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瑞士,總會讓人想到回味無窮的巧克力、實用便攜的瑞士軍刀,還有價格不菲的瑞士手表……可除了這些,似乎很少人對這個距離中國7 595千米遠的國家有什么其他印象。
不過,我相信,瑞士的狗你一定是看過的,而且喜歡得不得了。
圣伯納犬在瑞士絕對享有“傲視萬物”的地位,堪比大熊貓在中國的地位,用三個字來形容就是:“非!常!火!” 在瑞士,無論是毛絨玩具還是郵票、T恤、日用品,你都能夠在上面看到一只系著小酒桶的圣伯納犬的形象,小酒桶上面還有代表瑞士的紅十字。當(dāng)然,除了瑞士,世界上還有100多個國家發(fā)行了圣伯納犬的郵票,連法國巴黎也有一座圣伯納犬的紀(jì)念碑。
圣伯納犬來“辟謠”
圣伯納犬的脖子上為什么掛著酒桶?
不好意思,圣伯納犬脖子上的酒桶里可沒有專門為誰準(zhǔn)備的美酒。酒精看似可以暖身,實際上會引起毛細血管擴張,雖然短時間內(nèi)會讓人有身體發(fā)熱的感覺,但很快,身體的熱量就會散光。也就是說,喝酒看似可以暖身,其實只會讓人更快失溫。所以說,在雪地里救人,帶條毛毯是最靠譜的。
那么,為什么不讓圣伯納犬系上毛毯呢?這得請教英國的艾德溫·蘭西爾爵士。蘭西爾爵士愛好畫畫,為了讓筆下的圣伯納犬更可愛,于是,他把不太美觀的毛毯換成了帶有瑞士標(biāo)志的小酒桶,讓這個小酒桶成了一個人為添加的藝術(shù)元素。
如果以為它是靠“賣萌”才火起來的,那么,你就大錯特錯了。圣伯納犬之所以擁有現(xiàn)在這樣的殊榮,源自人們對近400年來拯救過數(shù)千名遇險者的圣伯納犬的尊重。
關(guān)于圣伯納犬救人的最早的文字記錄是在1707年。
當(dāng)時,一個僧侶馴養(yǎng)了這種犬用于營救被困于阿爾卑斯山上的旅行者。為什么偏偏挑選圣伯納犬呢?因為,圣伯納犬擁有超級敏感的嗅覺,即使是被厚厚的積雪掩埋的人也能被它發(fā)現(xiàn)。后來,僧侶們開始用這種犬組成“搜救小分隊”,去巡山,拯救被困的人。
在這支“搜救小分隊”中,我們不得不提到傳說中的圣伯納犬——偉大的巴利。法國巴黎那座圣伯納犬紀(jì)念碑講述的就是巴利將凍僵的小男孩救出雪山,并將其背回修道院的故事。
一次雪崩后,巴利在山上發(fā)現(xiàn)了一名小男孩。它先用嘴拱男孩的身體,試圖喚醒他,并匍匐在地,用身體溫暖男孩。當(dāng)男孩慢慢醒來時,巴利又努力通過肢體語言示意男孩爬到它身上。最終,男孩成功爬到狗背上,并用手摟緊了巴利的脖子。巴利一路飛奔,將小男孩安全送抵圣伯納救濟院。
巴利在它14年的“搜救生涯”中一共救了41人。也許,對它來說,最不該救的就是第41個。
第41個被救的人是一名逃犯,他在逃跑的過程中遇上了暴風(fēng)雪。巴利找到了他,并將他刨了出來,然后,習(xí)慣性地用自己的身體溫暖他。然而,當(dāng)這名逃犯醒過來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被一個大家伙壓得動彈不得,恍惚之間,他竟然把巴利看成了一只狼,于是,他殘忍地殺害了自己的救命“恩狗”。
不過,關(guān)于巴利的死還有另一個版本:巴利一直工作到12歲,然后就光榮退休,回到了自己的老家頤養(yǎng)天年,直到1814年才去世。
因為圣伯納犬的性格很好,對人友善,容易飼養(yǎng)和馴服,而且,它的外觀也很漂亮,所以,現(xiàn)在很多家庭都愿意選擇圣伯納犬作為家中孩子的玩伴,當(dāng)然,前提是你得給予它足夠的空間、食物和運動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