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軍
人生應(yīng)該放下的東西
◎吳建軍
放下,是一種高度,一種胸懷,是人生的大境界。擅畫者留白,擅樂者希聲,擅養(yǎng)生者則會清空,將思想清空,將心靈清空。人生應(yīng)該放下的東西很多,何時能夠放下,何時就會獲得一種輕松和閑適,誰能夠放下,誰就會活得健康,活得自在逍遙。
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人好勝心很強。表明他們有不服輸?shù)挠@可以看作是一種積極進取的心態(tài)。但事事處處都想壓倒和超過別人,爭為強者,喜歡逞能,凡事都要爭個輸贏勝負,可就不利于身心健康了。
朋友同事之間聊天,往往會有觀點上的沖突,這本來很正常。但遇上爭強好勝之人,會因觀點不同而爭執(zhí)不休,直至把對方說得啞口無言,緩不上氣來,才會收口。
夫妻之間也是如此,鍋碗瓢盆經(jīng)常會磕磕碰碰,爭強好勝之人寸步不讓,把“青布門簾”拉下來,用盡方法挖苦揭短對方,指責對方的不足和錯誤,直到對方低頭認錯或自動“撤兵”才肯罷休。
古人說:“上等之人知強示弱,下等之人爭強好勝。”如果一個人經(jīng)常處于一種爭強好勝的狀態(tài),而且經(jīng)常勝出,人生必然蘊藏危機。朋友間你贏了,但會落下個不歡而散,喪失友情,而且也會失去其他人的好感。
事事爭強好勝是低情商的表現(xiàn),有大智慧的人都知道“知強示弱”之道,老子在《道德經(jīng)》中說:“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告訴人們,真正的大道是柔弱的,是無為不爭的。知道對的、強的、陽剛的,但都要甘心處于柔弱的位置。為人處世你如果時時爭強好勝,那可能就離失敗不遠了,并且在別人的心目中,你什么也不是,以致于會輸?shù)靡凰?。能柔弱才能承載,善養(yǎng)才能活命,才能保持生機。要知道,知強守弱才能蓄積生命的正能量。
胡思亂想就是雜念,即古人說的心猿意馬,其意是心思不專一,變化無常,思想像馬跑猿跳一樣。事實上,眼要看,耳要聽,嘴要說要問,心要思考要追求,這些與生俱來的感知功能一旦進入工作狀態(tài),自然會雜念叢生。雜念是個龐大的數(shù)字,《僧祉律》中說:“一彈指頃合四百個念頭,一晝夜合一萬二千彈指?!笨梢?,人的胡思亂想一天要消耗多少能量。
人為什么會胡思亂想?心理學家解釋說,那是因為人心里欲望多,貪心多,牽掛多,如果把這些因素全部刪除,還有什么好想的。只要你心中不產(chǎn)生雜念、邪念和惡念這些負面信息,就會活得閑適安祥。反之,如果你思想是積極向上的,是正知正見的,不就排除胡思亂想了嗎?
《永生鏡》中說,人有凡心,而生雜念,正念有益身心,邪念則會損耗人的精氣神。養(yǎng)生家星光先生也說:“人生活不到天年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胡思亂想,其次就是情欲、勞損、飲食不節(jié)……因為它們消耗的都是人體的寶貴能量。”
制服胡思亂想,說來容易做著難。一是人生觀要正確,不攀比,不苛求,不接受外面的種種誘惑,隨緣做事,隨遇而安。二是多看書,多看圣賢大德的書,看書能被許多優(yōu)秀的人引領(lǐng)和帶動,走向高遠的境界。一位名人說得好:“沒有孤獨,沒有寂寞,中國美麗豐富的文化就是最好的陪伴和懂得,這樣的精神生活有力量,有美感,有教導,一股清泉心上流,那有心思亂琢磨?!比请s念來時不理不睬,不要跟著這種感覺走,這樣,念起不隨自然無念。
有一則閑逸故事,讀來頗受啟發(fā)。從前,有一個乞丐,偶在山中拾到一塊金子,親朋好友都來祝賀。他卻愁眉不展地說:“人們都說山里有三塊金子,我才拾到其中一塊,那兩塊到底在哪里呢?真是急死人了!”他終于病倒了。
貪心是指想占有自己喜歡的東西的一種心態(tài)。現(xiàn)實生活中,貪心太強的人比比皆是,可謂司空見慣,其主要表現(xiàn)在過求、貪心不足。有的人心太貪,欲壑難填,娶得美妻,還想生得貴子,貴子長大,還想做官出人頭地。有的人做事過求,自私、苛刻,想入非非,購物買貨想物美價廉,房屋裝修想精工省料,出門上街想一路綠燈,常想天上往下掉餡餅,常想不勞而獲得一份免費午餐。謝德林說過:“人往往異想天開,努力追求得不到的東西,做辦不到的事,結(jié)果不是后悔就是苦惱?!惫湃艘舱f:“世人如何不心安,只因放縱欲望船?!笨梢?,心欲太強是有礙人體健康的。從某種意義上講,它是一種精神毒素,人若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就會成為心欲的奴隸?,F(xiàn)實生活中,凡事皆有度,如果貪得無厭,超越做人的起碼原則,必受其害。心不可太貪,就是要淡泊處世,順應(yīng)人情事理。生活的哲理告訴人們,一個人的快樂,不是擁有多,而是計較少,多是負擔,是另外一種失去;少非不足,是另外一種有余。世間物華,如云易散,轉(zhuǎn)眼成空,追求平常生活,淡化七情六欲,做平常人,干平常事,這種看似“素描”般的人生觀,其實是一個人品德和修養(yǎng)的極致。
靜以修身 張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