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辰昱
小時候盼過年,盼的是到時候可以隨便吃糖了。因為我從小就有咳嗽的毛病,平時母親把家里的糖都藏了,只有我達(dá)到了她的什么要求時,作為獎勵才肯給一塊吃。長大了盼過年,盼的是喜慶悠閑的日子,盼的是那一桌厚重的年夜飯和一大家人的團(tuán)聚。
“故歲今宵盡,新年明日來?!背χ?,離家在外的游子,都會不遠(yuǎn)千里萬里趕回家來,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包餃子、做菜。除夕夜的這頓飯,讓四面八方的人歸鄉(xiāng)、歸家、歸于父母的身旁,因此也叫“團(tuán)圓飯?!彼侵袊顺缘臅r間最長的一次家庭宴會;它是說話最多且最講究的一頓飯。包餃子、做菜、吃飯的人都比平時話多,緘默之人也得大開金口,說人說物,談天論地 ,一抒胸臆。但無論怎樣說,都是說的吉利話,以圖吉祥歡喜。
奶奶說,她小時候吃年夜飯時很講究禮節(jié)。如按尊長老幼入座,吃飯時長輩先動筷子,上菜的人要雙手放到長輩面前等等。年夜飯的菜肴繁簡雖然是以自家的經(jīng)濟(jì)條件而定的,但都是盡最大努力而使其豐富。即使貧寒之家,除夕之夜也顯示出平時見不到的大方;即使吝嗇之家,此夕此景也有奢華的鋪排,因為人們要的是有剩下,為的是取“頓頓有余”、“年年有余”的口彩,使人有充足感,預(yù)示全年豐衣足食。
做年夜飯有講究。菜的數(shù)量必須是雙數(shù),有冷有熱,有葷有素,各自成雙,討一個“好事成雙”的彩頭。而年夜飯的餐桌上家家都少不了一道魚菜,圖的是年年有“余”,每年年夜飯,母親都會亮出她新學(xué)得幾道好菜讓我們品嘗,但有幾個菜是保留曲目,每年必不可少的梅菜扣肉、黃燜雞、四喜丸子、清蒸魚。不過每年也都是升級版的新做法,她認(rèn)為有了這些菜就預(yù)示著來年生活富足,衣食無憂。
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葷菜,一盤盤拼擺有秩的涼菜端上桌來,真可謂饕餮盛宴,令我立刻垂涎欲滴。馬上招集開始每年必備的一個節(jié)目——新年祝愿。每年的年夜飯前我們都要把自己認(rèn)為最美好的祝愿送給家人。而這個頭一般都由我來開,說了祝福語后,等長輩們先端了杯動了筷,我便迫不及待地開始享受美食。這個儀式也算是繼承了家族中的一個禮儀吧。
年夜飯超出了“吃”的范圍,如果不是年夜飯,無論是過去還是今天,都沒辦法讓匆匆的腳步稍作歇息,特別是對充滿機(jī)遇和挑戰(zhàn)的人來說,一家人何時圍席而坐?何時與長輩長談?惟有年夜飯!年夜飯既體現(xiàn)出中國人對逝去舊歲的留戀之情,又表現(xiàn)出對將到新年的希望之意,還有那份親人之間的溫馨與關(guān)愛。
近年來,匆忙的人們,崇尚新潮的人們喜歡在飯店訂年夜飯,圖的是省事。那年我家也趕了一次時尚,全家人聚到飯店一起吃年夜飯,飯后便各回各家。雖然吃飯時也不乏熱鬧;雖然也是滿桌雞鴨魚肉、山珍海味,雖然也是五味俱全。但是,那熱鬧里似乎缺少了一些親和味;那飯菜里也缺少了一些溫馨味,其實,恰是缺少了融入了樸實厚重情感的家味。時代變遷也有一些局限,對現(xiàn)代人來說,找到那種如釋重負(fù)的感覺不易,若流于簡單的形式,不僅淡化了親朋的情感,又怎能對得起幾千年文化的內(nèi)涵?更何談傳承源遠(yuǎn)流長的節(jié)日傳統(tǒng)?
“寒隨一夜去,春逐五更來?!崩L的年夜飯,使多少家庭團(tuán)圓、讓多少人綻開笑臉;樸實厚重的味道,使久逢的人開懷暢飲,讓享用的人回味無窮;又令那么多奔波他鄉(xiāng)的人們,整日忙碌的人們回到了寧靜的港灣,可以舒緩和釋放一下疲憊的身心。真的,應(yīng)該感謝老祖宗為中華兒女留下這樣一個節(jié)慶習(xí)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