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愛英
(潞城市農(nóng)業(yè)委員會,山西潞城 047500)
露地番茄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shù)
申愛英
(潞城市農(nóng)業(yè)委員會,山西潞城 047500)
文章從2011~2016年連續(xù)對陜西省長治市露地番茄病蟲害發(fā)生及綠色防控集成技術(shù)進行調(diào)查、分析、實施,以期為高效控制露地番茄病蟲害提供技術(shù)支持。
番茄 病蟲害 綠色防控技術(shù)
選擇經(jīng)過檢疫的抗(耐)病品種,建議選用中研988,中研985,合作918,合作908等抗逆性強的品種。
在成家川辦事處大橋村,利用日光溫室采用綜合措施,培育無病壯苗。一是篩好營養(yǎng)土,做好育苗床并適期播種。將已發(fā)酵好并曬干碾細的豬圈肥和無菌熟土過篩后按3∶1的比例攪拌均勻,并在每立方米土肥中加入過磷酸鈣1 kg,草大杰5~10 kg,摻和50%托布津或50%多菌靈80 g拌勻。在大棚內(nèi)整成兩長5 m,寬1.5 m,高出地面8 cm的育苗床,每棚整5~6個苗床。二是掌握好適宜的溫濕度,防止幼苗徒長。出苗溫度在25~30℃;70%幼苗出土后,去掉地膜放風,此時床溫應在20~25℃;幼苗子葉展開后,床溫在15~20℃;1~2片真葉展開后,白天和夜間溫度應分別維持在25~30℃與15~20℃,并維持15~20 d。此外,要在1片真葉展開后進行間苗,株距一般在3~4 cm。三是適時分苗。通常于幼苗2~3片真葉展開后進行,行距和株距分別為10~13 cm和10 cm,分苗時選擇專用泥匙在苗床頂端開溝,開溝要淺且垂直,澆小水,水滲后埋土,要避免苗的莖葉沾染泥水。苗后,根據(jù)天氣搭拱棚架,上扣塑料膜,使其床溫和地溫分別在30~35℃和20℃以上,有助于緩苗生長。四是化學控制。分苗前可選擇化學控制法防止幼苗徒長。一般可選擇矮壯素原液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兌水用灑水壺澆于苗床中,每7~10 d噴霧1次,噴3~4次。
番茄生長期間,當發(fā)現(xiàn)有病蟲葉、病蟲枝、病蟲果時要及時摘除,若植株受病蟲害侵害后也應立即將整株拔除,千萬不能因為不舍而導致其它正常植物受害。收獲后,務必及時對菜田中的病蟲殘體進行清理,集中燒毀,以減少病蟲初侵染源,減輕病蟲害的發(fā)生和蔓延。此外,還應加強田間管理,合理施肥,科學灌水,避免串灌、漫灌,減緩病害傳插蔓延速度。
4.1 頻振式殺蟲燈技術(shù)
每3.3 hm2番茄地安裝頻振式殺蟲燈1盞,其底部距地面1.5 m,約133.3 hm2露地番茄共計安裝40盞。從5月下旬中后期開始,天黑開燈,天亮關(guān)燈。誘殺棉鈴蟲、金龜子、地老虎等。于7月上旬至7月中旬對使用殺蟲燈進行誘殺害蟲的番茄與其它沒有使用殺蟲燈誘殺的番茄的棉鈴蟲危害率進行比較,下降10%。
4.2 黃板誘殺技術(shù)
在蚜蟲成蟲發(fā)生期,于7月下旬至8月下旬使用黃板誘殺成蟲,每公頃均勻插掛黃板300塊,黃板高出蔬菜30 cm,每15 d更換1次。在項目實施的7個村,共掛黃板7 200塊,黃板使用,減少農(nóng)藥使用1次。
性誘劑捕殺害蟲技術(shù)。使用棉鈴蟲性引誘劑,自制誘捕器誘殺雄蛾,通過減少雄蛾數(shù)量降低雌蛾交配繁殖率??蛇x用可樂瓶、油瓶等器具在其頸部膨大處下方約3 cm處剪取2個2 cm×2 cm的對稱孔口制成誘捕器。在誘捕器中加入適量的水和洗衣粉,為達到較好的誘殺效果,誘芯要盡量接近水面但不能浸泡于水中。于7月上旬至7月中旬比較棉鈴蟲危害率下降5.5%(實施項目的番茄地塊百株蟲口數(shù)平均4.5頭,沒有實施項目的地塊百株蟲口數(shù)平均20頭),性誘劑使用地與其它非項目實施地種植番茄比較,害蟲危害率下降5.5%,農(nóng)藥使用次數(shù)減少1次。
6.1 棉鈴蟲防治
棉鈴蟲喜歡幼嫩枝芽,通常將卵產(chǎn)于嫩芽上。因此,可結(jié)合整枝、摘除蟲枝、蟲果等農(nóng)業(yè)防治以壓低蟲口基數(shù),并在此基礎上于成蟲產(chǎn)卵高峰期進行藥劑防治。通常在6月中旬每公頃可選用Bt可濕性粉劑2 250 g兌水1 125 kg進行藥劑噴霧防治,噴藥時要選擇在晴天下午4時以后或陰天無雨無風的天氣,隔5 d再噴1次。在幼蟲孵化盛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每公頃用2.5%高功乳油600 ml兌水900 kg噴霧。
6.2 番茄早疫病防治
在選擇抗病品種,輪作倒茬,種子處理等預防措施的基礎上,在發(fā)病初期及時摘除病葉、病果及嚴重病枝,偏重發(fā)生的地塊,使用70%的代森錳鋅500倍液噴施2次。
6.3 番茄晚疫病防治
在選擇抗病品種,輪作倒茬,種子處理等預防措施的基礎上,偏重發(fā)生的地塊,使用霜貝爾500倍液稀釋噴霧進行預防,或使用霜貝爾50 ml+大蒜油15~20 ml,兌水15 kg進行噴霧,每5 d噴霧1次,連續(xù)2次進行治療。
依托農(nóng)產(chǎn)品質(zhì)量安全綜合檢驗檢測站的檢驗檢測技術(shù),對項目區(qū)內(nèi)的番茄進行農(nóng)藥殘留檢測。在番茄成熟期內(nèi)(8~10月),進行抽樣,用速測法檢測農(nóng)藥殘留是否超標。此項技術(shù)主要是利用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nóng)藥抑制乙酰膽堿酯酶的活性,使該酶不能被水解,從而無顯色反應。用分光光度計測定吸光值隨時間的變化,計算出抑制率,若抑制率小于50%,判定番茄中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nóng)藥殘留量不超標;若抑制率大于50%,判定番茄中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nóng)藥殘留量超標。在項目實施的7個村,分別于8月18日,8月25日,9月5日,9月12日,9月20日,9月28日,10月14日,10月22日共計8次取樣,分別隨機抽取16個樣品,共抽取112個樣品檢測,抑制率均小于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