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建平
大詩的長河
——讀舒潔新作《帝國的情史》
□顧建平
一
秋天深了,我在讀詩。舒潔的新作,《帝國的情史》。
我所認(rèn)識的詩人舒潔,縱酒高歌熱鬧而快活,但在《帝國的情史》中,我讀出了款款深情與遼遠(yuǎn)的憂傷,甚至眼淚,仿佛結(jié)識了一位性格迥異的新朋友。文如其人這句成語,須得辯證地理解:讀其文才能真正知其人。
舒潔,名字如娟好女子,卻是地地道道的蒙古族大漢,源系黃金家族,蒙古名特尼貢。
九千行的《帝國的情史》,是關(guān)于蒙古草原帝國的一首長詩,是舒潔獻(xiàn)給祖先和故土的一條用文字織成的五彩哈達(dá)。
如同吟誦李白的詩一定會關(guān)注美酒,讀舒潔的詩歌,我們不得不關(guān)注河流。
從他正式登臨詩壇的《頓悟》——發(fā)在《十月》雜志1988年第二期的抒情長詩《頓悟》,被舒潔當(dāng)作他寫作生涯的轉(zhuǎn)折點——到我面前這首敘事長詩《帝國的情史》,河流就與祖先、血脈、駿馬、草原等名詞一起構(gòu)成了他漫長的詩歌寫作生涯的核心詞。
草原是他現(xiàn)實的故鄉(xiāng)和心靈的夢鄉(xiāng),河流則是他的生命圖騰。
至今讀來仍然讓人心潮澎湃《頓悟》里,有這樣的段落:
我們站立著,思索河流
誕生后,是誰給我們指出肅穆的源頭
先祖?zhèn)兘甘愕牡褂?/p>
在河底久久睜著眼睛
猶如長虹,多少次于長河的中游橫渡
我要說: 唯一的走向是河流的走向
…………
黃昏,在東方
鳥兒禮贊輕柔的炊煙
依然輝煌照耀的太陽
在一整片大陸上證實著完整的存在
遠(yuǎn)方早已形成的一片草原,博大的海
橫對著頭頂?shù)母≡粕n老地流過
年老的捕魚人站在岸邊
微笑著,將驚濤獨立抖落
雖有瀚海,有后起的駝鈴哭訴遠(yuǎn)方的青草
如招魂、如哀歌、如史集
但嬰兒的哭聲撕裂著沙漠
如蒙古草原的長調(diào)
如同守衛(wèi)著青草的人
在這首詩里,舒潔展示了他的詩歌大漠孤煙般的宏大氣勢和江南春雨般的柔美溫情。祖先的血液也是他詩歌的血液,在他的身體里、在他的筆端流淌。
在中國新詩史上,極少有人把抒情詩寫得這么長,這么有氣勢,深情到可以一個人半夜寂然沉吟,激情到可以面對廣眾高聲朗誦。這首寫于“1987年6月4日北京”的抒情長詩改變了中國新詩的歌唱模式。從新文學(xué)初期郭沫若天狗式的改造社會的激情,到賀敬之邊走邊唱單純樂觀的《回延安》,都是抬頭望向著天空的抒發(fā),缺乏《頓悟》所展示的“吟罷低眉無寫處”的沉潛。
在《帝國的情史》終章《頌詩》中,作者這樣寫道:
我已經(jīng)在一條河流的發(fā)源之地
寫上你的名字,我的目光
在兩孔泉涌之間凝聚
我看見了你,水的女兒
我的心愿是借助一個夢境
帶你回到那個時代,水做的女兒
那時候你不到十歲,你是七月百花中最美的一朵
你幾乎就是幻想的化身
河流讓我相信了寓言
我的心愿是牽著你的手臂踏向遙遠(yuǎn)的道路
這是幻想的一種
隔著時空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河水流走了麗影,流走了愛情,流走了歷史滄桑。而詩句,就是天地世事風(fēng)云變幻留在水面上的倒影:
我的心愿是
因為我的存在,你能注視那條河流
讓河源,那樣的初始,還有我
成為你等待與期盼的理由
默讀河源
讀靈異降臨的初始
人類的珍重之語在目光的后面
在哀傷的后面站著一個女孩,還有樹木
那些旗子在風(fēng)中飄著,在七月的蒙古高原
那些潔白的花朵開在無人的山谷
在這條河流的中游,我想到退隱的王朝
已經(jīng)遠(yuǎn)離了此地,再無聲息
河流滋潤大地,讓草原肥美,馬羊茁壯;河流是疆土的自然分界線,征戰(zhàn)的將士飛奔至此,勒轡踏蹬,飲馬稍息,眺望對岸,尋思返身回鄉(xiāng)還是繼續(xù)長征。
像祖先鐵木真一樣,舒潔崇拜圣河。河流是纏掛在草原大地上的項鏈,是大地的飄帶,滋潤著草原,養(yǎng)育著一代一代人民和駿馬,大河里流淌著游牧民族的生命、血脈、歷史傳說和愛恨情仇。河流是舒潔的圖騰和信仰。
這是一條汩汩滔滔綿綿不斷的長河,但是在千溝萬壑中找不到唯一的源頭,就讓我們從匯流成河的地方開始凝視吧。
二
在九千行的《帝國的情史》之前,舒潔寫過六千行的《天使書》,寫過數(shù)千首抒情短詩。
經(jīng)過三十八年的詩歌長旅,在出版了厚厚六卷本詩歌集之后,舒潔該為自己的民族、祖先、故土寫一首長詩了,寫自己血脈所自的黃金家族,寫高原上穹廬似的天空、隨風(fēng)起伏的草原,寫河流、山脈,寫散落在草原上血汗隨之的生死和歌泣隨之的愛情?!兜蹏那槭贰窇?yīng)運而生,是感召,也是天啟。
這是珍貴的、獨特的、唯一的文本,難以定義;有故事、有人物、有千年前發(fā)生的一切,但不是純粹的史詩,有深情詠唱、有歌頌、有嘆惋,但不是加長的抒情詩。這是一首大詩。
這些山,這些河,這些人物和歷史,在舒潔以往的作品中都被詠唱過,但《帝國的情史》重新確立了它們的存在。
我毫不懷疑,我相信他的其他讀者也毫不懷疑,舒潔是一位優(yōu)秀的抒情詩人,——無論是抒情短詩還是貌似有所敘事的抒情長詩。而且很高產(chǎn)。2010年秋天他出版了六卷本厚厚的詩集,看詩末的日期,就明白在相當(dāng)長的時間里,他保持著每天作一首詩的習(xí)慣。他在四十歲那年寫的《在詩歌中懷念》里說:“我是一個純粹的詩人。我總在寫著,內(nèi)心平和而安寧。對窗外的事物,我保持著悉心的傾聽與注視,我知道許多人所經(jīng)歷的奮斗的歷程,也就是人的心靈對未知領(lǐng)域執(zhí)著探尋的歷程。對此,我的內(nèi)心深處充滿了敬畏,盡管我從不敢貿(mào)然向某些神秘的領(lǐng)域涉足。寫作是如此美好,這或許是我的前定?!?/p>
但是我知道,舒潔像他的詩歌兄弟駱一禾、海子一樣,不滿足于做一個抒情詩人。
海子的《詩學(xué),一份提綱》是展示中國新詩未來的預(yù)言式的、宣言式的的綱領(lǐng),在這個提綱中,他提出了“偉大詩歌”的概念:
在偉大的詩歌方面,只有但丁和歌德是成功的,還有莎士比亞。這就是作為當(dāng)代中國詩歌目標(biāo)的成功的偉大詩歌。
偉大的詩歌,不是感性的詩歌,也不是抒情的詩歌,不是原始材料的片斷流動,而是主體人類在某一瞬間突入自身的宏偉——是主體人類在原始力量中的一次性詩歌行動。這里涉及到原始力量的材料(母力、天才)與詩歌本身的關(guān)系,涉及到創(chuàng)造力化為詩歌的問題。但丁將中世紀(jì)經(jīng)院體系和民間信仰、傳說和文獻(xiàn)、祖國與個人的憂患以及新時代的曙光——將這些原始材料化為詩歌;歌德將個人自傳類型上升到一種文明類型,與神話宏觀背景的原始材料化為詩歌,都在于有一種偉大的創(chuàng)造性人格和偉大的一次性詩歌行動。
這一世紀(jì)和下一世紀(jì)的交替,在中國,必有一次偉大的詩歌行動和一首偉大的詩篇。這是我,一個中國當(dāng)代詩人的夢想和愿望?!?/p>
我的詩歌理想是在中國成就一種偉大的集體的詩,我不想成為一個抒情詩人或一個戲劇詩人,甚至不想成就一種偉大的集體的詩,我只想融合中國的行動成就一種民族和人類結(jié)合,詩和真理合一的大詩。
《太陽·七部書》的寫作,這部被海子稱為"大詩"的"太陽之書"動用了長詩、詩劇、詩體小說等多種形式,集合宏大而龐雜的文化材料和元素,構(gòu)筑了一部融合著多種聲音、充滿奇詭想象力的象征體系。相對于他的抒情詩,海子更看重自己這部"大詩",因為他有一個十分宏大的抱負(fù),只有大詩才能完成。
相比海子,舒潔擁有與生俱來得天獨厚的詩歌資源,無需借助外在的神話傳說,祖先的血緣和茫茫大草原,有歷史、有現(xiàn)實,有想象、有魔幻,有不安的靈魂和蒼涼的憂傷,還有像刀鋒一樣閃耀光亮的愛情。
三
一長串的名字——孛爾帖,古兒別速,者別,塔塔兒部族的女兒也遂、也速干……眾多的河流——西拉沐淪河、老哈河、喀爾喀河、鄂嫩河、克魯倫河、土拉河、古斯卡河、鄂爾渾河、色楞格河、斡難河……和山脈——杭愛山肯特山、阿爾泰山……以及眾多的地名——哈刺和林、穆斯塔爾、喀什噶爾、上京……讓我們以往的歷史和地理知識瀕臨崩潰和破產(chǎn)。
需要大量的地理和歷史知識,需要詳盡的注釋,你才能讀明白這首《帝國的情史》。
不依仗辭典和注釋,只要你讀得懂漢字,有一顆專注的心和寧靜的時刻,你同樣能被這首詩所感染:
你不可想象帝國的情史
相隔群山,你看不見秘境
進入秘境,你看不見秘史
進入秘史,你看不見覓尋
追蹤覓尋的足跡,你看不見隱秘的河
那里存在暗流,是純粹的心懷
像鷹抵近云層那樣
它貼著沙土
(《第一部:遠(yuǎn)途》)
三種語言
逝去,存在,明滅
第四種語言是水
我的帝國情史中的地表河
我的根系,源與源流
總是那么幽靜
《第二部:溯源》
就在那里
古兒別速的哀愁與幸福流成兩條河
她的哀愁那樣隱秘
像密林深處的花朵,也如離散
《第二部:溯源》
在這樣的純凈的詩句里,時間、地域的局限已經(jīng)被超越,一切解釋都顯得多余。不必用樹狀圖來梳理人物關(guān)系,不必用四色地圖來標(biāo)明征戰(zhàn)的將士們所跋涉的疆土和山河,只需要一顆能隨著歷史脈搏一起跳動的心,去感受字里行間的溫度:
我不知道
一顆心該怎樣讀懂另一顆心
一個人,怎么就從故鄉(xiāng)走到了異鄉(xiāng)
一個女人怎么就老了
感覺那么快,像早晨到夜晚
一個人死了,活著的人
怎么不說故者去了哪里
他們甚至不再念起故者的名字
他們一天天重復(fù)走在一條舊路
他們那么善于遺忘
只有蒼茫不斷變幻
冬的雪,春的河
夏的花,秋的鴻雁飛過我的頭頂
我的腳下依然是故鄉(xiāng)
后來
我就懂了,馬背上的民族
決定了他們與天空的距離
那是飛的方式,沖破一切羈絆
馬頭切開風(fēng),牧歌切開云層,鷹切開雷陣
心切開信仰,一半去遠(yuǎn)方,一半在牧羊
《第三部:美麗》
四
面對舒潔皇皇六卷的文集和即將結(jié)集出版的抒情詩集《雅歌》、長詩《帝國的情史》,我既佩亦慚且惶。我和舒潔是兩種氣質(zhì)兩種習(xí)性的寫作者,他是汩汩滔滔一揮而就倚馬可待的才子派,我是為感覺、思想苦尋出處講究無一字無來歷的苦吟派。但就寫作的雄心和持恒的毅力而言,又恰恰相反:我總是游移不定且一曝十寒,而舒潔有長期的準(zhǔn)備和周密的思考,且把寫作當(dāng)做每天的功課和生活方式。
難以想象,天馬行空足不履地彷佛不食人間煙火之詩仙的舒潔,為了寫作《帝國的情史》做了二十余年的醞釀,動筆之前閱讀了大量史籍,靜靜等待情感飽滿地涌上心頭的那一刻,今年春天在鍵盤上敲打下這個標(biāo)題:帝國的情史。
我對蒙古史和元史一鱗半爪的了解,來源于我在北京大學(xué)研究生時期的舍友張長利。
長利向我介紹了歷史系同學(xué)韓昕,韓昕的祖父是元史大學(xué)者韓儒林。在長利的書架上,我讀到了線裝《勵耘書屋叢刻》,對陳垣先生的史學(xué)成就心生敬意。耳濡目染,我還特意了解了“大小黃金史”以及種種與元史、蒙古史相關(guān)的典籍。長利的導(dǎo)師是翻譯《金帳汗國興衰史》,《史集》、《蒙古秘史》的元史專家余大鈞。余先生是北大化學(xué)系畢業(yè)生,就業(yè)后自學(xué)蒙古史知識,后來成為北京大學(xué)歷史系教授。而長利的經(jīng)歷更為傳奇,他初中畢業(yè)就開始工作,曾在唐山一家百貨商場修無線電收音機、錄音機,自學(xué)日語、歷史,考上北京大學(xué)元史研究生。我還記得他的碩士論文是《元朝建立前的漢軍研究》。
逃過1976年唐山大地震劫難的長利,卻在1994年秋回鄉(xiāng)路上因車禍英年早逝。同舍期間,我親眼看到他自學(xué)進修了英文、波斯文。天若假年,他會是一位杰出的元史、民族史學(xué)者。他去世后,還有不少遺作陸陸續(xù)續(xù)發(fā)表,從文章篇名可以見出他的研究之精深和涉獵之廣泛:《16世紀(jì)至19世紀(jì)的中亞及有關(guān)該時期歷史的穆斯林文獻(xiàn)》《帖木兒朝及有關(guān)帖木兒朝的穆斯林史料》《波斯文蒙古史文獻(xiàn)》《蒙古、滿(女真)及突厥人的圍獵術(shù)語》等。
讀《帝國的情史》,聯(lián)想起我與元史、蒙古史的緣分,寫下幾句話懷念我的亡友。詩與歷史,人類精神的兩種境界,從來就有一條暗河在兩者之間聯(lián)通。我們都活在歷史中,我們也都活在詩意里。
五
著名詩人牛漢先生,近日在北京逝世。他的動人的篇章《每首詩都有自己的故鄉(xiāng)》,經(jīng)由微信和微博,被許多朋友閱讀或重溫。這位曾經(jīng)滿腔熱血奔赴延安,又被作為胡風(fēng)分子沉壓多年的詩人,是當(dāng)代詩壇鐵骨錚錚的漢子,始終葆有一顆敏銳細(xì)膩而不屈的詩心。
“每首詩都有自己的故鄉(xiāng)?!薄懊恳皇自姸脊嘧⒅胰康纳?。”牛漢先生的這兩句話,很適合用來概括到目前為止舒潔的詩歌寫作,包括我們眼前的這首敘事長詩——《帝國的情史》。
對故鄉(xiāng)的發(fā)現(xiàn),是為了安撫自己的心神;我們只能出生于一個故鄉(xiāng),而我們漂泊的心或許還有另一個故鄉(xiāng)。在歌詠箭神的第六章,舒潔這樣寫道:
我是追隨者
我知道箭神生活的年代誕生了什么樣的史詩
我希望箭神復(fù)活,與我活在同一個時代
我常想,一個人的生命
可能會同時存在于兩個地方
就如人有兩個不可改變的故鄉(xiāng)
生的故鄉(xiāng)
心的故鄉(xiāng)
在第八章《神諭》里:
我回來
在穆斯塔爾
我在一句永恒的箴言里凝望故鄉(xiāng)
因為敬畏,我保持了應(yīng)有的沉默
幸福感受琥珀色的時光與篝火
我聯(lián)想萬里之遙
十萬里之遙,漂泊的心也在意念一個故地
一個城池,一個鄉(xiāng)村,或一個人
哪怕僅僅是一聲問詢
也會催落淚水與星群
不為日月
只為降臨
游牧民族沒有狹義的坐標(biāo)精確的故鄉(xiāng),馬蹄踏過的土地、羊群漫過的草原都是他們的故鄉(xiāng)。在鋼筋水泥的建筑森林里,在霧霾籠罩的繁華都市,舒潔所懷戀的,不僅是那連綿的草原和一條條蜿蜒的河流,還有那天高云淡的長空和自由不羈的心。
六
為舒潔的《帝國的情史》寫一篇評論文字,是一件矛盾糾結(jié)的事,充滿了魅惑和挑戰(zhàn)。
面對舒潔老頑童般得意調(diào)皮的笑容,我自以為是了解他的,知人可以論文。但是面對洋洋灑灑九千行的《帝國的情史》,彷佛置身他鄉(xiāng)感覺新鮮又陌生,一時語塞,不知從何說起。這首長詩、大詩,我將來還會一讀再讀,未必講究次序,我或許會從中間讀起,甚至先讀《終章》再往前翻。
卡爾維諾談到經(jīng)典著作時說:“一部經(jīng)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讀都像初讀那樣帶來發(fā)現(xiàn)的書?!薄敖?jīng)典作品是這樣一些書,它們對讀過并喜愛它們的人構(gòu)成一種寶貴的經(jīng)驗;但是對那些保留這個機會,等到享受它們的最佳狀態(tài)來臨時才閱讀它們的人,它們也仍然是一種豐富的經(jīng)驗。”《帝國的情史》就是這樣一本書,你每次重讀都像初讀,都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獲得新的經(jīng)驗。它正走在通往經(jīng)典的路上。
舒潔這輩子是為詩歌而生的,“詩”是他的生命主題詞。他的詩歌高產(chǎn)、他的寫作持久都是外在的,像地心熔巖一樣高溫灼熱的激情,以及常常突發(fā)奇想神游萬里見異思遷才是他的天賦異稟。我常常揣想,如果停止了寫詩讀詩,這位老兄的日子將會空虛無聊、六神無主?;蛟S會有愛情和美酒以及其他,但這些只是他的詩歌引信,它們的存在只是為了點燃下一次語詞爆發(fā)。
這就是宿命,也是天意,是上蒼賜予他這輩子的最好禮物,讓他超越塵俗生命豐盈。
責(zé)任編輯 孫俊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