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積賢,劉 東,張九海,汪 凱,焦紅忠,候繼銀
(1. 寧夏東方鉭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寧夏 石嘴山 753000; 2. 國家鉭鈮特種金屬材料工程技術(shù)研究中心,寧夏 石嘴山 753000;3. 西北工業(yè)大學 材料學院,陜西 西安 710072)
C18150合金固溶熱處理工藝研究
李積賢1,2,劉 東3,張九海1,汪 凱1,焦紅忠1,候繼銀1
(1. 寧夏東方鉭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寧夏 石嘴山 753000; 2. 國家鉭鈮特種金屬材料工程技術(shù)研究中心,寧夏 石嘴山 753000;3. 西北工業(yè)大學 材料學院,陜西 西安 710072)
研究了C18150合金在不同固溶溫度下的力學性能、導電率和顯微組織變化。結(jié)果表明:經(jīng)960℃固溶處理后,合金塑性良好,導電率降至37.89%IACS,組織呈等軸晶、基本沒有第二相,合金達到了較為理想的固溶效果。
C18150合金;固溶工藝;力學性能;導電率;顯微組織
C18150合金屬于Cu-Cr-Zr合金,因具有高強度、高導電性以及優(yōu)良的耐磨性和耐熱性能,被大量應用于制造汽車用自動焊機的電極材料,以及在高溫環(huán)境工況下的零部件[1],近年來也用來制作高壓開關(guān)的螺旋彈簧觸指部件。Cu-Cr-Zr合金是一種時效析出強化型合金,為了獲得較好的析出強化效果,同時進一步消除合金成分偏析和恢復塑性以實現(xiàn)后續(xù)大變形量的軋制和拉拔等塑性加工,必須選擇合適的固溶溫度。
本文對該合金擠壓態(tài)棒材進行了性能和組織分析,研究了不同固溶溫度對合金棒材力學性能、導電率和顯微組織的影響,旨在獲得適宜的固溶熱處理溫度參數(shù)。
1.1實驗原料
實驗材料是用水平連續(xù)鑄造制成的直徑φ180 mm的鑄錠、經(jīng)熱擠壓獲得的直徑為φ36 mm的棒材,合金的化學成分見表1。
表1 C18150合金的化學成分(質(zhì)量分數(shù))/%
1.2實驗方法
借鑒相關(guān)文獻,選擇了900℃、930℃、960℃和990℃ 4種固溶溫度[2]。固溶時間借鑒企業(yè)常用鈹青銅合金棒材固溶加熱制度中的計算方式:加熱時間T=(棒材直徑×1.5+8~10)分鐘,固溶設(shè)備選用箱式電阻加熱爐,控溫精度±5℃,冷卻方式為水淬。在論證確定的固溶溫度適用性時,選擇了將φ36 mm擠壓棒材拉拔至φ7 mm的成品棒材和拉拔至φ2.5 mm的成品絲材。
1.3實驗設(shè)備
WDW-100D微機控制電子式萬能試驗機上;HVS-1000型顯微硬度計上(載荷0.98N);QJ44型直流雙臂電橋測量儀;OLYMPUS GX51光學顯微鏡。
2.1擠壓態(tài)棒材的組織和性能
圖1為C18150合金未經(jīng)固溶熱處理的φ36 mm擠壓態(tài)棒材的顯微組織。
圖1 擠壓態(tài)棒材的顯微組織
可以看出,未經(jīng)固溶熱處理的擠壓態(tài)棒材組織具有一定流動方向性;晶粒細小、比較均勻,平均晶粒尺寸0.015 mm;合金中有明顯的第二相,可能是棒材在擠壓后的空冷中有部分Cr粒子和Cu-Zr化合物析出。
表2所列為C18150合金未經(jīng)固溶熱處理的φ36 mm擠壓態(tài)棒材的拉伸性能和導電率??梢钥闯?,該合金未經(jīng)固溶熱處理的擠壓態(tài)的抗拉強度偏低,在260 MPa左右;擠壓態(tài)的塑性較好,延伸率在40%以上;導電率在70%左右,據(jù)文獻介紹,C18150合金當固溶效果比較理想時,導電率應低于45%,故還需要進一步固溶熱處理[3]。
表2 擠壓態(tài)棒材的拉伸性能和導電率
2.2固溶溫度對合金性能的影響
圖2為C18150合金φ36 mm擠壓態(tài)棒材經(jīng)不同固溶溫度(保溫64 min)處理后的性能趨勢圖。
圖2 不同溫度固溶處理后的性能趨勢圖
從圖中可以看出,隨著固溶溫度的升高,C18150合金的強度、硬度有所升高,延伸率有所下降,在960℃固溶處理時,出現(xiàn)硬度最高值HV78;并且導電率隨著固溶溫度的升高而持續(xù)下降,在960℃固溶處理時導電率降至37.89%IACS。這是因為:Cr和Zr溶質(zhì)元素在Cu基體內(nèi)的溶解度隨著固溶溫度的升高而增加,這些溶質(zhì)原子對基體中位錯的“釘扎”作用得到了加強,繼而增大了位錯運動的阻力,使合金的強度和硬度升高、延伸率下降;同時,基體中溶質(zhì)元素的增多阻礙了合金內(nèi)部自由電子的運動,使合金的電阻增大,導電率下降。
960℃之后,隨著固溶溫度的升高,晶粒長大,使合金的硬度有所降低;溶質(zhì)元素進一步固溶進入基體中,導電率則緩慢降低。
由此,可以初步認為C18150合金適宜的固溶溫度為960℃,此時合金塑性良好,可以進一步進行冷加工;且導電率低于45%,這也符合相關(guān)資料的介紹。
2.3固溶溫度對合金顯微組織的影響
圖3為C18150合金φ36 mm擠壓態(tài)棒材經(jīng)不同固溶溫度(保溫64 min)處理后的的顯微組織??梢钥闯觯诓煌瑴囟裙倘芎驝18150合金組織形態(tài)呈“回復→再結(jié)晶→晶粒長大”的變化趨勢,從圖3(a)和(b)中可以明顯的看到,在900℃和930℃固溶時C18150合金組織仍然具有一定金屬流動方向性,基體中還有很多第二相,而且很多分布在晶界,這些分布在晶界的第二相使晶界趨于穩(wěn)定,這可能也是導致合金晶粒比較細小的原因[4]。隨著固溶溫度的升高,溶質(zhì)元素越來越多的固溶于基體中,960℃固溶時,組織基本呈等軸晶,C18150合金中基本沒有第二相,見圖3(c);990℃固溶時,晶粒呈現(xiàn)長大趨勢,見圖3(d)。
(a) 900℃;(b) 930℃;(c) 960℃;(d) 990℃
從以上材料顯微組織觀察,也可以確定C18150合金適宜的固溶溫度為960℃,此時組織基本呈等軸晶,合金中基本沒有第二相,為后續(xù)進行塑性形變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組織條件。
2.4固溶溫度適宜性驗證
圖4為C18150合金φ36 mm擠壓態(tài)棒材經(jīng)拉拔加工到φ7 mm和φ2.5 mm成品后,經(jīng)960℃固溶處理后的顯微組織??梢钥闯?,組織呈等軸晶,合金中基本沒有第二相。導電率測試分別為41.84%IACS和42.28%IACS,小于45%IACS。這也說明,C18150合金采用960℃的固溶溫度是合理的。
(a) φ7 mm;(b) φ2.5 mm
1)隨著固溶溫度的升高,C18150合金的強度、硬度有所升高,延伸率有所下降;在960℃時,合金出現(xiàn)硬度最高值HV78;然后隨著溫度升高,晶粒長大,強度、硬度有所下降。
2)隨著固溶溫度的升高,C18150合金的導電率持續(xù)下降,在960℃時導電率降至37.89%IACS。
3)隨著固溶溫度的升高,合金組織形態(tài)呈“回復→再結(jié)晶→晶粒長大”變化趨勢。960℃固溶時,組織基本呈等軸晶,合金中基本沒有第二相;990℃固溶時,晶粒長大明顯。
4)綜合分析表明,本實驗C18150合金最佳的固溶溫度為960℃。
[1] 劉關(guān)強. 銅—鉻—鋯合金(C18150)棒材新工藝的研究[J]. 有色金屬加工, 2011(2): 8-9.
[2] 葉權(quán)華, 劉平,劉勇,等. 固溶溫度對Cu-Cr-Zr-RE合金性能和組織的影響[J]. 金屬熱處理, 2005(30): 218-220.
[3] 白常厚, 劉關(guān)強. 高強高導電極材料銅鉻鋯合金新工藝研究[J]. 有色礦業(yè), 2007(2): 34-38.
[4] 丁福厚, 湯文明, 呂君. 影響鉻在急冷銅合金中溶解度的因素[J]. 機械工程材料, 1997, 21(3): 26-27.
ATechnologyofSolutionHeatTreatmentinC18150Alloy
LI Jixian1,2, LIU Dong3, ZHANG Jiuhai1, WANG Kai1, JIAO Hongzhong1, HOU Jiyin1
(1.NingxiaOrientTantalumIndustryCo.Ltd.,Shizuishan,Ningxia753000,China; 2.TheStateofTantalumandNiobiumSpecialMetalMaterialsEngineeringTechnologyResearchCenter,Shizuishan,Ningxia753000,China; 3.SchoolofMaterials,NorthwesternPolytechnicalUniversity,Xi'an,Shanxi710072,China)
C18150 alloys were studied at different solution temperatures mechanical properties in conductivity and microstructure changes. Results show that 960℃ after solution treatment will make alloy plastic good conductivity below 37.89% IACS. Organization is cubic with no phase II of effect in alloy to achieve the ideal solution.
C18150 alloy; Solid solution process; Mechanical properties; Electric conductivity; Microstructure
2017-08-03
李積賢(1981-),男,蒙古族,青海樂都人,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有色金屬材料加工工藝,手機:13895023537,E-mail:lijixian@otic.com.cn.
TG166.2
A
10.14101/j.cnki.issn.1002-4336.2017.05.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