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平枝
在教育中,教師的評價對幼兒的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許多看似無關緊要的評價可反映出教師的教育理念和專業(yè)水平。
看到過這樣一個教育活動:教師在黑板上畫了一條小河,又畫了幾棵大樹和一片草地,然后拿出小兔子、小鴨子、小猴子圖片,請孩子們?yōu)檫@些“小動物”找家。有一個小男孩把小兔子圖片放到了“小河”里,把小鴨子圖片放到了“草地”上,把小猴子圖片放到了“空”中,結果引來孩子們的哄堂大笑。請設想一下,如果是您,這時您會怎么做?讓我們來看下面可能的兩種情景:
A老師這樣問這個小男孩:“你知道大家為什么笑你嗎?”不等小男孩回答,她就轉向其他孩子:“有沒有小朋友愿意幫助他?”許多小朋友紛紛表示愿意幫助他。一個小女孩走上來,不假思索地把小兔子圖片放到了“草地”上,把小鴨子圖片放到了“水”里,把小猴子圖片放到了“樹”上,立即引來全班幼兒的掌聲。為了強化這一“標準答案”,教師接著問大家:“她放得對不對呀?”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回答:“對!”教師繼續(xù)鼓勵道:“來,我們給她豎一豎大拇指,一起說——棒!棒!你真棒!”然后,教師轉過身子和顏悅色地對這個面露尷尬色的小男孩說:“你現在知道‘答案了吧?以后要記得動腦筋哦!”
這個教育情景看上去似乎很美,但也許大家都看得出存在諸多問題。首先,教師以“標準答案”為重,試圖教會孩子有關知識,卻并不關注幼兒的心理感受和思維過程。其次,教師缺乏對幼兒的傾聽和理解。再次,教師不考慮“讓全班小朋友幫助小男孩”的做法對小男孩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會產生什么負面影響,也沒充分考慮自己的評價方式是否適宜。
B教師則如是說道:“小朋友們先不要笑哦,明明小朋友(這里教師一定會提及他的名字)這么放也許有他的道理呢,說不定這其中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呢!明明,能不能給我們講講這有趣的故事?”受到教師的鼓勵,明明繪聲繪色地講起來:“小兔子看見小鴨子在河里很涼快的樣子,也跳了下去,小鴨子看見小兔子因不會游泳快要淹死了,就跑上岸來喊人救他,于是,猴子就從樹上跳下來救小兔子了!”聽了這個故事,教師和小朋友們情不自禁鼓起掌來。應該說,B教師和小朋友的掌聲是對明明很好的激勵。這位會被“標準答案型教師”視為“不愛動腦筋”的明明恰恰被證明是最愛動腦筋的。接著,明明的故事還可能會引發(fā)教師生成如下的活動:“哦,小猴子跳下來了,那接著呢?”明明會興致勃勃地繼續(xù)編他的故事,教師和其他孩子也可能會加入到故事的續(xù)編中來。大家可能會按照自己的想象重新擺放起圖片,創(chuàng)編起新故事來。可以看到,B教師在著力引導幼兒將教學過程變成一段探索之旅,這真是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教育情景。
是的,這才是真正的教育。開展這樣人性化、智慧化的教育,需要教師擁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專業(yè)的思維方式。要以幼兒為本,要善于傾聽幼兒的心聲,善于了解幼兒獨特的想法,努力讀懂幼兒。他們重視對幼兒個性和獨立性、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他們善于與幼兒建立良好的關系,讓幼兒在接納的情感關系中發(fā)揮自己的天性和潛力,他們重在激勵幼兒的發(fā)現,促進幼兒的發(fā)展。
以上兩個教育情景告訴我們:面對幼兒,我們該作怎樣的評價、為什么要這么評價很重要。我們知道,對于幼兒而言,來自重要他人的評價會影響他們的情緒情感,影響他們的認知和行為。讓我們努力做一個智慧、專業(yè)的教師。
(作者單位:廣州大學教育學院學前教育系,廣州,510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