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特約記者 王巖輝 孫微 青木 黃文煒
編者的話:前不久,一則“陪孩子寫作業(yè),大人急到心梗”的消息在朋友圈刷屏,引起不少家長的共鳴。提到陪孩子寫作業(yè),國內許多家長都是“一把辛酸淚”,有人認為這對大人孩子都是一種傷害??珊芏鄬W校的老師卻認為,家長參與孩子的學習,對孩子的成長很重要。那么,家長到底應該怎樣有效地參與孩子的學習?國外的學校和家長是怎么做的?《環(huán)球時報》駐外記者對此做了一番調查。
美國:“陪賽”是常態(tài)
一項針對美國公立學校家長“學生在校成績取決于家長還是學?!钡恼{查表明,78%的家長選家長,21%選學校,1%不知道;另一項針對公立學校老師“其他條件完全相同的兩個學校,選工資高很多的一個,還是家長支持高很多的學校?”的調查顯示,84%的老師選有家長支持的學校,15%選工資高,1%拒絕回答。由此可見,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認為家長的參與必不可少。
美國小學、初中對學業(yè)要求較低,高中后,家長大多也指導不了學習,因此美國家長陪孩子寫作業(yè)的不多,他們更多是在課外活動上給孩子提供支持。
從幼兒園開始,美國家長就送孩子參加體育、藝術等興趣班,從眾多項目中找到孩子的天分和興趣點。大致在初中中后期,會選定一兩個項目開始嚴肅對待,初級目標是進入校隊,高級目標則是在州級甚至國家級比賽中獲獎。學期中至少拿出每周15小時進行訓練,暑假可能高達30小時。很多家長都會請私教或帶孩子參加比賽。開始水平較低時在本地有很多比賽,如果能進決賽通常需要周五晚一場、周六兩場、周日一場,這都要家長接送陪伴;隨著水平的提高,參加區(qū)域級、州級比賽,周末開車幾個小時是司空見慣,國家級比賽則需陪孩子坐飛機參賽。網球由于流行程度較高,本地各個級別的比賽較多,通常開車即可;而像擊劍、摔跤等項目,高水平比賽往往很遠,不少家長是帶著小孩全美國到處飛。這些都需要大量時間和金錢。音樂、美術等藝術類課外活動也是如此,投入精力不會少于體育。
美國孩子要參加大量社會實踐,有些學校對義工有硬性規(guī)定,比如每學期至少完成20小時等,這些活動多由學生一起完成,但是家長需要接送孩子。每個學校都有家委會,學校會營造學校大家庭的氛圍,號召家長參與志愿者活動,比如請有專長的家長演講、協(xié)助學校募捐、組織全校親子長跑活動等。另外,校隊、樂隊、表演秀等學生活動,家長除了是最忠實的觀眾外,也會根據需要提供幫助或參與其中?!?/p>
英國:每天和孩子一起閱讀
倫敦一所公立小學一年級學生家長愛瑪在接受《環(huán)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英國學校非常注重閱讀。從學前班階段開始,就學校要求家長每天和孩子們一起閱讀,讀書給孩子聽,或者讓小孩讀書給你聽,與他們討論讀到的內容,并在與學校的聯(lián)系本上簽字,老師們也會定期測評孩子們的閱讀水平,并給予相應水平的分級讀物。愛瑪認為,目前這些作業(yè)就足夠了,等孩子大一些,可以接受多做一些家庭作業(yè)。
在倫敦有多年小學教學經驗的威莉老師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表示,英國小學前兩年主要是培養(yǎng)孩子們獨立學習的能力,因為獨立學習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能。老師會給孩子們布置少量帶回家的作業(yè),另外還會提供數學和英語的學習軟件,供孩子們在學有余力的情況下進一步加強練習。學校還會組織專門時間給家長介紹軟件的使用方法和重點,以便家長在平時能給孩子們更大程度的支持。但威莉老師強調,這些學習軟件是課外作業(yè),完全取決于孩子和各個家庭的情況,最終目的也是使孩子能夠愛上學習,并獨立完成課余作業(yè)。
而另一位孩子就讀蒙氏小學的家長則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表示,考慮到學校布置的作業(yè)很有限,為了幫助孩子學得更好,有必要在課外開開小灶。她表示,身邊很多亞裔和非洲裔孩子接受了課外輔導,包括父母輔導和補習學校輔導。英國媽媽網首席執(zhí)行官賈斯汀·羅伯茨表示,英國家長對家庭作業(yè)的看法各異,有的媽媽希望學校布置更多作業(yè),有些家長則想讓孩子少點作業(yè),而有的甚至根本不想要任何作業(yè)。羅伯茨認為,教育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孩子們對世界的好奇心以及對學習的熱愛,而不是對教科書死記硬背?!?/p>
德國:不該為孩子改作業(yè)
德國多數聯(lián)邦州的教育法明文禁止中小學在周末、法定節(jié)日和假期給學生布置家庭作業(yè),周一至周五可以有家庭作業(yè)。為避免學生作業(yè)負擔過重,各州教育法還對作業(yè)時間進行限制。一般規(guī)定,小學一至二年級的學生每天寫作業(yè)的時間不能超過30分鐘;小學三至四年級不能超過45分鐘;中學五至七年級不能超過60分鐘;中學八至十年級不能超過75分鐘;中學十年級以上則讓學校自己決定。
“老師布置作業(yè)必須限制在規(guī)定時間內?!卑亓种萁逃恐鞴懿障枌Α董h(huán)球時報》記者表示,德國教育部門普遍認為,父母不應幫助孩子完成作業(yè)。父母只需確保讓孩子自己去完成作業(yè),不需要具體指導作業(yè),也不要糾錯。如果家長把孩子的錯誤都糾正了,老師就無法了解每個孩子的學習程度。德國《父母》雜志進行的調查也顯示,德國只有三成父母經常陪孩子完成作業(yè),其余家長是偶爾、甚至從來不陪孩子寫作業(yè)。
《環(huán)球時報》記者從各方了解到,德國各州都有規(guī)定,家長有權利參與學校的教育,參與途徑包括家長會、校務會議、學科會議等。柏林州教育部主管伯赫希爾介紹說,校務會議中,家長代表可以就學校作業(yè)輔導等主題,提出具體意見。如果家長對學校的理念、規(guī)則、學生課后托管等內容不滿意,有權利否決。在確定作業(yè)和考試的大致范圍,制定成績單和評語的評判標準方面,家長也可以提出建議。▲
日本:作業(yè)是孩子自己的事
日本小學生平時的作業(yè)較少,低年級的作業(yè)一般半小時內就能搞定,如練習寫字、算術題等。日本社會普遍認為,家長不必參與孩子的作業(yè),這本來就是孩子自己該完成的事,家長代辦不利于小孩的成長。日本教育專家也認為,家長不要過多參與孩子的作業(yè),孩子做完后,家長可以適當看看,給予鼓勵和表揚,對不足和錯誤提出意見。
日本低年級小學生的作業(yè)充滿趣味,如刷牙表,一天早晚刷牙后在表上畫個圈,可以幫學生養(yǎng)成刷牙習慣。還有“牽牛花成長表”,學校要求家里養(yǎng)一盆牽?;?,開一朵花就在表上涂個顏色。還有學校要求學生用圖畫記錄每天的生活,這就是圖畫日記作業(yè)。這些作業(yè)一般不需要家長的協(xié)助。但在暑假期間,學校通常會布置比較多的作業(yè),有讀書感想、自由研究等內容。自由研究是讓學生自選一個課題,自己找資料,或訪問相關人士,寫成小報告,重點是培養(yǎng)小學生的研究能力。這部分作業(yè)通常需要家長協(xié)助。比如,作業(yè)是調查海洋生物,這就需要家長帶小孩去海邊,一起觀察并拍攝海洋生物照片,家長給小孩一些建議。此外,家長要帶孩子去圖書館,幫孩子選擇書籍、找資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