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徐
2013年4月,我一個人背著書包來到重慶參加研究生復試,來接我的是一個許久未聯(lián)系的初中同學,我輾轉多人得到了他的聯(lián)系方式。這是我第一次來重慶,和我想象的差不多,樓房很高,到處都是樹,空氣里有清新的味道,不像我的家鄉(xiāng),到處都是風沙,風一吹,一臉的沙子。9月,我作為一名新生入學,正式開始了在重慶的生活。
生活一開始,就讓我體會到南北文化的差異。在北方,我們從小被教育得內斂、沉穩(wěn),不能表現,如果太過高調,會被周圍的人指指點點,說三道四,在很多家長和老師的心中,低調是一種美德。所以,剛來重慶的第一年,讓我很不能適應,因為我們許多課要求站在講臺上講PPT。我唯一一次站在臺上講話還是在北方讀大二時,當時輪到我在臺上做oral pretention,我站在臺上,兩腿止不住的發(fā)抖,怎么按都按不住,從臺上下來,脊背發(fā)涼,坐在座位上不停地哆嗦。有了那次的經歷,更加深了我上臺的恐懼??墒牵斘襾淼街貞c讀書,看到本地同學普遍在臺上侃侃而談,收放自如時,我是多么的羨慕呀。時至今日,我的上臺恐懼癥比以前好了許多,卻也總達不到自如的狀態(tài)。從前,我以為北方豪爽,南方溫婉,現在看來,卻恰好相反,至少北方人內斂,南方人直爽。
在重慶,幾乎聽不到普通話,方言出現在各種場合,無論是菜市場的攤攤上還是嚴肅的會議場合,大媽買菜還是領導講話,重慶人將方言用到極致。和重慶人講話,很多時候他們說方言,我講普通話,久而久之,竟能聽懂,偶爾還能說上一兩句。重慶因為地勢的原因,到處是林立的高樓,作為地標的解放碑,更能將重慶的國際范凸顯出來。然而,真正有重慶味道的不是高聳的建筑,而是高樓與高樓之間還未被拆掉的老一代的居民宅,它們才是老一代重慶人的記憶,代表了重慶獨特的文化底蘊和味道。重慶人愛吃,許多人為了尋找美食,可以開車一個多小時來到某家店,就是因為他家的小面特別有名。重慶街道上飯店挨著飯店,百米之內可能有三四家火鍋店,但在我家鄉(xiāng)不會有這種景象,即使飯店相鄰,那也絕對不可能主打的是相同菜品。
在重慶,如果你有時間,一定要坐公交,靠窗,白天看著沿途的風景,心也慢慢地靜了下來,車子慢慢開,你會有種錯覺,仿佛去到了陌生的城市旅行。這種錯覺,很多時候會讓人驚喜,原來重慶可以探究的還有那么多,可以體驗的也有那么多。
到重慶快四年了,許多地方依然沒有去過,那些排名前50強的小面一家也沒吃過,被重慶人稱贊最巴適的何王氏串串、李記串串也因為各種機緣巧合而錯過。我并沒有資格去評論重慶的好與壞,然而它帶給我的感受和經歷讓我無法忘懷。來重慶之前,我的高中好友說,這里美女很多。嗯,我喜歡看美女,所以我來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