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漢大賦對杜甫詩歌創(chuàng)作之影響

      2017-11-13 19:47:13趙海菱
      杜甫研究學(xué)刊 2017年2期
      關(guān)鍵詞:杜甫詩人

      趙海菱

      論漢大賦對杜甫詩歌創(chuàng)作之影響

      趙海菱

      人們往往認(rèn)為漢大賦乃為 “潤色宏業(yè)”而作,特點是歌功頌德、勸百諷一。事實上,不論是創(chuàng)作于西漢的還是東漢的,不論其作者是得志的還是失意的,漢大賦無不彰顯著鮮明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諷諫”始終是其主旋律。唐代詩人杜甫繼承了漢大賦的這一傳統(tǒng),同時亦將其創(chuàng)作手法如對比法、虛擬對話法、論析法等成功運用于其詩歌創(chuàng)作之中。可以說,杜詩內(nèi)容的參政議政本質(zhì)內(nèi)核與語言的賦化傾向皆為漢大賦深刻影響之結(jié)果。

      漢大賦 諷諫 對比法 虛擬對話法 論析法

      由于儒教逐漸確立了其意識形態(tài)領(lǐng)域里的核心地位,“諷諭”遂成為漢代文論中最具代表性的內(nèi)容,司馬遷、揚雄、班固、王充、王逸都一致強調(diào)文章的諷喻性,司馬遷、王逸論及屈原,贊美 《離騷》具有諷諫意義,班固以諷諫為標(biāo)準(zhǔn)來評價作品,他認(rèn)為漢賦 “或以抒下情而通諷喻,或以宣上德而盡忠孝,雍容揄揚,著于后嗣,抑亦雅頌之亞也?!保ò喙?《兩都賦序》)由于大賦乃漢代之代表性的文體,此處我們便以賦為主,對漢士人的 “以文為諫”加以分析。

      人們往往想當(dāng)然地認(rèn)為,漢大賦只為 “潤色宏業(yè)”而作,歌功頌德,華而不實,當(dāng)然有這方面的成分,但我們也應(yīng)看到這樣一個事實:不論創(chuàng)作于西漢的或是東漢的,不論其作者是得志的或失意的,也不論是長篇或是短制,大賦都洋溢著鮮明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諷諫”始終是兩漢文人作品的主旋律。士人都有一個明確的認(rèn)識,即百姓苦難的根源在于統(tǒng)治階層的腐化荒淫,換句話說,統(tǒng)治階層的腐化荒淫必然導(dǎo)致百姓的苦難,因此,必須防微杜漸,戒奢以儉,早在漢文帝時代,孔臧在 《諫格虎賦》中就曾對統(tǒng)治者縱情游獵進行諷諫,山林中的禽獸被圈禁,百姓驚擾了它們就要被治罪;統(tǒng)治者捕捉禽獸,“戴星入野,烈火求蹤”,破壞了農(nóng)業(yè);人虎格斗,殘害了人民的生命……孔臧的諷諫可謂句句都落到了實處。司馬相如寫天子游獵,極盡夸張之能事,在描繪了國家的繁榮昌盛、上林苑的開闊富足之后,筆鋒一轉(zhuǎn),巧借天子之口寫道:“嗟乎,此大奢侈!朕以覽聽余閑,無事棄日,順天道以殺伐,時休息于此;恐后世靡麗,遂往而不返,非所以為繼嗣創(chuàng)業(yè)垂統(tǒng)也?!庇谑呛跄私饩屏T獵,而命有司曰:“地可墾辟,悉為農(nóng)郊,以贍氓隸,隤墻填塹,使山澤之民得至焉。實陂池而勿禁,虛宮館而勿仞。發(fā)倉廩以救貧窮,補不足,恤鰥寡,存孤獨。出德號,省刑罰,改制度,易服色,革正朔,與天下為始?!彼园喙陶f司馬相如 “雖多虛辭濫說,然要其歸引之于節(jié)儉,此與 《詩》 之諷諫何異?” 揚雄的 《羽獵賦》《長楊賦》是在他做漢成帝的侍從時寫成的,他在 《長楊賦序》 中說: “明年,上將大夸胡人以多禽獸,秋,命右扶風(fēng),發(fā)民入南山,西自褒斜,東至弘農(nóng),南驅(qū)漢中,張羅網(wǎng)罝罘,捕熊羆、豪豬、虎豹、狖玃、狐兔、麋鹿,載以檻車,輸長楊,射熊館,以網(wǎng)為周阹,縱禽獸其中,令胡人手搏之,自取其獲,上親臨觀焉。是時農(nóng)民不得收斂?!睋P雄隨獵歸來,借《長楊賦》以諷。漢人的諷諫傳統(tǒng)深刻影響了唐代詩人杜甫,同時漢賦家使用的寫作技巧與方法,亦為杜甫所借鑒并運用于詩歌創(chuàng)作。

      一、對比法。對立統(tǒng)一本為我們?nèi)A夏民族獨具特色的思維模式,漢賦作者都有強烈的民本思想,封建統(tǒng)治者不勞而獲,他們紙醉燈迷的寄生生活建立在勞動人民的勤苦艱辛之上,他們越是奢華腐敗,勞動人民就越是窮困潦倒。因此,賦家為文,慣用對比。這種對比襯托的手法為后代詩人所效法,杜甫堪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詩人。詩人曾困守長安十年,他一方面憑借自己出眾的文學(xué)才華出入朱門豪家,一方面又郁郁不得志,窮得不得不靠賣藥、乞食為生,因此,對上下貧富之天淵之別感受十分深刻,在詩中揭露得也最為尖銳:“賜浴皆長纓,與宴非短褐。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撻其夫家,聚斂貢城闕……勸客駝蹄羹,霜橙壓香橘。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榮枯咫尺異,惆悵難再述?!保ā蹲跃└胺钕瓤h詠懷五百字》),此詩寫于天寶十四載冬十一月,當(dāng)時唐王朝表面上還是一派繁榮景象,詩人基于自己的所見所聞和強烈的社會憂患意識,在詩中揭露出統(tǒng)治集團的奢侈荒淫與下層人民的悲慘境遇,兩者對比寫來,實在令人觸目驚心。杜甫在 《驅(qū)豎子摘蒼耳》中云:“飽食亦何心?荒哉膏粱客!富家廚肉臭,戰(zhàn)地骸骨白?!痹?《歲晏行》中云:“高馬達(dá)官厭酒肉,此輩杼柚茅茨空!”在 《遣遇》 中說:“貴人豈不仁?視汝如莠蒿!”在 《寫懷》中他幻想一個沒有貧富差距的社會: “無貴賤不悲,無富貧亦足”;在 《有感》中他憤怒聲討:“不過行儉德,盜賊本王臣!”

      并不只限于貧富對比,杜詩中充斥著得意與失意的對比,人與己的對比,少壯與白頭的對比,今與昔、盛與衰的對比,如杜甫在 《醉時歌》中慨嘆:“諸公袞袞登臺省,廣文先生官獨冷。甲第紛紛厭粱肉,廣文先生飯不足。” 鄭虔,曾被玄宗贊為詩書畫三絕,并且通曉治亂用兵之道,卻一直沉淪下僚,郁郁不得志,相反,那些腸肥腦滿、庸庸碌碌的袞袞諸公卻平步青云,高高在上。在 《哀江頭》中詩人撫今追昔:“憶昔霓旌下南苑,苑中萬物生顏色。昭陽殿里第一人,同輦隨君侍君側(cè)……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游魂歸不得。清渭東流劍閣深,去住彼此無消息?!睏钯F妃曾集 “三千寵愛在一身”,楊氏家族更是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但如今卻灰飛煙滅,玄宗與之陰陽兩隔,永難再見。在《秋興八首》 之三中又云:“匡衡抗疏功名薄,劉向傳經(jīng)心事違。同學(xué)少年多不賤,五陵衣馬自輕肥”,杜甫感嘆自己懷才不遇、憔悴失意,而那些 “同學(xué)少年”卻早據(jù)要路,飛黃騰達(dá)。在《憶昔》之二中云:“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宮中圣人奏云門,天下朋友皆膠漆。百余年間未災(zāi)變,叔孫禮樂蕭何律。豈聞一絹直萬錢,有田種谷今流血。洛陽宮殿燒焚盡,宗廟新除狐兔穴。”往昔的富足安寧,今日的荒涼頹敗,兩相對比,是何等觸目驚心。

      二、虛擬對話法。漢大賦一個引人注目的特點是,作者總喜歡采用虛擬人物問答的形式推動全文,像 《子虛賦》《上林賦》 中的 “子虛”“烏有” 與 “亡是公”,《長楊賦》 之 “子墨客卿”與 “翰林主人”,《解嘲》 中的 “客” 與 “揚子”,《非有先生論》 中的 “吳王” 與 “非有先生”,《答客難》 中的 “客” 與 “東方先生”,《西京賦》《東京賦》 中的 “憑虛公子” 與 “安處先生”,《應(yīng)閑賦》 中的 “閑余” 與 “余”,《七辯》 中的 “無為先生”“虛然子”“雕華子”“安存子”“闕丘子”“空桐子”“依衛(wèi)子”“髣無子”,《西都賦》《東都賦》 中的 “西都賓” 與“東都主人”等等,不能完全排除它們是沾染了戰(zhàn)國縱橫家的流風(fēng)遺韻所致,但更主要的原因乃在于漢代大一統(tǒng)的封建專制制度,造成了士人精神的壓抑和苦悶,他們需要找到一個突破口以抒己憤、發(fā)己惑、展示自己的胸襟懷抱,所以,虛設(shè)人物有針對性地提問,然后滔滔不絕地予以解答,文章亦因此更具有真情實感和說服力。杜甫以賦體為詩,也繼承了漢大賦虛設(shè)人物對話表現(xiàn)主題的寫法,這種對話式寫法在其新題樂府詩歌創(chuàng)作中特具代表性,以往人們總認(rèn)為,對話式手法是從漢樂府那里繼承過來的,但仔細(xì)分析可知,漢樂府民歌的紀(jì)實性,其實與杜甫的有意杜撰,存在著實與虛的差別,我們不能說,杜甫的樂府詩都有虛構(gòu)成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并非完全寫實,詩人追求的乃是藝術(shù)的真實。對話有利于表達(dá)詩人的感覺與觀念,如 《兵車行》:

      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

      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

      況復(fù)秦兵耐苦戰(zhàn),被驅(qū)不異犬與雞。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伸恨?且如今年冬,未休關(guān)西卒。

      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p>

      據(jù) 《舊唐書·楊國忠傳》載:“其征發(fā)皆中國利兵,然于土風(fēng)不便,沮洳之所陷,瘴疫之所傷,物故者十八九。凡舉二十萬眾,棄之死地,只輪不還,人銜冤毒,無敢言者。”詩人如果以自己旁觀者的身份敘述天寶末年,明皇窮兵黷武,連戰(zhàn)皆敗,大募兩京 (長安、洛陽) 及河南、河北,無人應(yīng)征,楊國忠派遣御史分頭捕兵,戴枷押送軍所等等,不是不可,但容易流于說教,空洞板滯,所以,詩人采用大賦對話體,讓 “過者” 與 “行人” 問答, 特別是讓 “行人”本人血淚哀訴:他們十幾歲戍邊,到五六十歲滿頭白發(fā)還不能回家,他們在軍中像雞犬一樣地被驅(qū)使,這尚屬幸運,千千萬萬的同行早已戰(zhàn)死沙場。良田荒蕪,百姓缺吃少穿;生女比生男好,女子不用去當(dāng)兵送死,男人卻隨時都丟掉性命,成為荒野游魂……

      漢賦所虛擬的人物對話意在表達(dá)作者對社會、人生的認(rèn)識或感慨,總體而言,議論多于敘事,粗線條的勾勒多于細(xì)節(jié)的刻畫,在賓主問答中, “賓” 問 “主” 答, 以“主” 為主,“賓”只起推動性的輔助作用。杜甫的虛擬人物對話常常是 “主” 問 “賓” 答, 多以 “賓” 為主, 像上面的 《兵車行》 那樣,但有時也難分輕重,如 《潼關(guān)吏》:

      借問潼關(guān)吏:“修關(guān)還備胡?”

      要我下馬行,為我指山隅:

      “連云列戰(zhàn)格,飛鳥不能逾。

      胡來但自守,豈復(fù)憂西都?

      丈人視要處,窄狹容單車。

      艱難奮長戟,千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戰(zhàn),百萬化為魚。

      請囑防關(guān)將,慎勿學(xué)哥舒!”

      天寶十五載六月,安祿山進攻潼關(guān),哥舒翰受宦官促戰(zhàn),大敗,二十萬人喪命,許多士兵淹死在黃河里。詩人看潼關(guān)吏對筑城守關(guān)充滿信心,不禁憂從中來,告誡守關(guān)將領(lǐng)應(yīng)據(jù)險堅守,不要輕率出戰(zhàn)。

      另有一些詩篇,行文中看不出對話的問答語氣,似乎是主人公一個人在自說自話,但并非沒有針對性,像 《新婚別》,新娘子言語之間不時使用 “君”“妾” 這樣的字眼:“結(jié)發(fā)為君妻,席不暖君床”“君行雖不遠(yuǎn),守邊赴河陽。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腸。誓欲隨君去,形勢反蒼黃”“羅襦不復(fù)施,對君洗紅妝……人事多錯迕,與君永相望”,應(yīng)該說,她是在與戍邊丈夫?qū)υ挕?/p>

      有時也有以 “主”為主的情形,詩人復(fù)雜心情難以自抑,忍不住反復(fù)加以申明,如 《新安吏》:

      客行新安道,喧呼聞點兵。借問新安吏:“縣小更無?。俊薄案N昨日下,次選中男行?!薄爸心薪^短小,何以守王城?”肥男有母送,瘦男獨伶俜。白水暮東流,青山猶哭聲?!澳允寡劭荩杖隃I縱橫,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我軍收相州,日夕望其平。豈意賊難料,歸軍星散營。就糧近故壘,練卒依舊京。掘壕不到水,牧馬役亦輕。

      況乃王師順,撫養(yǎng)甚分明。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p>

      該詩寫于唐肅宗乾元二年 (759),去年冬天,郭子儀、李光弼等九節(jié)度使,以六十萬兵圍攻相州 (今河南安陽)的安史叛軍,相持未下,這年三月,一戰(zhàn)而敗,諸節(jié)度使?jié)⒒乇炬?zhèn),郭子儀退守河陽,洛陽一帶臨近前線,形勢緊張,此地曾遭受叛軍的踐踏,這時又被王朝征兵拉夫。詩人由洛陽折回華州,沿途所見,百感交集,他同情百姓的悲慘遭遇,所以揭露官吏強行拉兵;但同時他又憎恨叛軍,希望壯大王師力量,因此又安慰、鼓勵人民上前線殺敵。詩人的話是對那些未成年的征夫說的,字字句句,都充滿愛護憐惜之情,讀之令人感動。

      總之,漢賦的虛擬對話范式為杜甫所繼承、同時又有了發(fā)展與演進。

      三、論析法??偟恼f來,漢代士人都有強烈的社會責(zé)任感,希望在政治舞臺上一展風(fēng)采,然而,大一統(tǒng)的封建中央集權(quán)的建立和鞏固,使得戰(zhàn)國時期那種發(fā)揚蹈厲的主體精神難以再現(xiàn),因此,立功杳不可期,立言遂成為文士的必然選擇,他們的為文,絕非游戲筆墨、率而成章,而是殫精竭慮地布局謀篇:“司馬相如為 《上林》《子虛》賦,意思蕭散,不復(fù)與外事相關(guān),控引天地,錯綜古今,忽然如睡,躍然而興,幾百日而后成。其友人盛覽……嘗問以作賦,相如曰……賦家之心,包括宇宙,總覽人物,斯乃得之于內(nèi),不可得而傳?!辈恢顾抉R相如,枚乘的《七發(fā)》,班固的 《西都賦》《東都賦》, 張衡的《西京賦》《東京賦》等等,亦莫不苦心經(jīng)營,有的達(dá)十年之久才寫就。盡管兩漢大賦在風(fēng)格上有放曠與凝重之別,但不可否認(rèn),作者都關(guān)心社會現(xiàn)實,關(guān)心王朝命運,試圖補救社會的漏洞與衰敗,因此,他們在賦中總是不忘為統(tǒng)治者總結(jié)歷史教訓(xùn)、診斷時代的病因并開出治病良方。司馬相如感天子諸侯之奢,于 《上林賦》之末借亡是公之口議論道:“若夫終日馳騁,勞神苦形,罷車馬之用,抏士卒之精,費府庫之財,而無德厚之恩。務(wù)在獨樂,不顧眾庶,忘國家之政,貪雉兔之獲,則仁者不由也?!边@是說給諸侯聽的,同樣也是對萬乘天子提出的警告。班固生于東漢章帝之世,《后漢書·孝章帝紀(jì)》載章帝素以仁孝著稱,史載他 “事從寬厚。感陳寵之義,除慘獄之科。深元元之愛,著胎養(yǎng)之令……平徭減賦,而人賴其慶。又體之以忠恕,文之以禮樂。故乃蕃輔克諧,群后德讓。謂之長者,不亦宜乎?”班固無疑對自己所處的時代是擁護和贊許的,這影響到他作賦的心態(tài)和基調(diào),所以他在《東都賦》里少進行規(guī)勸、多總結(jié)經(jīng)驗:“于是圣上睹萬方之歡娛,久沐浴乎膏澤,懼其侈心之將萌,而怠于東作也,乃申舊章,下明詔,命有司,頒憲度,昭節(jié)儉,示大素,去后宮麗飾,損乘輿之服御,除工商之淫業(yè),興農(nóng)桑之上務(wù)。遂令海內(nèi)棄末而反本,背偽而歸真。女修織紉,男務(wù)耕耘……四海之內(nèi),學(xué)校如林,庠序盈門……讜言弘說,咸和而吐氣?!?/p>

      漢代以文 (賦)為主,到了唐代,詩歌一變而為大宗。按我國詩歌傳統(tǒng),自是以抒情為其正,盛唐詩歌,風(fēng)流華美,情景交融,尤重意在言外,余韻悠然,杜甫堪稱是一個異數(shù)。自稱“詩是吾家事”的杜甫,生逢大唐由盛轉(zhuǎn)衰之際,充分發(fā)揚漢代士人竭誠以諫的傳統(tǒng),將他對時事的認(rèn)識、對歷史的反思、對人生的感悟、對流俗的不滿統(tǒng)統(tǒng)寫進詩里,不論皇帝能否看到,詩人憑一片至誠始終不渝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希望有補于時政。他在詩中常常要針對具體事端進行分析論證,詩的篇幅亦由此而增長。

      《北征》被人們認(rèn)為是一首賦體奏章式的詩篇,詩中除了敘寫沿途及回家見聞外,主要論析了下面幾件事情:朝廷向回紇借兵;關(guān)于平叛的總體戰(zhàn)略;評價馬嵬兵變。

      詩人對朝廷借兵于回紇是充滿憂慮的: “仰觀天色改,坐覺妖氛豁。陰風(fēng)西北來,慘淡隨回紇。其王愿助順,其俗善馳突。送兵五千人,驅(qū)馬一萬匹。此輩少為貴,四方服勇決。所用皆鷹騰,破敵過箭疾。圣心頗虛佇,時議氣欲奪?!痹娙艘?“妖氛” 來形容安史叛軍,用 “陰風(fēng)”來比喻回紇之兵,狼去虎來,皆為大患,關(guān)于“圣心頗虛佇”,即 “皇上虛心以待”,唐肅宗復(fù)京心切,對借兵回紇將遺患未來,根本不予考慮,“上欲速得京師,與回紇曰:‘克城之日,土地、士子歸唐,金帛女子皆歸回紇?!焙纹浠奶?!京城收復(fù),回紇果然大舉搶奪,廣平王百般勸阻,重賞了事。后來,回紇驕橫跋扈,難以掌控,禍患無窮,皆根源于此,杜甫在此問題上是頗有遠(yuǎn)見的。這一話題于后來居秦州時所寫的《留花門》中再次加以論述:“花門天驕子,飽肉氣勇決。高秋馬肥健,挾矢射漢月。自古以為患,詩人厭薄伐。修德使其來,羈縻固不絕。胡為傾國至,出入暗金闕。中原有驅(qū)除,隱忍用此物。公主歌黃鵠,君王指白日。連云屯左輔,百里見積雪。長戟鳥休飛,哀笳曉幽咽。田家最恐懼,麥倒桑枝折。沙苑臨清渭,泉香草豐潔。渡河不用船,千騎常撇烈。胡塵逾太行,雜種抵京室?;ㄩT既須留,原野轉(zhuǎn)蕭瑟?!睂丶v的野蠻兇殘、滯留擾民義憤填膺,對肅宗的和親之舉表示不滿。

      關(guān)于平叛的策略,詩中寫道:“伊洛指掌收,西京不足拔。官軍請深入,蓄銳可俱發(fā)。此舉開青徐,旋瞻略恒碣。昊天積霜露,正氣有肅殺。禍轉(zhuǎn)亡胡歲,勢成擒胡月。胡命其能久,皇綱未易絕。”詩人建議趁秋氣肅殺之機,深入敵后,直搗叛軍老巢范陽,使之無家可歸,然后將叛軍一舉殲滅,這的確是一條切實可行之路,其戰(zhàn)略構(gòu)想與李泌相同,《資治通鑒》卷二一九載:

      上至鳳翔旬日,隴右、河西、安西、西域之兵皆會,江淮庸調(diào)亦至洋川、漢中。上自散關(guān)通表成都,信使駱驛。長安人聞車駕至,從賊中自拔而來者日夜不絕。西師憩息既定,李泌請遣安西及西域之眾,如前策并塞東北,自歸、檀南取范陽。上曰:“今大眾已集,庸調(diào)亦至,當(dāng)乘兵鋒搗其腹心,而更引兵東北數(shù)千里,先取范陽,不亦迂乎?” 對曰:“今以此眾直取兩京,必得之。然賊必再強,我必又困,非久安之策。”上曰: “何也?” 對曰: “今所恃者,皆西北守塞及諸胡之兵,性耐寒而畏暑,若乘其新至之銳,攻祿山已老之師,其勢必克。兩京春氣已深,賊收其余眾,遁歸巢穴,關(guān)東地?zé)?,官軍必困而思?xì)w,不可留也。賊休兵秣馬,伺官軍之去,必復(fù)南來,然則征戰(zhàn)之事未有涯也。不若先用之于寒鄉(xiāng),除其巢穴,則賊無所歸,根本永絕矣。” 上曰:“朕切于晨昏之戀,不能待此決也?!?/p>

      杜甫的軍事戰(zhàn)略才能于此可見??上C宗返京心切,急不可耐地以收復(fù)兩京為首務(wù),沒有采納這一建議。

      關(guān)于馬嵬坡兵變,杜甫的態(tài)度非常明確,認(rèn)為處死楊貴妃,是明皇英明果斷,楊貴妃死有余辜,不值得同情:“憶昔狼狽初,事與古先別。奸臣竟葅醢,同惡隨蕩析。不聞夏殷衰,中自誅褒妲。周漢獲再興,宣光果明哲。桓桓陳將軍,仗鉞奮忠烈。微爾人盡非,于今國猶活?!薄侗闭鳌芬话闳苏J(rèn)為,杜甫沿用了歷來所謂 “紅顏禍水”的陳腐觀點,缺乏應(yīng)有的深層理性思考與判斷,其實不然,杜甫這段議論大有深意,詩人在肅宗身邊任左拾遺前后一年,對宮廷內(nèi)部之明爭暗斗了然于心,張良娣 (此時尚未封后)是一個陰險的女人,她害死了 “性英果,有才略”、屢建戰(zhàn)功的建寧王李倓,又進一步謀害肅宗長子、有望成為太子的廣平王俶, “是時廣平王有大功,良娣忌之,潛構(gòu)流言。”李泌抵制這些陰謀,于是又陷害堪稱擎天一柱的李泌,以致李泌幾次三番向皇帝要求 “復(fù)為閑人”……馬嵬坡兵變要除掉的首惡是楊國忠,而不是楊貴妃,杜甫在此特別將楊貴妃列為首惡,意在諷諫肅宗不要被張良娣所迷惑、所左右以致釀成大亂,晚年詩人回首這段歷史,仍對張良娣、李輔國之流痛恨不已:“鄴城反復(fù)不足怪,關(guān)中小兒壞紀(jì)綱,張后不樂上為忙。至令今上猶撥亂,勞心焦思補四方?!保ā稇浳簟分唬┒鸥σ栽姙橹G的目的非常明確。

      不僅杜甫在朝為官時如此,詩人終其一生總是關(guān)心時事、關(guān)注政治,因此,他的詩篇亦總在闡述自己的見解和主張,盡管這些詩皇帝很難有機會讀到,但詩人總是不遺余力地去寫,在朋友間傳播。杜甫各體詩篇中,夾敘夾議的代表作當(dāng)推 《八哀詩》,“讀 《八哀詩》,令我們感觸最深的,是那些隨處可見、發(fā)人深思的議論,如《贈司空王公思禮》,一邊敘寫王思禮的杰出帥才,一邊同情他 ‘恐懼祿位高’的臨深履薄、憂讒畏譏之心。對奸人的構(gòu)讒、官場的險惡,詩人曾親身經(jīng)歷,因此,在 《寄岳州賈司馬六丈巴州嚴(yán)使君兩閣老五十韻》中,詩人痛心疾首地告白道:‘秉鈞方咫尺,鎩翮再聯(lián)翩。禁掖朋從改,微班性命全。青蒲甘受戮,白發(fā)竟誰憐……賈筆論孤憤,嚴(yán)詩賦幾篇。定知深意苦,莫使眾人傳。貝錦無??棧旖z有斷弦。浦鷗防碎首,霜鶻不空拳’。而 《故司徒李公光弼》,敘述了大將李光弼的蓋世武功。安史之亂爆發(fā)后,李光弼西扼賊沖,令朔方無虞,肅宗得以起業(yè)靈武;史思明偽降再叛,李光弼代郭子儀為朔方節(jié)度使、天下兵馬副元帥,大敗史思明,獻俘奏捷。如此戰(zhàn)功,卻遭到宦官程元振的讒毀。而后吐蕃侵犯京師,代宗召李光弼入援,李畏禍降臨,竟不敢入朝,憂懼而死。杜甫哀嘆 ‘平生白羽扇,零落蛟龍匣’,‘青蠅紛營營,風(fēng)雨秋一葉。內(nèi)省未入朝,死淚終映睫?!?《贈太子太師汝陽郡王琎》一詩,看似只敘舊情,然在詩的最后一段,詩人沉痛寫道:‘川廣不可泝,墓久狐兔鄰。宛彼漢中郡,文雅見天倫。何以慰我悲,泛舟俱遠(yuǎn)津。溫溫昔風(fēng)味,少壯已書紳。舊游易磨滅,衰謝增酸辛?!C宗不為汝陽立后,又不讓汝陽唯一的同胞兄弟為其守墓,致使其墳?zāi)够臑楹每哐ā掷镄虚g是在抒發(fā)對肅宗的不滿?!顿浢貢O(jiān)江夏李公邕》,對李邕超軼的才華、孤傲的氣質(zhì)、悲慘的結(jié)局,給予最深切的緬懷和追悼,先云 ‘竟掩宣尼袂’,再云 ‘魂斷蒼梧帝’,又云 ‘事近小臣斃’,還云 ‘坡陀青州血’,因為過于憤切,致言語如此顛倒重復(fù)。《集千家注批點杜工部詩集》卷一三曰:千言萬恨,曠有馀情?!豆视移蜕湎鄧瓘埞琵g》,是寫一代賢相張九齡的,此詩為 《八哀詩》末章,亦是以議論入詩,凸顯張九齡的絕代風(fēng)標(biāo)、遠(yuǎn)大理想以及直道遭忌、退而用心于文章的無奈。浦起龍 《讀杜心解》 卷一之五云:此篇為《八哀》之殿,須融會老杜一生心跡看,識更卓,意更微,自來罕有窺測者?!笨傊栋税г姟芬再x體為詩,敘論結(jié)合,縱橫馳騁,可謂大手筆。大歷二年,詩人暫居夔州瀼西,被吐蕃扣留兩年之久的御史大夫李之芳放歸,詔拜禮部尚書、太子賓客,眼下在夷陵 (今湖北宜昌),當(dāng)時鄭審任秘書少監(jiān),在江陵,兩人與杜甫有書信往來,詩人以 “長篇巨著” 《秋日夔州詠懷寄鄭監(jiān)審李賓客之芳一百韻》以贈,詩有希望二人回朝后引薦自己之意,但非常含蓄: “置驛常如此,登龍蓋有焉”,將他們比作古代禮賢好客的鄭當(dāng)時與李膺。詩中有一大段議論是他對時事的看法:“即今龍廄水,莫帶犬戎膻。耿賈扶王室,蕭曹拱御筵。乘威滅蜂蠆,戮力效鷹鸇。舊物森猶在,兇徒惡未悛。國須行戰(zhàn)伐,人憶止戈鋋。奴仆何知禮,恩榮錯與權(quán)。胡星一慧孛,黔首遂拘攣。哀痛絲綸切,煩苛法令蠲。業(yè)成陳始王,兆喜出于畋。宮禁經(jīng)綸密,臺階翊戴全。熊羆載呂望,鴻雁美周宣?!痹娙藨涯町?dāng)年肅宗即位靈武、將相一心的日子,痛恨叛賊仆固懷恩勾引吐蕃入侵中土,感慨程元振以奴仆而謬與大權(quán),致使將帥離心,軍威不振,贊同永泰元年代宗下哀痛詔罪己、永泰二年大赦改元、停十畝稅之法,最后希望鄭、李二人效忠王事,表示君臣共濟、中興可待……杜甫的大多數(shù)酬應(yīng)詩都是如此,決非單純敘述私交,對國事、天下事的議論往往是詩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

      杜甫曾云:“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著論準(zhǔn) 《過秦》,作賦擬 《子虛》 ” ……其實,詩人絕非只是作賦效仿漢大賦,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他作詩同樣也取法漢大賦,以賦為詩,以詩為諫??傊?,杜詩內(nèi)容的參政議政內(nèi)核與語言的賦化傾向皆為其深受漢大賦影響之結(jié)果。

      注釋:

      ①劉昫等:《舊唐書·楊國忠傳》,中華書局本1975年版,第3243頁。

      ②呂壯譯注:《西京雜記》卷二,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13年版,第99頁。

      ③司馬光:《資治通鑒》卷二一九,中華書局2013年版,第5871頁。

      ④司馬光:《資治通鑒》卷二二○,中華書局2013年版,第5887頁。

      ⑤趙海菱:《漢樂府與杜甫的平民化書寫》, 《山東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2015年第4期,第66頁。

      責(zé)任編輯 劉曉鳳

      作者:趙海菱,山東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副教授,250014。

      猜你喜歡
      杜甫詩人
      絕 句
      杜甫的一生
      新銳詩人
      椰城(2023年8期)2023-08-24 08:53:14
      遇見一名詩人
      曬娃還要看詩人
      杜甫改詩
      我理解的好詩人
      中華詩詞(2018年6期)2018-11-12 05:28:18
      詩人貓
      絕句
      兒童繪本(2018年4期)2018-03-12 21:16:44
      杜甫與五柳魚
      毕节市| 大同市| 韶关市| 得荣县| 剑川县| 潮安县| 汉川市| 响水县| 铁岭县| 大悟县| 平顶山市| 秦皇岛市| 鄄城县| 稷山县| 南陵县| 都兰县| 长岭县| 修水县| 灵台县| 宣城市| 盐津县| 留坝县| 疏附县| 云梦县| 额济纳旗| 上犹县| 大埔县| 阜平县| 西乌珠穆沁旗| 东源县| 鸡西市| 鹿邑县| 宣汉县| 阳朔县| 东乌| 安新县| 兴宁市| 华蓥市| 林芝县| 梁河县| 乐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