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肇昆
李彥良女士的詩集《山溪淙淙》就要出版了,她希望我為其寫篇序言。這是其繼詩歌散文《三音集》、自傳體散文集《瓦妮說童年》和散文集《點擊金秋》后出版的又一部文學作品??梢哉f《山溪淙淙》同《瓦妮說童年》是一對姊妹篇。一部是用散文形式述說自己的童年往事,一部是用詩歌形式述說自己一生的所見所聞。詩集中的親情師道、故土情懷、子女殷囑等大都是圍繞著她中老年后的思緒展開,同《瓦妮說童年》一脈相承地勾勒出了作者大半生的成長經(jīng)歷和思想歷程。從這兩部著述中,我們可以讀到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出生的那代人的生活背景、生存環(huán)境和成長路徑。有鄉(xiāng)愁記憶,有曲折道路,有清貧中的喜悅,有奮斗后的成功。這兩部著述不僅記錄了李彥良女士的見聞感悟,而且記錄了那個時代那個地域的民情風俗和百姓現(xiàn)狀,顯然具有研究當?shù)厝宋牡氖妨蟽r值。
《山溪淙淙》共分九輯:第一輯“唱給華夏”,抒愛國情懷。第二輯“邊走邊歌”,寫旅游見聞。第三輯“故土情深”,憶家鄉(xiāng)往事。第四輯“清明雨意”,祭親朋師友。第五輯“師道拾零”,寫為師感悟。第六輯“奧運禮贊”,贊運動健兒。第七輯“夢中心語”,聊思緒夢想。第八輯“酬唱平仄”,匯詩文酬答。第九輯“老嫗情懷”,唱華發(fā)心歌。詩集中有古體詩、新詩,有楹聯(lián)和長短句?;蚣ゅ锤吒铚\酌低唱,或青絲燭淚笑語飛揚,或明月垂柳松濤回蕩,或江河流水細雨芬芳。抑揚頓挫,信手成章。意境不同但詩句順暢。這一切都與李彥良女士的生活經(jīng)歷與文學素養(yǎng)大有關(guān)系。
李彥良女士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末出生在山西省昔陽縣東冶頭村,這個太行山深處的小山村背靠怪石崚峋的臥龍山,面對四季長流的松溪河,山環(huán)水繞。村中那青石砌就的十字街,街道兩旁的住戶、商鋪和店面,村子中央的趕集場和村子四圍溝溝洼洼的黃土地,豐富了她童年的記憶。山村的田園養(yǎng)育了李彥良女士的生命,家鄉(xiāng)的青山秀水也培育了她的書心和詩情。走出大山讀書求學,平定師范畢業(yè)后,教小學、初中、高中、成人中專和大專,當班主任、語文教研組長、年級組負責人、教導(dǎo)主任,任教師進修學校副校長、校長,直至陽泉教育學院副院長的經(jīng)歷豐厚了她的閱歷。兩屆平定縣政協(xié)副主席和多屆平定縣、陽泉市、山西省人大代表的工作開闊了她的視野。從山村到城市,一路的從教兼政,一路的不倦學習,一路的筆耕不輟,幫助了她一本本文學作品的問世。
李彥良女士在第二輯的“邊走邊歌”欄目的《賞景武夷八首》中,有一首《筏上武夷》:筏上游武夷,穿梭云霧里。/踏波神仙道,放歌九曲溪。/思緒任漂流,如臨神仙地。/身在畫廊中,山水皆是詩。這首古體詩,記錄了作者游武夷山時的情景,給讀者身臨其境的感覺。其中“踏波神仙道,放歌九曲溪”兩句,除描寫旅游情景外,我覺得很可以概括作者大半生的人生來路和文學創(chuàng)作經(jīng)歷,故借用來作了序言的標題。李彥良女士從上崗就業(yè)到退休,始終沒有離開教育第一線,但又承擔了二十多年的社會兼職工作,其人生之路,如是“踏波”前行,風雨無阻,筆耕不怠,其情致恰似在山水間“放歌”。
如今李彥良女士雖已年近古稀,卻仍然在寫作,朝花夕拾說童年,憶往歌今成詩集。愿李彥良女士的詩意人生夕暉燦爛,霞光滿天,繼而創(chuàng)作出更多更好的文學作品。
聊且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