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國新型智慧城市評價工作已于2016年12月30日結束。根據國家發(fā)改委、中央網信辦、國家標準委聯(lián)合11月22日發(fā)布的通知,各地已根據《新型智慧城市評價指標(2016版)》GB/T33356-2016完成系統(tǒng)填報。
《新型智慧城市評價指標(2016版)》按照“以人為本、惠民便民、績效導向、客觀量化”的原則制定,包括客觀指標、主觀指標、自選指標三部分共8項。其中,客觀指標7項,重點對城市發(fā)展現狀、發(fā)展空間、發(fā)展特色進行評價。其中,惠民服務、精確治理、生態(tài)宜居3個成效類指標,旨在客觀反映智慧城市建設實效;智智能設施、信息資源、網絡安全、改革創(chuàng)新4個引導性指標,旨在發(fā)現極具發(fā)展?jié)摿Φ某鞘?。主觀指標指“市民體驗問卷”,旨在引導評價工作注重公眾滿意度和社會參與。自選指標指各地方參照客觀指標自行制定的指標,旨在反映本地特色。
2016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網信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了新型智慧城市的概念,提出建設真正以人民為中心,實現民生服務便捷、社會治理精準、社會經濟綠色、城鄉(xiāng)發(fā)展一體、網絡安全可控的智慧城市。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chuàng)新、協(xié)調、綠色、開放、共享”發(fā)展理念,城市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并對智慧城市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
國家網信辦在全面調查和摸清全國智慧城市建設情況的基礎上,面對智慧城市建設遇到的新挑戰(zhàn)和新要求,牽頭組織國家發(fā)改委等26個部委聯(lián)合推動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此次國家?guī)撞课?lián)合出臺智慧城市評價標準,不僅是為了解決城市不便民的問題,更多的是為了整體規(guī)劃全國的城市建設,目前,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已達到數百個之多,但也存在著不少的問題,需要進行全新的頂層設計,進行合理引導,實現健康有序發(fā)展,解決地域發(fā)展不均衡、項目投入不合理等問題。
對標準進行解讀時,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城市和小城鎮(zhèn)發(fā)展中心大數據所所長姜鵬指出,應明確新型智慧城市的工作方向,通過智慧建設進一步提升城市便民惠民水平、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實現城市可持續(xù)發(fā)展,提高城市居民幸福感和獲得感,讓社會公眾和企業(yè)能夠切實感受到智慧城市建設帶來的便利。
此次活動為中國信息化研究與促進網、國衡智慧城市科技研究院聯(lián)合太昊國際互聯(lián)網評級、工信部所屬計世資訊等權威機構于2016年4月開始啟動。2017年1月評估組結合Tahaoo互聯(lián)網+評級指數進行智慧城市居民互聯(lián)網生活應用APP綜合研究與加權分析,依據“分類指導、創(chuàng)新引領”的工作準則,參照各級各類智慧城市實際運營狀況,通過網絡采集、在線申報、問卷調查、單位自薦、專家推薦、綜合評估等六大類方法評估和推薦,最終評選結果為:
2016-2017年度中國最佳管理實踐智慧城市:深圳、北京、上海等
2016-2017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智慧城市:北京、上海
2016-2017年度中國最具創(chuàng)新力智慧城市:重慶 、廣州
2017年度中國最具投資價值智慧城市:深圳、長沙
2017年度中國最具發(fā)展?jié)摿χ腔鄢鞘校禾旖颉⑶鄭u、合肥、南寧
2016-2017年度中國最具旅游特色智慧城市:洛陽、黃山、玉溪、運城、烏海、樂山、吉林
2016-2017年度中國最具魅力宜居智慧城市:成都、威海、秦皇島
2016-2017年度信息惠民優(yōu)秀示范城市:沈陽、蘇州、蕪湖等
2016-2017年度中國智慧城市居民互聯(lián)網生活服務最佳應用App101強榜單: 微信、QQ、支付寶等
2016-2017年度中國智慧城市居民互聯(lián)網生活應用最佳服務提供商:騰訊、支付寶、淘寶等
根據《自然·通訊》的消息,國際聯(lián)盟 Graphene Flagship 的一個研究小組發(fā)布了一款基于石墨烯的高精度紅外探測器,可檢測出納瓦級的熱輻射變化。
為構建更加精準的紅外檢測器,研究人員發(fā)揮石墨烯導電性能良好、熱敏度高等優(yōu)勢,并結合傳統(tǒng)紅外探測器的優(yōu)點,研發(fā)出一種新型紅外探測器——紅外熱電輻射測量儀。這種測量儀由熱電材料襯底、單層石墨烯導電通道及浮柵電極組成。與以往不同,熱電材料吸收輻射產生的電場變化不是直接用于檢測,而是用來“調節(jié)”石墨烯的導電性能,再對其進行檢測。所以,這種新型檢測器可消除檢測電阻升溫帶來的干擾,同時石墨烯還可作為信號內置放大器,無需外部處理電路,這意味著沒有寄生電容,且噪聲較低,從而進一步提高檢測精度。 石墨烯的高電導率還可以很方便地完成與檢測器和記錄裝置接口的外部讀出集成電路(ROIC)的阻抗匹配。
團隊成員 Alan Colli 表示,借助石墨烯,還能建造出高分辨率的紅外熱成像儀?!拔覀儗@項技術的前景充滿信心,特別是需要在室溫下進行操作的、用于安保檢測的光譜學儀器。因為這種測量儀靈敏度更高,可以在更窄的光譜范圍內進行檢測及成像。因此可以檢測出一些特殊材料(如爆炸物等)發(fā)出的某種特定信號,在尋找爆炸物、有害物質或者其他物質等探測工作中具有很大的應用潛力?!?/p>
不過要大規(guī)模推廣這種新型檢測器,還有一些關鍵技術需要解決,尚未完全成熟的石墨烯加工和集成技術是最大的障礙之一。根據研究人員介紹,現階段測量儀還很容易被高溫且突發(fā)的熱沖擊影響,但是,相信隨著石墨烯質量的持續(xù)改進(例如,更高的遷移率),儀器的工作溫度范圍還可以更寬,同時仍然保持同樣優(yōu)異的可靠性和溫度響應性。
過去幾年紅外探測器市場規(guī)模急劇增加,對室溫工作高靈敏度測量產品需求大增,石墨烯紅外探測器在滿足市場要求方面邁出了巨大的一步。劍橋石墨烯中心主任Andrea Ferrari教授說,“這項工作是石墨烯在應用路線圖上穩(wěn)步前進的一個典型范例。”
來自《自然·通訊》的消息,瑞典linkoping University研究員Dan Zhao和 Simone Fabiano開發(fā)出了全球首款由熱信號而非電信號驅動的晶體管邏輯電路,溫度變化1°即可在晶體管中檢測到變化的電流。
這款熱驅動晶體管能夠使許多新應用成為可能,例如極小溫差探測,以及監(jiān)測傷口愈合過程中所使用的的功能性醫(yī)療敷料。 利用該晶體管構建的紅外光熱驅動控制電路,還可應用于熱像儀等應用。
該晶體管的熱靈敏度比傳統(tǒng)的熱電材料高100倍,這意味著僅需將熱敏電解質(作為傳感器)該晶體管電路連接就足夠了。一個傳感器結合一個熱驅動晶體管就能創(chuàng)造出一個“智能像素”。 這種智能像素陣列便能夠代替目前熱像儀中用于探測紅外輻射的傳感器。隨著進一步開發(fā),還可以為智能手機打造低成本熱像儀。
這款熱驅動晶體管基于一年前的一款超級電容器研究,電容器利用太陽光線充電,將熱能轉換成電能,然后存儲在電容器中。研究人員制造了一種液態(tài)電解質,由離子和導電聚合物分子組成,其正電離子較小,且移動速度很快,而負電聚合物分子較大且重,當電解質一端受熱時,較小的正電離子會向冷端快速移動,從而產生電壓差,其溫度梯度變化轉換成電壓的能力百倍于過去使用的電解質。
研究人員介紹說,“當我們證實這款電容器能夠運行后,我們便開始為這款新型電解質尋求其它應用,比如這款熱電驅動的晶體管邏輯電路”
來自英、美、奧等國的研究人員合作開發(fā)出一種新傳感器,讓機械假肢能直接探測到來自脊髓運動神經元發(fā)出的電信號,比起目前多數機械假肢產品單純依靠肩膀或手臂肌肉抽動來控制的方式,這樣的操控方式會讓用戶更舒適,并可完成更精確、更復雜的動作,機械假肢的實用性隨之提高。
6名不同截肢狀態(tài)的志愿者參與了測試。通過手術,其部分外周神經系統(tǒng)被重新調整,連接到身體健康的肌肉上。志愿者經過一定訓練后,只需頭腦中想象著要移動手臂做不同的動作,假肢上的傳感器就能接收到電信號并進行解析,從而發(fā)出指令進行操控,完成移動假肢肘關節(jié)、擺動假肢手腕、開合手掌等動作,可實現真正手臂的大部分基本功能。
研究人員介紹說,新技術將重點放在神經系統(tǒng)上而不是肌肉上,這意味著利用傳感器能更清晰地探測并解析相關信號,這能讓機械假肢在使用上更接近直覺控制,對傷殘人士的用處也會更大。
接下來研究人員需要進行更大范圍的臨床測試,希望在未來三年進入實際應用市場。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Perena Gouma教授及團隊發(fā)布了一種能檢測流感病毒的呼吸分析器,利用這種呼吸分析器對患者的呼氣樣本進行分析,可篩選出與流感病毒相關的生物標記物,以區(qū)分患者和健康人。
一直以來,醫(yī)務人員可以通過呼氣樣本中存在的一些生物標志物來確定疾病,例如呼吸氣息中的丙酮是糖尿病的良好指針,一氧化氮則是哮喘疾病檢測的重要生物標記物。 對于那些感染流感病毒的病人來說也是如此,其呼吸氣息中含有流感生物標志物。研究人員使用傳感器檢測這些生物標志物,進而研發(fā)呼吸分析器。這樣的裝置可以通過簡單地診斷流感病毒個體來防止流感病毒的擴散。
由于使用相對廉價的傳感器,最終的呼吸分析器也相對便宜,這是醫(yī)療檢測儀器研發(fā)的一大進步。該技術還可以通過改變呼吸分析器內的傳感器來檢測其他疾病,包括埃博拉病毒等。
2017年1月,由渤鉆測井公司研發(fā)出的一種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測井技術——方位遠探測聲波測井技術,在塔里木油田的測井中,刷新了遠探測聲波測井系列技術的超深、超高溫施工紀錄,井深7410m,井溫達152℃。并一次測井成功。儀器現場表現良好,資料質量優(yōu)質,為這項新技術進一步推廣應用打下基礎。
遠探測聲波反射波成像測井技術是一種利用相控接收指向性判定反射界面方位的全新技術手段,屬直接承壓式有源發(fā)射、接收聲系,徑向探測深度40m,方位分辨率可以達到22.5°,整體技術水平國際領先。
另外,此次測井還探測到了距離井周40m的地層裂縫,再次展示了“地層透視眼”的本領,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Small 以封面論文形式刊載了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在微納機器人與生物醫(yī)學交叉領域的最新成果——三維微組織的高通量制作與模塊化安裝。該研究同時被Advanced Science News進行了專題報道,引發(fā)業(yè)內關注。
該研究主要針對藥物篩選對人體微組織環(huán)境的需求展開。在新藥研發(fā)過程中,藥物的毒性和耐藥性測試是至關重要的一步,現有單細胞篩選模型存在藥效準確率低、毒性檢測效果差等問題,其主要原因是單個細胞難以準確模擬人體環(huán)境。
針對上述問題,研究人員提出了微小組織的在線制造和機器人同步裝配策略(Organ Real-time Assembly on Chip),通過此方法能夠根據需求在線制造不同種類的三維細胞微組織,并能同時采用微納機器人技術進行在線組裝,進而形成類人體生理環(huán)境的多細胞復雜組織連接體,為類人體生理環(huán)境的體外模擬提供了可行解決方案。
此外,整個過程采用機器人自動化方法實現,因而具備良好的可重復性和穩(wěn)定性,從而保證了類人體生理環(huán)境構建的一致性,為未來組織再生和個性化藥物篩選奠定了基礎。
合肥智能機械研究所陳星及其研究小組通過對氧化石墨烯的氨基功能化,實現了強毒性污染物As(III)的高靈敏度、高抗干擾檢測。利用該技術檢測內蒙古托克托縣地下水中的As(III),獲得了準確的檢測結果與滿意的回收率,表明該分析方法具有檢測實際水樣中含有的污染物As(III)的應用潛力。
近年來,盡管石墨烯類的納米材料已應用于污染物As(III)的電化學分析檢測,但檢測的靈敏度及檢出限仍無法滿足實際水樣中痕量As(III)的準確及可靠的分析。此外,在利用溶出伏安法檢測As(III)時,不同重金屬離子之間能形成金屬間的化合物及在富集過程中不同的重金屬離子在修飾的電極表面的吸附會產生競爭,從而對As(III)的檢測帶來嚴重的干擾,因此,抗干擾性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針對以上問題,研究人員分別利用氧化石墨烯(GO)、還原氧化石墨烯(RGO)、氨基功能化的氧化石墨烯(NH2/GO)以及氨基功能化的還原氧化石墨烯(NH2/RGO)修飾的金絲微電極探究了對As(III)分析檢測的電化學性能,研究結果表明,NH2/GO修飾的金絲微電極檢測As(III)表現出了較高的檢測靈敏度及高抗干擾性能。
同時,利用X-射線光電子能譜(XPS)及X射線吸收近邊結構譜(XANES)技術,研究人員還初步探索了NH2/GO用作電極材料檢測As(III)所表現的增強電化學性能的原因。
XPS結果表明NH2/GO對As(III)具有很好的吸附性能,在溶出伏安分析的富集階段能夠富集更多的As(III),從而還原沉積更多的As(0)到電極表面,進而在溶出過程中獲得增強的電化學信號。XANES結果表明As(III)吸附在NH2/GO表面基本上保持原有價態(tài),而在NH2/RGO表面大部分的As(III)被氧化成As(V),不利于其在金絲微電極表面進行氧化還原反應。因此,NH2/GO修飾的金絲微電極分析檢測As(III)表現出更優(yōu)異的電化學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