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印若
安徒生童話中的哥本哈根城市印象
劉印若
漢斯·克里斯汀·安徒生是19世紀丹麥的偉大作家,一生作品眾多,有詩歌、小說、戲劇等,童話并非是他的主要創(chuàng)作,但是安徒生卻用童話形容他的一生。安徒生的童話同其他作家的童話相比,具有獨特的魅力。這些獨特的魅力,一部分來自于安徒生自己的創(chuàng)作思維,一部分來自于他所塑造的場景。通過搜集資料可以發(fā)現(xiàn)這些場景大部分與他的第二故鄉(xiāng)——哥本哈根有關(guān)。因此可以說,安徒生將哥本哈根的城市印象反映在了他的童話里。本篇論文則選取安徒生童話中三種典型場景,來探討其中的哥本哈根城市印象。
安徒生 童話 哥本哈根 城市印象
漢斯·克里斯汀·安徒生1805年出生于丹麥奧登賽,是丹麥19世紀最偉大的作家。在丹麥,他是作為詩人、小說家和戲劇家而聲名斐然的,而在中國,這位大作家卻是因為他的童話而為人所熟知。安徒生是在已經(jīng)成名后才開始寫作童話的,但他對童話情有獨鐘,他一生中共創(chuàng)作了165個童話,甚至將他自己的一生概括為“童話人生”。在他給一個朋友寫的信中有這樣的話:“我用我的一切感情和思想來寫童話……①”現(xiàn)在安徒生的出生地已經(jīng)不可考,人們唯一能確定的就是當安徒生9個月大的時候,他和他的父母一起開始了在小城市奧登賽的生活。等到安徒生長大一些以后內(nèi)心充滿了對大城市哥本哈根的向往,終于在他十四歲的時候去往了哥本哈根,從此以后這里就成為了安徒生的第二故鄉(xiāng)。除了旅行,安徒生一生大部分時間都住在哥本哈根,在他的自傳《我的童話人生》中,提及他1845年再次回到奧登塞時,他說“我覺得那里比德國任何一個大城市都更生疏”。
在西方,童話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可以稱為“人造童話”,這類童話是由作家創(chuàng)造的,安徒生童話和王爾德童話都屬于這類;一類可以稱為“民間童話”,是千百年來由人民群眾口頭流傳,后經(jīng)有心人搜集整理成書,比如格林童話和《一千零一夜》。因此可以這么說,奧登堡的生活給予了他一些童話上的靈感,而哥本哈根的生活卻給了他的童話場景和素材。
1835年,安徒生出版了他的第一本童話集,然而人們卻認為這部集子沒什么價值,甚至表現(xiàn)出遺憾:《文學月評》對這些童話只字不提;《丹諾拉》認為這些童話對孩子毫無教益;有些評論家則這些童話缺乏情趣。終于,在1837年出版的《海的女兒》引起了人們的關(guān)注,此后,人們開始對他的童話產(chǎn)生了興趣。和同時代或者是十九世紀之前的童話相比,安徒生童話的魔力源自他的童話擁有著自己的獨特性,這種獨特性大部分來自于他童話里一些場景的描寫,其中最突出的有三種場景:第一種是“人們經(jīng)過了國王的城堡從窗子外窺見了國王的日常生活”;第二種是“物品或者人物在水中的漂流生活”;第三種是“不停運動或者舞蹈的孩童”。而且,安徒生在他的童話里也經(jīng)常提及一些具體的地名,而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就是首都哥本哈根,那么可以說,安徒生童話中的這些場景來自于哥本哈根印象。
城市印象是人們對一個城市的整體形象留下的一種感官記憶,人們走過城市、觀看城市的過程,也是感官不斷變化的過程。美國城市規(guī)劃家凱文·林奇在《城市的印象里》也說過:“無論城市的景觀多么平淡無奇,注視城市仍使我們感到特殊的愉快。②”丹麥是個與眾不同的國家,哥本哈根更是個與眾不同的城市,從安徒生的童話中的三種典型場景,可以概括出三種哥本哈根印象,它們分別是:城堡城、濱水城以及游樂城。
相比起只擁有兩三所宮殿的倫敦和巴黎,哥本哈根表現(xiàn)出了別樣的不同,城內(nèi)外一共有六個城堡,分別是凱隆堡宮、腓特烈堡宮、羅森堡宮、弗雷登斯堡宮、阿美琳堡宮、克里斯欽堡宮。哥本哈根的這種多城堡的現(xiàn)象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北歐神話傳統(tǒng)的影響,丹麥人相信奧丁神。盡管丹麥人也相信基督教,但由于基督教10世紀以后才傳入丹麥,因此相比起歐洲大陸上的其他國家,丹麥人不算虔誠,歐洲大陸上來過丹麥的人大多感覺丹麥是西方世界最世俗化、非宗教的社會之一,因此奧丁神影響了丹麥君主的建筑。在北歐神話中,奧丁和諸神住在阿瑟加德,因為是主神,奧丁擁有三個宮殿,每個宮殿擁有五百四十個大門;奧丁最有能力的兒子瑟爾,住在阿瑟加德最大的宮殿,擁有五百四十個大廳。神擁有的這些特權(quán)給了王室靈感,作為人世中的特權(quán)階級,王室用擁有更多的城堡與宮殿來拉開與其他階層的距離。
盡管如此,丹麥的王室卻是歐洲最平易近人的王室。英國觀察家詹姆士·梅隆爵士在《關(guān)于舊丹麥》一書中說:“丹麥不是一個民族……而是一個部族,這是他們親密伙伴關(guān)系的力量所在,也是他們彼此信任、絕不動搖的原因所在。③”他用這個原因來解釋丹麥人對社會弱勢群體的關(guān)懷以及丹麥人希望避免沖突,相信通過協(xié)商討論和彼此妥協(xié)能夠取得政治成果。丹麥人的那種“部族”特性則使得王室也比別的國家要溫和的多,相比起要經(jīng)過大塊的綠地以及廣場才能到達宮殿門口且窗戶較小、較深的白金漢宮,外形比較簡約且宮殿前僅僅有一塊兒磚面廣場的阿美琳堡宮和弗雷登斯堡宮,顯然要親民的多。然而再親民的宮殿都會吸引普通人向內(nèi)窺探,因為宮廷,包括宮廷禮儀和宮廷生活場景,本身就帶有一種“戲劇性”。而這種窺視必然不是清晰的,那么人們便產(chǎn)生了對宮殿內(nèi)情景的一些想象。
丹麥位于歐洲北部波羅的海到北海的出口處,地勢低平,沒有高山,最高海拔173米,島嶼多,海岸線長,全國任何地方距離海岸線不超過52公里。哥本哈根1443年成為丹麥首都,丹麥語寫作K?benhavn,意為“商人的港口”,是丹麥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和最大的城市,水道縱橫、橋梁眾多,古時只是一個小漁村,1167年,阿布薩隆主教在此建立了城堡,標志著哥本哈根的誕生。哥本哈根依靠它得天獨厚的天然良港以及其居民會做生意的天賦,小城很快興起。這里也曾是北歐海盜出發(fā)的地方,對于拉丁歐洲來說,丹麥人和其他斯堪的納維亞人一度同穆斯林阿拉伯人、奧斯曼土耳其人等一樣,都是他們的敵人。
17世紀,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四世擴展了哥本哈根的水域,同時,還規(guī)劃了克里斯蒂安海港,這是第一次國王對海港景觀如此重視,荷蘭測量學家約翰·瑟普主持了哥本哈根國際港口的形象,這是哥本哈根的濱水景觀規(guī)劃的開端。到了19世紀,哥本哈根的濱水景觀已經(jīng)初見規(guī)模,規(guī)劃齊整,整個城市與水已經(jīng)是密不可分,水成為城市景觀的主題。海港、運河、湖泊、海濱等共同勾畫出城市景觀的輪廓,并以各自特有的形式形成了城市的大型開放空間。當時的哥本哈根城區(qū)的濱水景觀主要是以具有五段湖組成的且為文藝復興風格的克里斯蒂安湖為主,城中設(shè)有的內(nèi)港以及各種各樣的湖泊成為城市的中心景觀。一直到現(xiàn)代社會,哥本哈根在規(guī)劃城市的時候還以“接近濱水、體驗濱水、享受濱水”為旨。
安徒生童話中哥本哈根的第三個城市印象是“游樂城”,它擁有劇院、游樂場這些普通城市沒有的公共娛樂場所。從安徒生的自傳中,人們至少能夠發(fā)現(xiàn)三個劇院當時存在于哥本哈根,它們分別是丹麥皇家劇院、夏日劇院以及趣伏里游樂場里的大眾劇院。
哥本哈根皇家劇院在小城奧登賽的演出,也是促使安徒生來到哥本哈根闖蕩的最主要原因,以至于安徒生來到哥本哈根以后想要找的第一個地方就是劇院。這些劇院里不僅有戲劇演出,還有歌劇、芭蕾舞劇、輕歌舞劇。除了在奧登賽的童年生活,安徒生一生都在同劇院打交道,他自己也說“我生活中的許多痛苦都來自于劇院④”。19世紀的哥本哈根,同他自己所說的那樣“政治在人們的生活中不占什么重要位置,劇院是人們?nèi)粘I钪凶钪匾脑掝}④”。提及游樂,不能不提及哥本哈根的趣伏里游樂場。趣伏里游樂場位于哥本哈根的鬧市區(qū),得名于意大利的郊區(qū)小鎮(zhèn)蒂沃利,這個小鎮(zhèn)原是供古羅馬名流游樂的別墅園林區(qū)。趣伏里于19世紀初所建,一位叫卡斯坦森的建筑師向丹麥國王建議,如果想消除民眾對政治的不滿,就必須給予他們充分的娛樂,國王采納了他的建議,建造了這座可供娛樂的公園。盡管這遭到了丹麥上流社會的詆毀和責難,這對于那個人們娛樂活動少得可憐的哥本哈根是一個巨大的成功。趣伏里當時將群眾集會、跳舞、看表演和聽音樂的幾個功能合為一體,連安徒生本人都贊嘆建筑師卡斯坦森是個“天才”,認為這兒是“一個真正用于娛樂消遣的地方”。
事實上,在《我的童話人生》中,安徒生對哥本哈根的具體景觀談?wù)摰牟⒉欢?,雖然他和兩代國王夫婦的交往都非常親密,成名后也經(jīng)常受邀參加宮廷宴會,但他很少談?wù)搶m殿的裝飾和外觀,他的詳細筆墨都放在了這三個地方。因此在他的童話中,可以看到穿著舞鞋不停跳舞的女孩珈倫,如同在尖刀上跳舞的人魚公主,唱歌跳舞的玫瑰,裝飾孩子們房子的夢神……這些類似的游樂場景在安徒生的自傳里反復出現(xiàn),全部都固定在以上三個場所,因此可以說“游樂城”也是安徒生童話中的哥本哈根城市印象之一。
綜合來說,在安徒生的童話里,的確存在著他對哥本哈根的城市印象,那就是:城堡城、濱水城、游樂城。
注釋:
①[丹].安徒生著.安徒生童話全集[M].葉君健,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78:11.
②[美]凱文·林奇著.城市的印象[M].項秉仁,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90:1.
③[丹]克努特·J.V.耶斯佩森著.《丹麥史》[M].李明,等,譯.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2:6.
④[丹]安徒生著.我的童話人生[M].傅明光,譯.北京:中國文藝出版社,2005:205.
[1][丹]安徒生.安徒生童話全集[M].葉君健,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78:2.
[2][美]凱文·林奇.城市的印象[M].項秉仁,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90:1.
[3][丹]克努特·J.V.耶斯佩森.丹麥史[M].李明,等,譯.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2:6.
[4][丹]安徒生.我的童話人生[M].傅明光,譯.北京:中國文藝出版社,2005:205.
[5][德]格林兄弟.格林童話全集[M].魏以新,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6]編寫組.北歐神話故事[M].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04.
[7]帕德里克·科勒姆.奧丁的子女:北歐神話故事集[M].刑小胖,譯.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6.
[8][美]劉易斯·芒福德.城市發(fā)展史[M].劉俊嶺,倪文彥,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5.
[9][蘇]伊·穆拉維耶娃.安徒生傳[M].馬昌儀,譯.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5.
[10]鐘虹濱.哥本哈根濱水景觀規(guī)劃理念[J].國際城市規(guī)劃,2009(1).
[11]黃勇,趙萬民.哥本哈根人居環(huán)境變遷研究[J].建筑科學與工程學報,2008(6)
[12]謝曙光,等.北歐五國——福利社會的典范[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中國傳媒大學)
劉印若(1992-)女,漢族,河北玉田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戲劇比較。