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智(彝族)
豪氣沖天的烏蒙山,是云貴高原的巨人。他謙卑知禮,在云南省武定縣的最高峰——白龍會峰旁作了個天揖,于是有了攝人魂魄的己衣大裂谷。
有人說,大裂谷是地球的一道傷痕。我總覺得這種說法過于悲情。在我看來,大裂谷是烏蒙山在向天地致敬,向人類請安。烏蒙山偉岸的身姿、謙卑的態(tài)度、博大的情懷在這天揖中淋漓盡致地呈現(xiàn)出來了。
天揖一現(xiàn),黑魯拉河感動了。它從大黑山出發(fā),在白龍會山和臥嶂山之間流下來,滋潤這雙巨手。金沙江不懼千里曲折,趕來一睹巨人作揖的英姿。黑拉河流了35公里,同金沙江一起向東海奔去。巨人看到有江河流向南海,于是他就面東南,目送它們遠行。
巨人長作揖,白龍常來會。白龍一來,就給這片土地帶來豐沛的水源。在羅能村,有五股清澈的泉水在2000多平方米范圍內的五個石縫里涌出來,灌溉著方圓幾百里的土地。在金沙江邊河谷地帶,白龍們留下了星星點點的溫泉。自古以來,每逢正月初二,四川涼山、昆明祿勸和當?shù)厮姆桨藥X的彝、漢、傣、傈僳、苗等各族群眾身著節(jié)日盛裝,舉家?guī)в?,來溫泉洗去舊年污垢和疲勞,驅邪消災,祈求新年平安。水的涌現(xiàn),帶來了人的匯聚。這一帶與水有關的村名就有以吐莊、中山河、大爛灘、白水頭、大凹子、以進干、以奪莫等等,多得一口氣說不完。上善若水,水知道烏蒙山的仁愛,綿綿不絕地向他表達敬意。
裂谷有多深,巨掌就有多寬。離裂谷最近的村子,就在巨手的左大姆指邊緣,名為“本冷登”?!氨纠涞恰币鉃閬G下石子發(fā)出回聲。多少年了,一直有村民丟下石子去試探深淺,可丟下再多的石子也無濟于事,多數(shù)時候都聽不到落到河底的響聲。到了現(xiàn)在,大裂谷深處依然是一個人類無法認知的神秘世界。巨掌托起的村子,看起來有些與眾不同。云上村處在巨人左掌虎口的位置,那是一塊很大的平地。地的邊緣處是筆直的懸崖,一條羊腸小道盤旋在崖壁間。這是云上村與外界交流的唯一通道。霧起的時候,遮蓋了懸崖,村莊和土地就像飄在云霧之上,宛若仙境,讓人產生許多遐想。
巨人將右手的無名指向左手掌輕輕一扣,成了裂谷深處的“天生橋”。這橋由一塊巖石天然連接而成,連通了天塹兩岸。我們在贊嘆天生橋的神奇、精巧時,聽到了這樣一個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武定己衣的漢子強壯,祿勸湯郎的女子漂亮;己衣這邊山清水秀的物產豐富,湯郎那邊卻因缺水糧食欠收。由于大裂谷的阻隔,南北兩岸雖雞犬相聞,卻只能望著對面的峭壁嘆息。后來,人們決定開鑿山崖,架橋修壩,世世代代繼續(xù)下去,不連通兩岸誓不罷休。山神被感動了,令一巨石凌空飛駕于南北峽壁的最窄處。在我看來,這山神不是別的,就是烏蒙山,他的無名指一動就是一座橋!此后,當?shù)氐那嗄昴信?,每逢七夕?jié),便要在此相會,祈盼愛情不再受到阻隔,生活更好美好。有詩贊曰:“刀削斧劈兩相望,上下百里不曾連。獨有此處手牽手,原是牽牛織女橋”。千百年來,裂谷兩岸的數(shù)千名群眾就通過這橋來來往往,互相交流。
站在天生橋上,看兩岸峭壁縱橫交錯的石縫,我仿佛看到了巨人掌中細密的紋路。歲月滄桑,多少風雨瞬間即過。這些掌紋暗藏著大地的密碼,我輩是無法破譯的。站在這里,我們頓覺自己渺小,如同站在如來佛手心里的孫悟空。
向天地致敬,只因天地化育了萬物。天有陰陽,運動不息;地有柔剛,厚德載物。這里的風霜雨雪、樹木花草、飛禽走獸,總是遵循天道,各得其所。向人類請安,因為人有仁義,明德守信。從新時器時代先民們會使用打磨石器到現(xiàn)在,人們一直呵護著這塊土地。大裂谷兩邊連綿十多公里長的梯田,是人們對巨人手臂皮膚的精心護理和裝扮:春天,水滿田間,如串串銀項鏈;夏至,如同換上了綠瑪瑙;金秋,又變成了金墜子;隆冬卻又是白玉佩了。在裂谷中上部也就是巨人兩手食指相依處,有一塊寬闊平坦的地方。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人們用一次性爆破的方法,將兩邊部分山體通過爆破回填筑起一座水庫。這是人們?yōu)榫奕诵拊斓难簬?。人們還在巨人掌中那懸崖絕壁上開鑿了大溝。有了這根血管,巨人的手臂就更有力量了。這雙巨手和這塊土地有了滋養(yǎng),一直活出年輕的模樣。
己衣大裂谷,請接受我合掌問訊,并以愛語供養(yǎng)。祈愿您永葆烏蒙山的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