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振洪+皇甫凌云
柘城縣地處豫東平原,紅薯栽植具有很久的歷史,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近年來,紅薯規(guī)模栽植面積逐年擴大,栽培技術(shù)不斷提高,2016年全縣紅薯栽植面積達6萬余畝,畝效益在2500元以上。通過多年的實踐和探索,總結(jié)出了紅薯規(guī)?;弋a(chǎn)栽培技術(shù)。
1 選用良種
紅薯要高產(chǎn),良種是關(guān)鍵。根據(jù)用途和銷路,要因地制宜地選用良種,以飼料加工和加工淀粉為主的,宜選擇高淀粉型紅薯品種,如徐薯27、商薯19、濟薯26等;鮮食用及食品加工用品種,應(yīng)選擇薯皮光滑、色澤好、結(jié)薯早、早上市,商品薯率、鮮薯產(chǎn)量均高的品種,如秦薯8號、濟黑1號、龍薯9號等。
2培育壯苗
2.1育苗方法與時間。一般采用大棚育苗或冷畦雙膜育苗。春薯區(qū)采用大棚+小拱棚+地膜三層保溫育苗;春夏薯區(qū)、煙薯套種區(qū)采用小拱棚+地膜二層冷畦雙膜育苗。大棚育苗,一般棚寬6-12m,頂部高2.5-3m,棚長根據(jù)地塊大小和育苗面積而定,大棚間距1.5m左右,棚內(nèi)小拱棚寬1-1.3m,拱棚間走道寬40-50cm;冷畦雙膜育苗,小拱棚寬1.2m左右,拱棚間距0.8-1m。育苗地面積約占大田種植面積的1%,育苗時間一般在栽植35-40天育苗,以3月上、中旬為宜。
2.2需種量。根據(jù)供苗時間、供苗量、栽插期、栽插次數(shù)、育苗方法以及品種出苗的特性、種薯質(zhì)量來確定。一般每畝春薯大田需種薯75kg左右。
2.3種薯處理與排薯。為防止薯塊帶菌,排薯前應(yīng)進行種薯處理,一般用51-54℃溫水浸種10分種,或用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50%多菌靈300倍液浸種5-10分鐘,防治黑斑病。
排種密度一般每平方米15kg左右,種薯排好后,撒一層細土,填充薯種間隙,澆適量水,約為種薯重的1.5倍,以種薯表面和床土完全濕潤為宜。種薯上覆濕潤細砂土2-3cm,再覆地膜,最后苗床上拱膜,周圍壓實保溫。
2.4苗床管理。苗床管理的基本原則是“以催為主,以煉為輔,先催后煉,催煉結(jié)合”。種薯排放前,加溫預熱苗床至30℃左右,排薯后使床溫上升到35℃,保持3-4天,然后降到32-35℃范圍內(nèi);當60%薯塊出苗后,可揭掉地膜,待苗齊后,澆一次水,注意逐漸通風降溫(25-28℃),晴天氣溫20℃以上時,打開拱膜和大棚兩端通風,防止高溫燒苗;薯苗長至20cm左右,有展開葉6-7片時采用低溫(18-20℃),逐漸揭棚煉苗,使苗床溫度接近大氣溫度;剪苗前3-5天,采取白天晾曬、晚上蓋棚,苗高22-25cm時剪苗,剪二茬苗后,一般每10平方米追施尿素200-250g,施肥后用清水淋洗葉面和澆水。
3 大田栽培
3.1深耕起垅。紅薯是塊根作物,土壤要求土層深厚、土質(zhì)疏松、通氣良好、肥沃適度,紅薯垅起的越高越大,產(chǎn)量也就越高。一般壟距70-90cm,壟高25-30cm,壟面成小拱形。栽植方式一般采用單壟雙株栽插,株距25—33cm,每畝4000—5000株。
3.2適時早栽壯苗。在適宜的條件下,栽插越早,產(chǎn)量越高,一般日平均氣溫穩(wěn)定在15℃以上時栽植,春薯栽植以4月下旬為宜,地膜覆蓋栽培可提前至4月中旬,夏薯要搶時早栽。春薯要栽壯苗和高剪苗。在保證成活的前提下,采用水平淺栽有利于提高產(chǎn)量。栽時春薯地上留5厘米,2—3片葉,夏薯留1—2個葉,其余節(jié)位連葉片全部以水平位置埋入土中,栽深約5cm,入土部分與垅同向,全部蓋嚴封平。栽插成活的關(guān)鍵是澆足水,做到上下接墑。地膜覆蓋栽培,在起垅、噴灑除草劑、蓋膜后,用錐形木棒斜打眼,然后插苗澆水,用細土封嚴口,防止進風。
3.3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提高產(chǎn)量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栽植密度應(yīng)根據(jù)品種、地力、水肥條件、栽期早晚來定。同一個品種,栽的越晚密度應(yīng)該越大,高肥水地要稀,低肥水地要密。在平原地區(qū),一般中短蔓品種,春薯畝栽3300株左右,夏薯3800株左右。
3.4經(jīng)濟施肥。紅薯是喜鉀作物,吸收氮磷鉀的比例為1:0.7:2。具體塊地施多少,要根據(jù)土壤化驗結(jié)果,按需肥比例確定施肥量。高肥水地,要嚴格控制氮肥用量,重點補施磷鉀肥。生產(chǎn)中一般施用硫酸鉀,不用氯化鉀。紅薯施肥以底肥為主,追肥為輔。采用紅薯多功能起壟機,將起壟、施肥、噴灑除草劑、覆膜一次完成,肥料施入距壟中間兩側(cè)10-15cm處,即為稱施紅薯包心肥,一般畝施優(yōu)質(zhì)有機肥50-80kg,硫酸鉀復合肥50kg,后期追肥1—2次,春薯在7月份,夏薯8月份,追肥以葉面噴肥為主。
4田間管理
4.1查苗補苗。紅薯栽插后,常因干旱、弱苗、病蟲為害或栽插技術(shù)不高等原因造成死苗缺株,因而需要進行查苗補苗,確保全苗。因此,在插后3—7天要及時查苗補苗,補苗時選擇壯苗補插并澆透水,成活后追施“偏心肥”,促使小苗快發(fā)趕上大苗。
4.2中耕、除草和培土。在紅薯團棵,雜草2-4葉片時,用紅薯多功能起壟機進行二次起壟,將中耕、除草、培土一次完成。田間雜草較多的,可畝施用10.8%的蓋草能40ml,加水40kg噴霧。春薯地膜覆蓋田可在覆膜前畝噴施50%異丙草胺乳油150g,加水40kg,防除未出土的一年生禾本科和部分闊葉雜草。
4.3化控抑旺、肥水巧追。薯田肥水過猛,特別是氮素過多,常造成莖葉旺長,影響塊根的膨大,降低產(chǎn)量。在薯秧接近封垅時,用15%多效唑?80—100g兌水15kg,噴灑葉面,防止秧蔓徒長。葉面噴肥根據(jù)植株長勢而定,長勢偏弱有早衰跡象的以噴N為主,配合P、K肥,用100kg水加0.5kg尿素、0.2kg磷酸二氫鉀,攪均噴施。長勢偏旺的主要噴P、K肥,可噴0.2%磷酸二氫鉀水溶液。8月下旬可畝用一包甘薯膨大素,加水20kg溶解過濾,然后均勻噴灑植株葉面,連噴兩次,每次間隔10d左右。如遇秋旱,適時灌水可防早衰,延長葉片功能期,增加塊根膨大速度,一般9月上旬澆一水。紅薯喜豐墑,灌水量不宜太大,灌水后不要踩踏薯壟,以免影響土壤通透性。
4.4不翻蔓、不提蔓。當?shù)胤N植紅薯有翻藤的習慣,翻蔓擾亂了莖葉自然生長狀態(tài),造成人為機械損傷和重疊,降低光合效能,同時拉斷了不定根,減少了水分和養(yǎng)分的吸收,制約了紅薯生長,造成減產(chǎn)。因此,在莖蔓管理上要積極改變傳統(tǒng)習慣,做到不翻蔓、不提蔓。
4.5綜合防治病蟲害。紅薯主要病害有黑斑病、根腐病和薯瘟,主要防治措施是在選用抗病品種的基礎(chǔ)上,注意合理輪作,田間發(fā)現(xiàn)病株應(yīng)及時拔除,并用敵克松1000倍液淋蔸。蟲害主要有蠐螬、造橋蟲、斜紋夜蛾等,防治螻蛄、蠐螬、金針蟲等地下害蟲,栽苗時用50%辛硫磷1000-1500倍液灌根或在耕作起壟前土壤處理,每畝用50%辛硫磷1000ml,拌細土200kg,藥土撒于犁溝或撒到地面后及時旋耕,中后期如有甘薯天蛾、斜紋夜蛾、造橋蟲等危害葉面,可結(jié)合化學調(diào)控加菊酯類農(nóng)藥防治。麥收前后要注意防治紅蜘蛛和蝗蟲等食葉害蟲的危害。
5及時收獲
紅薯的收獲物塊根是無性營養(yǎng)體,沒有明顯的成熟標志,紅薯的收獲期主要由氣溫決定。一般在當?shù)仄骄鶜鉁叵陆档?5℃左右開始收獲。豫東一般在10月中、下旬初霜前收獲為宜。收獲過早,縮短了塊根膨大時間,產(chǎn)量和出粉率低,同時較高溫度下收獲的薯塊容易引起“燒窖”,不能安全貯藏。收獲過遲,低溫影響降低薯塊淀粉含量,糖分含量增加,出粉率降低,耐貯性降低。
(作者單位:476200河南省柘城縣張橋鎮(zhèn)政府、河南省柘城縣農(nóng)業(yè)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