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瑾+李藝
摘要:目的 觀察李斯文教授運用消瘰散治療惡性淋巴結腫大的臨床療效。方法 采用回顧性分析,對42例惡性淋巴結腫大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用消瘰散外用,對照組用仙人掌外用,觀察2組的臨床療效及淋巴結疼痛、腫脹緩解程度。結果 治療14d后,治療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05%,對照組為667%,2組療效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疼痛、腫脹緩解時間均短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李斯文教授所運用的消瘰散,對惡性淋巴結腫大患者外敷治療有一定的療效,值得進一步推廣。
關鍵詞:李斯文教授;惡性淋巴結腫大;經驗
中圖分類號:R73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2349(2017)10-0048-02
李斯文教授系第四批、第五批全國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云南省名中醫(yī)。從事中醫(yī)臨床、教學、科研工作數十余年,其不僅在各種惡性腫瘤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方面有獨特的診治思想,在臨床上各種原因導致的惡性淋巴結腫大的治療也有比較深刻的研究。淋巴結腫大一般以耳前、耳后、頸部、鎖骨下、腋窩、腹股溝較多,本病屬于祖國醫(yī)學的“瘰疬”范疇,發(fā)病機理為患者平素恣食肥甘厚味、醇酒辛辣炙煿,臟腑蘊熱內生;或七情內郁,肝郁化火,下爍腎陰,熱毒蘊結。李斯文教授的消瘰散對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減輕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有較好的療效。筆者對42例惡性淋巴結腫大患者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研究,現(xiàn)總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入選病例來源于云南省中醫(yī)醫(yī)院腫瘤科自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的住院及門診患者共42例。其中男25例,女17例,年齡26~68歲。42例淋巴結腫大患者按隨機數字表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21例。對照組男14例,女7例,平均年齡(425±127)歲;治療組男11例,女10例,平均年齡(387±145)歲。2組患者性別組成、病程等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一般情況 42例淋巴結腫大患者,其中頭頸部惡性腫瘤18例,胸腔惡性腫瘤12例,腹腔惡性腫瘤9例,其余惡性腫瘤3例。
121 納入標準 ①經病理診斷為惡性腫瘤的住院及門診患者 ②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結腫大 ③辨證為熱毒蘊結的患者 ④局部無破潰者 ⑤具有完整的臨床資料,年齡26~68歲的患者 ⑥患者一般情況良好,卡氏評分≥60分,生存時間估計≥3個月者。
122 排除標準 ①不符合病例納入標準 ②卡氏評分<60分,生存時間估計<3個月者。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根據患者淋巴結腫大程度,予患者適量仙人掌,去皮,搗泥,隔棉紙外敷,1次/d,14 d為1個療程。
132 治療組 按照患者淋巴結腫大程度,取適量消瘰散,膽南星30 g,夏枯草30 g,山慈菇15 g,半枝蓮30 g,蒼術15 g,厚樸15 g,白術15 g,大黃10 g,黃芩15 g,黃連10 g,黃柏15 g,梔子15 g,白芨15 g,重樓15 g,延胡索15 g,蜈蚣2條,全蝎10 g。將各中藥研磨混合,再用熱水調成糊狀外用,1次/d,14 d為1個療程。若治療期間病情加重,出現(xiàn)傷口感染或全身癥狀嚴重者,則不再繼續(xù)入組,選用其他藥物對患者進行綜合治療。使用方法:將仙人掌或消瘰散外敷至腫大淋巴結處,超出腫大淋巴結范圍2~3 cm,最大范圍不超過15 cm,外敷1 h。
14 療效評價 臨床癥狀療效:觀察指標以中醫(yī)臨床癥狀積分變化為主,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中的證候積分評價標準進行評定。顯著改善:證候積分值下降超過70%;部分改善:證候積分值下降程度介于30%~70%;無改善:證候積分值下降程度不足30%;加重:證候積分值上升超過30%。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21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兩組樣本比率差異的顯著性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值≤005將被認為所檢驗的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證候療效 見表1。
22 2組疼痛、腫脹緩解時間 見表2。
2 討論
淋巴結是網狀內皮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重要的外周免疫器官。正常人淋巴結質地軟、光滑,無壓痛,能活動,直徑大小約在01~02cm 左右。在某些病理刺激下,可產生過多的淋巴細胞、漿細胞、單核細胞及組織吞噬細胞,會使局部或全身多處淋巴結腫大[2]。惡性腫瘤轉移所致的淋巴結腫大,質地硬或有橡皮樣感,表面光滑或有突起,與周圍組織黏連不易推動。左鎖骨上窩淋巴結腫大,多為腹腔臟器(結腸癌、胃癌、肝癌等)轉移;右鎖骨上窩淋巴結腫大,多為胸腔臟器(肺癌、食管癌等)轉移。乳腺癌最早經胸大肌外側緣淋巴管侵入同側腋下淋巴結;肺癌一般轉移到同側縱膈、支氣管及頸部淋巴結;食管癌可向上或向下轉移,上段食管癌常轉移至鎖骨上及頸淋巴結,中下段食管癌多轉移至氣管旁、賁門及胃左動脈旁淋巴結[3]。
本研究對云南省中醫(yī)醫(yī)院腫瘤科42例淋巴結腫大患者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治療組(消瘰散)較對照組(仙人掌),治療14d后,治療組臨床總改善率為905%,大于對照組(619%),治療組的臨床總改善率遠遠高于對照組;對于2組的疼痛、腫脹緩解時間,治療14d后,治療組疼痛、腫脹緩解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具有緩解患者臨床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作用,臨床上值得進一步推廣。
本研究為李斯文教授的外治法治療經驗,針對惡性淋巴結腫大患者,且辨證為熱毒蘊結的患者,采用消瘰散,臨床上療效顯著。仙人掌作為常用中藥,其性味苦、寒,入心、肺、胃三經,具有活血行氣、清熱解毒之功效,其主要治療痞塊、心胃氣痛、肺癰、乳癰、燒傷、燙傷、毒蛇蟲咬傷等[4]?,F(xiàn)代藥理研究結果證實,仙人掌有消炎、鎮(zhèn)痛、降血糖、降血脂、抗腫瘤、抗氧化、抗疲勞、抗病毒等多種生物活性[5]。消瘰散主治熱毒蘊結之淋巴結腫大,熱毒瘀血相搏,壅滯肌腠,故見局部紅腫熱痛。方中膽南星性涼,具有清熱解毒,外用散結消腫之功效;夏枯草、山慈菇、半枝蓮清熱解毒,散結消腫,四者共為君藥。大黃、黃芩、黃連、梔子清熱解毒瀉火,以蕩滌瘀熱凝血,后三者構成黃連解毒湯,使清熱燥濕解毒之功更強,黃連解毒湯出自《外臺秘要》,其有明顯的抑制惡性腫瘤的作用,可通過抑制VEGF及MMP-9的表達來抑制血管的生成從而抑制腫瘤的生長[6],四者共為臣藥;白術益氣健脾,燥濕;重樓增強清熱解毒之功效,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重樓主要活性成分為甾體皂苷類化合物,具有較強的抗腫瘤、止血、鎮(zhèn)痛、鎮(zhèn)靜、免疫調節(jié)等作用[7];延胡索活血行氣止痛,蜈蚣、全蝎攻毒散結,通絡止痛;共為佐使藥。以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因藥證合拍,諸癥皆平,收到滿意療效。
綜上所述,在臨床工作中,消瘰散外敷,在惡性淋巴結腫大中有較好的療效,患者操作簡潔方便,費用低廉,對淋巴結腫大的患者且經濟上有一定困難的患者有較好幫助,但此次研究病人樣本數較少,期待擴大范圍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215-224
[2]遲新宇綜合療法治療小兒頸部淋巴結腫大44例[J].河南中醫(yī),2013,(11):1981-1982
[3]戴萬亨診斷學基礎[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7
[4]王洪水仙人掌多糖提取及特性研究[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3,9(12):19-21
[5]文雯,李梁仙人掌的藥用功效及有效成分提取的研究進展[J].保鮮與加工,2011,11(05):47-50
[6]張夢月,孫燕,于寧,等黃連解毒湯對S_(180)肉瘤、MVD及VEGF、MMP-9表達的影響[J].沈陽醫(yī)學院學報,2017,(02):178-188
[7]成莉,甄艷,陳敏,等擴大重樓藥用資源研究進展[J].中國中藥雜志,2015,(16):3121-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