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炎,王 芳,李由明,c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 a.學報編輯部;b.海洋信息工程學院;c.生命科學與生態(tài)學院,海南 三亞 572022)
華南民族地區(qū)新建本科高校學報影響力及其相關因素研究
吳 炎a,b,王 芳a,李由明a,c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 a.學報編輯部;b.海洋信息工程學院;c.生命科學與生態(tài)學院,海南 三亞 572022)
本文在當前期刊影響力評價指標體系下,介紹了華南民族地區(qū)新建本科高校學報影響力的發(fā)展現(xiàn)狀.結合這些學報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其排名、影響力指數(shù)、影響因子、特色欄目(含專題)數(shù)和主辦學校排名等數(shù)據(jù)參數(shù),采用統(tǒng)計分析等方法,綜合分析了學報的排名、影響力指數(shù)、影響因子及特色欄目(含專題)數(shù)等與其學報主辦學校排名之間的相關關系.結果發(fā)現(xiàn):學報的排名、影響力指數(shù)、影響因子、刊物特色欄目(含專題)數(shù)與其學報主辦學校排名無顯著性相關關系(P<0.05);學報的排名、影響力指數(shù)、影響因子與其學報的特色欄目數(shù)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P<0.01);學報的排名和影響力指數(shù)與其收費指數(shù)無顯著性相關關系(P<0.05).結論:學報的特色欄目對其影響力具有重要的影響,而學報的收費和學報主辦學校的排名對學報影響力具有較小的影響.分析指出了該研究結果將對提高民族地區(qū)高校學報及相關學術期刊的影響力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華南;民族地區(qū);期刊影響力指數(shù);特色欄目;學報排名;相關關系
早期,人們主要采用期刊的學科載文量和總被引頻次(簡記TC)去評價學術期刊的影響力.期刊影響因子(簡記IF)在被提出之后,在期刊影響力評價中被廣泛使用并占據(jù)了主導地位[1-3].隨后人們發(fā)現(xiàn)影響因子存在著許多局限:影響因子比較適合于反映期刊的近期影響力且不易進行跨學科比較等[3-5].因此湯森路透科技集團在吸取期刊評價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增加了特征因子(簡記EF)等新的評價指標[5].但是利用特征因子評價期刊影響力也有諸多缺陷:計算復雜難以驗證,偏向于國際影響力大且排名靠前的期刊的區(qū)分,對排名靠后的期刊的區(qū)分度較弱等[5].因而,國內(nèi)外各種期刊評價機構一直在尋找更為科學、實用、能全面反映學術期刊影響力的評價方法.在國外,許多評價機構在努力采用IF、TC、EF等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法來評價學術期刊.在國內(nèi),主要有各級行政管理部門主導的學術期刊的“質(zhì)量評價” 以及各專業(yè)評價機構依據(jù)文獻計量指標的“影響力大小” 的核心期刊評價,后者評出的各種核心期刊已逐漸發(fā)展成期刊質(zhì)量和學術地位的象征[6].譬如,北京大學圖書館、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 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RCCSE)等都聯(lián)合多家機構和科研人員采用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審相結合的方法,分別遴選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簡稱北大版核心期刊庫)中的期刊、CSSCI來源期刊及RCCSE權威與核心期刊.而這三種核心期刊數(shù)據(jù)庫當被用于科研評價時,前兩者(為文中所指的核心期刊)已被國內(nèi)研究機構、高校和學者所公認.其中上述核心期刊庫遴選期刊的主要指標為期刊論文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影響因子、他引影響因子、基金論文比、Web下載量、被引指數(shù)、二次文摘率等.這些指標都從定量角度反映了期刊的影響力.最近,我國學者又提出了基于期刊他引影響因子和他引總頻次歸一值算法公式的期刊國際影響力指數(shù)(Tc)[4],并用以評價國內(nèi)學術期刊的國際影響力.由此可見,國內(nèi)外學術期刊影響力評價的諸多辦法,其重要核心指標都離不開影響因子(IF)、總被引頻次(TC)、下載量等,并且這些指標已成為許多學者心目中評價學術期刊影響力的主要指標.
對于我國地方高校學報影響力的研究,文獻[7]指出了在當前期刊評價體系下地方高校學報對自身生存之路的探索主要集中在地方特色和學科特色上,并提出了辯證地看待期刊評價體系、找準定位、強化特色、堅守學術質(zhì)量為實現(xiàn)自身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辦刊路徑.文獻[8]針對本校高水平稿件外流、高校學報很難吸引國內(nèi)外一流學術論文等問題,提出了高校學報資源非本土化、學術質(zhì)量一流化、學報欄目策劃個性化等提升影響力的一些策略.文獻[9]結合本校及相關兄弟院校學報自然科學版的實際,從吸引優(yōu)質(zhì)稿源、改變編輯工作模式及欄目創(chuàng)新三個方面闡述了提高學報影響力的主要途徑.文獻[10]從自身角度給出了提高學報影響力的一些建議:調(diào)整欄目設置、構建重點欄目和特色欄目、注重欄目選題等.文獻[11]采用了統(tǒng)計分析方法,對綜合實力排名靠前的高校及其學報影響因子按學科分別進行了相關性的對比分析,指出了在一定條件下這些高校學報的影響因子與其高校排名存在一定的相關性,但總體而言,相關性不強.
由于高校學報的排名、影響力指數(shù)、影響因子(此三者為本文中所說的學報影響力主要因素)均與其學報中各學科的論文質(zhì)量及論文中的計量指標有密切關系,所以為了避免重復分析,本文著重探討民族地區(qū)新建本科高校學報(簡稱“民地新本學報”)的排名、影響力指數(shù)、影響因子、特色欄目(或?qū)n})數(shù)、刊物收費指數(shù)及對應高校排名之間的相關關系.由于數(shù)據(jù)量較大等原因,我們以華南民族地區(qū)[12]新建本科高校學報為例,并基于《2016年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13-14]和“2016中國校友會中國大學排名”[15]中的數(shù)據(jù),以及結合所選擇高校學報的某些公開數(shù)據(jù),利用統(tǒng)計等方法,從學術角度探索和分析華南民族地區(qū)新建本科高校學報(以下簡稱“華南民地新本學報”)學術影響力的相關因素及其關系,旨在通過揭示其學報影響力的主要因素與其他因素之間存在的相關關系,以獲取提升這類學報辦刊質(zhì)量和影響力的一些啟示.這里涉及的新建本科高校是指2000 年以后由國家教育部批準設立的公辦普通本科院校[16],而華南民族地區(qū)新建本科高校學報是指該地區(qū)新建本科高校主辦的學報.
1.1一般為文、理(工)合刊的綜合性學術刊物,其影響因子和篇均被引量等計量指標總體偏低
截至2016年12月,通過高校及其主辦學報網(wǎng)站訪問確認,華南民族地區(qū)公立新建本科高校有11所(獨立學院和民辦高校除外,主要分布在海南和廣西).而這11所本科高校只擁有9份公開發(fā)行的學報,它們分別為306《瓊州學院學報》、320《百色學院學報》、425《玉林師范學院學報》、427《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497《欽州學院學報》、513《梧州學院學報》、523《廣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527《河池學院學報》、558《賀州學院學報》(其學報前面的數(shù)字編號為文獻[13]中人文社會科學類綜合性學術期刊的排名序號).我們通過訪問這些高校學報網(wǎng)站,不難發(fā)現(xiàn):這9份學報均為文、理(工)合刊的綜合性學術期刊,而且在期刊分類方面它們在[13]中均歸屬到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期刊A類當中.這些學報的綜合性主要由其學報的主辦高校的綜合性及其文、理(工)學科門類較多所決定,而學報的歸屬問題固然由其刊物所刊載內(nèi)容偏向于人文、社會科學的學科偏向?qū)傩运鶝Q定.
通過中國知網(wǎng)期刊數(shù)據(jù)庫(期刊導航)逐個檢索查找和查閱文獻[13-14] ,可以得到上述9份高校學報的復合影響因子均小于0.3,綜合影響因子均小于0.22,影響力CI指數(shù)均小于19.而且還容易得到這9份學報和它們所屬地區(qū)中幾所代表性老牌本科高校學報的總文獻量、總被引頻次、總下載量[17](由此可以算出篇均被引量和篇均下載量)及影響力指數(shù)、影響因子等[13-14].我們選擇這9份學報中影響因子和影響力指數(shù)較高者作為代表性學報進行對比,詳見表1.由表1可知,與本地區(qū)老牌本科高校學報相比,表中代表性“華南民地新本學報”的影響因子、篇均被引量等計量指標均相對偏低.
表1 華南地區(qū)中民族地區(qū)代表性本科高校學報影響因子等情況
注:表中學報排名和影響因子來源于2016年文獻[13-14];學報的總被引量、總下載量等數(shù)據(jù)來源于2016年中國知網(wǎng)期刊數(shù)據(jù)庫(參見文獻[17],截至2016年11月15日)
1.2 “華南民地新本學報”均不是國內(nèi)北大版核心期刊和CSCI期刊
實際上,我們通過對2014年北大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核心期刊庫和2014-2016年CSCI期刊庫查找[18-19],在華南地區(qū)新建本科高校學報中,除了非民族地區(qū)的廣東金融學院主辦的專業(yè)性雜志《金融經(jīng)濟學研究》為北大版核心期刊和CSCI期刊外,其余學報均不是這兩類核心期刊之一.
雖然“華南民地新本學報”的影響力指數(shù)與其傳統(tǒng)學科欄目中論文的計量指標密切相關,但是這些學報的影響力指數(shù)與其特色欄目數(shù)、收費指數(shù)等其他因素是否相關且相關程度又如何?我們以2016年數(shù)據(jù)為統(tǒng)計年數(shù)據(jù),對上述9份“華南民地新本學報”影響力指數(shù)(CI)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為了方便,用IFf、IFz分別表示學報的復合影響因子和綜合影響因子;用XBn表示2016年學報排名次序;用GXn表示2016年高校排名次序;用TLn表示2016年學報的特色欄目和特色專題的總數(shù);用SF表示學報收費指數(shù)(它從一方面表明主辦單位的政策支持情況),其中:用1表示收取版面費,用0表示不收費版面費.
我們從文獻[13,15]中選出上述9份“華南民地新本學報”中的CI、IFf、IFz、XBn、GXn數(shù)據(jù),并通過向以上9個學報編輯部調(diào)查獲知是否收取論文版面費的情況指數(shù)(SF),以及通過訪問中國知網(wǎng)期刊導航[20]獲取這些學報在統(tǒng)計年(2016)開設的特色欄目和特色專題數(shù)(TLn),均將其列于表2當中(詳見表2).這里所謂的特色欄目、特色專題是指學報在每1-3年內(nèi)開設的、具有自身學科特色或地方特色的、不同于傳統(tǒng)學科欄目(或?qū)W科專題)的、不限定于每期都應連續(xù)開設的專欄和專題,因此這里的特色專欄、特色專題賦予了更為廣泛的統(tǒng)計意義.
表2 “華南民地新本學報”影響力指數(shù)、影響因子及相關因素數(shù)據(jù)參數(shù)
續(xù)表2
注:表中大學排名依據(jù)“2016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wǎng)大學排名”(見文獻[15]),表中影響力指數(shù)、影響因子和學報排序來源于《2016年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人文社會科學)(見文獻[13])
我們利用SPSS統(tǒng)計軟件對表2中數(shù)據(jù)進行兩個變量的皮爾遜相關性和顯著性相關性分析,獲得的結果為表3所示.
表3 “華南民地新本學報”影響力相關因素矩陣
注:**表示在0.01級別相關性顯著.
由表3容易得到了關于“華南民地新本學報”的如下結論:
(I)學報排名、影響力指數(shù)、影響因子、刊物特色欄目和特色專題數(shù)、刊物收費指數(shù)均與其學報的主辦高校排名無顯著性相關關系(P<0.05).
(II)學報排名及影響力指數(shù)與學報收費指數(shù)的相關關系不顯著,復合影響因子、綜合影響因子、特色欄目與收費指數(shù)均無顯著的相關關系(P<0.05).
(III)學報排名、影響力指數(shù)、影響因子與其學報的特色欄目和特色專題數(shù)均存在著顯著的相關關系(P<0.01).
3.1“華南民地新本學報”影響力的相關因素與學報主辦高校的排名無顯著相關關系
由結論(I)可知:“華南民地新本學報”的排名、影響力指數(shù)與其學報的主辦高校排名均無顯著的相關關系(P<0.05),且這些學報的影響因子、特色欄目數(shù)也與其學報的主辦高校排名不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P<0.05).這一結論的后半部分完全由前半部分確定.因為由表3易見“華南民地新本學報”的影響因子、特色欄目數(shù)均與影響力指數(shù)存在著顯著的相關關系(P<0.01),而這些學報的影響力指數(shù)與其主辦高校的排名均無顯著的相關關系(P<0.05),因此其學報的影響因子、特色欄目數(shù)與其學報主辦高校的排名就固然不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P<0.05).
由文獻[13]獲知:在“華南民地新本學報”所歸屬的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期刊A類當中,所有“華南民地新本學報”的影響力指數(shù)(CI)均介于閉區(qū)間[4.855,18.257]之中(見表2);而在該A類期刊中,影響力指數(shù)最高的高校學報為《中國人民大學學報》(其影響力指數(shù)等于328.120),影響力指數(shù)較高的(居于中等偏上位置)高校學報也有許多非211老牌高校學報,如《西南民族大學學報》(其影響力指數(shù)等于200.758)等.顯然,《中國人民大學學報》和《西南民族大學學報》的影響力指數(shù)均是“華南民地新本學報”中影響力指數(shù)最高者的十幾倍.也即說,將“華南民地新本學報”置于同類高校學報這一集合當中,其影響力指數(shù)與學術平臺較高的老牌高校學報的影響力指數(shù)相比差距太大.當然在這一類高校學報當中,實力十分雄厚、學術平臺很高的老牌高校學報與學術平臺一般的老牌高校學報之間,其影響力指數(shù)的差距仍然很大(如《中國人民大學學報》與《西南民族大學學報》的影響力指數(shù)的差就等于127.362).相對而言,影響力指數(shù)介于區(qū)間[4.855,18.257]之中的“華南民地新本學報”,其學報之間的影響力指數(shù)的差距就顯得很小(最大與最小影響力指數(shù)的差僅為13.715),這說明這些學報之間的影響力比較接近.
結論(I)和以上討論從另一側(cè)面告訴了我們:“華南民地新本學報”的主辦高校排名對其主辦刊物影響程度的差別并不明顯,這與其高校之間的教學科研實力與水平、學科建設水平差別不大的實際情況相符.
以上討論及結論(I)啟示了我們,如何將這類“華南民地新本學報”辦出水平、辦出更顯著的成績,完全可以在自身實際的基礎上各展其所能,想方設法去提升所辦刊物的質(zhì)量和影響力.
3.2“華南民地新本學報”影響力與其收費指數(shù)之間無顯著相關關系
結論(II)顯示:“華南民地新本學報”排名及其影響力指數(shù)與學報收費指數(shù)相關關系不顯著,復合影響因子、綜合影響因子、特色欄目數(shù)均與收費指數(shù)無顯著的相關關系(P<0.05).由于學報的影響因子是確定其影響力指數(shù)的關鍵指標之一,因此可以獲知出現(xiàn)上面結果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不收取版面費的學報與收取版面費的學報,其影響因子之間的差距太小.譬如以復合影響因子的差距情況為例,我們通過表2中數(shù)據(jù)計算得到:不收版面費的學報和收取版面費的學報,其復合影響因子的平均值分別為0.174和0.117,它們之間的差為0.057.雖然這一差距不算很明顯,但它也啟示我們爭取一定的政策支持(如不收版面費等)對所辦刊物影響力的提升可能會存在著一些潛移默化的促進作用.
3.3 “華南民地新本學報”中代表者與某些平臺較高的老牌高校學報被作為統(tǒng)計分析對象時,則學報排名與其高校排名就呈現(xiàn)出顯著的相關關系
在《2016年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13]中選取10份高校學報來作對比分析,其中7份為老牌高校學報而3份為表2中代表性學報(取表2中影響力指數(shù)較高者),詳見表4.
表4 文獻[13]中10份高校學報的影響力相關數(shù)據(jù)
注:表中大學排名依據(jù)“2016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wǎng)大學排名”(見文獻[15]),表中影響力指數(shù)、影響因子和學報排序來源于《2016年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人文社會科學)(見文獻[13]).
與上面的統(tǒng)計分析完全類似,利用SPSS統(tǒng)計軟件對表4中學報進行顯著性相關關系分析,結果顯示:高校排名與其學報排名及其影響力指數(shù)均存在著顯著的相關關系(P<0.05).這固然與所選取的高校學報的影響力指數(shù)的差距太大(因為這些學報影響力指數(shù)介于區(qū)間[6.697,126.944]之內(nèi),區(qū)間兩端點即最大與最小值的差距太大)有關.這也再次說明了學報主辦高校在國內(nèi)外的學術地位、科研實力,很大程度決定了其主辦的學術期刊水平和檔次,這就是人們經(jīng)常說的學術平臺有多高,其反映物——學術期刊的層次就應該有多高[20];這也說明了將層次不同的高校及其主辦學報進行相關性對比分析,與把層次相近或相同的高校及其學報進行相關性對比分析,所獲的結果是截然不同的.
3.4 “華南民地新本學報”影響力主要因素與其特色欄目數(shù)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的啟示
結論(III)告訴我們,“華南民地新本學報”排名、影響力指數(shù)、影響因子與對應學報的特色欄目數(shù)均存在著顯著的相關關系(P<0.01).這說明了這些學報辦刊質(zhì)量和影響力很大程度與特色欄目(或特色專題)的數(shù)量及其中論文的計量指標有密切關系;也說明了這些層次相同或相近的高校學報的影響力大小很大程度與其主辦單位編輯人員組約特色稿件、策劃特色專欄(或?qū)n})的數(shù)量、質(zhì)量有密切關系.
在文獻[13]中,由于學術期刊的影響力指數(shù)與其刊物刊載的所有論文的計量指標均有密切關系,因此刊物的影響力指數(shù)必然與傳統(tǒng)學科(含基礎學科)欄目及其論文的計量指標有密切關系.所以“華南民地新本學報”扎實辦好傳統(tǒng)學科欄目無疑是提高刊物影響力的重要保證之一.但是,因本文限于探討和分析“華南民地新本學報”影響力主要因素與其特色欄目數(shù)、刊物的收費指數(shù)、學報主辦高校排名之間的關系,故文中未能詳細涉及這類學報影響力與普通傳統(tǒng)學科欄目之間相關程度的大小問題,以及傳統(tǒng)學科欄目與特色欄目之間的關系問題.于是我們僅在辦刊特色方面提出如下兩點建議:
3.4.1突顯辦刊的學科特色,開辦和辦好有學科特色的欄目
在“華南民地新本學報”影響力現(xiàn)狀中曾經(jīng)指出了這些學報為綜合性的、學術平臺較低的、學術影響力指標偏低的“非核心”期刊.表4中的分析結果也告訴我們:“華南民地新本學報”與學術平臺較高的老牌高校學報置于一起進行相關性對比分析,其影響力指數(shù)、學報排名與其主辦高校排名存在著顯著的相關關系.因而在一般情況下(特殊情況除外),這類學報不可能與影響力較大的、具有核心期刊平臺的老牌本科高校學報或?qū)I(yè)雜志等爭奪學科(或?qū)W科交叉)前沿重點、熱點問題研究的高質(zhì)量稿件.因此這些學報在辦刊過程中如何凸顯本地區(qū)高校學科特色成為其提升辦刊質(zhì)量與影響力的必然現(xiàn)實選擇之一.由于這些學報的主辦高校,其學科創(chuàng)新性的重要體現(xiàn)在于學科與地區(qū)特色相結合的交叉研究方面,因此這些學報應結合其高校的學科實情,并通過組約較高質(zhì)量的特色稿件來辦好具有學科特色的專欄與專題,這也是踏實辦好學報的關鍵一環(huán).譬如,《百色學院學報》注重凸現(xiàn)學科或交叉學科特色的專欄和專題,學報中的“文學人類學研究”“民族學人類學研究”等多個有學科特色的專欄(或?qū)n})與其他有地方特色的專欄(專題)辦出特色和質(zhì)量,其欄目所刊發(fā)的許多優(yōu)質(zhì)文章獲得了《人大復印資料》《新華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全文轉(zhuǎn)載,被國內(nèi)一些研究院所和重點大學等認可和利用,具有較高的認知度和社會影響力,因此該學報于2015年獲得第五屆全國高校優(yōu)秀社科期刊獎[21].再如新建本科院校學報《內(nèi)江師范學院學報》,在特色欄目和專題(含學科特色專欄)方面初顯優(yōu)勢,辦出質(zhì)量和成績,于2016年獲得中國高校優(yōu)秀科技期刊獎[22].
3.4.2突顯辦刊的地方研究特色,開辦和辦好有地方特色的欄目
雖然“華南民地新本學報”中的特色欄目的地方性、學術的“小眾性[7]”與學術的“普適性[7]”存在著不可避免的矛盾,而且這樣相對比較“小眾”的研究在得不到“普適”關注的情況下“影響因子仍然難以得到提高,其他指標…的提升也困難重重”[7],從而導致其在期刊評價的競爭中處于不利的位置.但是由于地方性是這類民族地區(qū)新建本科高校也是其學報的固有特征,這些高校的許多科研團隊的科學研究已經(jīng)與本地區(qū)特色研究相互融合,其創(chuàng)新性研究成果與該地區(qū)特色研究的其他團隊的創(chuàng)新性成果一樣,都呈現(xiàn)出顯著的地方性特色.盡管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創(chuàng)新性研究成果,有的是“小眾性”地方特色研究團隊的“小眾性”研究成果,但顯示出較高的社會應用價值和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其較高學術質(zhì)量的研究成果十分必要其地方高校學報開設相應的特色欄目來承載.這也是地方高校學報服務地方的實質(zhì)性體現(xiàn).否則,這類高質(zhì)量的創(chuàng)新性特色研究成果將不斷外流,地方高校學報服務地方的能力和對地方產(chǎn)生的學術影響力將會不斷被削弱.因此,在刊物無法與學術平臺較高的老牌高校學報、專業(yè)雜志競爭學術“普適性”的高質(zhì)量學科類稿件的現(xiàn)實背景下,開設和辦好服務地方科技、文化的特色專欄與專題成為這些學報另一必然的現(xiàn)實選擇.事實上,許多新建本科院校學報(含民族地區(qū)高校學報)在這方面的工作已經(jīng)初顯成效,譬如《百色學院學報》中開設的地方特色專欄“西南邊疆語言與文化研究”“壯族研究”“左右江革命老區(qū)發(fā)展研究”,《內(nèi)江師范學院學報》中開設的地方特色專欄“張大千研究”“峨眉武術文化研究”“明清小說研究”等,這些欄目與該學報中其他學科特色欄目一樣都辦出了特色和質(zhì)量,對本地區(qū)產(chǎn)生了較高的社會影響.但是在現(xiàn)實中地方高校學報要辦好具有地方特色的欄目、組約有地方特色的高質(zhì)量稿件仍然存在著許多困難和壓力,因為具有地方特色研究的許多“小眾性”高質(zhì)量研究成果也在外流,連國內(nèi)外著名專業(yè)雜志也都爭相刊發(fā).譬如海南南部地區(qū)高校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0860046,31060064)資助的與海南熱帶蜥蜴有關的特色研究項目,其研究團隊雖然屬于“小眾性”的研究團隊,但近10年中該團隊的具有地方特色研究的許多高質(zhì)量成果(如文獻[23-25])就刊發(fā)在被SCI收錄的國內(nèi)外專業(yè)雜志上.與之相反,本地區(qū)高校學報獲得刊發(fā)的這類稿件卻極少.因此本地區(qū)高校學報的編輯應以更為主動的姿態(tài),積極組約具有地方特色研究的較高質(zhì)量的稿件,策劃和開辦具有地方特色研究的特色欄目或?qū)n}來容納這類創(chuàng)新性成果,通過扎實辦好這些欄目來擴大刊物在地方的學術影響力.這些方面體現(xiàn)出來的重要性和社會價值是此類刊物必須堅守的、也是其無法用期刊評價的諸多計量指標來衡量的.
華南民族地區(qū)新建本科高校學報一般非“核心期刊”及其背后的學術平臺較低,其地方性和期刊的綜合性為其固有特征并在一定條件下又成為制約其影響力提升的弱點,將其置于同類學術期刊當中,其期刊影響力的諸多計量指標相對學術平臺較高、實力雄厚的老牌高校學報來說偏低的現(xiàn)狀不可回避.針對華南民族地區(qū)新建本科高校學報的現(xiàn)狀及相關數(shù)據(jù),采用統(tǒng)計等方法,分析了這些學報的排名、影響力指數(shù)、影響因子及特色欄目(或?qū)n})數(shù)等與學校排名之間的相關關系, 得到了這些學報的特色欄目對其影響力具有重要的影響,而學報的收費和主辦學校的排名對其影響力具有較小的影響.這些結果及以往諸多學者的研究啟示了我們,在當前期刊影響力評價不可避免的現(xiàn)實中和辦刊的實際中,要提高本民族地區(qū)新建本科高校學報的辦刊質(zhì)量和影響力,僅僅從單一因素或某些因素的局部去考慮刊物的提升策略雖然都會對刊物影響力產(chǎn)生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收效甚微.我們可否更全面地考慮如下整體配套策略:辦刊的內(nèi)外政策環(huán)境支持力度、編輯隊伍及其素質(zhì)問題、組約較高質(zhì)量稿件特別是特色稿件、策劃和開辦特色欄目和特色專題,堅持辦好具有學科特色的較高質(zhì)量的傳統(tǒng)學科欄目,考慮和選擇傳統(tǒng)學科欄目與特色欄目(或?qū)n})中論文的配比優(yōu)化方案等多因素有效結合的整體策略.當然,這也是值得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1]加菲爾德.引文索引法的理論及應用[M].侯漢清,陸寶樹,馬張華,等譯.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124.
[2]GARFIELD E.The history and meaning of the journal impact factor[J].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006, 295(1):90-93.
[3]張玉華.努力提高我國科技期刊的國際地位[J].編輯學報,1997,9(3):125-128.
[4]伍軍紅,肖宏,張艷,等.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評價指標研究[J].編輯學報,2015,27(3):214-217.
[5]王琳.特征因子與影響因子及總被引頻次的指標特性比較——基于 “TOP期刊群”樣本的實例分析[J].編輯學報,2013,25(2):200-204.
[6]李艷.我國學術期刊評價體系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26(5):507-511.
[7]時艷釵,吳江洪.期刊評價模式下地方高校學報發(fā)展的兩難選擇和現(xiàn)實對策[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6,27(2):175-179.
[8]劉少華,周全.提高高校學報影響力的思考[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4,15(4):471-472.
[9]黃煒,林清華,徐用吉.提升高等學校自然科學版學報影響力的主要途徑[J].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07,9(2):293-296.
[10]韋家朝,唐奇展,胡春燕.非“核心”綜合社科類學術期刊如何提高質(zhì)量與影響力——以《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為例[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32(6):92-97.
[11]夏成鋒.高校學報影響因子與其所屬高校綜合實力的相關性[J].編輯學報,2014,26(3):301-304.
[12]陳崢,宋永忠.民國時期華南民族地區(qū)鄉(xiāng)村民間借貸的特點分析[J].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0(3):151-156.
[13]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清華大學圖書館.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人文社會科學版)[J].2016,14.北京: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2016.
[14]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清華大學圖書館.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自然科學版)[J].2016,14.北京: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2016.
[15]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wǎng).2016年中國大學排行榜700強榜單[EB/OL].(2016-01-11)[2017-05-28]. http://www.gaokao.com/e/20160111/569382097691b.shtml.
[16]過建春.欠發(fā)達地區(qū)新建本科院校轉(zhuǎn)型發(fā)展初探[J].瓊州學院學報,2016,23(4):107-113.
[17]中國知網(wǎng).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檢索[DB/OL].(2016-11-15)[2016-11-30].http://epub.cnki.net/kns/oldnavi/n_list.aspx?NaviID=1&Field=cykm$%.
[18]中國知網(wǎng).期刊導航-核心期刊[DB/OL].(2016-11-15)[2016-11-30]. http://navi.cnki.net/KNavi/Journal.html.
[19]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評價中心.CSSCI來源期刊目錄(2014-2016年)[EB/OL].(2016-03-29)[2017-06-09]http://cssrac.nju.edu.cn/a/cpzx/zwshkxwsy/20160329/2701.html.
[20]尹玉吉,楊爽.學術期刊評估改革的必由之路:坐標式評估[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23-24.
[21]中國知網(wǎng)數(shù)據(jù)庫平臺百色學院學報簡介與最新動態(tài)[EB/OL].(2015-01-08)[2016-11-30]. http://www.bsuc.cn/department/xuebao/.
[22]中國高校科技期刊研究會數(shù)據(jù)庫平臺.關于公布2016年度中國高校杰出·百佳·優(yōu)秀科技期刊入選名單的通知[EB/OL].(2016-10-26)[2016-11-30].http://www.cujs.com/detail.asp?id=2534.
[23]DU Y, LIN C X, LIN L H, et al.Ontogenetic Shifts in Sexual Dimorphism and Female Reproduction in the Reeves's Butterfly Lizard Leiolepis reevesii from Hainan, China[J].Journal of Herpetology,2011,45(4):399-405.
[24]DU Y, SUN Y Y, LIN C X, et al. Reexamination of Sexual Dimorphism and Female Reproduction in the Many-Lined Sun SkinkEutropismultifasciatafrom China[J].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 2012, 3(4):265-272.
[25]SUN Y Y, DU Y, YANG J, et al.Is the evolution of viviparity accompanied by a relative increase in maternal abdomen size in lizards?[J].Evolutionary Biology,2012,39(3):388-399.
InfluenceandtheRelatedFactorsofNewly-builtUndergraduateUniversityJournalintheMinorityRegionofSouthChina
WU Yana,b, WANG Fanga, LI You-Minga,c
(a.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b.School of Ocean Information Engineering;c.School of Life Sciences and Ecology, Hainan Tropical Ocean University, Sanya Hainan 572022, China)
Under the current influe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academic journal,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esent development of newly-built undergraduate university journals in the minority region of South China.The correlation between university ranking and some influence parameters of journal—journal ranking, influence index, influence factor, and the number of special journal columns(including topics)—were synthetically analyzed by using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There i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university ranking and parameters such as journal ranking, influence index, influence factors, and the number of special journal columns(including topics)(P<0.05).However, there i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number of special journal columns and parameters such as journal ranking, influence index, and influence factors (P<0.01).Meanwhile,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is revealed between journal ranking, influence index and toll of the journal (P<0.05)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s for the influence of the university journal, the number of special journal columns has great effect on it, but both toll of the journal and university ranking have minor effect on it.These results have vital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university journal and that of other related academic journals in minority regions.
minority region of Southern China; influence index of journal; special journal column; journal ranking; dependence relation
格式:吳炎,王芳,李由明.華南民族地區(qū)新建本科高校學報影響力及其相關因素研究[J].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學報,2017,24(5):116-123.
2017-06-20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會2016年民族類高??萍计诳庉媽W研究計劃項目(MGKJQY1612)
吳炎(1964-),男,海南樂東人,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學報編輯部教授,研究方向為編輯實務和代數(shù)學.
G237.5; G350
A
2096-3122(2017) 05-0116-08
10.13307/j.issn.2096-3122.2017.05.20
(編校王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