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集體無意識角度解讀《水滸傳》的“英雄無罪”觀念

      2017-11-09 14:28:03李淑雨
      安徽文學·下半月 2017年10期
      關鍵詞:集體無意識水滸傳

      李淑雨

      摘 要:《水滸傳》自問世以來,不同的學者針對其宗教、俠義、歷史等不同的角度進行深層次的探究。本文將以《水滸傳》中的兩個典型人物——李逵和武松為例,從集體無意識的角度去探討《水滸傳》中所掩藏的“英雄無罪”以及“屠殺快感”的觀念,進而去揭示“英雄無罪”之后掩藏的“情欲有罪”的這一社會問題。

      關鍵詞:集體無意識 “英雄無罪” “屠殺快感” “情欲有罪”

      《水滸傳》里所塑造的主要人物,也是作者塑造筆墨最多的人物形象,毫無疑問就是林沖、魯智深、宋江、吳用、武松、李逵等人。特別是武松打虎、三碗不過岡的故事成為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經(jīng)典,后人還特別給武松戴上了“打虎英雄”的桂冠。明代著名的文學家、批評家金圣嘆極其推崇武松。他在《第二十五回王婆計啜西門慶淫婦藥鴆武大郎》的回評中說:“然而此一百六人也者,固獨人人未若武松之絕倫超群。然則武松何如人也?曰:‘武松,天人也。①”就連明清之際提出“童心說”的先驅李贄竟把李逵當做“活佛”??梢姴徽撌乔俺按奈膶W批評名家,還是后來經(jīng)世代流傳以后的現(xiàn)代普通大眾,都鐘愛這二人:武松和李逵。李逵和武松經(jīng)常會濫殺無辜、殘害百姓,反觀林沖和魯智深這二人,卻從未傷過無辜百姓,且真正帶給人溫暖和光明,但是為何人們對武松和李逵更鐘愛有佳呢?

      一、“英雄無罪”的集體無意識觀念

      先拿武松的“血濺鴛鴦樓”的個例分析。武松因為殺其嫂嫂和西門慶而獲罪被流放至孟州,而施恩在牢房中對武松極其照顧,武松為報答施恩的“特殊照顧”而“醉打蔣門神”直至“血濺鴛鴦樓”。從故事本身而言,我們會認為武松講義氣,重兄弟情義,有大義凜然之氣。但是細細回顧事件,我們甚至會感到奇怪,武松在“血濺鴛鴦樓”中已經(jīng)傷及無辜而且有殺人成性之態(tài),為什么讀者對他殺害無辜百姓,從未有過疑問?

      回顧事件起因,因為施恩在快活林的生意發(fā)跡被蔣門神奪了去,武松這才出手相救。首先,從施恩個人而言,深入了解后,會發(fā)現(xiàn)施恩的快活林生意本身就是一種社會惡勢力。施恩靠著政治權利的庇護而壟斷經(jīng)營、大發(fā)其財本身就是一種侵蠻的占有,只不過因蔣門神的到來而打斷其發(fā)跡之路。所以就事件本身而言,施恩和蔣門神及其背后的張都監(jiān)實屬一丘之貉,而武松僅僅因急于報恩,在聽取施恩的一面之詞以后就大打出手,這本身還是在庇護社會惡勢力的行為。而在隨后的故事情節(jié)中,武松除了殺掉與事件有直接關聯(lián)的蔣門神、張教練和張都監(jiān)三人,還殺害了與事件并無直接關聯(lián)的張家女兒、馬夫、丫鬟等12口人,更是理直氣壯地在殺光后,在墻上寫道:“殺人者,打虎武松也”。

      作為讀者在接受這樣的情節(jié)時,我們?yōu)榇擞X得理所當然、大快人心,有一種心理滿足感,而從未有過疑問。譬如:這件事情是正義的事情嗎?武松該殺了張都監(jiān)一家老小嗎?細細思考過之后,又覺得“張家丫鬟、馬夫”都是無辜之人,他們同樣有家人,是一個個有發(fā)膚有心靈的生命,實則不該殺害②。但又何故,我們在讀作品時,覺得情節(jié)發(fā)展是理所當然?把濫殺無辜的武松還當做是個“大英雄”?筆者認為,這完全是在“英雄無罪”的集體無意識下所掩蓋的“價值觀失衡”以及“人性衡量失衡”。因為剛開始,在我們潛意識中就認為“武松是個英雄”,而英雄之舉都是“行俠仗義”。很明顯,我們潛意識的引導下,內(nèi)心的重心已經(jīng)偏向了“該殺”這一方向了,因為武松被我們看做了“造反有理”和“替天行道”的一員,是“官逼民反”的結果,所以覺得殺人行為沒有“該不該”,只有“怎么殺”。筆者認為,這完全是中國人世世代代的一種集體潛意識,我們對于“好人”或者“英雄”已經(jīng)失去其辨識能力了,而忘記用人性的角度去衡量英雄的行為。

      再來看看李逵,那更是“殺人不眨眼”的殺人魔。在《水滸傳》第39回中,李逵和梁山眾人為了及時救宋江而劫刑場,李逵更是不問百姓軍官,殺得尸橫遍野、血流成河。連晁蓋都阻止道:“不干百姓事,休只管傷人!”但李逵卻不論對錯、不管青紅皂白的排斧砍去。再如后來,宋江、吳用等人為賺盧俊義上山,為提高山寨的地位和聲名,設計使盧俊義陷入絕境、飽受牢獄之災,害其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后又為救盧俊義出獄,使得大名府百姓蒙受一場大浩劫。李逵更是雙斧一路砍去,殺得天昏地暗、遍地橫尸。聲稱“替天行道”的梁山眾好漢為了梁山的聲譽,于全城百姓的性命不顧,大規(guī)模地攻城略地、殺人放火,又如何讓百姓稱為“大英雄”呢?這些梁山泊上的人,打著“替天行道”的旗號所做的一些不義之舉,不也是在“英雄無罪”的觀念下所掩蓋的罪惡之行嗎?如果說高俅、蔡京等奸佞小人當?shù)朗菤埡χ伊?,欺君罔上的話,那么宋江等人明目張膽的攻城略地、傷害百姓難道就是“替天行道”了?

      二、“屠殺快感”的集體無意識觀念

      明代思想家李贄的“童心說”對后代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他對李逵的評價甚高,稱其為“活佛”,并將李逵作為“童心說”的形象大使加以支持和宣揚。在李逵攻打祝家莊這一回目時,李贄在其間批道:“妙人!妙人!超然物外,真實活佛轉世。”③甚至到對李逵砍人頭、剁人肉、吃人肉的情節(jié)也極其贊賞,并批道:“佛”、“奇”、“趣”。這比“替天行道”四個字更有力地論證“英雄無罪”、“殺人無罪”。可見,李贄不僅認為其合理,而且認為李逵是個天真爛漫的孩子,還將兇殘看做有趣,將殺戮看做童趣,還對李逵殺人的徹底性和絕對性大加贊賞。李贄的評判雖然有些過于絕對,但有一點毋庸置疑:人們肯定“英雄殺人”有其合理性,并且大家贊賞。筆者認為,在這里已經(jīng)不僅僅是因為李逵是個“英雄”而認為其“殺人無罪”,而是因為李逵“殺人殺的徹底”而令人贊賞甚至大快人心。那么對于金圣嘆對于武松殺人情節(jié)的批注:“殺第一個!”、“殺第二個!”“殺第八個!”、“殺第十一、十二個!”“殺第十三、十四、十五個?、佟币簿筒蛔銥槠媪恕=鹗@的批注,似乎讓人覺得有一種欣賞甚至贊賞的語氣貫穿其間。

      所以,筆者認為“屠殺快感”也可以稱為一種集體無意識。魯迅在作品中不止一次的批評中國人喜歡看同胞們殺頭,骨子里是血腥似的冷漠和自私,可是國人卻全然不知、毫無意識到這一點。那么這僅僅是中國人的一種集體無意識嗎?所以,我們對于南京大屠殺時期,其中有兩個日本軍官為了在一日之內(nèi)比較“殺人速度”,而對中國人進行大肆屠殺,所犯下的滔天大罪的行為也就可以解釋了。日本人絕對是喪心病狂,沒有良知。筆者認為這也是一種“屠殺快感”的集體無意識,這種意識使得日本人從未對自己的行為有半點良知、慚愧、自我發(fā)現(xiàn)。所以,我們說“屠殺”作為一種集體無意識,在日本人進行大肆屠殺時,已經(jīng)完全暴露了潛藏在人們“人性”下的“獸性”。這也可以說是被社會制度防范下的,人們被“意識”所掩蓋下的“潛意識”,甚至可以被看做是一種長期被忽視的一種“集體無意識”。

      三、“英雄無罪”背后掩藏的“情欲有罪”

      潘金蓮錯了嗎?

      當然,對于古代社會制度而言,潘金蓮的確是該殺的。儒家本來的“禮”在宋代已經(jīng)被進一步的制度化,如三綱五常、三從四德,尤其是在男尊女卑的不合理的社會制度下,潘金蓮固然該殺。但用現(xiàn)代的觀念去評判,情欲本身有罪嗎?

      先來回歸潘金蓮的身世,先是被強行嫁給了一個老地主后又被迫嫁給人稱“三寸丁谷樹皮”的武大郎。潘金蓮的命運和婚姻全不在自己手中,而是全被他人掌控,兩次被迫婚嫁。她任人擺布自身的命運,一直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在遇到武松、西門慶之前,她一直恪守婦道。但作為一個年輕貌美的女子,她也有自己的七情六欲,或者并不甘于生活的百無聊賴。于是,在遇到武松以及西門慶以后,潘金蓮才開始產(chǎn)生了情愛萌動以及大膽追求,逐步追求自己所愛,開始主動地把握自己的命運。這對于一個古代封建女性而言,是一種進步的觀念,敢于沖破封建禮教的束縛,不甘自身命運,大膽追求所愛,但這一切在《水滸傳》中卻被看做是“對英雄的勾引”。潘金蓮在這之前都沒有錯,錯就錯在自己走過了頭,參與到殺害武大郎的行動之中。但反觀整個事件,她又能有什么辦法,在不殺害武大的情況之下,合理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呢?似乎是沒有的,是被封建社會所不容的。

      再看李逵的個例,于《水滸傳》中的第73回寫道,李逵為幫劉太公“捉鬼”的情節(jié)。

      “李逵道:這等骯臟婆娘,要你何用!揪到床邊,一斧砍下頭來,把兩個人栓做一處,再提婆娘尸首和漢子身尸相并。李逵道:‘吃的飽,正沒消食處。就解下上半截衣裳,拿起雙斧,看著兩個死尸,一上一下,恰似發(fā)擂的亂剁一陣。④”

      從文中可見,當劉太公在求李逵留住女兒的時候,李逵理直氣壯地回應:“打脊老牛,女兒偷了漢子,兀自要留她!你恁地哭時,倒要賴我不謝。我明日卻和你說話。④” 可見,在李逵的意識里,劉太公的女兒偷情被殺是理所當然的正義之舉,劉太公應該感謝他,為家里除了大害。其實,現(xiàn)在看來,只不過是一個未嫁的年輕女子找到了一個情侶而已。這又是“英雄無罪”的背后所掩蓋的“情欲有罪。”

      用“夫為妻綱”的絕對化社會制度,去給“情欲”定罪,去給正常的“人性”定罪,作為讀者,在“英雄無罪”的遮掩下被引導為“情欲有罪”的觀念,對潘金蓮產(chǎn)生憎惡之情。這是在封建制度下,被曲解的“情欲有罪”的一種集體無意識的觀念所造成的一個個的女子悲劇。

      四、結語

      長期以來,人們贊賞《水滸傳》中眾位好漢。不論是伸張正義、除暴安良的情節(jié),還是不明事理的濫殺無辜的片段,不論是字里行間所推崇的綠林精神,還是對女性的情欲有罪的指控。筆者認為這就都是與人們在世世代代的無意識中形成的“英雄無罪”觀念密不可分的。

      注釋

      ① (明)施耐庵.金圣嘆批評本水滸傳[M].鳳凰出版社,2010.

      ② 劉再復.雙典批判[M].三聯(lián)書店,2004.

      ③ 李贄.忠義水滸傳[M].三聯(lián)書店,2000.

      ④ (明)施耐庵.水滸傳[M].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

      參考文獻

      [1] (明)施耐庵.金圣嘆批評本水滸傳[M].鳳凰出版社,2010.

      [2] 朱立元.西方文論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 劉再復.雙典批判[M].三聯(lián)書店,2004.

      [4] 李贄.忠義水滸傳[M].三聯(lián)書店,2000.

      [5] (明)施耐庵.水滸傳[M].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

      猜你喜歡
      集體無意識水滸傳
      讀《水滸傳》,看北宋社會風俗
      金橋(2019年12期)2019-08-13 07:16:38
      真正的好漢——讀《水滸傳》有感
      集體無意識視角下的網(wǎng)民互聯(lián)網(wǎng)生存
      試論《水滸傳》的道教思想
      沈從文筆下湘西形象的集體無意識解讀
      《夢》的解析
      戲劇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8:24:17
      《野性的呼喚》中的神話原型
      青年文學家(2015年2期)2016-05-09 14:43:45
      《紫顏色》中“丑小鴨”原型管窺
      “集體無意識”對二十世紀后半葉美國黑人小說的升華
      《水滸傳》讀后感
      喜德县| 托克逊县| 项城市| 独山县| 朝阳市| 普安县| 甘泉县| 密云县| 金坛市| 永清县| 克山县| 剑河县| 本溪| 鹿泉市| 肥乡县| 武清区| 贡山| 永登县| 漾濞| 青海省| 扎囊县| 盈江县| 白玉县| 武隆县| 平度市| 康平县| 巴马| 钦州市| 永安市| 肃宁县| 德江县| 偃师市| 杨浦区| 安西县| 石首市| 突泉县| 盐边县| 新民市| 慈溪市| 噶尔县| 安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