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不要”的思考

      2017-11-14 22:27:58龍得勝
      黃河 2017年4期
      關(guān)鍵詞:讀書人生

      龍得勝

      人到無求品自高。無求即有“不要”的意思,在物欲縱橫的世界,如果說“無求”是一種品格,那么“不要”就是一種智慧。人是有本能欲求的,任何人從孩提時代起,就懂得“要”:要吃、要喝、要玩等等。人們在“要”中步入了紛繁的社會,開啟了多姿多彩的人生之旅。

      然而,幸福的智慧的人生,卻未必是“要”來的。

      我們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是要怎么要怎么。這個“要”,都是對父母、對別人、對外界的要求。當(dāng)我在“要”中走過幾十年人生歲月的時候,感受更多的是因“要”而生出的懊悔,生出的對“不要”的理解與思考。當(dāng)然,人生在某一階段對生活的思考都是一個過程,也許在經(jīng)歷這個過程之后,當(dāng)下的思考又會被新的更深的思考所取代。但不斷地將這樣的思考記錄下來,則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我今天所要表達的是我此時此刻所思考的“不要”。

      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

      天地之間造就了人,而人最大的特征不只是擁有四肢與五官,這些東西其它動物也同樣擁有。人最大的特征是擁有智慧和思維,并由此產(chǎn)生了人類文明。與此同時,也正是因為人之智慧與思維,人又常常自以為是。常常把自己看得太高,看得太重,看得大而全。

      人確實是天地之間的精靈,迄今為止,還沒有那一種動物的智慧超越了人類。但這并不代表我們每個人都是精靈。人類有足夠的智慧,并不代表我們每個人都有足夠的智慧。正如能在人類文明史上留下印記,能在短暫的人生中留下濃墨重彩的,總是極少數(shù)的人。我們應(yīng)該明白,每個人只有一雙不可能洞穿山脈的眼睛,僅有兩只不可能隔海聞聲的耳朵。世界之大,包容萬象;天地之廣,無奇不有。我們的所見、所聞、所知、所思,只是滄海一粟、天涯一角罷了。所以,即便是身處無佛之處,也絕不可妄自稱尊。把自己看得太重或太高,否則就會自以為是,就會招致過失或禍端。

      人生在世,尤其是小有名氣或初有作為之后,很容易把自己看得太重,自認為很了不起。三國時的許攸,為曹操取得官渡之戰(zhàn)的勝利,獻了火燒袁紹糧倉烏巢之計,卻自恃謀高,處處標榜自己,甚至不分場合屢次輕慢于曹,結(jié)果招來殺身之禍。當(dāng)代著名學(xué)者季羨林老先生身為北大副校長,卻能在開學(xué)的日子,為大學(xué)看門。季老先生學(xué)貫中西卻樸素恬簡,這正是他能不斷有所成就的原因。所以,即便真有本領(lǐng),也別把自己看得太重,這既是一種修養(yǎng)、一種胸懷,更是一種適世的哲學(xué)。正如約翰·保羅所說:“一個人真正偉大之處,就在于他能夠認識到自己的渺小。”看低看輕看小自己,決不是妄自菲薄,更不是自卑怯懦,而是一種般若的智慧、一種悠然的清醒。

      不要太多依靠別人

      人是群居性的動物。人類社會從蒙昧走向文明,從遠古走到今天,毫不含糊地說,靠的是團隊的力量?;蛘呖梢赃@樣說,人類的五千年文明是靠手牽手創(chuàng)造出來的。人類能踏平歷史的坎坷,沖破時光的枷鎖,戰(zhàn)勝自然的侵襲,靠的是團結(jié)協(xié)作、彼此相依。所以相互依靠是人類的天性。而我想說的是,作為一個在大千世界生存的個體,絕不能事事依靠別人,更不可將自己的命運交給別人去掌握。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我們做人做事總喜歡有個依靠,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這似乎已成為生活的習(xí)慣和思維的定勢。幾千年來,無論朝代如何更替,也無論歷史如何演進,“投親靠友”這條顛撲不破的處世法則歷久彌新。但是,過多對外部世界的依靠,只能喪失自己的內(nèi)生創(chuàng)造力與奮斗精神。

      我的祖母是歷經(jīng)滿清王朝、民國政府、新中國三個時代的老人,少年時我曾隨祖母生活過一段時間,她在施教于我時,最關(guān)注的是培育獨立的精神、自立于生活的能力。少不更事的我被強迫學(xué)習(xí)書法,學(xué)習(xí)木匠,都是企望將來能“自立”于社會。今天想來仍為自己學(xué)業(yè)不精而羞愧。隨年齡的增長,我越來越體會到在這個世界上,永遠陪伴自己的只有自己,所以人活一世自己才是永遠的依靠。假如過多地依靠外在的東西,一旦因為多種因素失去這些依靠時,你就會品味到“不可靠”的滋味,你會突然之間變得手足無措,甚至喪失生活信心。

      不要將人生目標定得太高

      老百姓常說人往高處走,水向低處流。人之天然的情性是向上而行,擇高而立??偸窍M约撼鋈祟^地,受人尊重,總是喜歡那種鶴立雞群、高高在上的感覺。人都期盼自己“高”,做高官,得高壽,享高福。但是,凡高處都像山峰一樣是塔尖狀的,越向上立足之地越小,越到頂部風(fēng)越勁,越到高處也越冷。正是蘇東坡所言,高處不勝寒矣!歲月流長,人生短促,目標太高,身心俱疲。

      人生有時候是“圍城”,而許多的“圍城”其實就是個“套”,是人們自己設(shè)計好來羈絆自己的。將職位設(shè)計為若干個等級,一級比一級高,令天下之仕畢其一生被圍其中而不可解脫。將學(xué)業(yè)也設(shè)計成各個不同的遞進層次,令學(xué)子不知不覺深陷其中,最終忘掉自己生命的樂趣與本質(zhì)。這就是巧妙地利用了人向往高處的心理欲求。若干年前,我熟悉的一位商業(yè)策劃人設(shè)計了一個網(wǎng)絡(luò)點擊評選新晉商的活動,將三晉企業(yè)界有名氣之人盡列其中,依點擊量排出順序,選出新晉商。對于設(shè)計者來講他的目標是錢,因為每點一次他可以收一定數(shù)額的錢,但對那些被編入其中的人來講,糊里糊涂地一味地陷入了為“高”而戰(zhàn)的陷阱,早已忘了應(yīng)該想一想、問一問,即便排選為前幾名又有什么實際意義。我曾問這位策劃人,為何不將自己也設(shè)計到其中去呢?對方一時無語。

      我倏忽又想起范進中舉的故事,一個令人泣淚的悲劇。范進窮其一生只為中舉,人生有幾個七十歲?范進七十終還是中舉了,可還有更多苦讀一生而功名無望的人不是更可悲嗎?一個中舉的目標,毀了范進之流的一生,卻沒能警醒我們世人。試想,如果范進者將中舉的目標換成家庭生活的目標、社會創(chuàng)業(yè)的目標,他們的生命也許更有實際的意義。

      我之所以來講這些無非是說,生活中許多所謂的“高”是人為設(shè)計的,毫無意義的。這些“高”充分地利用了人性的弱點,為這樣的“高”是不必要付出的。

      當(dāng)然,“高”也不全然如此,真實的“高”的確可以調(diào)動更多的資源,掌握更多的優(yōu)勢,真正的高處也確乎可以看到更加壯美的景色。我無意反對大家向高處行,擇高處立。特別是當(dāng)你確實可以成為光明之源時,若立于高處則可以照亮更大的空間,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我只是想說,當(dāng)不具備某些必須的條件和特質(zhì)時,我們硬性加入到無休止的相互競爭、彼此踐踏中,必然會遭致無限的煩惱與痛苦,以至于忘掉人生原本的意義。

      有人說高官不如高福,高福不如高壽,高壽不如高興。仔細地想一想,的確是有一定道理的。實際上“人間有味是清歡”。當(dāng)人們?nèi)绱似诖痈吲R下,如此渴望“高”之壯闊,往往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人生最美好的風(fēng)景,其實是根植于自己心田的那份“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淡定,那份“勝固欣然,敗亦可喜”的從容。最后才知道,人生是自己的,幸福源自于我們內(nèi)心。因此我就想,與其被飄渺的“高”所羈絆,不如靜下來,為自己的心田修道種菊,這反而是又一種高尚之舉。

      不要以為朋友越多越好

      有一首流行歌中唱道:朋友多了路好走。此話似乎很有道理,其實你只要翻開歷史長卷,認真地研究每個歷史人物,你就會發(fā)現(xiàn),那些歷史人物,倘若不是為身居廟堂而群雄逐鹿,立于江湖而鷸蚌相爭,他們可能會成為朋友兄弟,但是我們生活的世界除了江湖就是廟堂,不是身處廟堂,就必定置身江湖,所有人概莫能外。

      英國哲人培根說過,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當(dāng)利益一致時可能是朋友,而利益不一致時就會成為對手。從這個意義上講朋友往往又是蘊育對手的溫床。與你相知越深,相處越久,其敵對性、破壞性越強,中國有句古話:同行是冤家。好多的時候,你的朋友就在同行之中,機緣一到很可能演變?yōu)樵辜摇?/p>

      當(dāng)然,朋友是必須要有的,人生之路須有人攜手結(jié)伴前行。桃園結(jié)義,歃血為盟,這都是成就大事業(yè)必須的。我所說的絕不是不要朋友,我只是說朋友不是越多越好,多則濫,濫則亂。所謂的朋友又多又濫又亂,也就不能謂之朋友了,有些反而會成為你潛在之對手。

      常聽同仁抱怨,某某多年的朋友棄己而去,背叛了自己。其實我想說的是,他壓根就不是你的朋友,將其定性為朋友是你的錯誤。

      魯迅說,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年輕時我極不理解,朋友不是越多越好嗎?經(jīng)歷了幾十年的人生風(fēng)雨后,我越來越品嘗到魯迅先生此話的人生況味。

      人生確是一本無字的書,我認真地思考過歷代以及當(dāng)代的許多有成就的人,也認真地回想過自己的人生歷程。北宋的蘇東坡和章惇原本是結(jié)拜過的朋友,就是這樣的好友,官拜相位后,章惇對蘇東坡的迫害最大,把他從本已很苦的嶺南惠州,一貶再貶到蠻荒的海南,禍害之深之迫可見一斑。列寧是偉大的共產(chǎn)主義者,他曾說過一句極為經(jīng)典的話“堡壘往往容易從內(nèi)部攻破”。這個“內(nèi)部”不就是一個戰(zhàn)壕的戰(zhàn)友嗎?無數(shù)的事實告訴我們,在你一生里不斷地禍害你的人,必定是你所認識的人。如果曾經(jīng)是一個戰(zhàn)壕的戰(zhàn)友,可能對你的傷害會更深。

      不要不加選擇地讀書

      中國古代是極其推崇讀書的。古語言: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又有詩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外國哲人也言:讀書是人類進步的天梯。英國的哲學(xué)家培根曾經(jīng)寫道:讀書足以長才、足以怡情,讀詩使人靈秀,讀史使人明智,數(shù)學(xué)使人周密,科學(xué)使人深刻,邏輯學(xué)使人善辯,倫理學(xué)使人高尚。凡有所學(xué)皆成性格。書是知識的載體,是人類文明傳承的工具,所以讀書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腹有詩書氣自華”!無論是歷史上還是現(xiàn)實中,那些大徹大悟之人,大智大勇之人,大仁大愛之人,大都是飽讀詩書之士。然而,在蕓蕓眾生之中生活了幾十年,我漸漸地感到讀書絕不是生活的全部,讀的書也不是不加選擇地越多越好。

      首先,世界上的書實在是太多了,不說其它的國家,我泱泱中華之書籍便浩如煙海。僅一部四庫全書便有近十億字,把所有的時間全部用來讀書,每年讀一千萬字,也需要一百年的時間,真可謂書海無涯,人生苦短矣。人怎么可能傾其一生只去讀書呢?如果人的一生只是為讀書而讀書,讀書還有什么意義?

      其二,文明是靠書承載的,但并不是所有書里承載的都是文明。書是文明的載體,但既能承載文明也便能承載非文明的東西,承載垃圾與糟粕,甚至是誨淫誨盜的所謂知識。這樣的書不如不讀。

      其三,即便是好書,書中也未必全是好的內(nèi)容;即便是實用的書,書中也未必全都有用。以我的經(jīng)驗,不僅有注水肉,更有注水書。許多所謂著作,其實真正有價值、有內(nèi)容、有思想的部分,或許也就幾頁紙而已。

      需要明白的是,書不一定讀得越多越好,但不讀書少讀書一定不好。令人哀嘆的是,今天的讀書人是越來越少了。顏真卿說“白首方悔讀書遲”。而我們今天的人則是“老來未覺讀書晚”。

      不要以為說得越多越好

      語言是人們表達思想的重要工具,語言能力是人類文明的標志。我們的理想、訴求,我們的愿望與感懷都需要用語言來陳述和交流。生活的經(jīng)歷告訴我們,一個人有再多的想法,再多的知識,如果不通過語言表達出來,那等于未出生的孩子,懷胎再久也無用。

      語言是極重要的,沒有了語言是不可想象的。語言的主要表述靠嘴去講,但事實上生活交往中,卻并非話講的越多越好,并不是講了就清楚了,說了就明白了。

      生活歷練多了,我們慢慢明白,很多的時候沉默是金,能不講或少講不僅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涵養(yǎng)與境界。

      好些事情暫時被人理解錯了,搞反了,不急于去講,留出時間慢慢地讓人理解與明白,效果可能會更好,此時若能沉默靜待就是一種智慧。

      人與人的處境不同,利益不同,立場不同,有些事情是無法講通的,是難以講清的。遇到這樣的情況,講便不如不講,即便是十分美妙動聽的語言也是徒勞的。古人語,莫與夏蟲言冰!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被別人誤解,別人將我們原本的意義與想法扭曲了,倘若你口若懸河解釋三天三夜,未必能講清。有時候舊的誤解沒有消除,反而在誤解的基礎(chǔ)上增加了新的誤解。甚至演變?yōu)榕f的、原本欲講清的誤解消融了,淡化了,而新的誤解成了主角,成了最大的誤解,甚至成為彼此之間感情與友誼的鴻溝。

      有如冰山之消融一樣,有些誤解是需要通過時間來化解的,不到那個時間節(jié)點,無論耗費多少精力,用多少言語也是無法說清的。此時便需要你以君子之風(fēng)坦然面對,這一刻,無言是一種修養(yǎng)。

      生活中切不要以為自己擁有敏捷之思維、雄辯之口才,就企圖去想把所有的道理都講清,將所有的糾結(jié)都化解,并為此而處于喋喋不休之中。我們需要明白:很多的地方,此處無言奪有言;許多的時候,此時無聲勝有聲。

      世間的事情想明白容易,做明白難。就像我自已,想努力少講話,可好多時候就是管不住自已的嘴。

      不要只把錢當(dāng)作財富

      人人都希望擁有財富,這是人本能的欲望,甚至可以說是人類創(chuàng)造財富的原動力。做為人來講喜歡集聚財富并創(chuàng)造財富,一點錯誤都沒有。

      錢一定是財富,但財富卻絕不僅僅是錢。生活之中一些人太看重錢了,往往被錢蒙蔽了雙眼,一心鉆進錢眼而不能自拔,病癥嚴重的寧愿抱著金元寶跳井,舍命不舍財!此時此境此人完全忘卻了對人而言生命才是最大的財富。奧斯特洛夫斯基曾經(jīng)說過,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是最寶貴的,當(dāng)然還有許多其他寶貴的東西,比如知識、藝技、文化以及其他各種能產(chǎn)生價值的技能與物質(zhì)。這些都是錢之外的甚或是更重要的財富。錢雖然是好東西,做為一般等價物它象征的是財富。但是有些東西卻不是錢能換回來的,老百姓說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這句話即說了錢的重要性又說穿了錢的局限性。

      有些體現(xiàn)財富的東西,如商品、藝術(shù)、技能、文玩等可以換來錢。而反過來,若有錢卻未必能換來如上的東西,這個道理看起來容易明白,但實際生活中人們往往只看到錢,而看不到除錢之外其他有形無形的財富。如果從哲學(xué)意義上分析和看待,錢只是靜態(tài)的不變的虛擬的財富,而人的能力和知識卻是動態(tài)的永遠的真實的財富。前者若比作為流,而后者則為源。一個明白人,一個聰明的人,又怎么能舍源而逐流呢?

      不要為毫無意義的爭論耗費時間與感情

      有人言真理越辯越明,事實越弄越清。當(dāng)我們懷揣理想,走過了幾十年為真理而辯爭而奮斗的歷程之后,忽然之間覺得遠不是那么一回事,現(xiàn)實會出現(xiàn)這樣幾種情況:

      一、真理依然是真理,他并沒有因為你的維護而變得更加超越和偉大,他依然在那里不增不減、不垢不凈、不生不滅。

      二、許多你為之傾力維護的所謂真理,在歷經(jīng)了歲月的磨礪與洗禮之后,自己早已逃循于真理之外。

      三、你年輕時以為至上真理的東西,在行路萬里、讀書萬卷之后,才曉得這僅僅是一個童叟皆知的常識。

      四、當(dāng)年自己不惜時光與精力,甚至為之大動干戈的所謂真理,其實竟然是一個虛構(gòu)的神話。

      許多時候,我們常常為這些所謂的真理陷入思想的執(zhí)念而不能自拔。我曾與一些耄耋老人有過許多次的交流,他們中的一些人飽經(jīng)滄桑之后,在這個問題上釋然而從心所欲。但也有一些老者終身陷入偏執(zhí)而不能超然。實際上那些他們至今仍為之執(zhí)著的東西,今天早已成為人人皆知的美麗神話。但是人的特性在于不僅在利益上要爭,在權(quán)益上要爭,而且在思想認識上也要爭。爭來爭去,爭什么都不重要了,“爭”反到成了最重要的事情。當(dāng)此種“爭”陷于少數(shù)人的時候,浪費的是少數(shù)人的時間與感情,而倘若變?yōu)榇蠖鄶?shù)人之爭或整個民族之爭時,耗費的是大多數(shù)人乃至整個民族的時間與感情。

      遺憾的是,我們的同胞太喜歡“爭”了;我們的國人太喜歡“論”了。當(dāng)我們浪費著寶貴的時光與精力去進行無謂的爭論時,別的人、別的民族便可能超越我們的發(fā)展,站在世界的潮頭。

      老子言,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老百姓說,有理不在言高。親愛的同胞,人生真是太短促了,我們一定要放棄無謂的毫無價值的爭論,腳踏實地做好自己的事情,過好自己的每一天,這才是真正的真理。

      不要總以為自己是最聰明的

      年輕的時候我們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自以為自己什么都行,自以為自己聰明得不得了。稍有一點成就就更容易出現(xiàn)這樣的認識與想法。我年輕的時候辦過不少傻事、蠢事、糊涂事,絕大多數(shù)都是自以為聰明的結(jié)果。

      自以為聰明的最大表現(xiàn)就是凡事都想走捷徑、圖省事,想以最小的付出得到最大的回報。但是,世間所有的成功與成長都不是偶然的,不是誤打誤撞的結(jié)果。一些看似偶然的收獲,其背后一定有必然的付出,即便是一棵草、一粒粟,也要經(jīng)歷春生夏長秋碩的過程。揠苗助長,苗則蔫也。

      我自年輕時由于工作及學(xué)習(xí)的緣故,接觸了不少的老者智者,比如趙樸初先生、董壽平先生、啟功先生等藝術(shù)大家以及很多的官員學(xué)者。這些人都是人中俊杰,在與他們交往的過程中,我深切地感到,年齡決不僅是歲月的積累,更是經(jīng)驗與智慧的積累。在他們面前,自以為聰明就是最大的不聰明。我至今銘記和感謝孔夫子的那句醍醐灌頂?shù)脑挘褐疄橹恢獮椴恢?,是知也!只有自己的誠實和勤快,才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際會與因緣。

      自以為聰明就滿,滿則滯,滯則停,停就失去了發(fā)展與進步。

      人在這個世界上生存,總有許多事情不想被人知道,但天知地知都是知,無論怎么掩飾,人生所有的事情都將被洞穿。即便今天不被深具洞察力的人看穿,隨時光的延展,所有的事情都會還原其本來的面目。司馬光說:“吾無過人者,但生平行為,無不可對人言耳?!彼詿o論做人做事,絕不可自作聰明,而應(yīng)該腳踏實地,誠實面對所需面對的世界和你將要面對的各種難題,短期可能不會有大的進步,甚至?xí)腥顺靶δ愕挠兀L久地看,你卻是一個輕松理智的聰明人。

      不要盲目崇拜

      看到這個題目,有人會提到信仰的問題。其實信仰與崇拜是截然不同的,就像真理與謬誤之間可能只有一張紙的距離,但卻天壤之別。人不可以無信仰,如果沒有信仰,人可能僅僅是一個生物學(xué)意義上的動物而已。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失去信仰的話,人類生存將失去規(guī)則,失去道德,失去自我的控制與團隊的合作。那種可怕的后果將是不可想象的。

      據(jù)說世界上許多地方在招聘員工的時候,首先要征詢的是你的信仰,有沒有信仰,信仰什么?假如一個人沒有信仰,那么有些重要的工作,極難得到錄用。

      人是應(yīng)該有信仰的,但信仰不是崇拜,更不是盲目崇拜。民國時期的北大校長蔡元培先生曾經(jīng)主張兼容并包,我一直在想蔡先生之用心良苦。他無非是希望北大的學(xué)子甚至天下的學(xué)子,在求知的過程中,不要因盲目崇拜而偏于一隅。

      我就想,盲目崇拜,至少有這樣的問題是不容忽視的。第一,盲目崇拜會收窄你的視野與求知面。導(dǎo)致你還年輕時就將精力與目光凝聚到很小的那個所謂的崇拜點上,這使得你人生的更多探索和追求因此而止步。第二,盲目的崇拜只會令你的執(zhí)念加深、加重,把原本豐富多彩的、四通八達的、燦爛多元的生活機械化了,簡單化了,甚至使你思維的天地,心靈的空間變成了虛假的“萬花筒”。生活中你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當(dāng)你遇到一個執(zhí)念很深的人的時候,你會感到如此活生生一個人怎會簡單到如此的地步,頑固到如此之程度?溝通之難超乎蜀道爾。第三,崇拜什么就被什么所驅(qū)使。人的一生如果只崇拜錢,那他的行為都將為錢所驅(qū)使,他將成為錢的奴隸。崇拜是超出信仰的觀念與行為,盲目的崇拜直接導(dǎo)致的就是完全失去自我的思考和辨別。

      我年輕時讀論語,癡迷不已。后來有一位老者提醒我,孔子之為賢圣,并不是他的超然的智慧,而恰恰是他能多元化地吸收前人的成果,因此而成就了他圣人的地位。聽從老者的話,再將讀書的范圍放大,忽然間便有了一種茅塞頓開的豁然的感覺,一下子輕松而自在了。

      猜你喜歡
      讀書人生
      郭初陽:讀書真的太有意思了
      讀書使人進步
      我愛讀書
      正是讀書好時節(jié)
      意林(2020年12期)2020-07-03 02:48:46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兩字之間
      我們一起讀書吧
      讀書為了什么
      獨一無二的你
      黑白人生
      雜文選刊(2008年7期)2008-08-06 08:47:18
      江口县| 犍为县| 泽库县| 内丘县| 江津市| 高清| 乐山市| 临泉县| 虹口区| 石家庄市| 融水| 句容市| 梁山县| 托克托县| 大荔县| 舒兰市| 房产| 汝南县| 嘉祥县| 崇礼县| 专栏| 桐庐县| 繁峙县| 东乡| 南开区| 建德市| 申扎县| 广西| 襄城县| 股票| 洞头县| 太仓市| 夹江县| 茂名市| 祁连县| 江口县| 分宜县| 孟州市| 张家川| 东平县| 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