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谷雨
摘 要:世界文學史上,古代希臘的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在西方是最著名的史詩。本文通過對《伊利亞特》和《奧德賽》作品的分析,來闡述荷馬史詩如何論述宇宙時間觀的。
關鍵詞:荷馬史詩;宇宙時間觀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29--01
一、引言
史詩,作為一種文學體裁是古老且宏偉的,它記錄著人類從語言到文字的過渡,對于人類文明的概括是形象且宏觀的。史詩還可以被稱作啟示錄,記錄著人類對于自身文明的各種反思。在宏觀層面上,史詩對于人類歷史進行著探索,對于自身命運進行著探索,同時展示著人性精神。對于民族戰(zhàn)爭,自然與人性,史詩都在更宏觀的角度下記錄著各民族。
在公元前9世紀或公元前8世紀的最末期,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問世了?!秺W德賽》要比《伊利亞特》晚數(shù)十年。作為歐洲最早的文學巨著,在兩部史詩所展現(xiàn)的是“英雄時代”,即米諾斯-邁錫尼時代。公元前8世紀是希臘古典文明的奠基時期,荷馬史詩的歷史就是西方文學的歷史,古希臘文化乃至整個西方思想歷程的大門都是由此才打開的。荷馬因此被稱作西方文明之父。
二、荷馬史詩的宇宙時間觀
人類和神類有別,在某些方面甚至迥然不同,而二者之間最典型意義且不可互換的區(qū)別性特征就是人會死,而神則不僅可以永生,而且事實上神也在史詩里充滿自豪感地享受著他們的永生。神不會死,也不能死。神的族類屬性規(guī)定了她只能不死。永生,這種凡人求之不得而不可得的事情,對于神來說則是無論他們愿不愿意都必須接受的屬性,亦即他們的“命運”。神擁有著不死的屬性,這是他們優(yōu)越感的來源,神之所以能夠高高在上藐視凡人,就是因為他們可以享受永生,對于人類的生存與死亡是不屑一顧的,這是神的資本。
圖丟斯之子忘記了自己的凡俗身份,妄想企圖多次進逼,當進行到第四次的時候,阿波羅就對他進行了警告,不要妄想自己能成為神,企圖與神來進行一場高低對決?!吧窈腿瞬粚儆谕粋€族類,神靈永生,而凡人踏走泥土”。神和人是有根本區(qū)別的,這種根本區(qū)別就在于神是不會死的,在對時間的占有上,神是有著絕對優(yōu)勢的,拿長生的、不死的神和會死的凡人相比較,其結(jié)果鮮明無比。人終究都是會死的,這一觀點正是希臘人悲劇意識的起點,同時又在他們的人生哲學方面形成核心。希臘人相信,生命的最高形式是可以或應該能夠長存的,他們在神的生存中找到了解析并證明這一觀點過硬的理由。人們說話辦事,應該合乎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人的行為和所受到的給予,都應該與他的“部分”或“命運”相配稱。
命運還有另外一層更加詭異更加神奇的含義,連感性的神諭也無法相比,這就是命運,它潛藏在各位神諭的背后,連他們也無法抗拒。在古希臘,諸位英雄們的命運通常是由神的詛咒或者是由神諭決定的,諸位英雄的自由意志背后潛在的不可違背的必然性是由神的自由意志構(gòu)成的,這些都體現(xiàn)在希臘悲劇當中。在荷馬史詩《伊利亞特》當中就曾這樣描述,在與狄俄墨得斯陣前交戰(zhàn)時格勞科斯就曾感嘆人類的生命就像樹上葉子的短暫生長,春生秋落,縱然生生不息。這樣的人生哲理可以說對窮人、對英雄都是具有普遍的參考性的。人生都是短暫的,即使是英雄世家也得接受年輕一輩的不斷成長,而前輩的年齡的衰老和死亡,接受這命運安排的新老更替。人之命運的中止即為死亡,而死亡的實現(xiàn)即為兌現(xiàn)了人的命運;命運與死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二者合力主宰著人的生命(的中止),決定著人生的悲苦,以他們的方式無所顧忌地嘲弄著人的渺小。
希臘人認知世界的理性精神,就其初始形態(tài)而言,發(fā)軔于荷馬史詩。在荷馬看來,作為普通的凡人就應該清楚地認命,堅守凡人的本體屬性,不要做什么非分之想,更不要有成為仙人的非分念頭。人不是神,不具備成神的命運。不死是神的屬性,卻與人的命運無關。因此可以說渴望長生不死那是絕對有背人的命運的,它不是人的正常體現(xiàn)。這樣的想法可以說在認識論上是一種睿智,不奢望長生不老可以幫助人們斷掉一些非分的想法,不做試圖成仙的蠢事。后世的西方君主繼承了這樣的神學,很少有熱切想要長生不老想成仙的想法。永生不是可以通過奢望實現(xiàn)的,永生的神從不奢望自己長生不老。
三、結(jié)言
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所記錄的年代是由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轉(zhuǎn)變時期,在這兩部作品中所描寫的宇宙時間觀不難看出,一方面處于那個時代的人類對于宇宙的認識是不夠科學也不夠充分的,在人類眼中,神是神圣且無限的,神也是不滅的,但與此相反,人類的生命軌跡卻是易逝的、短暫的且是有限的,當人類死亡的時候來臨那么他的命運也就中止了。由此可以得出人類就是要順乎宇宙的自然法則和自然規(guī)律,這才是明智的。
另外一個方面,神的屬性才能有不死,但人類卻不是神,不可能擁有成神的那種命運。作為凡人就應該遵從自己的屬性,不要做任何非分之想,更不可以有成仙的想法。這樣的想法也被后世神學所繼承。
參考文獻:
[1][法]皮埃爾·維達爾—納杰. 荷馬的世界[M].王瑩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2]程志敏.荷馬史詩導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3]陳中梅.荷馬的啟示--從命運觀到認識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