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素麗
斗篷大衣在上世紀60年代成為優(yōu)雅典范,奧黛麗·赫本、格蕾絲·凱莉…彼時,以優(yōu)雅為名的女星,無一不是它的忠實擁躉。事實上,斗篷擁有悠久的歷史。延綿中世紀的復古氣息,穿越戰(zhàn)爭年代的歲月洗禮,斗篷不僅僅滿足了不同時代人們的審美需求,還承載了人類的歷史與文明。
超級英雄與時尚
電影《一個購物狂的自白》一開場,女主Rebecca為了搶購商店里最后一條綠色圍巾在街道上狂奔。至今,人們印象最深的還是她身上那件隨風飄動的格紋斗篷。
斗篷被人們賦予了很多含義。超人、蝙蝠俠、雷神、雷神他弟,當然還有國產(chǎn)的煎餅俠,這些超級英雄在著裝上存在一個共性----一件斗篷。英雄們斗惡耍帥時,閃亮登場時都需要借助一件神奇的斗篷顯威風。莎翁筆下君王將士們也是紛紛斗篷加持,威力瀟灑。更有甚者,暗黑風偶像,吸血鬼德古拉先生在漫畫里也時不時地被描述成一位身披絲絨黑斗篷的性感男子。
斗篷自帶優(yōu)雅與復古的濃厚氣息。不論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歐美電影里貴族政要的統(tǒng)一著裝,或者是倫敦街頭帥氣高大的警察制服,都能看到斗篷的身影。甚至就連英國女王都是斗篷的忠實擁躉。1953年,女王在登基的大典上,需要一件又保暖又優(yōu)雅的御寒外套?;适业某蓡T找到了當年的皇家裁縫Messrs Gieves,根據(jù)英國皇家海軍軍官的斗篷,為女王特別訂做了一件斗篷。
就連Gieves自己都沒有想到,這一件斗篷,在女王一生無數(shù)的重大場合中,成為了出鏡率最高的單品。15年之后的1968年,攝影師Cecil Beaton應邀為女王拍攝肖像,女王穿的依然是當年這件海軍斗篷。2007年,攝影師Annie Leibovitz要給女王拍一張新的肖像畫,只有25分鐘的時間。女王換上了各種不同的造型,拍了很多張,最終讓皇室最滿意并官方公布出來的,還是穿著這件斗篷的照片。2013年,在女王登基60周年Diamond Jubilee的慶祝儀式上,這件斗篷竟然再次出鏡。60多年來,穿著斗篷的形象成為了女王的經(jīng)典造型。
當然,斗篷并不是女王的專屬,時尚人士對斗篷的熱愛永無消退。雖然在現(xiàn)代時裝中,斗篷更多被設計師作為秀場造型的一部分以增加模特全身造型的可觀性與趣味性。但在“時裝精”們見縫插針的時尚街拍中,斗篷造型因其戲劇秀服的夸張效果而被追捧。
即使是略有過氣嫌疑的Paris Hilton,也能憑借一件珠光半透式的斗篷在2018春夏紐約時裝周Lanyu大秀上招攬人氣。還有最近廣受好評的Olivia的斗篷造型,無論是那件黑色帶帽短斗篷,還是那件開衩開到胸上的長斗篷都稱得上是時尚的典范。
文人的“紅斗篷”
斗篷的歷史悠久。距今約1萬年的新石器時代,中國已有貫頭衣、披單服等披風類服裝。在5000年前的古埃及浮雕像中有著披風的人物形象。披風長期流行于地中海地區(qū),在11世紀前后盛行于歐洲。
中國古代的斗篷,又名披風、氅衣、風雨衣等,有擋風霜、避雨雪、御寒凍的功能,也兼有美化服飾的作用。據(jù)傳,斗篷是從蓑衣演變而來,最初用棕麻編成,以御雨雪,名謂“斗袯”。到明清時,斗篷盛行,凡冬天外出,不論男女官庶,都喜披裹斗篷。
《紅樓夢》中,曹雪芹把穿斗篷的場景寫到了極致。“只一斗篷,寫得前后照耀生色”。其中,對寶玉斗篷的描寫是最多的,他常穿的是件大紅猩猩氈斗篷,遇有喪葬之事穿的是較為素雅的青肷披風。在一些重要的場合,穿的是較為講究的雀金呢氅衣之類,一次因為氅衣不小心燒了個洞,還引出了晴雯補裘的著名故事
寶玉那件大紅猩猩氈斗篷首次亮相是在《紅樓夢》的第八回。他去梨香院看望薛寶釵,兩人互相對照彼此戴的通靈玉和長命鎖,撞見此景的林黛玉心中似有不樂,于是打趣了他們幾句。天下起雪珠兒,寶玉讓小丫頭去取斗篷。離開梨香院時,小丫頭給寶玉戴斗篷戴不好,黛玉叫過寶玉,“輕輕攏住束發(fā)冠,將笠沿掖在抹額之上,將那一顆核桃大的絳絨簪纓扶起,顫巍巍露于笠外”,然后端詳了端詳,說:“好了,披上斗篷罷”,于是寶玉方接了斗篷披上,黛玉熟練自信的動作,寶玉恰到好處的配合,二人心心相知的情態(tài)躍然紙上。
西方也有斗篷,但此斗篷非彼斗篷。西方斗篷種類繁多,不同時代各有流行,長短不一。在上世紀初民國建立之后,西方服飾開始走進國人視線。斗篷在20年代很流行,波及之下,許多時髦的中國女性不免紛紛仿效,而原來的中式斗篷則被取而代之,逐漸退出日常了。
宋美齡常穿的就是這種西式斗篷。這類有領無袖的斗篷來自軍服的設計,在上世紀早期常被用于女性的公務服裝當中,有些在前面還有金屬鏈條的搭扣。在張愛玲的《色戒》中,一開場一群偽政府的官員太太打麻將,說她們“穿著黑呢斗篷,翻領下露出一根沉重的金鏈條,雙行橫牽過去扣住領口?!薄耙苍S還是受重慶的影響,覺得黑大氅最嚴大方”,這種風氣大概就是宋美齡牽的頭,以至于黑斗篷成了民國政府官太太的制服。
熱愛斗篷的設計師們
時尚風潮總是被那些銳意創(chuàng)新的頭腦所顛覆。十九世紀中葉,一個擅長設計斗篷的男人出現(xiàn)了,他重新定義了斗篷的風姿與優(yōu)雅。
這個人就是Emile Pingat。十九世紀六十年代,Pingat還籍籍無名,專注于設計女性化的薄紗晚禮服。相對于同時期的設計師,Pingat顯然更注重面料的色彩搭配和褶子的細節(jié)設計。到了七十年代,已經(jīng)可以從很多當時的時裝雜志上看到他的作品和名字。對于興沖沖跑到巴黎來買買買的美國佬來說,Pingat的斗篷顯然更有吸引力。1877年,工藝美術雜志發(fā)表的“晚餐后來聊一聊禮服”一文中肯定了Pingat作為當時巴黎最佳斗篷設計師的名號。
Pingat設計的斗篷不像他設計的晚禮服般花里胡哨,通常只用單色,裝飾以同色系的珠繡和異色貼布繡。直到九十年代,他設計的斗篷依然是雜志上的熱門單品,同時還有帽子、外套以及其他周邊。一百年后,在布魯克林博物館舉辦的一個名為《華麗時代》的展覽中,陳列了部分當年美國海淘者收獲的Pingat的華麗斗篷??磥碓谀莻€紙醉金迷的時代,美洲的斯嘉麗們也抵擋不了那流蘇搖曳的歐陸風情。
在這之后,poncho的發(fā)明者,來自紐約的時裝設計師Bonnie Cashin又將斗篷時尚推向高潮。羊毛或者羊絨材質(zhì)的斗篷被稱作poncho,形狀趨于長方形,所以穿上很像裹了一個毯子。這也不難解釋為什么poncho的靈感來源竟然是棉被。
Bonnie在南美洲旅游時見到了當?shù)氐囊环N傳統(tǒng)服裝,這種服裝白天穿上可以御寒,夜間可以當棉被用,便以此為靈感設計出了poncho。1960年的時裝展上,Bonnie展示了她設計的以安哥拉山羊毛制作的poncho。從此以后,斗篷成為了女性衣櫥的必備單品,應對低溫天氣的好物。
Bonnie的設計主張“衣服與身體相互依存”,這正是她設計poncho的原因之一。為了讓女性在雨天可以擺脫雨傘,同時還能保持時髦,1952年,Bonnie設計了帆布雨衣;同樣是為了穿得更舒服,1956年,Bonnie設計出了Jump Suit連身褲,直到現(xiàn)在還是很多人的最愛。這些發(fā)明設計都與斗篷有異曲同工之妙,但似乎只有斗篷,才穿越過時空的隧道在今天依舊給人們帶來新奇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