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八月十五,又到中秋佳節(jié)。中秋節(jié),這一天的月亮比其他月份的滿月更圓,更明亮,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jié)”。遠在他鄉(xiāng)的游子,“舉杯邀明月”與家人團聚,家鄉(xiāng)的人們愿“千里共嬋娟”,游子在外能平平安安。這個美好的節(jié)日,看看小編們怎么說吧——
儀式感賦予節(jié)日永恒的魅力
寒云
節(jié)日最大的好處是,可以營造一種氛圍,讓你覺得整個世界都和你有同樣的感覺,那種溫馨的感覺,是平日絕沒有的。節(jié)日好神奇,將我們?nèi)谠谝黄?。?jié)日是平日各行其道的我們最大的公約數(shù)。我不覺得晚會有什么不好,在節(jié)日和家人一起看著晚會,本身就是不善和家人交流的中國人最溫馨的事。
中秋和春節(jié),是中國人最隆重的兩個團圓的節(jié)日了。這兩個節(jié)日,都以團圓為主題。每到中秋,無論我在哪兒,都會盡力回到家里。平時的團圓與節(jié)日的團圓是大不一樣的。到了節(jié)日,連空氣中都彌漫著節(jié)日的氣氛。到八月十五那天晚上,全家人圍坐在一起看中秋晚會,奶奶會在院子里供桌上擺上各種瓜果,還有自己蒸的嵌滿棗子如同孔雀開屏的大花糕,供奉月亮。傳統(tǒng)節(jié)日的魅力,就在于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儀式,正是儀式感賦予了它們特別的魔力。這是國慶節(jié)這類新設(shè)立的節(jié)日所不具備的。天上明月皎皎,地上家人美滿和睦。人世間最幸福的事,莫過于此了吧!
不得不說的“望”和“思”
肖堯
在中國,從來沒有一個節(jié)日像中秋一樣,被賦予那么多的內(nèi)涵,有那么多的文字傳唱,有那么明確的情思。正因如此,時至今日,中秋才值得也應(yīng)該被一書再書,一寫再寫。
在我眼里,中秋最大的主題就是——望和思。
黃蘇子“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李白“舉頭望明月”,將中秋寄望月亮之情寫到了極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不僅僅說的是對親人的思念,更可以理解為是此時的月亮與此時的自己的神妙統(tǒng)一。所謂“我寄愁心予明月”,望著一輪圓月,就是望著一個真實的自己,望著自己的所有苦惱。中秋圓月,消解和接納了我們本身。月人合一,只在中秋。
再來說“思”。黃蘇子“此事古難全”的感慨,李白“低頭思故鄉(xiāng)”的心緒,好像都傳達出濃濃的思親之意。不過我總覺得,中秋之“思”,思念家鄉(xiāng)和親人只是一個由頭,我們藉由,慨今古之慷,思的卻還是自己。是自己的來處和去處,是自己的眼前和將來。
總之,在中秋這個難得的節(jié)日,我們好像在月光里沐浴出一個全新的自己,在感懷中沉淀出下一個期許。我們每個人最重視的我本身,在這一天的“望”和“思”中,逐漸清晰。唯此,未來之路才緩緩鋪開。
秋意濃,更相思
清揚
中秋佳節(jié),是我們中國人看重的一個節(jié)日。秋意涼爽的夜里,在院子里擺一桌瓜果,賞月、吃月餅、聽長輩講故事,這是許多人小時候最美麗的記憶。
可是隨著長大,要離家上學,和家人一起過中秋節(jié)就很少了?;叵肫鹱约涸趯W校里度過的中秋節(jié),高中剛開學,第一次離家住宿,還要軍訓。中秋的那天晚上,從宿舍窗外望去,清涼的夜,圓圓的夜,還有遠方的家,心中不由得就泛起一股酸溜溜的滋味。躺下了,還總是要抬頭從窗簾后望望夜空中那透亮皎潔的月亮,心中柔柔地回想起家的模樣,以及月光下的院子。第一次體會到了思家的感受。
由此想到,這真的是我們民族的傳承,明月寄相思的情感表達方式也一直傳承至今。上大學之后,也有好幾次,開學后不久就會是中秋節(jié)或元宵節(jié),獨自在外過節(jié)日,一次次地想念,在明月下。
我們這個民族是最在乎家人的,最看重團員的,中秋佳節(jié),長輩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們能平平安安、團團圓圓地聚在一起。平安,團圓,這才是家的意味。中秋這晚的月亮格外亮,格外圓,月亮啊,定能將每個游子的思鄉(xiāng)情傳遞回家鄉(xiāng)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