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蔣豐 藍雅歌 本報特約記者 盧昊 ●張倍鑫
“非常完美,我從沒見過這樣的(表演)”“我說我不會問那是不是他,但如果是他,我將非常感動……”幾天前,被問及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球場“摔跤事故”時,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作出這樣的點評。11月5日,日本首相在高爾夫球場招待來訪的特朗普時,不慎來了個“后空翻”一周半。這并非安倍第一次在外交場合出現(xiàn)類似“尷尬”,很多人都記得他一路小跑去見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的情景。身為一國政府首腦,這樣的舉動在國際舞臺上、在聚光燈下,很容易被放大,而類似情景在其他國家的領導人身上很少上演。那么,對于63歲的安倍這么“拼”,日本人是怎么看的呢?
不關國家形象,而是“娛樂新聞”?
日本學者、記者、家庭主婦和網友這么說
“政府首腦在有攝像鏡頭的情況下摔倒是不應該的,這會讓人聯(lián)想到領導人的健康情況,因此應該注意避免?!?/p>
對于日本首相安倍在“高爾夫外交”的巔峰時刻經歷尷尬的3秒鐘,《環(huán)球時報》記者詢問了數名不同領域、不同身份日本人士的看法,日本多摩大學客座講師安田俊峰從領導人健康角度進行解讀,并認為,“從這個意義上講,安倍這次是丟分了”。
安田的解讀無疑很“正統(tǒng)”,而他就這個話題更想說的是“外交”。他表示,安倍外交,特別是從這次特朗普訪問日本來看,算是成功的。當然,無論是吃漢堡,還是打高爾夫,安倍所做的都是投特朗普個人所好,這體現(xiàn)了日本是事實上的美國從屬國的特性。安田進一步闡述道,安倍對外交、特別是美國非常重視,也非常投入……
“那并不是新聞,像我們報刊還有其他比較正式的媒體都沒有報道。它屬于娛樂范圍,并不稀奇”,一名匿名的日本資深記者給出這樣的回答。這名記者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說,對于安倍作為日本的領導人是否合適,很難回答,因為安倍面臨的國內問題堆積如山,但單從外交角度來看,可以給60分。
作為一名討厭安倍的普通日本女性,久保茜也沒對安倍摔跤一事表達什么負面看法。久保茜在接受《環(huán)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她的朋友們,特別是女性,認為安倍過分自負、偏執(zhí),在知識儲備上也有些不足。“他只想著和外國領導人建立關系,而我們的生活包括醫(yī)療等很多問題,他卻不關注”,久保茜說,作為國家領導人,安倍應該提出更多的主張,而不是只是討好對方。
在網絡上,議論聲要大得多。這自然與愛“搞事”的東京電視臺有關。該電視臺在航拍中捕捉到相關畫面后,從各個角度、各種距離反復播放4遍。之后,視頻被傳到網絡上,點擊量瞬間突破百萬。
對于首相的“搞笑”鏡頭,日本網友的第一反應是笑?!斑@要多大難度啊”“不當體操運動員可惜了”“果然是腰不好”……日本網友以開玩笑的口吻對待這則“娛樂新聞”??墒?,風向很快就變了。
“注意到沒有?安倍首相摔倒時特朗普就當沒看見,只顧自己往前走”“旁邊的安保人員在干啥”“不用那么急跟上特朗普吧”……日本網友似乎因首相跌倒,自尊心受到了傷害。不過,客觀地說,日本網友對摔倒的安倍基本沒有指責,即使有“活該”之類的留言出現(xiàn),跟帖網友也會以“有沒有同情心”“他是為了國家”等來反擊?!?/p>
“忍辱負重”更能獲民眾認同?
日本媒體人原田:從日本文化角度看是如此
日本民眾對于安倍尷尬動作的評論,反映出他們并沒有覺得安倍有失國家領導人的威儀及身份,甚至會有“好可愛”之類的評價刷屏。在日本民眾心中,安倍將國家利益放在個人尊嚴之上的表現(xiàn),值得點贊。
2015年9月28日,安倍與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在紐約聯(lián)合國總部會談。因時間緊張,安倍從門口一路小跑奔向普京。兩人剛坐下,普京突然眉頭一皺,伸手去撣褲子上的什么東西??吹狡站┑膭幼?,安倍手上也跟著抓了抓,隨后把頭扭開。捕捉到這一鏡頭的朝日電視臺同樣反復播放。
今年9月28日,安倍出席中國駐日本大使館舉辦的國慶招待會時,從酒店門口下車后又上演標志性的“可愛小跑”,向外界傳達他對改善中日關系的殷切姿態(tài)。
這些細節(jié)讓人感到安倍身段之柔軟。在萌文化盛行的日本,很多人認為這些小動作“親民”“可愛”“沒架子”。在知識階層,不少人也認為安倍“堪當大任”。
日本政治學者江川認為,安倍“玩弄”細節(jié)和忍辱負重的功夫,正是他重要的政治技巧。他告訴《環(huán)球時報》記者,不管外界如何看待,安倍的修憲強軍等核心主張不會發(fā)生改變。外在表現(xiàn)上,安倍卻可以根據形勢與場合展現(xiàn)出各種柔軟身段,一些姿態(tài)顯得非常謙卑。
在分析人士看來,安倍如今的表現(xiàn)相比11年前首次出任日本首相時“成熟”多了。那次執(zhí)政,安倍秉持超強硬的“鷹派”風格,不僅讓世界各國對其高度警惕,也引發(fā)日本國內強烈反彈。
吃一塹長一智。第二次執(zhí)政后,雖然核心政策主張沒有改變,安倍卻學會了打造“謙恭”形象,甚至對特朗普、普京等大國領導人“低三下四”。而這種為達目的不惜一切的做法,有著家族“遺傳”。
安倍的外祖父岸信介于1957年接任首相后,先是以所謂“戰(zhàn)爭賠償”打開與東南亞國家的外交關系,然后與時任美國總統(tǒng)艾森豪威爾一起打高爾夫——這是戰(zhàn)后日本領導人首次開展“高爾夫外交”——最終在日美安保條約中加入了美國對日本負有防衛(wèi)義務的規(guī)定。
日本媒體人原田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說,政治家也是人,大家都希望風光出行,處處受尊重。但有些場合兩者并不能統(tǒng)一,有的政治家會認為“損害我的尊嚴就是損害我國的尊嚴”,有的則會把個人尊嚴放一邊。這兩種思考方式并沒有誰對誰錯。
原田表示,從文化的角度來看,日本民族崇尚忍辱負重,領導人在外交場合將個人尊嚴擺在第二位,更能獲得民眾認同。對安倍來說,與特朗普建立密切的個人關系,讓美國更照顧日本利益,尤其是不放松對中國的圍堵,這是他最大的考慮。當斷則斷,一些禮儀可以不顧。
前述那名匿名日本資深記者也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說,安倍自認很擅長外交,比起內政在外交上似乎容易得分。
如今的安倍,雖然深陷森友學園、加計學園等丑聞,但在外交方面得到不少日本人的認可。在處理與中國、美國、俄羅斯等重要雙邊關系時,雖然沒有太多實質性成果,但他表現(xiàn)出“我一直在努力”的模樣。對于重視過程超過結果、習慣把“努力”掛在嘴邊的日本人來說,這正是他們想看到的?!?/p>
日本人心儀哪類領導人?
或力挽狂瀾,或風評較好,或個性鮮明
日本企業(yè)(中國)研究院執(zhí)行院長陳言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說,他跟不少日本人聊過安倍等日本首相,“很多人覺得,安倍比民主黨的各位首相要好很多,如果百分是滿分,民主黨的首相最多能得10分或20分,安倍則在60分上下,他讓日本人覺得現(xiàn)在的政治家還行?!?/p>
日本各大媒體都曾做過誰是最受歡迎首相的調查,結果雖有不同,但排名靠前者通常有幾個特點:任職時間長,留下較多政治遺產;在“歷史關鍵節(jié)點”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政治風評較好,有政策想法、強硬手腕或出眾的斡旋能力;具有“帶有個人標簽”、令人印象深刻的個性。
基于此,比較受認可的首相包括伊藤博文(首任日本首相、明治維新代表人物)、吉田茂(戰(zhàn)后日本內外政策的奠基者)、桂太郎(日俄戰(zhàn)爭時的首相)、岸信介(推動日美安保條約修改)、池田勇人(推動日本戰(zhàn)后經濟高速成長)、佐藤榮作(戰(zhàn)后任期最長首相、推動美國向日本“返還”沖繩)。
有評論稱,日本人對于歷代首相的印象和時代環(huán)境密不可分,基于現(xiàn)在的經濟和國際地位,日本民眾更懷念明治維新和二戰(zhàn)后兩個日本崛起的“黃金時代”,以及這些時代的領導者。
也曾有一些外國領導人頗受日本人欽佩,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中國的周恩來總理。此外,日本記者村山宏2012年在日本經濟新聞上撰文提到,2000年前后,他經常聽到日本的企業(yè)經營者說“要是日本也擁有類似朱镕基總理那樣的領導人該有多好啊”。當時日本政局混亂,而朱镕基果斷推進中國國企改革。
日本知名評論家、與安倍有私交的田原總一郎最近對外表示,雖然出身政治世家,安倍實際上“就是個普通人”。以前的首相在成為政治家之前都要先有“成為政治家”的覺悟,但由于外祖父(岸信介)、外叔公(佐藤榮作)和父親(安倍晉太郎)的緣故,安倍“一不留神”就成了眾議員?!捌胀ㄈ说娜秉c他(安倍)都有”,在年輕議員的讀書會上,相比其他同輩,安倍幾乎不怎么發(fā)言,“因為沒有什么可說的”。
在日本民眾看來,這樣充滿缺點的首相反而“接地氣”。有民眾表示,“因為知道首相也是普通人,所以想著難免會這樣(犯錯誤),于是就原諒他了”。更有人認為,安倍身上有不拘常理、說干就干的“渾勁”,比如去見特朗普“說要去就去了”。“敢于‘賭博的首相,雖然感到有時不放心,但想想就覺得有個性”。
安倍也利用這樣的個性,消除民眾對自己“政治富二代”的印象,比如在里約奧運會閉幕式“東京八分鐘”上,親自出馬扮演“超級馬里奧”。這是他面向國內外宣傳自己“能屈能伸”“愿意奉獻”的政治公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