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王楓林
別做漢東“阿慶嫂”
□本刊評論員 王楓林
《人民的名義》自開播以來,關注度一路飆升,情節(jié)曲折讓觀眾大呼:尺度太大!
但是,相比于這些扣人心弦的“打虎拍蠅”細節(jié),亦或是那些扎眼的官場亂象,它通過兩個企業(yè)家的故事,也在演繹一出畸形而發(fā)人深思的“政商關系劇”。
政商關系既是一個古老話題,也是一個執(zhí)政黨必須回答的當代命題。去年3月份,習近平在全國兩會期間參加政協(xié)聯組會議時以兩個字概括處理新型政商關系基本準則:“親”與“清”,引起各界熱切反應,可見這觸到了社會的“痛點”。
《人民的名義》以藝術化的方式也在提醒企業(yè)和各級領導,若不能把握好“親”“清”的尺度,政將失“正”,商也將成“傷”。
以非公企業(yè)大風服裝廠這一案例來說,該廠老板蔡成功以質押股權的方式向山水集團借5000萬元過橋資金應急,若不能按期還款,股權歸山水集團。而山水集團的高小琴早就知道大風廠這塊地的價值會飛漲便勾結官員設套,讓蔡成功不能按期還款,順利拿到了大風廠的股權,最終引發(fā)政府、企業(yè)和工人的矛盾,造成強拆和燒傷人事件。
這一案件中,蔡成功之所以會中了山水集團設的套,主要原因是作為一名企業(yè)主,他摒棄了企業(yè)家該有的“底線意識”,濫用杠桿,盲目擴張,卻沒料到最終斷送了企業(yè)的生命。
另一關鍵人物則是高小琴。這是一個身世復雜經歷曲折的傳奇女子,有漢東“阿慶嫂”之稱,眾多政法口要員是其“山水莊園”的座上賓。因此也不難理解,她一個電話即讓銀行對大風廠抽資,在法院審理股權糾紛中又能爭上游。
藝術來源于生活,現實遠比反腐熱劇更加怵目驚心。
遠的不說,十八大以來,落馬的貪官中,大多數都有與企業(yè)家勾肩搭背、關系“曖昧”的影子。
馬云在公開場合不止一次提到過這樣一個理論——無論你在哪里,政府是一樣的,愛他們但不要和他們結婚,不要和他們做生意?!叭绻闾珢鬯耍ㄖ刚?,恐怕就會特別愛他愛成了黃光裕了?!?/p>
這一觀點和萬通董事長馮侖的“精神戀愛”理論頗為相似:企業(yè)家要尊重政府,保持良好的互動,但不能變成交易關系。
《人民的名義》這部劇給人很多警示,尤其對企業(yè)家們來說,更是敲響了警鐘:要潔身自好、走正道,遵紀守法辦企業(yè)、光明正大搞經營。
守住這兩根線,你才不會成為漢東“阿慶嫂”,更重要的是,你的企業(yè)才能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