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 何小龍
亞麻紗,讓我聆聽到一支久違的歌(外一章)
甘肅 何小龍
從綠色植物里提煉,被勞動者的汗水漂白,柔得像春風,白得似月光。
如果把一臺臺紡機比作豎琴,它們就是一根根繃緊的琴弦,被一雙雙勤勞的手演奏出動聽、暖心的歌。
歌聲,伴隨亞麻紗制品飛向世界各地,飄進千家萬戶。
當我聽到這歌聲,猶如聽到源自山野的民歌,它為我打開一扇寬闊而明凈的窗,讓我看到蒼天大地,看到藍天白云,一股清新的風撲面而來,我如此真切地嗅到泥土味與草木香混合的氣息,像窖藏醇酒一般醉人。
沉湎于濃烈酒香中,使我被工業(yè)污染和化工產品損壞的靈性得以修復,一顆不安的心,如同在風浪中顛簸的航船,回歸寧靜的港灣。
感謝你,亞麻紗,你堅守一片雪地般的凈土,讓我的生命呼吸到缺失已久的氧。
與你有關的一切制品,都是我的最愛。
它們是在你純潔土地上綻放的花朵,是對上蒼恩澤與大地之愛的升華,聞一聞天然花香,不會擔心中毒,不用顧慮有害……
舒心、愜意地分享你所饋贈的暖意與美,不正是人們向往已久的最理想的生活境界?
亞麻,與人類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這聯(lián)系,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燧人氏發(fā)明鉆木取火、結繩記事。
一個個繩結,是對人類發(fā)展進程的最早記載。
而我對于亞麻的認識,從母親的紡錘開始。
雖然其用來實現(xiàn)價值的舞臺,不過是一家人窄窄的鞋底,但當母親把粗糙的亞麻纖維紡織成一根細細、長長的線繩,與辛勞和母愛捻在一起,它的價值,就像無限延伸的道路一樣丈量不盡。
踏上奉獻之路的亞麻,借助母親的雙手,不僅把細密的足跡留在鞋底、鞋墊上,也留在孟郊的《游子吟》里,成為一行行感人、暖心的詩句,為遠走他鄉(xiāng)的游子抵御風寒。
不論他們身居何處,內心深處都會搖曳著一豆母愛的燭火,它顯得如此微弱,卻讓游子們汲取到奮進的力量。
一只古老的轆轤,最有資格講述亞麻的故事,用它擰成的一根長長井繩,一圈一圈纏繞在轆轤的腰身上,與轆轤朝夕相伴,烈日拉不開,風雨拆不散,它們就像一對患難與共的戀人,守著一口名叫日子的深井,以愛的執(zhí)著打撈一桶桶泉水,灌溉炊煙。
而愛,的確會使貧寒的生活彌漫暖意,提振相愛者泅渡苦難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