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風(fēng)流詠綿州
編者按:
綿陽歷史悠久,人杰地靈。綿陽古名“涪城”、“綿州”,自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設(shè)置涪縣以來,已有2200多年建城史,歷來為郡、州治所,后因城址位于綿山之南而得名“綿陽”。綿陽是人文初祖黃帝的元妃——絲綢之母嫘祖的故鄉(xiāng),中華民族建立的第一個(gè)國(guó)家——夏王朝的締造者、治水英雄大禹的誕生地。古往今來,這塊土地英才輩出,哺育了唐代詩人李白、宋代文豪歐陽修、詩書畫家文同、清代才子李調(diào)元、現(xiàn)代作家沙汀等無數(shù)杰出人物。大辭賦家司馬相如、文化先圣揚(yáng)雄以及杜甫、王勃、楊炯、盧照鄰、陸游、李商隱等歷代著名詩人均曾到此游歷并留下無數(shù)遺跡和作品。
這里特選登歷代詩人在綿州生活或游歷期間創(chuàng)作的部分作品,以饗讀者。
上樓詩(外二首)
(唐)李 白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詠石牛
此石巍巍活象牛,埋藏是地?cái)?shù)千秋。
風(fēng)吹遍體無毛動(dòng),雨打渾身有汗流。
芳草齊眉弗入口,牧童扳角不回頭。
自來鼻上無繩索,天地為欄夜不收。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
樹深時(shí)見鹿,溪午不聞鐘。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
無人知所去, 愁依兩三松。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外二首)
(唐)杜 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越王樓歌
綿州州城何磊落,顯慶年間越王作。
孤城西北起高樓,碧瓦朱甍照城郭。
樓下長(zhǎng)江百丈清,山頭落日半輪明。
君王舊跡今人賞,轉(zhuǎn)見千秋萬古情。
海棕行
左綿公館清江漬,海棕一株高入云。
龍鱗犀甲相錯(cuò)落,蒼市白皮十抱文。
自是眾木亂紛紛,海棕焉知身出群。
移栽北辰不可得,時(shí)有西域胡僧識(shí)。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dāng)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shí)。
左綿北亭群公宴序
(唐)王 勃
沙塵起而桂浦昏,鳧雁下而蘆洲晚。
旁鄰蒼野,霜風(fēng)橘柚之園;
斜枕碧潭,夜月芙蓉之水。
冬游芙蓉溪(外一首)
(宋)陸 游
歲暮涪江水歸壑,白沙渺然石葷確。
蜀天常懊少雪霜,綠樹青林不搖落。
闌干詰曲臨官道,煙藹參差望城郭。
打魚斫膾修故事,豪竹哀絲奉歡樂。
游東山
登山正可小天下,跨海何用尋蓬萊。
青山肯為陸子見,妍日似趣梅花開。
有酒如涪綠可愛,一醉直可空千酹。
登越王樓
(明)楊 慎
明月濃清露,秋風(fēng)起白云。
蘭橈乘溜急,木葉下江聞。
游羅浮山
(清)李調(diào)元
萬點(diǎn)尖芒列眼前, 浮來海外是何年。
似經(jīng)風(fēng)浪涌平地,吹起云巒墮別天。
遠(yuǎn)望洛妃輕若霧,淡描姑射藐如煙。
博羅仙境曾身到,又見凌霄一朵懸。
【收集、整理/海米 本欄編輯/王德寶】
本期校對(duì)
一校:王德寶 張曉林 馮小娟 諶松林 巫英祖 周昌偉
二校:王德寶 白鶴林
三校:王德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