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洪
北京來了位特殊的客人!
劉 洪
作為特殊時期訪問北京的特殊客人,相信李顯龍也會對中新關系有新的解讀和考量。
前幾天,北京來了位特殊的客人。之所以說很特殊,至少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 時間點很特殊。十九大即將召開,中國領導人肯定會很忙,此時能夠訪華顯然比較特殊。第二, 代表團很特殊。總理親自帶隊,成員包括國防部長、財政部長、外交部長、總理公署部長等諸多高官,幾乎大半個內(nèi)閣來了中國。第三, 訪前表態(tài)很特殊。在來中國前,這位領導人特意接受了新華網(wǎng)的專訪,而且是用中文。
這位特殊客人,就是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當然,最大的特殊性,就是如果將時間倒流至一年前,估計誰也想不到,他還能這樣來北京。根據(jù)媒體的報道,在當時南海問題上,他和安倍晉三一致表示,“強調(diào)海洋法律秩序的重要性”。在中國努力使南海問題降溫的當口,毫無疑問,新加坡成為一個麻煩的角色。
中新關系隨后陷入了低谷,并一度卷入一場輿論糾紛。先是2016年9月16日,《人民日報》旗下某報指控,新加坡在當時舉行的第17屆不結盟運動峰會中,“執(zhí)意要求塞入”為菲律賓南中國海仲裁案背書的內(nèi)容,“企圖強化成果文件涉南海內(nèi)容”,但遭到不少國家反對。
指名道姓批新加坡,新加坡坐不住了。9月26日,新加坡駐華大使羅家良致函該報總編輯,認為上述報道是“罔顧事實、充斥胡編亂造和無稽之談的不負責任文章”。后者立刻回應稱,相關報道信息源嚴肅、可靠, “您的國家在南海問題上做過頭了”。中國外交部的表態(tài)更意味深長:在這次不結盟運動峰會上,“事實很清楚,極個別國家堅持要求在成果文件中片面渲染有關涉南海內(nèi)容”,但沒有得逞。
之后,就是香港發(fā)現(xiàn)偷運的新加坡武器風波了;今年初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李顯龍也沒有來北京。但一年后,中新關系終于走出困境,李顯龍也再度來華,大背景則是國際形勢的重大變化:南海問題降溫,特朗普上臺,TPP被撕毀,新加坡也體認到了國際形勢的重大變化,李顯龍的一些對華措辭也發(fā)生了積極變化,這就為他訪華創(chuàng)造了積極的條件。
比如,在行前接受中國媒體采訪時,李顯龍也特意強調(diào),中國人站起來了,并對中國領導人的勇氣和團結表示欽佩,并相信中國肯定會克服萬難,繼續(xù)發(fā)展,繼續(xù)向前進。似乎是回應外界對新加坡“黃皮白心”的指控,李顯龍?zhí)匾庹f,一個成功的中國,一個繁榮自信的中國,一個與鄰國和其他國家和平互利的中國,不僅是中國的福祉,也是全世界的一件大好事情。
對于中國來說,新加坡一直在兩岸關系上扮演特殊的角色,而且,明年新加坡是東盟輪值主席國,南海問題之所以能夠降溫,與前兩屆東盟輪值主席國的努力分不開,中國也不希望新加坡是一個另類,這也算是冤家宜解不宜結。
當然,對于中新關系,中方也不是沒有期待。在與李顯龍會晤時,中國領導人就特意強調(diào),希望新加坡為中國-東盟關系和東亞合作發(fā)展,發(fā)揮積極建設性作用,維護地區(qū)的和平穩(wěn)定,促進共同發(fā)展繁榮。其中的“積極”和“建設性”詞語,是外交辭令,但顯然也別具內(nèi)涵。
另外,中國領導人還對李顯龍說了這么一句話:中國高鐵技術先進、安全可靠、性價比高,希望新方支持中國企業(yè)參與新馬高鐵項目。這又牽涉到新馬高鐵項目的國際爭奪。新馬高鐵是泛亞高鐵的重要組成部分,馬來西亞比較傾
向于中國高鐵,新加坡則對日本頻送秋波。就在整整一年前,在訪問日本時,李顯龍的表態(tài)還很明確,“期待看到日本新干線中標”。
這種表態(tài),中方顯然不會是滿意的,聽其言更要觀其行。隨著中新關系的持續(xù)改善,而且作為特殊時期訪問北京的特殊客人,相信李顯龍也會對中新關系有新的解讀和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