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枝++袁本海
摘 要:通過東麗地區(qū)進行的‘陸地棉在不同覆膜壟作方式下的對比試驗可知,覆膜和起壟可顯著提高棉花的水分利用率、出苗率、株高和產(chǎn)量,尤其是半覆膜單壟種植方式。該方式一方面可降低地膜的成本投入,另一方面由于起壟的人力成本較低,其實際棉花產(chǎn)量較高,因此,可較大程度地提高棉花的種植收益。研究認為該方式可作為該地區(qū)棉花的推廣種植模式。
關(guān)鍵詞:覆膜;壟作;棉花;生長狀況
中圖分類號:S626.2 文獻標識碼:A DOI 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7.10.015
Effects of Different Covering and Ridge Methods on the Growth of Cotton
LIU Jinzhi1,YUAN Benhai2
(1.Tianjin Dongli District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ervice Center, Tianjin 300300, China;2.Tianjin Dongli District Agricultural Economy Committee, Tianjin 300300, China)
Abstract:Through the comparison experiment of 'Upland cotton' in Dongli area under different mulching methods, it showed that the covering and ridge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water use efficiency, emergence rate, plant height and yield of cotton, especially half-coated monota planting method. On the one hand, it can reduce the cost of plastic film inputs, on the other hand ridge of human labor costs was lower, and the actual cotton yield was high, so the mode could greatly improve the cotton planting income. The cotton cultivation mode was suggested to promote in the area.
Key words:covering;ridge;cotton;growth
棉花作為最主要的經(jīng)濟作物之一,具有喜涼、耐旱、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等特點,因此,在我國北方地區(qū)廣泛種植。天津東麗區(qū)屬于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干旱多風,風沙嚴重,土表水分蒸發(fā)強烈,對棉花的出苗和發(fā)育造成了較大影響[1]。
隨著作物栽培技術(shù)的發(fā)展,地膜覆蓋和壟作技術(shù)在玉米、小麥等經(jīng)濟作物的栽培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實踐證明,覆膜壟作技術(shù)可有效提高地表溫度和濕度,減少水分流失和蒸發(fā),改善土壤生態(tài)環(huán)境,提高作物品質(zhì)和產(chǎn)量。而在天津東麗棉花種植過程中,對于具體覆膜和壟作方式的相關(guān)報道較少,因此,有必要針對該地氣候和土壤條件特點,研究不同覆膜壟作方式對棉花生長和收益的影響[2]。
1 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地區(qū)
試驗地區(qū)為天津東麗區(qū),平均海拔1 052 m,屬溫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2.2 ℃,年均降水量566 mm(主要集中在6—8月份),全年無霜期長達200多d,氣候冷涼,晝夜溫差大,作物病毒傳播媒介少,非常適宜高品質(zhì)棉花的種植[3]。
1.2 試驗設(shè)計
試驗小區(qū)面積7 m×4.5 m,各試驗小區(qū)間距1 m。4月中下旬,播種前施棉花專用肥680 kg·hm-2,施有機肥25 m3·hm-2。試驗選用當?shù)仄贩N“陸地棉”,分組試驗按覆膜和分壟方式進行組合。常見覆膜方式為全膜和半膜,分壟方式有雙壟、單壟和平作。組合后形成6個試驗組:(1)組1,編號T1,采用傳統(tǒng)不覆膜、平作種植,行距0.55 m,株距0.4 m,作為試驗對照組;(2)組2,編號T2,采用半覆膜平作,膜寬0.7 m,膜間距0.4 m,打孔器破膜播種,單幅膜上種2行,株距0.4 m;(3)組3,編號T3,采用全覆膜平作,1.2 m寬地膜進行連續(xù)重疊覆蓋,重疊量0.1 m,打孔器破膜播種,行距0.55 m,株距0.4 m;(4)組4,編號T4,采用全覆膜單壟,壟寬0.7 m,壟高0.15 m,在壟脊上開出寬度0.1 m的集雨槽,壟溝寬0.4 m,1.2 m寬地膜在壟溝正中疊壓密實,打孔器在壟側(cè)破膜播種,每壟播種2行,株距0.4 m;(5)組5,編號T5,采用半覆膜單壟,壟寬0.7 m,壟高0.15 m,在壟脊上開出寬度0.1 m的集雨槽,壟溝寬0.4 m,0.9寬地膜覆蓋在壟脊兩側(cè),壟溝不覆蓋,每壟播種2行,株距0.4 m;(6)組6,編號T6,采用全覆膜雙壟,大壟寬0.7 m,高0.15 m,小壟寬0.4 m,高0.1 m,1.2 m寬地膜在小壟脊正中疊壓密實,打孔器在大壟兩側(cè)破膜播種,每壟播種2行,株距0.4 m。
1.3 數(shù)據(jù)分析
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Excel 2007及SPSS19.0進行分類處理及誤差統(tǒng)計,并利用Origin7.5生成后讀柱狀圖。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不同覆膜壟作方式對棉花水分利用情況影響
如表1所示,在相同降水量條件下,不同覆膜和壟作方式對棉花的水分利用情況影響明顯。與對照組T1相比,其余5個試驗組由于進行了覆膜處理,因此水分利用率明顯增加,分別提高了92.3%和79.4%。而T4—T6由于采用了起壟播種的方式,與T1—T3平作相比,水分利用率同樣明顯增加。由此可知,覆膜和起壟的耕作方法都可以提高棉花的水分利用率,其中以全覆雙壟方式的利用率最高。這是因為覆膜和起壟都可有效地保持和蓄積自然降水,起到保墑、增墑作用,保證棉花在生長期內(nèi)的水分和營養(yǎng)供應(yīng)[4]。endprint
2.2 不同覆膜壟作方式對棉花生長情況影響
為研究不同覆膜壟作方式對棉花生長狀況的影響,本文選取了棉苗率、地上莖數(shù)和株高3項性狀進行對比[5]。
如圖1(a)所示,T1—T3均為平作方式,而T2、T3由于采取了覆膜種植,因此出苗率分別提高了5%和17%,可見不論何種覆膜方式均可提高棉花的出苗率。而T3與T2、T5與T4相比,在相同平作或單壟種植方式下,可以看出全膜比半膜可更大幅度地提高出苗率,全膜情況下的出苗率可達90%。同時,也應(yīng)看到,單、雙壟對出苗率的影響較小,基本無差別。因此,為提高棉花的出苗率,應(yīng)同時采用覆膜(全膜)和起壟的農(nóng)業(yè)技術(shù)手段。因為覆膜保證了出苗所需的土壤水分和溫度,而起壟則提高了地膜的排水和通風能力,所以為棉花作物的發(fā)芽和出苗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條件。
如圖1(b)所示,6組試驗數(shù)據(jù)并無明顯規(guī)律和差別,地上莖的平均數(shù)量基本相同,相差不大于0.3,因此,與傳統(tǒng)的平作條播相比,覆膜和起壟對棉花的地上莖上并無明顯影響。
如圖1(c)所示,與對照組T1相比,覆膜和起壟均可較大幅度提高棉花的平均株高,T2—T6與T1相比平均提高了約20%。同時,覆膜方式對株高的影響與對出苗率影響趨勢相近,全膜(T3、T4)比半膜(T2、T5)可獲得更高的株高值,因此,全膜比半膜更利于植株的生長。另外,起壟播種(T4、T5、T6)與平作(T2、T3)相比,也可提高棉花平均株高。因為覆膜和起壟可在棉花整個生長周期內(nèi)保證對自然水分的最大程度的收集和保持,同時壟部通風良好,所以植株生長條件穩(wěn)定,高度明顯增加。
2.3 不同覆膜壟作方式對棉花產(chǎn)量影響
如圖2所示,與對照組T1相比,半覆膜(T2)和全覆膜(T3)均可顯著提高棉花的產(chǎn)量,提高率分別為41.5%和35.9%,同時,半覆膜比全覆膜的產(chǎn)量略高。而T4—T6試驗組,由于在覆膜基礎(chǔ)上采用了壟作方式,因此與平作種植(T2、T3)相比,產(chǎn)量平均提高14.7%,但具體分壟方式對產(chǎn)量影響較小。由此可知,采用半覆膜單壟種植即可顯著提高棉花的產(chǎn)量和種植收益。
3 結(jié) 論
通過在天津東麗區(qū)進行的“陸地棉”在不同覆膜壟作方式下的對比試驗可知,覆膜和起壟可顯著提高棉花的水分利用率、出苗率、株高和產(chǎn)量,尤其是半覆膜單壟種植方式。該方式一方面可降低地膜的成本投入,另一方面起壟的人力成本較低,實際棉花產(chǎn)量較高,可較大程度提高棉花的種植收益。因此,該方式可作為該地區(qū)棉花的推廣種植模式,對棉花在不同地區(qū)的覆膜壟作方式研究具有積極參考意義。
參考文獻:
[1]趙緒福,胥朝陽. 中國棉花生產(chǎn)波動的原因與對策[J]. 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學報, 2004(1): 12-13.
[2]吳立峰,張富倉,周罕覓,等. 不同滴灌施肥水平對北疆棉花水分利用率和產(chǎn)量的影響[J]. 農(nóng)業(yè)工程學報, 2014 (20): 137-146.
[3]董合忠,毛樹春,張旺鋒,等. 棉花優(yōu)化成鈴栽培理論及其新發(fā)展[J]. 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 2014 (3): 441-451.
[4]李鵬程,董合林,劉愛忠,等. 施氮量對棉花功能葉片生理特性、氮素利用效率及產(chǎn)量的影響[J]. 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報, 2015 (1): 81-91.
[5]李琦,馬莉,趙躍,等. 不同溫度制備的棉花秸稈生物碳對棉花生長及氮肥利用率(15N)的影響[J]. 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報, 2015(3): 600-6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