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都死在了第二年。
團(tuán)隊建設(shè)、權(quán)力斗爭、公司文化、市場變化、競爭對手……
都會成為死亡的催化劑?!?h4>90后之困
生死關(guān)已過。這是新家人團(tuán)隊里大部分人的想法。大型少兒時尚賽事,周末親子活動,主題冬夏令營……家長群里刷屏般的盡是贊譽和感謝之辭。品牌大型活動打開了《家人》雜志知名度,越來越多商家找上門,希望能為他們定制“有意義”的親子活動。
繃緊弦忙碌了兩年,一朝松懈,之前被忽略的那些小毛病一夜間就變成葉兆紅無法再回避的大問題。她感受到公司里正彌漫著傲慢與煩躁的氣氛,品牌活動部與原編輯部的小摩擦終于爆發(fā)了。
“我們是不是被邊緣化了?雜志是不是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所以一切都必須讓位于活動?”2015年初,3位記者同時提出辭職,“我不是來做活動的?!?/p>
不只基層員工,另一位副主編也多次與葉兆紅討論過雜志的出路與內(nèi)部分工問題。盡管成立了活動部,但每到執(zhí)行環(huán)節(jié),編輯部依然要全員出動;而一年要完成60多場活動的同時還要保證雜志的正常出刊,對不斷縮減編制的編輯部來說,難度太高。
“隊伍大了不好帶啊?!比~兆紅焦頭爛額的同時,活動部的問題又一波接一波:一位高管以人均高出500元的月薪條件挖走了一整個項目組;幾周后,她極力想培養(yǎng)的項目接班人又因方案被斃接受無能,第二天遞上了辭職信。
這一年的輿論熱點是社會新鮮人90后?!罢驹诠緦用婵紤]全局?那不是我的事。”和肯拼肯干、愿為集體利益犧牲自己的80后相比,90后更在乎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
怎么管理他們?葉兆紅變得暴躁易怒。
除了管理這件棘手事,還有外界的流言蜚語。圈內(nèi)開始傳她“逼走有功之臣”的消息,“容不得人,獨斷專行,連老大都敢頂撞;謀私利,想把公司變成自己的。”
漸漸的,這些話從針對個人變成針對公司。每次賽事結(jié)束后,“比賽不公平”的猜測都會在家長群里死灰復(fù)燃:“為什么是那個孩子得冠軍?是不是因為她和組委會關(guān)系好?是不是背地里給了錢的?”
“《家人》雜志就是個圈錢公司”的說法也被競爭對手不斷強化:賽事培訓(xùn)要收費,半決賽要收費,決賽要收費,參加全國總決賽還要收費,“不是圈錢是什么?”
槍打出頭鳥,何況市場環(huán)境也和兩三年前完全不一樣了:僅在重慶,2015年就冒出了十幾個少模賽事,他們的主辦者許多都是在新家人平臺上成長起來的合作伙伴。那種明知對方是抄襲卻什么都不能做的憋屈,讓團(tuán)隊再次團(tuán)結(jié)起來:
造成這一切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因為我們停止變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