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會敏
摘 要:文章運用文獻資料法、田野調查法、邏輯推理法等研究方法,從社會學、民族心理學、自然地理學角度深層探析:民俗體育——云南省南澗縣彝族“跳菜”的民俗體育藝術價值與民俗體育文化價值,從而去解析南澗彝族民族的精神文化追求與民族個性符號。
關鍵詞:民俗體育價值 民俗體育文化 南澗跳菜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1839(2017)9—0104—03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是代表各民族特色的標記。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延續(xù)的根與源,而文化來源于生產(chǎn)、生活中對所存在的事物、現(xiàn)象進行的描述,進而搭建成為具有自我特色的人文景觀的一類分支。地理環(huán)境因素是一切人文文化發(fā)源、發(fā)展、消亡最基本的條件,因此人文景觀中大都以自然地理環(huán)境為分水嶺體現(xiàn)出各自民族文化圈。民俗體育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它是各個民族間一種文化的認同,一般以民族群體共同表現(xiàn)出來。民俗體育是指那些與民間風俗習慣關系密切,主要存在于民間節(jié)慶活動、宗教活動、祭祀活動中,是一種世代傳承和延續(xù)的體育文化形態(tài),具有集體性、傳承性和模式性特點。[1]民俗體育作為一種人文文化事象,其以自然地理環(huán)境為舞臺,通過集群體現(xiàn)從生產(chǎn)、生活中概括既有趣又具有特別的民族特色的身體語言,進而充分體現(xiàn)出該民族的價值理念、文化理念、審美等。
2 南澗彝族地理環(huán)境與民族特性
2.1 南澗彝族的地理環(huán)境分析
南澗縣地處于云南省西部橫斷山系片區(qū),云嶺余脈——無量山、哀牢山交匯處。位于瀾滄江中下游和元江上游支流的分水地帶。地勢由中南部向東北、西南逐步降低,處于山水環(huán)繞的環(huán)境中,山地面積占99.3%,地貌多樣,立體氣候顯著?!澳蠞尽笔翘啤つ显t國時命名的,“南”是指南澗是處在所屬政區(qū)的南部,“澗”是指山間夾水或兩山之間,“南澗”就是指地處于古時蒙舍國之南,又近似大槽澗的意思。因此在這樣的地理環(huán)境下,原始南澗彝族人民更加依賴、崇尚、敬畏大自然。同時也在南澗這塊土地上南澗彝族人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斷與大自然進行著艱苦的斗爭,在漫長的歲月里不斷創(chuàng)造著自己的文明。
2.2 南澗彝族的民族特性
在這山與水的包裹下孕育了我國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山地民族——彝族,南澗彝族的先輩們都生活在深山里,在社會歷史的變遷中洗禮;在大自然的雙重饋贈下進行自我生產(chǎn)、生活。但由于在自然環(huán)境中處于山地地形,自然條件惡劣、自然災害頻繁發(fā)生,再加之生產(chǎn)力低下,同時原始社會環(huán)境中又發(fā)生一系列戰(zhàn)爭如抵御外族的入侵、部落間的搶掠等原因,使得南澗彝族人民之間的聯(lián)系更加緊密,民族人民之間更加重情義、團結互助,使得民族情感凝聚力更加堅實。在這樣的地理環(huán)境和彝族社會歷史的交融下,南澗彝族人民生成的民族個性更加“火”,南澗彝族不僅崇尚火,其個性更是“火”。彝族人素來以勇猛、粗獷、熱情、剛健展示該民族的民族文化,其民族個性特征主要通過一系列的身體語言來表達傳述,而南澗縣的“跳菜”就是其中一類身體藝術,在南澗彝族歷史發(fā)展過程中不斷的表現(xiàn)其民族特性。
3 南澗“跳菜”的源以及體育藝術文化表現(xiàn)形式
3.1 南澗“跳菜”的淵源文化
3.1.1生產(chǎn)方式的影響
因南澗彝族習慣以群居、群聚相互協(xié)作而進行生產(chǎn)、生活,南澗彝族“跳菜”也是源于南澗彝族人民在找尋食物時,圍捕獵物表現(xiàn)出來的一些肢體動作,腳步輕盈、身體也左右躲閃忽進忽退、重心上下蹲起、上肢揮舞、下肢跳躍,通過跺腳等肢體語言齊心獵捕獵物。當收獲獵物時彝族人民歡聚在一起共同分享這快樂時刻,向山谷吶喊歡呼感恩,表達獲取食物的喜悅之情。南澗彝族人民更是為了贊賞捕獵人的勇猛和表達收獲食物的喜悅情感,在共同分享食物把食物端上飯桌的過程中以捕獵食物動作、模仿動動作以及獲得獵物歡悅情感為基礎,進而增加奏、唱等音樂元素,通過以肢體變換、重心轉換等體育動作技巧的表現(xiàn)形式形成一種民族體育舞蹈,繼而成為南澗彝族人民聚在一起時的習俗,用此舞蹈來表達食物的珍貴以及對族人、客人間的歡迎之情。
3.1.2宗教文化的影響
高峨的山嶺,變化奇特的自然現(xiàn)象總是給原始南澗彝族人民帶來神秘又恐懼的感覺。由于原始生產(chǎn)力低下,大自然的風云變幻直接關系原始南澗彝族人民的生產(chǎn)、生活。因此不管是在面臨天災還是人禍時原始南澗彝族人民總把之歸納于是自然的神秘力量,進而使得南澗彝族人民把大自然賦予圣神的物化現(xiàn)象,把它作為原始宗教對象,對之崇拜、敬畏,如彝族人素來又對圖騰的崇拜。南澗“跳菜”也是因原始南澗彝族對自然敬仰、熱愛,感謝自然賜予食物繼而世世代代口口相傳技藝以此來感恩自然的眷顧之情。
3.2 南澗“跳菜”體育藝術文化表現(xiàn)形式
南澗“跳菜”律動著的美,以祭神娛人的方式散發(fā)出南澗彝族民俗文化的味道,也把更多南澗彝族人民勇猛、粗獷、豪爽、熱情、剛強的民族性格生動的表現(xiàn)出來。南澗“跳菜”把音樂、民族體育舞蹈、飲食交織交融,是南澗彝族人民歡聚一堂的盛典,同時也是民俗體育文化在藝術、審美上的提升,是民族文化上光輝的一筆。南澗“跳菜”經(jīng)歷史的演變主要發(fā)展成為兩種形式,一類是“席間跳菜”,一類是“舞臺跳菜”。
3.2.1席間跳菜
“跳菜”需要一定的技藝,可快樂是無門檻的,所以南澗彝族“席間跳菜”主要是運用在辦事請客時,如婚嫁時利用“跳菜”歡慶助興,遇喪事時則利用“跳菜”去除悲傷。南澗“跳菜”因此融入南澗彝族的日常生活中,記憶著南澗彝族人民的歲月,演繹著南澗彝族人民的悲歡離合。表演者表演“跳菜”分不同層次的技藝,主要根據(jù)不同的抬菜方式來表現(xiàn),因此“席間跳菜”大致類成兩種跳法。
3.2.2舞臺跳菜endprint
“舞臺跳菜”極具有表演性、健身性,它以地點大小或舞臺大小區(qū)分為“表演跳菜”和“廣場跳菜”,一般選用彝族自吹自唱的音樂旋律,動作、神態(tài)多以舞臺效果為前提。以原始“跳菜”為動作基礎,融入舞臺節(jié)目效果為條件,進行編排、演繹。“舞臺跳菜”使得南澗“跳菜”跳出了南澗縣的大山,展現(xiàn)了南澗彝族人民的民族個性,也把更多的民族歡樂、幸福延伸到了更遠的地方。
4 南澗“跳菜”的綜合價值
4.1 民族體育文化根基價值
南澗“跳菜”是南澗彝族人民千百年來創(chuàng)造的精神財富,是南澗族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時期生產(chǎn)生活縮影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它的發(fā)展伴隨著南澗彝族這一民族共同體的同一語言、同一地域、同一經(jīng)濟生活以及同一民族特性形成的全過程,是南澗彝族民族文化的綜合體。以群聚的形式將民族習俗與體育融合,使其形成了南澗彝族族群的文化記憶,活態(tài)交流了本民族的文化,促進了本民族的文化認同,使得南澗彝族人民擁有了自己內(nèi)在的生態(tài)文化環(huán)境,祖祖輩輩不斷流傳,同時也樹立了自己的傳統(tǒng)民俗體育文化根基。
4.2 情感表達與心理慰藉價值
體育運動本身蘊藏著競技性、游戲性、藝術性,使其富有強烈的娛樂功能,通過身體運動可以使人重整精神狀態(tài)、情緒愉悅,抒發(fā)心理的情感。因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因素久居深山的南澗彝族人民為了抒發(fā)自己的情感尋找心理的慰藉,以“跳菜”為手段寄予對自然神靈的崇拜與敬畏,更多抒發(fā)自己對美好生活的期望,以此來達到心靈的慰藉。
4.3 健身價值
南澗“跳菜”具有很好的健身價值,由它不同形式的跳法可以看出,要求表演者擁有良好的手臂力量、腿部力量、腰部力量、身體的協(xié)調性以及肌肉的耐受力與控制力,因此對于身體鍛煉是一種很好的練習手段。
4.4 觀賞娛樂價值
民俗體育本身就以娛樂性與觀賞性而出現(xiàn),南澗“跳菜”是集彝族吹唱音樂、舞蹈為一體,并且參與的人數(shù)多。在嗩吶與鑼鼓的撞擊聲中,在歡快的彝族歌聲中,再加上彝族人民臉上流露出的快樂神情,在這一片歡聲笑語中無一不體現(xiàn)出南澗“跳菜”給人們帶來發(fā)自內(nèi)心的愉悅。在舞動的過程中“跳菜”者們身穿具有彝族特色的民族服裝,表達著自己內(nèi)心的情感與現(xiàn)場熱鬧的氣氛是對娛樂性、觀賞性最好的詮釋。
4.5 教育、傳承價值
南澗“跳菜”舞發(fā)展至今既是一種具有表演性的藝術展示,同時也是一場本民族具有歷史教育意義的大課堂。南澗“跳菜”的起源表現(xiàn)了南澗彝族人民不懼生活中存在的任何困難,同時也表達了對自然的崇拜、敬畏,對未來生活平安豐收的期盼。生生世世不斷流傳下來的南澗“跳菜”,使得南澗彝族老老少少不斷耳濡目染其文化根源,從而根生于南澗彝族人民心中,不忘民族文化,增強了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促進了民族大團結。
4.6 經(jīng)濟價值
由于南澗“跳菜”歷史文化價值的存在,在南澗政府以及南澗彝族人民的不斷努力下,2003年3月,國家文化部正式命名授予南澗縣“中國民間跳菜藝術之鄉(xiāng)”。2008年,“南澗跳菜”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項目。至此大山包裹的南澗縣以及南澗“跳菜”被眾人所知,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人翻山越嶺來到南澗這片紅土高原,一睹這里的民族文化與藝術交融的自然、人文風光。由此南澗縣的小山村成為了旅游勝地,吃、穿、住、行、購以及民俗體驗等旅游消費成為當?shù)厝嗣竦囊淮蠼?jīng)濟收入,當?shù)厝嗣褚惨虼寺叱隽素毟F。
4.7 民族文化弘揚價值
在多名藝術家對南澗“跳菜”的藝術整合下使南澗“跳菜”更具有舞臺表演效果,從而走出了南澗縣被全國人民所知曉。例如“2000年8月,經(jīng)過再度創(chuàng)作的《跳菜》,參加全國第十屆“群星獎”廣場舞蹈比賽榮獲銅獎。2006年10月,《跳菜》在由中央電視臺、中國舞蹈家協(xié)會、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聯(lián)合主辦的《CCTV-2006中國民族民間歌舞盛典》節(jié)目亮相,深受全國廣大電視觀眾的歡迎。2010年1月《南澗跳菜無量情》在中央電視臺《民歌·中國》欄目播出?!蹦蠞尽疤恕弊叱龃笊剑哌M了全國人民的視野中,這不僅是藝術的挖掘更是南澗彝族文化的弘揚,更多人知道了南澗彝族的歷史文化、民族特性,從而促進了各民族文化的認同與交往。
參考文獻:
[1]羅孝軍.民間體育、民族體育、民俗體育與傳統(tǒng)體育等概念及其相互關系辨析[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6(02):135-139.
[2]莊秋斌.大理南澗彝族“跳菜”活動的形成、演進與傳承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16.
[3]王 萍,劉方濤.南澗彝族“跳菜”的歷史溯源及體育功能價值的探究[J].文山學院學報,2014(06):54-56,86.
[4]楊增良.南澗彝族民間跳菜藝術的淵源及文化內(nèi)涵解讀[J].戲劇之家,2014(10):178,182.
[5]秦 瑩.“跳菜”:從村寨走向舞臺和市場——南澗彝族“跳菜”禮儀的變遷[J].民族研究,2008(04):50-57,109.
[6]李維錦.南澗彝族“跳菜”的價值解析[J].大理學院學報,2008(05):4-6,19.
[7]秦 瑩.南澗彝族“跳菜”的文化功能及社會作用[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01):49-51.
[8]秦 瑩,阿本枝.對南澗彝族“跳菜”舞蹈的文化解讀[J].民族藝術研究,2007(02):32-35.
[9]李延超,饒遠.彝族傳統(tǒng)體育活動為何這么“火”?——云南彝族體育的文化地理學分析[J].體育文化導刊,2006(02):85-87.
[10]饒 遠.民俗中的體育與體育中的民俗——以云南彝族傳統(tǒng)體育文化研究為例[J].體育文化導刊,2005(01):78-80.
NaJian Dish Dance:Great Mountains Physical Art Product
Zou Huimin(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500,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field investigation, logic analysis, etc., from the views of sociology, national psychology, physical geography, does a deep analysis of the Yi Nationality folk sport----- Najian Dish Dance of Yunnan province about its sport value and the folk sports culture value, thereby to parse NaJian Yi ethnic culture and national character symbols and spirit.
Keywords:folk sports value Folk sports culture NaJian Dish Dance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