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東+張志+王琪琪
摘要:以綠秀、盛鮮、露寶3種黃瓜為材料,研究6個不同濃度鉀素處理下黃瓜株高、莖粗、含水量、葉綠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過氧化物酶活性的變化特點。結(jié)果表明,黃瓜幼苗株高、莖粗、含水量、葉綠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隨鉀素濃度的升高呈單峰曲線變化;株高、莖粗在鉀素濃度為150 kg/hm2時達到最大值;葉片含水量、葉綠素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在鉀素濃度為200 kg/hm2時達到最大值,且與150 kg/hm2時差異不大;過氧化物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在鉀素濃度為150 kg/hm2時降到最小值,且與200 kg/hm2時差異不大。由此可見,鉀素濃度為 150 kg/hm2 時有利于黃瓜的生長,鉀素濃度增加到200 kg/hm2時有助于提高黃瓜苗期的生理抗性,對黃瓜的抗逆生理有一定的修復(fù)作用。
關(guān)鍵詞:黃瓜;幼苗;鉀素;過氧化物酶;株高;莖粗;生理特征
中圖分類號: S642.206+.2文獻標(biāo)志碼: A文章編號:1002-1302(2017)17-0109-03
通信作者:張志,碩士,副教授,碩士生導(dǎo)師,從事植物營養(yǎng)研究及教學(xué)工作。E-mail:66zhangzhi@163.com。黃瓜在不同生長階段會進行不同的施肥管理,而不恰當(dāng)?shù)氖┓蕰S瓜的生長發(fā)育造成不良影響甚至是鹽堿迫害[1-2]。黃瓜屬喜肥、喜水而不耐水肥的蔬菜作物,合理施肥對黃瓜生產(chǎn)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3-4]。有研究表明,葉片中50%以上的鉀離子都集中在葉綠素內(nèi),適量鉀素對植物葉綠素的形成及運輸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5-7],而缺鉀會導(dǎo)致葉綠體蛋白質(zhì)分解,葉綠素受到破壞,葉片邊緣發(fā)黃、主葉脈失綠、葉片硬化甚至死亡,進而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直至影響植物干物質(zhì)的積累[8-10],黃瓜結(jié)果期如果缺鉀,會形成彎曲瓜條、大肚瓜、尖嘴瓜等[11-15]。黃瓜生長過程中如果鉀肥過量,則會造成鹽堿迫害而導(dǎo)致幼苗死亡。另外,有試驗表明,黃瓜植株高度、莖粗度、幼苗葉片含水量、葉綠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過氧化物酶活性等與施用的鉀離子濃度密切相關(guān)。因此,本試驗通過對3個黃瓜品種進行不同濃度鉀素處理,研究其相應(yīng)指標(biāo)的變化,以尋找適合黃瓜生長的鉀素濃度,為黃瓜幼苗栽培管理提供理論依據(jù)。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供試黃瓜品種為綠秀(LX)、盛鮮(SX)、露寶(LB),均為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地區(qū)常規(guī)種子。試驗土壤為嫩江流域可耕地土壤,0~35 cm深度土層的有機質(zhì)含量為3.1%,堿解氮、有效磷、速效鉀的含量分別為77.16、42.25、51.12 mg/kg,pH值為6.8。
1.2試驗方法
黃瓜種子消毒,浸種催芽;選取長勢良好、發(fā)芽長度整齊的種子播于18 cm×18 cm的營養(yǎng)缽中,待出苗后置于齊齊哈爾大學(xué)試驗基地大棚中培養(yǎng),正常溫室管理;分別施入含K2O 50%的硫酸鉀,設(shè)置梯度為0.1、0.2、0.3、0.4、0.5、0.6 g/缽,分別相當(dāng)于50、100、150、200、250、300 kg/hm2,均施用含氮46%的尿素0.4 g/缽(N 180 kg/hm2)、含P2O5 18%的過磷酸鈣0.1 g/缽(P 200 kg/hm2),黃瓜幼苗2葉1心時開始以水溶液形式進行施肥,分3次施入,每次相隔8 d;每處理15株幼苗。
1.3測定內(nèi)容與方法
待植株長至20 cm左右時,分別用卷尺、游標(biāo)卡尺測定植株高度、莖粗度,每處理隨機測量10株幼苗;分別采用水勢測定儀、丙酮法、考馬斯亮藍法、愈創(chuàng)木酚法、蒽酮比色法測定相對葉片含水量(RWC)、葉綠素(CHL)含量、可溶性蛋白(SP)含量、過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糖(SS)含量 [16-19],每處理隨機選取3株幼苗中部葉片測量,重復(fù)3次。
1.4數(shù)據(jù)處理
采用SPSS 19.0軟件對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采用Excel 201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與制圖。
2結(jié)果與分析
2.1不同濃度鉀素處理對黃瓜株高和莖粗的影響
由圖1、圖2可見,綠秀黃瓜株高在鉀素濃度為0.4 g/缽時達到最大值20.90 cm,而盛鮮、露寶黃瓜株高在鉀素濃度為0.3 g/缽時分別達到最大值20.50、20.90 cm;綠秀、盛鮮黃瓜莖粗在鉀素濃度為0.4 g/缽時分別達到最大值0.40、0.35 cm,露寶黃瓜莖粗在鉀素濃度為0.3 g/缽時達到最大值。方差分析表明,對株高而言,綠秀黃瓜處理組之間差異顯著(F=5.51,P<0.05),盛鮮黃瓜處理組之間差異極顯著(F=12.70,P<0.01),露寶黃瓜處理組之間差異顯著(F=1.76,P<0.05);對莖粗而言,綠秀黃瓜處理組之間差異極顯著(F=5.24,P<0.01),盛鮮黃瓜處理組之間差異顯著(F=1.73,P<0.05),露寶黃瓜處理組之間差異顯著(F=5.41,P<0.05)。
2.2不同濃度鉀素處理對黃瓜葉片含水量的影響
由圖3可見,3種黃瓜葉片的含水量有明顯不同,綠秀黃瓜葉片含水量在鉀素濃度為0.3、0.4 g/缽時達到最大值9522%;盛鮮、露寶黃瓜葉片含水量在鉀素濃度為0.3 g/缽時分別達到最大值95.63%、96.40%。方差分析表明,綠秀黃瓜處理組之間差異顯著(F=8.75,P<0.05),盛鮮黃瓜處理組之間差異極顯著(F=7.01,P<0.01),露寶黃瓜處理組之間差異極顯著(F=5.46,P<0.01)。
2.3不同濃度鉀素處理對黃瓜葉片葉綠素含量的影響
由圖4可見,隨鉀素濃度的逐漸升高,3種黃瓜葉綠素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變化趨勢;綠秀、盛鮮黃瓜葉綠素含量在鉀素濃度為0.4 g/缽時分別達到最大值19.31、19.27 mg/L,露寶黃瓜葉綠素含量在鉀素濃度為0.3 g/缽時達到最大值17.33 mg/L。方差分析表明,綠秀黃瓜處理組之間差異極顯著(F=5.99,P<0.01),盛鮮黃瓜處理組之間差異顯著(F=4.99,P<0.05),露寶黃瓜處理組之間差異顯著(F=3.42,P<0.01)。endprint
2.4不同濃度鉀素處理對黃瓜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響
由圖5可見,盛鮮、綠秀黃瓜可溶性蛋白含量在鉀素濃度為0.3 g/缽時分別達到最大值38.47、36.18 mg/L,露寶黃瓜可溶性蛋白含量在鉀素含量為0.4 g/缽時達到最大值 34.17 mg/L。方差分析表明,綠秀黃瓜處理組之間差異極顯著(F=9.40,P<0.01),盛鮮黃瓜處理組之間差異顯著(F=3.80,P<0.05),露寶黃瓜處理組之間差異顯著(F=5.06,P<0.05)。
2.5不同濃度鉀素處理對黃瓜過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響
由圖6可見,隨鉀素濃度的逐漸升高,3種黃瓜過氧化物酶活性均呈先降低再升高趨勢;盛鮮、露寶黃瓜過氧化物酶活性在鉀素濃度為0.3 g/缽時分別達到最低值10.04、8.01 U,而綠秀黃瓜過氧化物酶活性在鉀素濃度為0.4 g/缽時達到最低值10.00 U。方差分析表明,綠秀黃瓜處理組之間差異顯著(F=13.27,P<0.05),盛鮮黃瓜處理組之間差異顯著(F=8.76,P<0.05),露寶黃瓜處理組之間差異顯著(F=14.21,P<0.05)。
2.6不同濃度鉀素處理對黃瓜可溶性糖含量的影響
由圖7可見,隨鉀素濃度的逐漸升高,3種黃瓜的可溶性糖含量大體呈倒拋物線形,其可溶性糖含量在鉀素濃度為03 g/缽時均達到最低值。方差分析表明,綠秀黃瓜處理組之間差異極顯著(F=13.71,P<0.01),盛鮮黃瓜處理組之間差異顯著(F=2.78,P<0.05),露寶黃瓜處理組之間差異極顯著(F=12.61,P<0.01)。
3結(jié)論與討論
試驗結(jié)果表明,隨鉀素濃度的逐漸升高,3個黃瓜品種的葉片含水量呈先增加而后降低趨勢,綠秀黃瓜葉片含水量在鉀素濃度為0.3、0.4 g/缽時時達到最大值95.22%,而盛鮮、露寶黃瓜葉片含水量在鉀素濃度為0.3 g/缽時分別達到最大值95.63%、96.40%,且2種黃瓜的葉片含水量在鉀素濃度為0.4 g/缽時與0.3 g/缽處理的差異不大;3種供試黃瓜的株高、莖粗均呈單峰曲線變化,鉀素濃度繼續(xù)增加,株高、莖粗并沒有繼續(xù)增加而是有所降低,露寶黃瓜株高、莖粗在鉀素濃度為0.3g/缽時達到最大值,綠秀黃瓜株高、莖粗在鉀素濃度為0.4 g/缽時達到最大值,而盛鮮黃瓜株高在鉀素濃度為03 g/缽時、莖粗在鉀素濃度為0.4 g/缽時達到最大值。因此,0.3 g/缽(150 kg/hm2)的鉀素含量比較適合黃瓜對水分的吸收,有利于促進黃瓜幼苗更好地生長;綠秀黃瓜對鉀素的需求量比其他2個黃瓜品種稍微大一些。
葉綠素是植物生長過程中最主要的“合成車間”,而鉀離子是促進植物光合機構(gòu)運轉(zhuǎn)的重要驅(qū)動力,有研究表明,葉片中鉀素有50%以上集中在葉綠素內(nèi)[20]。試驗結(jié)果表明,6個鉀素濃度處理的黃瓜葉綠素含量為12.74~19.31 mg/g;鉀素濃度為0.4 g/缽時,綠秀、盛鮮黃瓜葉片的葉綠素積累值相對最大,而0.3 g/缽時露寶黃瓜的葉綠素積累值相對最大。鉀離子對黃瓜葉綠素的形成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適當(dāng)提高鉀肥投入,對提高其干物質(zhì)積累非常重要。
近年來,對植物細胞內(nèi)可溶性蛋白的研究發(fā)現(xiàn),植物在逆境環(huán)境下其體內(nèi)會誘導(dǎo)產(chǎn)生新的水分脅迫蛋白或體內(nèi)的一些不溶性蛋白轉(zhuǎn)換成可溶性蛋白[21]。可溶性糖是膜系統(tǒng)重要的滲透調(diào)節(jié)物質(zhì),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細胞膜的膨脹壓以抵御外界的不利因素[22]。本試驗結(jié)果表明,綠秀、盛鮮黃瓜可溶蛋白含量在鉀素濃度為0.3 g/缽時達到最大值,與鉀素濃度為0.4 g/缽時的差異不大;露寶黃瓜可溶性蛋白含量在鉀素濃度為0.4 g/盆時達到最大,與0.3 g/缽處理時的差異不大;3種黃瓜可溶性糖含量在鉀素濃度為0.3 g/缽時均達到最小值,與鉀素濃度為0.4 g/缽時的差異也不大。過氧化物酶(POD)是植物抗逆生理研究中的一個重要指標(biāo),能夠催化細胞內(nèi)過氧化物脫去氧離子自由基,使細胞內(nèi)環(huán)境維持在比較適合的狀態(tài)下,以降低植物受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23]。本試驗綠秀黃瓜POD活性在鉀素濃度為0.4 g/缽時達到最低值,且與0.3 g/缽時的活性差別不大,其他2種黃瓜在鉀素濃度為 0.3 g/缽時達到最低值。這說明黃瓜幼苗在施用鉀肥 0.3 g/缽(150 kg/hm2)時生長抗性相對較強,適度加大鉀素濃度可以促進黃瓜苗期的抗性。
因此,鉀素濃度為150 kg/hm2時可以促進黃瓜幼苗的生長,適當(dāng)增加鉀素濃度到200 kg/hm2有助于提高黃瓜苗期的抗性,對黃瓜幼苗的一些逆境生理具有一定的修復(fù)作用。
參考文獻:
[1]趙儀平,劉廣會,祁曉會. 遼寧省黃瓜生產(chǎn)現(xiàn)狀與發(fā)展技術(shù)措施[J]. 中國蔬菜,2016(3):5-9.
[2]李野牧. 錦州地區(qū)保護地黃瓜無公害高產(chǎn)栽培技術(shù)規(guī)程[J]. 農(nóng)業(yè)開發(fā)與裝備,2016(2):131-132.
[3]楊樹延. 日光溫室黃瓜栽培技術(shù)[J]. 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11(1):134-136.
[4]王洪志. 溫室黃瓜栽培技術(shù)研究[J]. 蔬菜栽培技術(shù),2014(9):51-53.
[5]張恩平,張淑紅,李天來,等. 蔬菜鉀素營養(yǎng)的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J]. 中國農(nóng)學(xué)通報,2005,21(8):265-268.
[6]Wine H C. The physiology of vegetable crops[M]. New York:CBA International,2007:207-218.
[7]Pfluger R,Mengel K. The photochemical activity of chloroplasts obtained from plants with different a potassium nutrition[J]. Plant and Soil,2005,36(2):417-425.endprint
[8]Anschütz U,Becker D,Shabala S. Going beyond nutrition:regulation of potassium homoeostasis as a common denominator of plant adaptive responses to environment[J].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2014,171(9):670-687.
[9]Ashraf M,Akram N A. Improving salinity tolerance of plants through conventional breeding and genetic engineering:an analytical comparison[J]. Biotechnology Advances,2009,27(6):744-752.
[10]Dreyer I,Uozumi N. Potassium channels in plant cells[J]. Febs Journal,2011,278(22):4293-4303.
[11]馬萬征,圣冬冬,馬萬敏,等. 不同濃度營養(yǎng)液下溫室黃瓜生長發(fā)育中K分配規(guī)律的研究[J]. 北方園藝,2015(6):23-26.
[12]蔣永濤,劉傳蘭,邵燕,等. 缺鉀對黃瓜幼苗光合作用和氮素代謝的影響[J]. 山東農(nóng)業(yè)科學(xué),2010(6):47-49.
[13]雷晶,郝艷淑,王曉麗,等. 植物鉀效率差異的營養(yǎng)生理及代謝機制研究[J]. 中國土壤與肥料,2014(1):1-5.
[14]王利,陳芳. 植物鉀效率及其評價的研究進展與展望[J]. 土壤,2010,42(2):164-170.
[15]Damon P M,Osborne L D,Rengel Z. Canola genotypes differ in potassium efficiency during vegetative growth[J]. Euphytica,2007,156(3):387-397.
[16]李合生. 植物生理生化試驗原理和技術(shù)[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34-137.
[17]張志良. 植物生理學(xué)試驗知道[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04-109.
[18]李忠光,龔明. 愈創(chuàng)木酚法測定植物過氧化物酶活性的改進[J]. 植物生理學(xué)通訊,2008,44(2):323-324.
[19]張蕾. 生物化學(xué)試驗指導(dǎo)[M]. 武漢:武漢大學(xué)出版社,2011:56-60.
[20]黃偉,張曉光. 鉀素對薄皮甜瓜光合作用和產(chǎn)量的影響[J]. 中國土壤與肥料,2009(2):23-26.
[21]康俊梅,楊青川,樊奮成. 干旱對苜蓿葉片可溶性蛋白的影響[J]. 草地學(xué)報,2005,13(3):199-202.
[22]王川,謝惠民,王娜,等. 小麥品種可溶性糖和保護性酶與抗旱性關(guān)系研究[J]. 干旱地區(qū)農(nóng)業(yè)研究,2011,29(5):93-99.
[23]李澤琴,李靜曉,張根發(fā). 植物抗壞血酸過氧化物酶的表達調(diào)控以及對非生物脅迫的耐受作用[J]. 遺傳,2013,35(1):45-54.楊萬基,于錫宏,蔣欣梅,等. 弱光脅迫對番茄幼苗光合特性和根系生長的影響[J]. 江蘇農(nóng)業(yè)科學(xué),2017,45(17):112-1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