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喜歡的綠葉白花茉莉植于盆里,整整齊齊排列在矮矮洋灰墻旁邊,中午炎熱陽光下,學校外頭車如流水,是陽光太熾烈或是汽車太多,茉莉花的香味若有似無。建于87年前中西合璧的經(jīng)典建筑“輔友社”,在陽光下發(fā)出白花花的光芒。“輔友學?!本驮凇拜o友社”院子里。
“總算遇到知道誰是泰戈爾的人了?!睓壋禽o友學校陳董事說,他卻也是6年前才認識泰戈爾的。那天在校園里看見印度大使館的專車停在學校外頭,下來兩個印度人,趨前一問,是印度駐馬大使為了尋找“泰戈爾的足跡”,特地從吉隆坡北上檳城。
在學校當了6年董事的陳,這才發(fā)現(xiàn)“輔友社”最古老的課室里,墻上嵌有一塊1927年8月14日的奠基石和身著白袍、童顏鶴發(fā)、長髯飄逸的詩哲泰戈爾照片。
2011年5月7日,全球印度大使館同一時間為詩人泰戈爾主辦150周年紀念生平展。陳董事受邀出席后“才認識”泰戈爾,“一生提倡愛與和平的大詩人,在印度地位等同甘地!”回到檳城,他成為一個寂寞的人,“一遇到人就探問,你聽過泰戈爾嗎?”沒有人知道印度著名詩人、畫家和哲學家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包括檳城的印度人。
追溯泰戈爾足跡而來的我,和輔友學校馬校長及陳董事一起佇立在奠基石和詩人照片面前,聽著陳董事的感嘆,我生出自己的感慨。
唐朝宋朝的人都不在了,唐朝宋朝的建筑都摧毀了,可唐詩、宋詞仍在,這說明文學力量的永恒。但是,有多少人喜歡文學?有多少人知道文學人?
這是一個從前和今天都沒有人關(guān)心文學的島嶼,為什么在交通不便的87年前,詩人泰戈爾舟車勞頓來到一個至今猶有許多人不認識詩和詩人的城市?
這一段印度詩人和馬來西亞北方城市的情緣里,“輔友社”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
華人當年南來,為了照應(yīng)和關(guān)懷自家人,以家鄉(xiāng)宗族結(jié)團立社,成立會館和姓氏宗親社。南來的中國人,也有些和當?shù)赝林Y(jié)婚,生下的孩子,男的稱“吝咨”,女的叫“娘惹”。這一批人為了互相關(guān)照,決定成立“輔友社”,意為輔助朋友的社團。這一社群大多受英文教育,華文字不識一個,連自己的名字也不會寫,但卻堅持守護和努力發(fā)揚華族傳統(tǒng)文化。也許,他們對自己的社群不懂華文深以為憾吧。為傳承華人文化成立“輔友社”,開始為學習華文、華語辦夜學,為提高國樂水平組織國樂管弦樂隊,為自衛(wèi)強身引進中國武術(shù),為健身運動成立羽毛球隊,并致力推展社會福利,撥款幫助窮苦學生求學。中國遇有天災(zāi),如1918年汕頭廈門地震,他們聯(lián)合其他機構(gòu)主辦各項籌款活動,款項充當援助金等等。
民國第一才女林徽因的文章記載,1924年4月,她在北京前門火車站的月臺上,和父親林長民,以及梁啟超、蔡元培、胡適、蔣夢麟、梁漱溟、辜鴻銘、熊希齡等文化名人,迎接從上海北上的印度詩人泰戈爾與當時在中國的全程翻譯和陪同徐志摩。
才華橫溢的才子徐志摩和才女林徽因的戀愛故事,后來改編為電視劇《人間四月天》播放。泰戈爾受邀到中國這段時間,徐志摩在上海把自己對林徽因的愛慕說予詩翁知,要求詩翁相助。詩翁在北京見到秀麗優(yōu)雅的林徽因,就明白了徐志摩的眼光和心情。林徽因和徐志摩后來一起陪同泰戈爾到中國其他地方演講和觀光,泰戈爾在中國度過了64歲生日,北京特別在5月8日為詩人舉辦了祝壽會。5月25日,泰戈爾離開中國時,為這一對金童玉女寫下一首短詩“天空的蔚藍/愛上了大地的碧綠/他們之間的微風嘆了聲‘哎!”泰戈爾的撮合以失敗告終。他取道日本回印度時,行弟子之禮的徐志摩陪伴泰戈爾到日本,道別時,泰戈爾跟徐志摩說“我把心落在中國了。”
據(jù)陳董事說,傳言泰戈爾到中國后,轉(zhuǎn)來檳城。但從年代的記錄,顯然是謠傳,“輔友社”的奠基石鐫刻著的日期是:1927年8月。這表示泰戈爾并非在此次(1924年)的中國行后踅到檳城,極大可能是,在這期間,檳城“輔友社”某社員到中國,正好遇見泰戈爾,心生仰慕,特別邀請首位亞洲諾貝爾獎詩人到檳城來為“輔友社”主持奠基典禮。
泰戈爾后來再到中國,是1929年3月應(yīng)邀去美國和日本講學,路過上海,曾短宿在徐志摩和陸小曼的房子,待他6月11日回印度途經(jīng)中國時,再到上海和徐志摩、陸小曼同住數(shù)日。這個日期也不是到檳城的1927年。
為了尋找泰戈爾的檳城足跡,我在網(wǎng)上搜索,終于看到“湖南人譚云山1924年到南洋謀職,在新加坡開始教學生涯,并積極寫作,成為馬華文學的先鋒人物。偶然遇到一個心向往之并改變他命運的人,后來他跟隨此人到印度國際大學開展中國研究的項目,并受聘為該大學中文教授。”這個改變譚云山命運的人就是印度詩哲泰戈爾,譚云山遇到泰戈爾的日期是1927年7月。
泰戈爾7月的新加坡之行之后,8月接著到檳城來,除了“輔友社”奠基石上的記載,聽說他還到檳城鐘靈中學演講,講稿內(nèi)容說的是什么呢?這些都令人感到好奇,但至今仍是一個尚未解開的謎。
陳董事和馬校長把一套包裝精美,打著蝴蝶結(jié),塑料袋束封的“泰戈爾紀念專集”拿出來,叫我作為首個打開這意義深長的紀念品的人?!斑@是你和泰戈爾的一份機緣呀?!彼麄冋f,“這4本紀念專集是馬宋西亞印度大使館在泰戈爾150年周年紀念生平展贈送的,拿回來收在學校圖書館,一直沒有人打開來看過?!?/p>
翻閱詩人譯為英文的詩,忍不住建議應(yīng)該讓輔友學校的每個學生,都來背一首泰戈爾的童詩,并非每間教室都有大詩人的身影和足跡呀!日后從輔友學校畢業(yè)的學生,提到母校,便將以“我的學校是印度詩哲泰戈爾立下奠基石”為榮。
臨走前再看一下校園里那一排印度人喜歡的茉莉花,馬校長說是他選擇的,這是巧合嗎?香花的氣味最為濃郁的時分是在晚上和黎明時刻,陽光一灑下,味道逐漸消退,這叫人更對香味充滿期待。不必感嘆白天的味道輕淡得好像沒有,讓我們耐心等待,一到晚上,茉莉花的芬芳就會再開始散發(fā),馥郁的濃香就像詩人教人回味不已的詩?!霸谖疑盏乃坷?從許多香客那里/我收集了圣水/這個我都記得/有一次我去到中國/那些我從前沒有會到的人/把友好的標志點上我的前額/稱我為自己人/不知不覺中外客的服裝卸落了/內(nèi)里那個永遠顯示一種/意外的歡樂聯(lián)系的/人出現(xiàn)了/我取了一個中國名字/穿上中國衣服/在我心中早就曉得/在哪里我找到了朋友/我就在哪里重生/他帶來了生命的奇妙/在異鄉(xiāng)開著不知名的花朵/它們的名字是陌生的/異鄉(xiāng)的土壤是它們的祖國/但是在靈魂的歡樂的王國里/他們的親屬卻得到了無礙的歡迎?!?
太平的感覺
我們要去的地方名叫太平。
車子剛開動,客串的導游開始說太平故事。
英國殖民地時代,這里原名拉律,盛產(chǎn)錫礦,許多華人幫派因而到此爭權(quán)奪利。其中以義興和海山之爭最為人知,兩幫人馬糾紛不斷,沖突事件嚴重至人員傷亡。同時馬來土邦的王權(quán)也在不停斗爭,結(jié)果讓英國人有機可乘。1874年以平定戰(zhàn)亂為名,海峽殖民地總督克拉克爵士號召兩派人馬在霹靂州離島邦咯島簽訂協(xié)議書,史稱“邦咯條約”。英國殖民地的權(quán)力本來只涵蓋檳城、馬六甲和新加坡三地?!鞍羁l約”簽署過后英國人開始派遣參政司進駐馬來土邦。參政司是美其名而設(shè)的職位,暗地里是在擴大英國殖民地在馬國的版圖。
英國人平定戰(zhàn)亂后,認為和平在望,也希望血腥不再,把拉律改名太平。這是馬來西亞第一個以中文命名的城市,也是霹靂州最早發(fā)展的地方,太平因此是邦咯條約以后才出現(xiàn)的名字。初始定為霹靂州首府,過后卻讓更大的城市怡保取代。
這個只有186.46平方公里的小城,是馬來西亞第一個擁有完整城市規(guī)劃的城市,首府的位置雖然不再,但因發(fā)展歷史悠久,成為全馬擁有第一多第一的老城。1844年馬來聯(lián)邦的第一個高原度假村就在太平湖畔的太平山,接下來是第一個游泳池、第一個回教堂、第一個炮兵倉庫、第一個治安法庭、第一個港口、第一間英校、第一個電報郵政局、第一個警察部隊、政府和私營的醫(yī)院也都是全馬第一家,第一個火車站、第一間女英校、第一家馬來報章、淡米爾報章、英文報章,還有監(jiān)獄、博物館、政府辦公室、圣公會、師范學院、草地俱樂部、錫蘭商會、旁遮普協(xié)會、印度人協(xié)會、機場、圖書館、鐘樓、軍隊、水上樂園、高爾夫球場等等共40個。
這40個第一之中,最為人們稱頌的是太平湖公園,正是我們到太平的主要目的地。
2013年8月馬來人開齋節(jié)期間,之前擔心高速公路大堵車的情況幸好沒有出現(xiàn)。不能怪馬國主人擔憂,華人的農(nóng)歷正月初一到十五,通常放假三五天;慶祝開齋節(jié)足足一個月,假期起碼10天到兩個星期。這一個月里的每一個小周末,大道或小路都可能出現(xiàn)堵車現(xiàn)象。
車子離開高速公路,踅進開往太平的方向,在國道上走不多時,車上的中國學者問,我們到太平了嗎?
天色晴朗,蔚藍得像明鏡的天空,薄薄的白云在飄飛。青翠碧綠的行道樹,種得很密。平直的大路寬寬,車少人稀,建筑物矮矮的,不見高樓大廈,遠處的青山變得很近,仿佛伸手可及。陽光映照著一重一重淺翠深綠的光影,就算不懂畫畫的人,只要按照顏色的濃淡隨手記錄,便是一幅風景優(yōu)美的寫生圖。
這就是太平市區(qū)了嗎?中國學者吃驚的語氣,調(diào)得有點高了。“沒有車,沒有人,沒有高樓,沒有大廈!”不能置信地表情叫當?shù)厝梭@異得再次強調(diào)“是是是,我們已經(jīng)在太平市區(qū)了?!?/p>
馬來西亞有十三州,學者們來到北馬,除了帶他們觀光英國殖民建筑特色以及以娘惹食物和街邊小食聞名遐邇的檳島,還北上到泰國馬來風情融合的吉打州采風,至于往南的霹靂州,首選太平。許多中國大陸、香港、臺灣和澳門的朋友都說檳城人的生活節(jié)奏慢悠悠,我想,那是他們沒有來過太平。
太平人步伐的緩慢也許曾經(jīng)被人詬病吧,在那人人都講究“跑得快,好世界”的年頭,眾人猶恐追不上時代般努力向前沖,速度越迅速快捷,才有資格成為現(xiàn)代人??觳?、速食面、三合一飲料的發(fā)明就是為了順應(yīng)時代潮流而出現(xiàn)的。今天的太平,卻是眾人追求和向往慢生活的好地方,這回來到太平,誰還要吃快餐?
僅有三天兩夜的行程,太平著名的小食,住一個星期也吃不完。薄餅、炒裸條、咖喱面、云吞面、娘惹糕、豬腸粉、紅豆冰、雞絲河粉、辣沙、蠔煎、炒裸角、福建面等。每一攤檔都排著長隊,等得食客的頸項變長,本來小食不是快餐,卻是速度稍快的食物,卻也變慢餐了。另外名為香餅的馬蹄酥,游客到檳城,都會買幾包當手信,可是,有人卻說太平的比較可口??谖斗浅€人私己,到底哪家好吃,這就留給檳城和太平人去爭執(zhí)了。
悠閑度日的太平人對爭執(zhí)應(yīng)該沒興趣,他們更喜歡打賭。什么都第一的太平,降雨量也是全馬第一。每天黃昏,太平當?shù)厝苏驹诳Х鹊觊T口,那時間正好是下午茶過后,大家對著太平山頂遙望,黯暗的天氣陰沉沉,涼涼的清風迎面吹拂,沉甸甸的烏云在山頂凝聚,然后彼此開始互相揣測:今天下午幾點下雨?
天天都要雨一下的雨城,打傘的人不多,人人習慣在雨中辦事,雨下雨的,太平人步履輕松在太平湖邊漫步散步跑步,全都不把大雨小雨當一回事。
太平人看雨,猶如日日來相伴的老朋友。
雨中環(huán)游太平湖,八景一個個迎面而來:“皇崗聽猿”“曲橋待月”“碧水紅蓮”“春島幽情”“竹韻琴音”“鐵騎尋芳”“平塘獨釣”,印象最為深刻的卻是“翠碧擒波”??赡苡稳颂?,結(jié)果皇崗無猿;曲橋白天無月;碧水要逢八,九月蓮花才盛開;春島可能尚余幽情,卻沒機會到島上去加深感覺;竹韻隨風吹起,惜無琴音;沒有鐵騎,就坐在車里遙遙遠眺尋芳;雨中平塘亦因時間所限沒法釣魚,唯有“翠臂擒波”,自當年從中國南來華聯(lián)中學教書的現(xiàn)代詩人許建吾仿效自己的家鄉(xiāng)景致,為這八景取名開始,老雨樹的枝干依舊日夜穿過湖邊的大路,伸展到對面的湖上,有風或無風,有浪或無浪,永恒的美直到今天不變。
一個景足以撩人,這話卻是零度夸大。每一回來到太平,見到翠臂擒波,似乎看到雨樹的靈魂和湖水的秘密訊息在自然中交遞,有一種柔軟人心的感覺久久不散。
客串導游的人曾經(jīng)為了這一幕美景差點定居湖畔,可惜機緣不足。然而,總是找機會走進太平,到湖邊徐緩踱步,看著淡淡的云,輕輕地風,太平給人感覺就是很太平。
九月九
過了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隨后而來。中國傳統(tǒng)四大祭祖的節(jié)日是除夕、清明、盂蘭盆會和重陽節(jié),在海外的我們遵循傳統(tǒng),重視以上前三個節(jié)日,就連中秋節(jié)也以月餅祭拜祖先,但就是從沒慶祝過重陽節(jié)。
原因不得而知,年輕時跟著祖父母、父母的習俗過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沒過重陽節(jié)就不知道有重陽節(jié)。后來讀到唐朝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把單句“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念念背誦,更添惆悵。是否當年離鄉(xiāng)背井的南洋來客,也跟王維一樣,獨自在外,想念家人,在詩中卻說是兄弟在想念他,這樣就把鄉(xiāng)愁的悵惘減低幾分。也許孤身一人生活在海外,思鄉(xiāng)思親的感傷,皆包扎得緊緊地,不隨便流露,便將重陽節(jié)給缺了。
重陽節(jié)落在農(nóng)歷九月初九日,易經(jīng)以“九”為陽數(shù),故九九稱重陽,也叫重九?!段骶╇s記》記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令人長壽?!庇幸徽f是“食蓬餌以祓妖邪”。書上解釋“蓬餌是糕的意思”,后人就叫吃重陽糕。中國人的節(jié)日總要和吃連成一氣,從前的人窮怕了,平日也沒什么零食主食的,待節(jié)日降臨,免不了要找個名堂吃它一吃。古人講究在重陽節(jié)登高吃糕飲酒,全是為了避開災(zāi)難和長壽。沒有機會過重陽節(jié)的人,對于文章里提到的茱萸、蓬餌,菊花酒,既不曾看過,也不曾嘗過。
其中只有菊花是懂得的,而且先是在詩詞里認識。學畫時,水墨畫老師特別著重背誦詩詞,強調(diào)是為題畫之用。畫好菊花需要題詞,于是認真努力搜索菊花詩。一回畫了幾朵黃菊花,雜一朵單勾線條不上色的菊,老師為此畫題上“滿園花菊郁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題好以后,老師放下毛筆微笑說,這說的是我呀!這首《重陽席上賦白菊》說“滿園黃金色的菊花之中,有一朵是霜白色的,真像今天的歌酒席上,一個白頭老人和全場的少年郎一起歌舞?!钡搅死夏耆栽敢夂湍贻p人在一起享受生活的情趣,這兩位不認老的白居易先生和我的老師,都很有意思。
菊花也有人叫“黃花”的,黃巢的《菊花》開滿一城,就全是黃金的顏色:“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盡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闭嬲木栈▍s何止金黃?繽紛七彩,姹紫嫣紅,甚至還有一花兩色的,如半紅半黃的“二喬”,紅黃二色的“鴛鴦荷”,背為黃色,面為紅色的“金背大紅”等等,不同色彩的菊花,便有了不一樣的名稱,純白色的“喜容菊”“空谷清泉”,黃色的“泥金獅子”“金齡菊”,綠色的“綠陽春”“春水綠波”,粉色的“人面桃花”,更有那紅白綠三色的“三色牡丹”等,名字美妙得引入遐思。
有一年秋天到杭州,靈隱寺正好辦菊花展,游人紛紛趕來賞菊。原來這觀菊賞花也是重陽的慶祝節(jié)目之一,難怪菊花又被稱“九花”。古人說“在霜降之時,唯此草盛茂?!碧拼懺娦麚P他對菊花的愛,說是因為此花開盡以后便再沒有花了。耐寒耐霜是菊花的特點,所以被譽為長壽之花。
吃菊花倒不是為了長壽,也正是壽,讓人老眼昏花之外,還時常眼睛酸痛。中醫(yī)師打脈,又非?,F(xiàn)代化地用小手電筒照了眼睛,問清楚工作得每日面對電腦,他開的藥單是菊花加枸杞,沖泡或略煮,當成千日的茶飲。臨走之前,醫(yī)師加一句,如果喜歡,可以連茶帶菊花枸杞一起吃下。醫(yī)師強調(diào)菊花之好:“清肝明目,怯毒散火,可增強人體的抵抗力和免疫力等等”。喝茶、吃花的人愛的卻是那干燥小花在熱水中重新泛開,一朵一朵漂浮在淺黃色的茶湯里,仿佛又活回來的輕盈姿態(tài),入口還有淡淡芳香、微微甘甜,飲茶時,總在幻想菊花酒的味道不知如何香醇可口?
原本就喜歡在節(jié)慶時飲酒的中國人,將菊花盛開的九月,稱為金秋的菊月,重陽節(jié)落在九月九,九九與菊酒同音,喝菊花酒變得名正言順。本來對喝酒也不甚雀躍,可是,有篇文章說,宋代酒家把美酒稱為“天露”,這充滿了瓊漿玉液的意象,也教好酒尚未入口的我已經(jīng)明白什么叫作“酒不醉人人自醉”。感覺微醺卻沒有機會品嘗的菊花酒,不斷在我腦海里縈繞。有一次到福建,聽到有人在卡拉OK大聲唱:“又是九月九,重陽夜難聚首,思鄉(xiāng)的人兒,漂流在外頭。又是九月九,愁更愁情更憂,回家的打算始終在心頭。走走走走走呀走,走到九月九喔,他鄉(xiāng)沒有烈酒沒有問候,走走走走走呀走,走到九月九喔,家中才有自由才有九月酒喔呵,親人和朋友齊舉杯倒?jié)M酒,殷勤的鄉(xiāng)愁醉倒在家門口?!?/p>
聽到的時候沒有想到,什么是九月九的酒?但覺這首歌的歌詞和旋律不約而同都很容易朗朗上口,重復地聽也不厭倦,真是一首極有味道的歌,就是酒的味道。歌者語氣和音調(diào)傳達出他的豪邁爽朗,把幽幽的鄉(xiāng)愁唱得好像在悠悠地想念久違的酒。
離開福建的時候,帶著一片CD,正是“九月九的酒”?;叵肫饋恚旁戮?,懷念的應(yīng)該就是菊花酒了吧?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這懷鄉(xiāng)的酒,這懷鄉(xiāng)的重陽節(jié),不喝酒的人,權(quán)把這歌當酒罷!
作者簡介:
朵拉,原名林月絲,馬來西亞籍貫華人,出生于馬來西亞檳城,祖籍福建惠安。專業(yè)作家、畫家。馬來西亞華文作家協(xié)會理事、馬來西亞華人文化協(xié)會霹靂州副主席、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究會理事。出版過短篇小說集、微型小說集、散文隨筆集、人物傳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