教育理念及受眾需求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如今,中國特色現代科技館體系已初具規(guī)模,場館展覽和活動精彩紛呈。隨著信息化引領的技術變革的到來,科技館將面臨新的挑戰(zhàn)。

      一、怎么理解科技館是非正規(guī)教育機構

      科技館從博物館中脫穎而出很大程度上緣于其將“教育”作為核心功能,動手參與只是外在的表現形式。在最初博物館的主要功能排序中,一是收藏,二是研究,第三是展陳。而科技館從誕生之日就明確了其首要功能是教育,“它們無形中被轉化成非正式的輔助性教育機構,成為大眾科學教育中心”。[1]這里的非正式的輔助性教育機構,就是現在所說的非正規(guī)教育(non formal education)。此外還有非正式教育(informal education)和正規(guī)教育(formal education)。

      表1 非正式教育、非正規(guī)教育和正規(guī)教育三者的區(qū)別

      從表1可見,科技館非正規(guī)教育的特性包含:沒有嚴格的分層及順序等級,但要細分對象;沒有強制的課程體系,但有可自選、有設計的課程或教育內容;沒有自上而下的目標要求,但有自下而上的需求滿足;沒有規(guī)律性的參與要求,可自主也可有組織參加。

      二、如何看待科技館的教育目標

      宏觀上看,提升公眾科學素質是科技館的教育目標;具體來講,科技館重在引發(fā)興趣、啟迪思維從而促進學習。觀眾因有趣而深入參與,由參與而啟迪思考,于思考中學習,在學習后行動。

      科技館構建可自主選擇的學習情境,首先要令觀眾感受樂趣。但樂趣不一定是學習,只是給觀眾一定的心理刺激,在其心理上產生愉悅、滿足或趣味,未達到智力刺激;學習則是令人興奮或思考的智力刺激。要形成學習,需要專門的設計,使觀眾能在與展覽或活動的交互中領悟到教育者的預設,這種領悟就是智力刺激,是與教育者的意圖之間的智力碰撞,是學習。但因觀眾背景不同,有時僅是愉悅身心,沒有領會教育者原本的意圖——思考和學習,這時便需要輔導員給予適當引導、輔助。

      科技館與學校的教育目標是有差別的。學校一定要求學生學到某方面的知識,且不同學段要求不同;科技館不把掌握知識作為基本目標,只要觀眾對科技感興趣、觸動思考便達到一定目標。目標看起來不高,但因為沒有強制性,實現起來并不容易,特別是還希望觀眾能夠形成進一步的學習。

      三、科技館教育途徑有哪些

      科技館的非正規(guī)教育特性決定了展覽及教育活動是其教育的兩大載體,而且是不可分割的,展覽需要教育活動輔助以便理解,教育活動需要展覽的支撐。其中,展覽與基于展覽的教育活動的關系如同學校中的教材、教具與教學活動的關系;展品是教學活動的最主要資源和教學內容的載體;而沒有教育活動,展品的教育功能往往難以得到發(fā)揮。這便區(qū)別于正規(guī)教育的課堂了。當然科技館還有特效影視、網絡等其他教育載體。

      本文從培養(yǎng)人的角度將教育途徑劃分為三類:一是主題學習基地,通過展覽和教育活動,提供觀眾多樣的、主題式的內容以及靈活的學習機會,促進他們對教育內容的理解;二是技能培養(yǎng)中心,觀眾專注于某個方向的深入學習,特別是掌握一定的研究、創(chuàng)造、探索的技能和方法,在實驗室、培訓室中實現;三是興趣中心,它是平臺,是觀眾根據自己的興趣發(fā)展自我的地方,可以是研究性項目,可以是發(fā)明創(chuàng)造等。在教育的全過程中,這三類教育途徑是相輔相成的,在學習基地激發(fā)或發(fā)現興趣所在,通過技能培養(yǎng)中心提升自主研究或創(chuàng)造的能力,在興趣中心促進實現自我創(chuàng)新的目標。這才是一個全面的教育過程。

      四、科技館教育由誰來做

      目前國內科技館的內容建設通常是指展覽設計與制作,由此內容建設就主要由展覽設計人員負責,展教人員通常是在展廳開放后策劃活動或輔導。展覽設計人員熟悉展覽開發(fā),設計展覽及展品的教育內涵,但缺乏對教學目標、各教學內容之間的關系和觀眾心理、行為等的了解;展教人員即便他們更掌握教學目標、各教學內容之間的關系和觀眾的需求、行為特征,也只能被動接受已完成的展覽或展品,基于此開展教育活動。這便導致科技館普遍重視展覽的主題、內容及展品設計,輕視或忽視展教目標和功能的實現,不重視最終交付內容設計,包括科學內涵的傳達、互動方式、配套活動,延伸資源等以及吸引參觀的策略設計,甚至還出現只重視高新科技手段應用、而忽視了科技館是教育機構需要開展教育的本質,也忽視了展品是教育載體需要含有教育要素的要求??萍拣^展示具有很強的互動性,但參與和動手不一定伴隨著學習,好玩、有趣不是學習,是學習產生的基礎,是教育實施的前提;而教育是要令受教者在知識、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產生變化的?;诖?,中國科技館新館建設時提出“展覽和教育活動同步設計”,以期最大程度發(fā)揮展覽的作用。筆者以為,同步設計還不夠??萍拣^不強迫觀眾學習,更需要由對科技館教育有深刻理解的專家規(guī)劃教育目標與策略并指導所有人員,使觀眾在不自覺中、在充滿樂趣中學習,因此教育統(tǒng)領是關鍵。展示內容是觀眾學習活動的框架,展品是學習的節(jié)點,配套活動是激勵其參與互動的手段及教育內容的深入或延展。觀眾不僅動手操作,還要主動預測、思考、完成任務或解決問題等,這些設計是為了引發(fā)并保持觀眾對教育內容的主動且持續(xù)的關注力,從而形成積極的學習成效。這種自然發(fā)生的或內在需要的激勵,才是做教育時應該給予高度重視的。

      最好的啟示來自策展人制度:[5]策展人是展覽主題方面的專家,負責建立展覽的整體概念和目標;設計師負責展覽的視覺體驗和展示連貫性,確保內容有吸引力并可理解;教育者負責建立展示內容與觀眾間的聯(lián)系,需要了解觀眾需求、學習方式并掌握引導觀眾學習的技巧,熟悉場館學習與其它機構特別是學校教育的關系,評估展示是否達成其預期目標??梢哉f,策展人是一個展覽的靈魂,而設計師與教育者是實現其理念的執(zhí)行者。

      同理,科技館教育應由教育專家規(guī)劃,姑且稱為教育策劃者。他們要精通科技館教育理念,有較高的學術水準和知識儲備,會運用不同教育方式來促進觀眾與展覽和活動的交流和互動,且將交流和互動放在首位。他們有多重身份,要在科學層面及理論和學術范圍內從事教育策劃工作,同時他們還是教育主題方面的學者,是確保實現教育的執(zhí)行者,要有能力將科學及教育整合并付諸實踐,將科學內涵有效地轉換為具體的教育形式,合理運用鼓勵學習的策略或手段,促進觀眾與之交流并形成學習。

      教育策劃者是科技館完成其教育使命的專家,職責是為公眾提供有意義且持續(xù)的學習體驗:一是確保教育成為科技館的使命之核心,二是提供卓越的內容服務于廣大公眾,并反映社會的變化、復雜性與需求;三是將學習理論、教育研究融入場館實踐,運用恰當的教育手段來促進場館學習。

      對于具體項目,教育策劃者是項目負責人,核心任務是用教育理念統(tǒng)領一切工作,包括主題選取、展覽框架、展品研發(fā)、交互設計、教育活動、效果評估等,甚至在宣傳和文創(chuàng)產品等整個項目全過程中均有話語權。展覽設計人員在其確定的教育目標和教育框架下設計展覽及展品,展教人員重點圍繞展覽研發(fā)活動,并代表觀眾與展設人員就展示內容、參與方式、空間布局等進行溝通,科技專家等從科學性、學術性、審美性方面提供指導,學校老師從正規(guī)教育的角度來評判這些資源的適用性,營銷人員要從推廣的角度給出建議等等,其中最為重要的是教育定位與教育策略。

      目前我國科技館界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教育策劃者。培養(yǎng)他們或許是未來的重要任務。不重視教育統(tǒng)領,展覽或許只是展示,教育活動也僅是活動,難以打造出教育精品。

      五、科技館的教育怎么做

      科技館的非正規(guī)教育特性決定了其實現途徑。觀眾可以無明確學習目的、無設計、無安排地參觀;但從科技館角度,不希望像日常讀書、談話那樣隨意,故要有目的、有設計、有邏輯、有用戶細分地引導觀眾參與并盡力促成學習,其核心是自主參觀與多樣化教育形式,以及輔導員的定位。

      (一)自主參觀與多樣化教育形式

      科技館從建設之始便倡導自主參觀或學習,希望觀眾像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一樣來領悟展覽或活動中要傳達的內容。近兩年,我國科技館界非常重視展覽輔導,這是好事,但也存在過于主動開展輔導的現象,似乎不主動輔導就不熱情,就無法談教育。實際上,強制輔導是一種變相的灌輸,是強迫觀眾聽、看或跟著輔導員,即使輔導員引領觀眾操作,也是某種意義上的強迫,是另外一種形式的強制授課。科技館倡導自主探索,是尊重和發(fā)揮觀眾的主體作用,鼓勵他們主動思考與學習。

      無論正規(guī)教育還是非正規(guī)教育,自主學習都是所有學習的根本。[6]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是一種學習方法的鍛煉,是科技館的責任。自主學習是由好奇心、發(fā)現、自由探索及分享所驅動的;科技館里的自主學習,是一種以休閑為導向的參觀者與展覽或活動及其周圍環(huán)境自由互動的副產品。觀眾參觀是為了獲得休閑體驗,這些體驗是與科技館提供的眾多要素(主要是展覽、活動)互動的結果,常常伴隨著樂趣,部分還可由樂趣引發(fā)學習,從根本上看是自主形成的學習。因此科技館需要大量研究觀眾行為及以休閑為導向的學習和自主學習的特征,在設計展覽及活動時要有強烈的意識促使觀眾能在自主參與中不自覺地理解和領悟要“學”的內容。

      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形成學習。對于學生團體,其自制力和主動性欠缺,但相似的背景,利于組織統(tǒng)一的教學,因此恰當地輔導有助于他們學習。輔導員有針對性地開展多樣的教育活動,通過引導、協(xié)助、指導來輔助學習,會達到良好的參觀效果。輔導員更應與學校合作,指導老師利用科技館資源對接正規(guī)教育,主動創(chuàng)設、開發(fā)、實施與課標相對應的教育活動,這或許是輔導員很重要的工作。相對于在學校開展科學實踐課,場館優(yōu)勢在于有更寬泛的科學主題、大量的實物展品或設備以及更靈活的教育方式、專門從事科技教育的輔導員。

      自主參觀沒有強迫,實現教育就是一件困難但并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多年的實踐已證明這一點。也應看到,有些展品或活動設計得不巧妙,有些可能難度過高,有些內容確實離不開輔導,自主學習并非總是最佳學習方式,個人的認知、方法、知識等因素會影響學習成效,所以科技館要提供多樣化的教育形式,適合不同對象的多樣需求。

      目前教育領域倡導探究式教學、STEM教育。不可否認,兩者的確非常適合在科技館運用。探究式學習重在模擬科學研究的過程來學習,強調過程與方法。這與科技館所提倡的直接經驗學習、體驗等相一致。美國Herschbach提出STEM教育的廣域課程模式,[7]打破學科間界限,重新整合教育內容,形成一種新的學習領域;通常利用活動形成連貫且有組織的課程結構??萍拣^廣泛的科學內容與活動恰好具備這一特性。當然STEM教育不是教學方法。

      但探究或STEM并不是科技館教育唯一的方式,因此絕不能否定非探究的其他方式。科技館教育可以是任何方式,從根本上是啟發(fā)式教學,輔導員要“啟”,觀眾要“發(fā)”,這源于科技館體驗科學、啟發(fā)思維的教育理念。有些展品,特別是近幾年展現新技術新成就的展品并不一定適合探究或探究起來非常難,因此多樣化的教育形式尤顯重要。也有人認為探究是啟發(fā)的一種,還有提問式、情境式、對比式、類推式等。這些都可用于科技館實踐,要因人因內容而異,絕不能將探究作為唯一方式,更不可假探究真灌輸:冒似問問題卻不具備啟發(fā)作用,沒有觀眾質疑和解疑過程;為探究而設計無意義的操作;輔導員自導自演,觀眾點頭稱道,卻無法體現觀眾主體性等等。

      當前行業(yè)中有一種趨勢,越來越重視正規(guī)教育理論在科技館的運用,甚至扎根于此,從教案到輔導模式都以正規(guī)教育為模板。實踐表明,正規(guī)教育理論對提升科技館教育確有作用,但也不適宜照搬,畢竟教育環(huán)境、目標、要求、載體、教育者及對象都不一樣。科技館人應把正規(guī)教育理論作為參考或基礎,潛心研究觀眾參觀及互動過程中的行為,探討將參與的樂趣轉變?yōu)閷W習的方法,形成以公眾體驗為基礎、倡導自主參觀、著力館校合作的場館學習模式,建立有前瞻性、可指導實踐的、獨立的科技館教育理論體系。這才是科技館發(fā)展之道。

      (二)輔導員的定位

      輔導員是科技館教育實施者,是架設在科學與公眾之間的“橋梁”,展品是承載科學的實物,活動是傳播科學的實踐,展品輔導或活動實施就是輔導員將“物”或科學過程與公眾建立關聯(lián),引導公眾理解和認知其中的科學。無論是“物”中的還是活動里的科學內容,從根本上是來自科技專家?;蛘哒f輔導員的任務是把科技專家的研究成果(包含科學知識、科學思想、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轉化成大眾喜歡、理解并接受、運用的收獲。這要求輔導員既擁有較高的科學素養(yǎng),對展品和教育活動有較全面而深刻的認知,還要掌握適當的教育方法、教育心理學等教學知識與技巧。他們首先是科技館專業(yè)技術人員,其次是教育工作者,是跨領域的復合型人才。

      輔導員長期在一線做教育、服務公眾,最懂教育和公眾,未來發(fā)展有兩大方向:一是金牌輔導員,他們有廣博的知識儲備,良好的表達與輔導能力,善于將各類內容以有趣而科學的方式傳達給公眾;二是教育策劃者,他們是科技館真正的教育專家,從宏觀到具體項目,都以教育理念來統(tǒng)領和推進,并確保實現學習目標。他們不一定有良好的表達能力,但有豐富的知識及高超的教育策略和資源整合能力。總之,要向專家型輔導員轉變,要么善于傳播,要么長于策劃。

      為什么科技館是輔導員而非講解員?這體現了輔導員最基本的工作——輔導的特征。Zolberg曾經分析道:[8]博物館教育工作者關注的是觀眾,而講解員關注的是展品,兩者的出發(fā)點是不同的。筆者以為這句話很好地闡釋了輔導員與講解員的區(qū)別。關注觀眾,就是努力讓他們產生自主學習,關注展品就是想方設法讓觀眾“聽到”知識。講解員主要是依靠語言來達成目標,而輔導員則是通過解釋、演示、協(xié)助體驗等手段促進學習。講解講的是物,是講述“展品”這一物的原理;輔導輔助的是人,是引導人理解“展品”這一物所蘊含的科學。輔導員面對的是觀眾不是展品,要引導觀眾參與和自主學習,而不是陳述展品知識。所以輔導員不必太主動向觀眾講;觀察觀眾行為,當他們有疑問時能夠找準問題所在,并給予適當引導、指導、輔導,依然希望觀眾自己來領悟及學習。“施教之功,貴在引導”。

      輔導員的職業(yè)榮譽感從哪里來?輔導員與學校老師最大差別在于,老師通常教學生一門課至少一學期,彼此都有感情投入與情感收獲;輔導員多是15分鐘的活動,最多1小時,不易與觀眾建立感情。學生尊重老師,老師有桃李滿天下的感覺;觀眾也尊重輔導員,但觀眾和輔導員之間沒有師生那種深厚情誼,輔導員也少了那份成就感、榮譽感,心理也是大不相同的。這些阻礙了輔導員對工作的崇高與價值的認知。觀眾的年齡、知識等各不相同,輔導員的工作難度比老師大,要求卻不低,常會遇到各種不確定性、未知且復雜的問題,除知識外要有更好的應變、交流和把控能力。老師通常是學科專家,輔導員卻是雜家,什么都要懂,往往又缺乏一項專長。這些與老師的區(qū)別,也常令輔導員感到迷茫,其解決之道需要科技館人共同研究與探索。

      因為都做教育,輔導員應像老師學習,要了解學生的知識背景和心理狀態(tài),知曉學校課程標準,熟悉探究等方法在學校的運用,掌握學校教具情況……但輔導員不是學校老師,不必完全遵循老師的方法,要有區(qū)別,給學生更多驚喜和不同感受。輔導員要緊跟教育趨勢,既要掌握創(chuàng)客教育、STEM教育等新觀念,還要有一定的教具制作能力,這樣才能成長為更全面的輔導員。教育也是有模式、無定式的,要根據對象和內容不同采取不同方式。

      輔導員還要向那些擅長科學傳播的專家學習。他們的講座場場爆滿,人們就是站著也愿意聽。為什么?他們能將最新的科技成就形象地描繪出來,能抽取出最核心的要素生動解讀,能將復雜的原理通俗地表達,這是最吸引公眾的地方,他們不一定有很好的講解技巧,講科技知識也未必采取了探究式教育方式。不能否認,科學家身份本來就有極強的號召力,但拋開身份,他們所講內容往往令人耳目一新。這給予輔導員很好啟示。觀眾對科技進步充滿好奇,對未知領域充滿興趣,不僅是兒童,成人也是如此,他們更愿意接觸一些新東西。輔導員的工作是引發(fā)好奇與興趣,引導他們思考,輔助他們學習。而沒有興趣與好奇,其它可能都談不上。因此,輔導員應該關注科技前沿,在輔導過程中更多融入對科技新進展的解讀,融入科技史話,將展品輔導與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科學事件或熱點等緊密結合,吸引公眾的注意力,以達到最佳教育效果。

      六、科技館教育的未來在哪里

      教育改革在全世界如火如荼地開展著,“斯坦福大學2025計劃”[9]是一項面向未來的大學教育改革,它改變了原來自上而下的方式,提出“自定節(jié)奏的教育”,即根據個人意愿按照個人節(jié)奏完成各階段學習,分為標定、提升、應用三階段。其中標定階段讓學生根據領域、老師、學習模型及個人愛好和背景等確定自己的學習時長和學習內容;提升階段是能力及知識的發(fā)展階段;應用階段將知識轉化為面向實際應用的具體的項目或研究。

      圖1 “斯坦福大學2025計劃”提出的“自定節(jié)奏的教育”

      科技館里的自主學習不也是自定節(jié)奏的教育嗎?觀眾來科技館可通過各種渠道了解科技館或先簡單感受一下,然后根據興趣自主參觀并通過參與互動提升自己,參觀后將在科技館獲得的啟發(fā)、知識、能力等應用于未來的學習和生活??磥砜萍拣^的自主學習教育理念依然不落伍。

      美國《教學2030》[10]將教學變革的焦點放在教師身上,預測教師是混合型職業(yè),會成為教師企業(yè)家,具有創(chuàng)造力、教學變革力和領導力,既教學,也是學生的指導專家、老師培訓者、社會組織者、學習設計師及虛擬導師等。那未來的輔導員是否也是多重身份混合的專業(yè)人士呢?

      無論教學過程還是輔導員,未來可能都會發(fā)生變化。但不變的,一是滿足公眾需求和適應社會環(huán)境,圍繞需求和環(huán)境構建科技館教育;二是進一步強化科技館體驗,以體驗為核心不斷擴展科技館的現實和虛擬感受;三是科技館的本質依然是教育,互動是核心且是全方位的,是觀眾與科技館所有資源的互動,教育工作者的最大作用便是促進觀眾與所有可用資源的連接與交互。技術進步重構了教與學,但作為手段的技術只是實現教育目標的工具,不能為用新技術而用,需要先思考教育目標和對象,思考是促進互動、引發(fā)思考還是只帶來新奇或樂趣,思考是否在超越科技新穎特征外還給觀眾帶來真正有價值的內涵。

      并非國外的研究都一定適合中國的科技館,從不同方面取長補短則是必須的。我國科技館教育到底應如何發(fā)展,是非常嚴肅且艱巨的課題。未來科技館教育會逐漸增強對于信息分析、整合能力的培養(yǎng),加強多學科、跨學科的學習,培養(yǎng)團隊精神、協(xié)作精神,并提供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平臺。科技館的關鍵作用體現在既為公眾提供學習資源,也為他們應用科技提供條件。

      [1]維克多·丹尼洛夫.科學與技術中心[M].北京:學苑出版社,1989:24.

      [2]Coombs,P.H.Ahmed,M.How Non-Formal Education Can Help.Attacking Rural Poverty[M]. Baltimore,UnitedStates:John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74-ISBN 0-8018-1600-35. [3][EB/OL]Recognition of Non-formal and Informal Learning-Home,http://www.oecd.org/education/ skills-beyond-school/recognitionofnon-formalandinformallearning-home.htm.

      [4]Jeffs,T.and Smith,M.K.(eds.)Review:Using Informal Education.An alternative to casework,teaching and control?[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s:1991,39(1):105-107.

      [5]Munley,Mary Ellen.Catalysts for change:The Kellogg Projects in museum education[M].Washington,DC:Smithsonian Inst Office.1986.ISBN 0961450215(0-9614502-1-5).

      [6]Williamson,N.Development of a self-rating scale for self-directed learning[J].Nurse Researcher,(2007)14(2),66-83.

      [7]Herschbach D.R.The stem initiative:constraints and challenges[J].Journal of Stem Teacher Education,(2011)48(1):96-122.

      [8]Zolberg V L.Barrier or leveler?The Case of the art museum[M].Chicago:Chicago Press,1992: 187-209

      [9][EB/OL]http://www.stanford2025.com/#fastforward.

      [10]鄧莉,彭正梅.面向未來的教學藍圖——美國《教學2030》述評[J].開放教育研究,2017,23 (1):37-44.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formal Educa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and Its Realization

      Liao H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STM),the characteristics of education and its realization should be studied in depth.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aim and feature of education in STM,and discusses the form of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ivating people.It then proposes that educational curator should be the best one who is responsible for education in STM while there is currently lack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curator in China.STM should stick to advocate selfdirected learning as well as diverse teaching methods.Furthermore,the paper analyses the difference among science educator,interpreter and school teacher to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integrating education into the tren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It is also illustrated that there are two directions of education which are curators and senior communicators.

      STM,education,science educator,educational curator,self-directed learning

      ①廖 紅:中國科學技術館副館長,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科技館教育及科普信息化;通訊地址:北京市朝陽區(qū)北辰東路5號;郵編:100012;Email:holyliao@163.com。

      猜你喜歡
      科技館展品輔導員
      展品選刊
      科技館一日游
      小主人報(2022年18期)2022-11-17 02:19:42
      展品被盜了
      1+1我們這樣學隊章:我們的輔導員
      我在四川科技館
      災難來臨,我不怕——科技館一日游
      好輔導員這樣煉成
      輔導員(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53
      CIM T2017部分展商主要展品預覽(一)
      參觀誠毅科技館
      快樂語文(2016年12期)2016-11-07 09:45:40
      CCMT2016展品預覽(1)
      门头沟区| 崇义县| 涿鹿县| 六枝特区| 东乡族自治县| 毕节市| 西乌珠穆沁旗| 溆浦县| 聂荣县| 车致| 永和县| 常熟市| 郎溪县| 盐亭县| 新巴尔虎左旗| 新和县| 尚义县| 巫溪县| 清水县| 陇南市| 松滋市| 蒙自县| 阳新县| 白玉县| 老河口市| 隆安县| 宜宾市| 滨州市| 开封市| 武汉市| 格尔木市| 河池市| 从江县| 阿城市| 杭锦旗| 田东县| 柳州市| 江西省| 华阴市| 郎溪县| 登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